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陆宣吗?”
“你知道《观书有感》吗?”
“你看过《水调歌头》吗?”
“那《游园不值》呢?”
“对对对,还有那首《春日》!”
这些天的京师,人们见面后谈论最多的,无疑就是陆宣这个名字,以及那被广为称道的四首诗词!
不知道陆宣是谁?
要是有哪个人敢这么说,肯定会被周围的人丢来一脸的鄙视。
在京师里,估计就是随便在大街拉上个人问问,都能从这人嘴里得知,陆宣这位离乾新晋的才学大家!
就是路过某家客栈酒楼,说不定偶尔还能从某个人嘴里,听到几句文绉绉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或者是在某个庭院之中,还能听到某个怀春的妙龄女子对着夜空呢喃“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又或者郊外踏青的年轻学子,对着春景,时不时感叹上一句“万紫千红总是春。”
又又或者,就是走在大街小巷里,兴许都还能见到三三两两几个孩童,手拉着手,笑唱上几句“春-色满园关不尽,一枝红杏出墙来!”
现如今,陆宣这个名字可谓是插上了翅膀,飞入了京师千家万户的百姓家中,被京师百姓所熟知,而他的诗词,同样也出乎了意料的,被京师百姓飞快接受,以至推崇。
这就是陆宣那四首入阁诗词的魅力!
而这股陆宣风潮,也是当初那两名浩然书院学子,李谦和景华阙都没有预料到的。
然而当人们对陆宣的诗词热衷过后,就像之前的书坊掌柜刘元,以及诸多看过陆宣诗词的离乾官员一样,人们也开始惊奇,竟是从来没有一个人知道陆宣此人的身份?!
除了名字。
其余一概有关身份的信息全无人知!
好奇心对某些事情的推动发展,无疑是巨大的,于是乎,陆宣的神秘,成功勾起了众人的熊熊八卦之火!
尤其是当这个月的阁报评语,在邸报上面出现后,一场关于陆宣此人的大讨论,遍及了京师上下。
……
三月阁报发出的第三天。
一班禁卫正如往日一般守卫在宫门处。
然而就在接近酉时的时候,一个个卫兵的神色慢慢变得严峻起来,统统背对着宫门,做出一副严阵以待的模样。
自然不是因为有人要闯宫这种大事,而是这个时辰,正是宫里出来张贴邸报的时候!
酉时一到。
两名身穿红衣的宫内宦官,神色匆忙的从宫门窜了出来,而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飞快的小跑到宫门侧角,将手里的几张邸报张贴上去。
而后又像受惊的兔子一般,飞快回跑,等到回到了宫门内,才露出一副心有余悸的表情。
而此时。
宫门前原本静谧的街道,突然变得吵闹起来。
守卫在宫门前的禁卫,不禁偷偷咽了下口水,视线当中逐渐出现十来个人的身影,然后是数十个,再然后就是上百个身影从数个街道的方向,朝着宫门这边狂奔而来!
天杀的,又来了!
守卫在宫门前的禁卫们,纷纷忍不住发出哀嚎。
如果不是知道这些行为疯狂的人们,不过都只是前来缮抄邸报的,他们早就鸣警出动大批禁卫了。
以前也有受雇于官员的文人,或者是官员府内的下人,会在这时候过来传抄邸报内容,然而像今天这种蜂拥而至的情况,还是在前两天才出现的,为此还差点惊动了御林军,只不过情况也绝对没有像今天这般吓人。
足足上百名手拿纸笔的人们,一股脑涌到宫门侧角开始将邸报内容誊抄下来。
但若是以为这些人是誊抄全部内容,那就大错特错了。
这些人所誊抄的,仅仅是邸报最后面一些京师大臣们对阁报内容的评语而已!
不同于阁报,每日都会定时更新的邸报,可没有任何限制,每天的邸报就张贴在宫门侧角那里,是个人都能过去缮抄,但以前也从来没有发生过这般争相缮抄的情况。
事实上,在宫门前发生了这样的事情,早就有人将此事上报了上去,听闻还传到了当今圣上耳中。
经过调查后,才知道之所以会出现如此情况,原因竟是有商人为了牟利,专门请人抄录邸报以售卖。
只不过,就在众人都以为圣上会雷霆大怒的时候,甚至还有大臣主动上奏要严禁此事时,圣上却轻飘飘的传了一句笑语:“商人在邸报内容上有利可寻,说明根源还在购买者,百姓对邸报感兴趣,这是本朝之幸,朕高兴都还不及。”
就这样,商人抄录邸报最后再售卖出去,便成了光明正大的好事,以至于在日后,还因此在离乾促成了一当兴旺的信息行业,以及间接促成了一当娱乐行业。
如皇帝所说,这一切根源来自于百姓。
但他现在却还暂时不知道,百姓之所以会对邸报内容如此热衷,根源则是在一个人身上……
……
“快来看啊!新鲜出炉的阁报评论——当今韩丞相对才学大家陆宣的评语!”
