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黄祖斗筲人,杀之受恶名。
李客得知李白的志向,心里一边难受自责,一边想着穷尽自己能力也要让李白实现自的抱负。
李白却完全不察,他虽跟随先生学习,对未来人生有了一个大概的憧憬,说到底却也只是一个十一岁的孩子。
他正享受着难得的休沐,在自家庭院中的摇椅上晒着太阳。却见自家妹妹月圆啜泣着走进院中。
月圆已经六岁多,生的极好,身量也比蜀中的女儿要高些,又有夙慧,看起来倒像是七八岁的小孩。她的聪明不在李白之下,正在乡里的女学学习,做出的诗句也常有神来之笔,一家人对她都是宠爱非常。
李白看到妹妹粉白脸颊上因为流泪而发红,正如梨花带雨,更清丽了几分。却也顾不上欣赏,连忙从摇椅上起身,询问妹妹发生了何事。
月圆原不知庭院中有人,她性子坚忍,更不愿意让人看到自己的弱小模样,连忙擦干眼睛,直道无事。
李白哪里肯依,连哄带劝,终于从妹妹口中了解,原来月圆越长大胡人的血统就越明显,虽然头发是黑色,面庞却远比蜀中人来的立体。
小孩子正是对跟自己不同事物敏感的年纪,乡学还有街坊里的小孩经常笑月圆是胡人小孩,更说她是有娘生没娘养。
月圆心中不忿,却没办法出言反驳,毕竟他们说的是实话。从小的家教更让她无法口出恶言,又不想把这些事跟长辈说,只得一个人躲起来偷偷哭泣。
李白正是少年血性,听到“有娘生没娘养”这种话,更是气极,他拉着月圆出门,却见那几个小子还在门口,见到月圆便笑嘻嘻的说起浑话来。
李白未及细想,身子已经动了起来,他经过这些年的修炼,已经可以跟数个武僧对打,更何况是几个八九岁的孩子。血涌上脑,哪管分寸,出手也没有了套路,一个窝心脚便将为首叫的最凶的小子踹飞出去。
另外两个小子见状,却也不怂,分两路上来想要揪住李白。李白双手拎气两人衣领,用力向地上一贯,两小孩皆是是眼冒金星。
月圆见状,吓得脸色苍白,连声道:“阿兄!别打了!”
李白这才清醒过来,街角已经围了不少人,那两个小子想要把自家老大扶起来,却发现他已经面色发青,断气多时了。
李客从戴天山上下来,他去拜会平江晚夫妻,道谢之余也讲了李白的志向,夫妻二人俱是叹息,却也告诉李客,戴天山最近来了一位隐士,或许能成为李白的良师。
李客眉目舒展,只觉得心头大石落了地,却见自家门口围着许多人。为首的婆娘抱着一个小孩的尸体嚎啕大哭。
围观的人七嘴八舌,让李客听明白发生的事,他十分震惊,却也没有声张,趁着夜色还没有人认出自己,偷偷绕到后门,总算进了宅子。
到家只见一双儿女坐在正堂里,月圆止不住流泪,而李白却是眉头紧皱,一言不发。
李客将月圆抱在怀里,安慰了一阵,边拍李白的肩头:“你可知错了。”
李白昂起头,眼睛却是一红,豆大的泪珠砸下来:“知错了。”
“错在哪里?”
“我不该恃武行凶,失了分寸,错手杀人。”
“当年你为什么想要习武?”
“我想成为快意江湖的大侠。”
“怎样算是大侠?”
“锄强扶弱,为国为民。”
“呵,”李客忍不住哂笑出声:“你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很好。希望你能明白,你拥有能力是为了保护人,而不是伤害人。”
说着,他从怀里拿出一块鎏金的令牌,上面有篆有“李”字:“凭此令牌可以在巴蜀和长江沿线的李记商行支取银钱,多少不拘,出门在外,莫要委屈了自己。”
“阿客?!”李白一脸震惊。
李客提起奶娘早已收拾好的行囊:“你不是想要成为纵横捭阖的侠客么?戴天山上有一位隐士,他可以教你你想学的一切。至于你能不能找到他,他会不会收你,全看天意了。”
“那我犯下的错?”
“爹爹会为你承担。”
“?!”李白瞪大眼睛。
“你也不要回大明寺了,莫要累及他人。你先生、师父那里,我会替你交代好。现在用你师父教你的易容术,从后门出去上山吧。想以你的功夫,山上的野兽威胁不了你。”
“爹爹!我不愿!我犯下的事,我自己承担!”
