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新的募兵薪酬一公示,辽东的青壮纷纷踊跃报名。一时间报名者近万人。
刘震吩咐李如松,宁缺毋滥。那些个身材瘦弱的、油嘴滑舌的一概不予招募。李如松按照刘震的命令,结合自己带兵的经验,制定了选拔方案。
十数天后,两千丁壮终于选拔完毕。未予录用者,也一律留下籍贯姓名备案。两千人只是辽东新军招兵的开端。等到辽东的财务好转,刘震自然要招募更多人。到时候第一批报名者将优先录用。
新兵丁壮已经选拔完毕,接下来是选拔一批下级军官。刘震筹划建立一所士官学校,暂时定名为辽东讲武堂。在即将举行的军事考试中成绩优异者,将进入这所学校学习。而刘震将在学校内亲自为这批学生授课。
明代武举,先考策略,后考弓马。刘震参照明代武举的考试方式,又别出心裁的加上了另一道考试。
此次军事考试,共有五六千报名者。其中不乏目不识丁者。策略考试过后,仅仅剩下了一千多合格者。而后是弓马考试,又有一半人被淘汰。
剩下的五百多名考生,刘震将他们集中在了沈阳城郊的一所大房子中。
李如松命令这些考生道:“最后一场考试,试卷尚未送达。伯爵大人命令你们在此等候,不得离开房间。”
李如松说完便走出了房子。李胡子正一脸坏笑的在门外等着李如松。
“李将军,干牛粪,霉草都已经堆放完毕,只等你一声令下咱就点火,放烟!”李胡子对李如松说道。
“好!立即点火!”李如松对李胡子命令道。
这道特殊的考题是刘震费尽心思想出来的。线列步兵时代,两支军队间的对决用后世的话讲,叫做“排队相互枪毙”。线式战术第一需要士兵熟练指令到下意识的程度,第二需要严明的纪律。这就要求军官有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勇气,忠实执行命令的决心。假如连军官们都不服从命令,那士兵又如何做得到?
李如松刚才传达的命令是,伯爵下令让考生们在房间中等候考试。李胡子在房子周围布置了大量干牛粪和霉草。点燃后能产生大量烟雾。
房间内的五百考生,似乎闻到了刺鼻的烟味。烟味越来越大,烟雾投过窗子飘进来,几名考生窃窃私语:“外面不会。。。。。着火了吧?”
李胡子恰到好处的大喊了一声:“房子着火啦!大家快跑啊!”
一名伯爵府听差混迹在考生之中,趁机喊道:“快跑吧,这烟越来越大,这房子怕是着了大火了!再不跑咱们都得被烧死在这儿!”
房间内的考生们乱作一团。有人推门就跑,也有人岿然不动。
一名考生大喊一声:“都不要动!伯爵大人给我们的命令是在此等候!军令如山倒!要是怕死就别当兵吃粮!”
喊话的人名叫孙承宗。原籍北直隶保定人,二十岁上下。
有几个人刚要跑出房子,听到孙承宗这么喊,停下脚步折返回来。
五百考生,半柱香内跑了两百多人。
烟雾逐渐散去,刘震推门而入。
“参见伯爵!”众考生下跪参拜道。
刘震朗声说道:“我现在宣布,这间房间里的人,是最后一场考试的胜出者!”
众考生面面相觑,这才知道最后一场考试的内容到底是什么。
刘震问孙承宗:“你叫什么名字?听口音不像本地人,籍贯哪里?”
孙承宗回答道:“启禀伯爵,学生孙承宗,籍贯河北。”
刘震惊讶道:“你的号可是稚绳?”
孙承宗有些奇怪的问:“启禀伯爵,学生名承宗,号稚绳。伯爵是如何知道的?”
刘震有些兴奋。孙承宗在另一段历史中,是明末伟大的战略家。曾官至蓟辽督师,也是著名的宁锦防线的缔造者。崇祯十一年,清军大举进攻。孙承宗以七十六岁高龄率家人守卫高阳,五子,六孙,两侄,八侄孙战死,孙家百余人遇难,孙承宗本人也被清军俘虏。被俘后,曾吃尽孙承宗苦头的多尔衮下令将孙承宗绑在马尾巴上拖死。
孙承宗是战略家,有着卓越的战略眼光,又是明末少有的忠臣。刘震窃喜,能将此人收入麾下,不枉自己想出了这么一道古怪的考题。
刘震满意的看着孙承宗:“你刚才的表现很好,我记住你了。”
刘震又对诸考生说道:“纪律是一支战无不胜的军队所必须的素质。如果连上司的军令都不能严格执行,根本不能指望这支军队打胜仗!李将军刚才传达过我的命令,我的命令是让大家在房间之中等候考试。军令一下,即便是天上下刀子也要严格执行!那些逃跑的胆小者,他们不配通过这次考试,更不配成为新组建的辽东新军的军官!”
孙承宗大胆的问刘震:“我们这些考生,有一个问题一直憋在心里,又不敢问。”
刘震大手一挥:“说!”
孙承宗问道:“大人,都说您要编练辽东新军。您是罗刹的远东伯爵,请问大人,这支军队,到底算是罗刹的军队还是大人您的私军?”
刘震严肃的说道:“这间房间里,没有罗刹人。我可以负责的告诉你,这支军队不是罗刹的,也不是我刘震自己的!它是大明的军队!大明将来收复故土要依靠这支军队,血国耻要依靠这支军队,开疆拓土一样要依靠这支军队!忠诚于大明,就是我们这支军队的军魂!”
所有考生全都是二十多岁的热血青年,听到刘震的这番话岂能不心潮澎湃?
刘震命人展开一大张纸。
“这是我撰写的辽东新军的军歌歌词!孙承宗,上来,念给大家听!”刘震说道。
孙承宗念道:
“赳赳大明,复我河山!
血不流干,死不休战!
东有大明,如日方升!
悲怆国恨,沧海难平!
天下纷扰,何得康宁!
明有锐士,谁与争锋!”
在今后的几十年里,这首军歌回响在欧、亚、美大陆每一个战场的上空。每当军歌响起,伴随着的,也必然是大明军队胜利的消息!
刘震又命人展开一面旗帜,他说道:“这是我设计的辽东新军的军旗。”
众人望去那军旗上是一支翱翔于九天的飞龙。
在今后的几十年里,飞龙军旗所到之处,大明军队势不可挡,所向披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