东大街一间才新开张的店面前,此时已经人头攒动,一名店铺伙计才吆喝了一声,门口挤满了闻风而来的百姓。
谁知道这家在东大街不算多大的店面,还只是在两天开的,但这两天来的火爆程度,绝对足以让周围那些老字号商铺自叹不如。
无数百姓争先恐后的在店门前排着队伍,为的就是到里面购买上一份店铺伙计口中的阁报评论。
按这些老百姓的朴素想法就是,阁报咱买不起,买份阁报评论还是要得的!
这一点,还要多亏了离乾这十年来对治下民众的思想建设。
私塾这类文人启蒙地,对于寻常百姓来说,早已不是什么不可企及的殿堂,尤其是在天子脚下,百姓家中多多少少都能有一两个认文识字的。
不然的话,这份阁报评论买回去,面子是挣了,但钱财却也是浪费了,这种事情,老百姓们自然做不出。
实际上,这当中对此最为热衷的,还是那些个年轻男女。
甚至夹杂在购买者其中的,更是不乏一些文人士子,更有甚者还是某些京师大臣家中派来的下人。
……
待字闺中的严巧巧,家世清白殷实,相貌也是清秀可人,唯一的不足就是尚未婚配,最大的爱好就是痴迷诗词。
总期盼有一天能够遇见典故中发生的故事,成就才子佳人偶遇。
只可惜现实和想象多少总有所出入,不知退掉多少亲事的严巧巧,至今遗憾未能寻找到自己的如意郎君,也对诗词愈发痴迷,平日做得最多的就是搜集点诗词。
偶然听人说起每月的阁报上面会有最新的大家诗词,可惜的是,购买阁报的只能是有功名在身的文人,但能够买得起阁报的人,又根本不会轻易将阁报让给别人。
所以严巧巧为自己一直没能够看过阁报,而感到遗憾不已。
直到前几天,她和丫鬟外出,偶然之下从两名年轻学子手中看到一份阁报,并借来看到里面的内容,里面的几首诗词竟是她感到惊喜不已。
尤其是那首《水调歌头》,虽然没有任何情爱的描写,但其中表达出来的美好祝愿,却比她之前看过的任何诗词都要让人心动,让她感到痴迷不已!
也让她打心底,记住了陆宣这个人。
直到后面,在越来越多的人口中,听到陆宣这个人的名字,知道他的诗词竟然被人这么多推崇,知道此人竟然是如此一位不图名利的隐世大家。
严巧巧对陆宣这个人也变得越来越好奇,甚至是产生了一丝说不清道不明,兴许连她自己都没有察觉的情愫。
此时,她手里正拿着一份下人抢购回来的阁报评论,目光在上面流连,闪烁着丝丝抑制不住的激动光彩。
看到上面写到韩丞相看过陆宣的诗词后,给出的评语竟然是“足以传世”四字,严巧巧激动的轻呼了一声,而后才做贼似的掩着嘴唇,一颗芳心砰砰直跳!
简直比自己小时候得到父亲夸奖的时候,还要高兴喜悦。
那可是当今丞相啊,严巧巧知道韩丞相就同样是才学大家,但没想到他会对陆宣的评价是如此之高!
自己崇拜喜欢的作者,被人别的才学大家如此评价,严巧巧有种得到认可般的儿女心思,登时对这位韩丞相生出无限好感。
她继续往下看,就发现阁报评论下面还有不少朝中大臣的评论,无一不是对陆宣诗词赞美之语。
但激动过后,严巧巧就微微哑然。
能够上才学卷的才学大家,能够入阁的诗词,岂能是那等粗俗不堪的作品,被人赞扬推崇不才是正常的么!
尽管这阁报评论上还有其它一些内容,但严巧巧看到并不是有关陆宣的内容后,就怅然的将其随意丢掷到一旁,爬在桌上,托着香腮,神色苦恼不已。
久久之后,房间内才传出一声惆怅的叹息声:“唉,你究竟是什么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