“爹爹不会有事的,新皇即将即位,很快便会大赦天下,最多不过是杖刑,爹爹受得,可你还小受不得。况且要是那户人家好说话,说不定赔些银钱,便可私了。你不要担心,只是近几年莫要回来了。”
李白哭着,拿出秋水师父赠与他的人皮面具,贴在脸上,登时变了一副相貌,换过衣服,从后院翻了出去。
他一路发足狂奔,直到戴天山上一处亭台,才停下来。用身上的火石生了一堆篝火,再打开行囊,拿出里面的肉干烤着吃了。
只见行囊中有几天的干粮,两套衣物,一把极其精致锋利的匕首,一大把金叶子,还有一个透明的水晶金刚杵。
李白认出那时妈妈留下的遗物,平时李客从不让他触碰,如今却给他带在身上。
李白想到父母,终于忍不住放声大哭起来。
李白再醒来时,已是天亮十分,戴天山熟悉的鸟雀声将他叫醒,一瞬间,他还以为自己还在大明寺的宿舍里。
想起昨天发生的事,他几乎又要哭出来,可是一想到要寻到那位隐士,就又打起精神。
若非大奸大恶之人,谁会在杀人之后保持平静,何况李白还是一个十一岁的孩子。才经历这一遭,虽然有父亲替他兜着,却依旧觉得惊慌、难过、内疚。
但是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戴天山又叫大匡山,山前是小匡山,只因山势如同一个大筐而得名。爹爹只说那隐士在山中,却没有说具体位置。戴天山大明寺附近,李白已经熟悉的不能再熟悉,这几日也并未见过他人上山。那隐士要想求清净,必然不会在大明寺附近隐居。
想着,李白决定去戴天山另一边山麓看一看。
他根基极好,跋山涉水也不会累,饿了时便啃几口肉干,就这样也不知走了多久,几乎要把戴天山走遍了。
李白却不泄气,毕竟要是这隐士这么好找,还隐个什么劲?
只是一想到父亲与月圆,心里又觉得很是难过。
他一边行路,一边反省自己这些年,心智又成熟了些许。
虽然没有寻到隐士,却也看到了许多美景,正值暮春,山间的花树却才刚刚盛开,李白一路走来,见到一片不小的桃林。
李白自小就爱桃花,只觉得粉白喜人,虽然桃树从根到花一身皆苦,结出的桃子却甜蜜多汁十分好吃,这种精神很是可敬。
此时见到这等美景,他便走不动道了,正好坐在树下歇一歇。一阵和风吹过,有花瓣打着旋的落下,沾在李白的肩头。
空气中桃花的气息十分香甜,李白忍不住靠着树干一场好眠。
睡梦中,他仿佛成了误入桃花源的武陵人。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耳畔仿佛真的有狗在叫,李白迷迷糊糊的想,这山间怎么会有狗叫呢?
李白睁开眼,却见一个粉红的大舌头在自己面前,直接舔上了他的脸:“诶!诶!?”
李白连滚带爬的站起,却见眼前是一只硕大的黄狗,长相是寻常土狗的模样,身材却有一人多高。
李白心有忌惮,但是看着狗似乎没有什么敌意的样子,便放下心来。
黄狗不住的吐着舌头,李白还是少年的促狭心思,忍不住扯它的脸,直抻成一个大饼子。
看着黄狗无辜的眼神,又于心不忍,掏出肉干,给了它一个。那狗几乎没怎么嚼,就将肉干吞下了肚,眯起眼睛,一副餍足的样子。
吧唧完,又睁大圆圆的眼睛,外头看向李白,李白不敌,只得又奉上肉干。
不知吃了多少,黄狗突然转身了走了。李白不明所以的看着它。
它见李白没有跟过来,又回头“汪”了一声。李白会意,便一路跟着它。
山间天气多变,不一会蒙蒙细雨洋洋洒洒的落下,直把天地浸个湿润。桃花沾染了春雨,更加浓艳了几分。
黄狗一路行进,李白一路相随,却真有了一些“缘溪行,忘路之远近”的感觉。
眼前豁然开朗,只见两峰拔地而起,势如斧劈,中有泉水流下,飞瀑急湍,汇成一个深潭,潭水旁边有一座竹屋,屋旁野竹丛生,却不见人迹。
只见竹屋前的青石板十分干净,并不像荒废了的样子,李白鼓起勇气向前叩起柴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