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第二天,天阴沉的可怕。没有日光的照射,天气显得更加的阴冷。周宁本想缩在被窝内消磨着时光,却被越来越没大小的晴儿拉了起来。
周宁最近觉得自己的斗志快消磨完了,几乎成为了混吃等死大军中的一员。内心深处的不安,让他半推半就的爬起来。
他知道人没了斗志,就废了一半。现在的安宁安稳,并不代表一生的太平。古代世界人吃人的社会,如何的残酷他也能够想像得到。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争斗。尽管现在被当成金丝雀一样圈养着,搞不好那一天扫地出门。更让周宁隐隐担心的是,现在的大周会不会步那个北宋的后尘,来一个“靖康之变”,那就不好玩了。
至于如何高枕无忧,周宁没有确切的办法,只好放下心思。
这些日子,晴儿一直和周宁在一起玩闹。周宁没有架子,也时常爱开玩笑,所以晴儿越发亲近起来。周宁自然由着她,被一个小美女撒娇的感觉,是一个纯叼丝难以体验到的。
晴儿急乎乎的来干什么呢?却是因为赵玉致听了那个麻辣火锅之后,好奇心大起,忍不住让晴儿过来,把昨天多出来的汤底拿回去。赵玉致自然说了一些客气话,不会厚脸皮的直接拿过去。
周宁吃火锅的兴致减了不少,而且不少火锅的配料根本不知道。如果能够告诉赵家的大厨的一些理念,或许能够复原出部分火锅种类。不过,这些只能想一想罢了,那些大厨并不一定听他的。
他现在能做的只有麻辣火锅和鸳鸯火锅,鸳鸯火锅更简单,直接把麻辣锅底不加辛辣之物,多加些提鲜的浓汤、配料就差不多了。至于海鲜火锅想也别想,除非到沿海去。
既然自己的老婆要这个,作为丈夫的怎么能不给呢?周宁摆摆手,让晴儿端了过去。晴儿中午自然不能回来了,她要教她们怎么吃火锅。
周宁思考着火锅是否可以在古代推广的可行性,以及与赵家谈判中能够获得多少好处。这样的利益划分需要考虑很多因素。火锅的制作方法并不难,关键是口味和老汤的制作。自己也是个半调子,可是这个火锅理念能够卖出多少价呢?
找别人合作,似乎没有认识的可靠的人。以前的“周宁”埋头读书,不善交际,也没有实打实的好友。看来只能和赵家合作,尽量找准时机,取得老太爷的首肯。
周宁忽然想到了赵玉致,她应该会把自己的火锅宣传出去的。刚才好像听到晴儿说赵玉致请了自己的母亲去尝鲜。看来不用多久,火锅吃法会被整个赵家里的人知晓。
这样就会被赵家上层人物注意到。凭借着老太爷或者岳父赵增的眼光,不会愚蠢到发现不到这个巨大的商机。
想到这里,周宁充满信心。现在只有等待。
周宁练着毛笔字,消磨着时光,不经意地就到了下午。令他没想到的是,在江宁有幸看到了第一场冬雪。雪下的越来越大,如鹅毛般,飘飘洒洒,不一会儿地上了落了浅浅的一层。
周宁来到院子里,握着树枝上积着的薄雪,感到一阵冰凉。晴儿举着油伞,很兴奋的回来了。她看到周宁站在屋外看雪,赶忙来到跟前,高高地举着伞为他挡雪。周宁接过伞,举着,看着扑簌簌的白雪。
下雪总是让人高兴的,晴儿也不例外。她站在在周宁的身侧,外套着玫红锦缎小袄,边角缝制雪白色的兔子绒毛,正伸出葱白的小手,乐此不疲的抓着落下的雪花,抓到后张开手心看看遗留下的水渍。
“好了,雪越下越大,回屋吧。”
“嗯。”
二人一前一后回到了屋子,屋内有炭炉,暖和许多。摆好棋盘,无聊的开始对弈。
昨天傍晚,周宁无聊问了晴儿是否会下象棋,没想到这小丫鬟懂得还真多,不仅会下象棋,还会围棋。周宁是不会围棋,原来的“周宁”倒是会下,可惜并不怎么样。周宁熟悉象棋,还是选择了这个。
两人对弈,周宁静静地听着晴儿说一些关于赵玉致的事,以及在吃火锅的时候发生的趣事,他随意的附和着。
周宁刚刚吃了一个小卒,却听到晴儿有点兴奋的说道;
“姑爷,今个儿大雪,明天若是雪停了,府里一定会和往年一样举办诗会,到时候可是有不少文人士子,以及大家小姐被邀请过来。”
“哦?有这事啊,应该很热闹。”周宁奇怪道。
“是啊,很热闹呢。每年都会有几首不错的诗词传下来,大小姐那里可是收集成册了。”
周宁对诗词不感兴趣,但他喜爱热闹。他拾起马缓缓落在对面地盘上,忽然灵光一闪,暗道机会来了。
“这诗会是怎么样的?姑爷我能不能参加呢?”
晴儿听了,脸有难色,嗫嚅地道:“姑爷,只有有了邀请贴,才能到府内的梅园参加诗会的。”
“呃,还有这规矩。”周宁掂量着自己,似乎毫无被邀请的可能。这简直搞的跟私人会所似得。不过,这样的高层人物的交流,对推广火锅实在是最好的机会,浪费了可惜。
“是的,必须要请帖,老太爷定下的规矩。”
晴儿自然知道周宁是不大可能有请帖的,为了不让周宁太难过。她只好仔细的把赵家秘辛说了出来。
几年前,老太爷听到城内每当下大雪的时候,宁王府总是会举办梅园诗会,广邀江宁的文人士子参加,江宁府的官员也参加自不必说,值得一提的是江宁青`楼的四大行首都会被邀请献歌献艺,可谓盛况空前。
而赵府的老太爷自然算不上文人士子,更作不了诗词,虽因与宁王府关系密切,也曾被邀请过,但是那种场面总是不免让他产生深深的挫败感,最后不得不以年纪渐老,无法远行为由婉拒。
可是,老太爷依旧心向往之,决定在府内的梅园也举办小梅园诗会,至今已经举办了三年,渐渐有了些许名声。宁王府的诗会以男性为主,而赵府的诗会以女子为主,参加者除了赵府的亲朋故旧,以及交往亲密的人,就是以赵玉致等人为首的女子诗社了。此外,也有一些青年才俊慕名而来,大概是带着别样目的的,如今也越来越多。
然而,在第一年召开小梅园诗会的时候,就闹了一个大笑话。老太爷孙子辈中的几个不成器的家伙,多贪了几杯酒,在一群姑娘面前,举止不端、言语粗俗,实在有辱斯文,实在把他的老脸丢尽了。这样的事,气的老太爷一天没吃饭,狠狠的用藤条抽的那些家伙鬼哭狼嚎,躺在床上半个月,没有人敢求情。
于是,第二年定了规矩,没有请帖,连家里的人都不允许进梅园。这一年倒是办的不错,到了第三年渐渐在江宁府有了点名气。两处梅园诗会同时举办,都会把作的诗词相互传送,品评一番。
到如今,大小梅园诗会,也算是一场文坛盛事。
周宁幸灾乐祸的听着秘闻,想必那个不成器的家伙绝对少不了赵武。听到这里,周宁估计不大可能会请自己过去,因为一没地位,二没才学。
事实上,赵府的请帖在下雪的那一刻就散发出去了。帖子中写着只要明日或者后日雪停了,就会举办小梅园诗会。
在梅园诗会上,自然要有酒菜果品。若是能够放一个火锅在桌子上,一边涮着肉片,一边吟诗作赋,似乎很过瘾的样子。
其实,周宁也非常想亲临体验一下诗会是什么样子,那些大家小姐又有什么不同,是否遇到个美女什么的。
这些想想就有点激动人心。周宁决定现在就去把火锅送到老太爷眼前,好好谈一谈关于合作的事宜。
周宁领着厨娘,端着鸳鸯火锅,由晴儿领路,去赵老太爷住的院子。一路上遇到不少的丫鬟婆子,都是好奇地观望。
周宁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进了赵老太爷住的北苑内。他先让晴儿去通报,自己等在外面。过一会儿,晴儿和服侍老太爷的丫鬟走了出来,说老太爷召见。
周宁端着小铁锅,厨娘挎着各种食材,走了进去。周宁走进去,意外地发现自己的岳父赵增也在,大管家张虎也在。这三个赵府的核心人物似乎在商量着什么事情,周宁估摸着应该是梅园诗会的安排事宜。
三个人都知道了周宁的来意,都纷纷地看着他手中端着的铁锅。老太爷高卧在榻上,身上披着厚厚的皮袍,眼神玩味地看着周宁,苍老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赵增的眼神不善,留着短须的肥脸上挂着寒霜。他一向不喜欢这个女婿,不明白老太爷为什么选他做上门女婿。至于大管家张虎,年岁也大了,有着自己的城府,只是眼神有着一丝的好奇之色。
周宁把屋内的三人表情尽收眼底。这种小场面他见的多了,并不慌张,很镇定地学着记忆中的样子,对着三个人行礼。
老太爷还没说话,就听到老丈人赵增不快的声音。
“你不在院子内读书明理,修身养性,尽弄这些奇淫巧计的东西干什么?那个麻将是不是你弄得,搞的家宅不安。”
这麻将确实让那些夫人们疯魔起来,更是引来了不少外面的牌友,就连陆知州的夫人也时常来玩几把。这事周宁是知道的,对于老丈人的指责也就认了。就在刚才来得路上,他就听到了两处搓麻将的声音。
赵增虽然这样责问,但他自己也爱玩,只是不希望自己的女婿一门心思放在这方面,不走正道。
周宁沉默,知道顶嘴更会坏事。
这时老太爷发话了,中气倒是十足。
“你也别骂他,麻将是好东西,关键是人。人不能自制,怪他人又有何用?”
赵增不敢再说什么。周宁暗道老太爷果然是人老成精,明白事理。
老太爷继续道:“对了,你这次弄得什么火锅,就是手里端着的东西?”
周宁道:“正是。”说完,放好炭炉,把铁锅放了上去,打开了盖子。接着吩咐厨娘和晴儿把一些食材一一取出来,放在桌子上。
老太爷好奇地看着一边是通红火辣的汤,另一边洁白香浓的汤。李钰把一些食材分别放进两种不同的汤内。
接着,李钰对着三个人解释道:“这就是鸳鸯火锅,特别适合冬季食用,放上中药材也是可以的。这一半是辣汤,另一半是原味汤,适合不同人的口味。等汤沸了之后,就可以吃头锅了。然后自己想吃什么,就自己放什么。如果感觉口味不够,这里还有不同的酱料。······”
老太爷、赵增和张虎都认认真真地听着周宁的每一句话,越听眼中越放光。不一会儿,汤沸腾起来,先前放的食材已经熟了。
周宁从里面夹起来几片羊肉,放在碟子里,送到了老太爷的面前。老太爷夹起一片,放在嘴里咀嚼,不住点头,又夹起一片,蘸着酱料吃下。然后放下筷子,开怀笑道:“不错不错。不仅味道不错,吃法也有趣。”
老太爷对着赵增和张虎说道:“你们也尝尝。”赵增和张虎连忙拿起筷子,尝了起来,感到确实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