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上我骑得飞快,路非常的颠簸,妈追都追不上,只有一个劲儿的在后面呵斥我,让我骑慢点。
同岳村村南是我们的必经之地,那里有好几个已经残破的石人石像(石像生)东倒西歪的散落在路的一侧,石人石像的尽头是一个高约3米的大墓碑,墓碑由一个大龟驮着,墓碑上面刻着字:大明万历三十一年……,妈妈说这里是侍郎坟,是明朝一个大官儿的墓,可惜****时期被挖了,坟也被平了,里面有金元宝和玉带,并且这些残破的石人石像“破四旧”的时候给砸了,再早的时候石人石像都是完整的,如今,石人已没了脑袋,一匹马也掉了尾巴,石羊断成了两截,石象的鼻子也不见踪影,妈妈说她小时候经常路过这里,那时候石人石像还都是完整的,我感到很可惜,那应该是多么壮观的一个场面啊。
骑这么远的路,感觉非常累,来到姥姥家和姥姥、姥爷打了一个招呼,我从车把上解下布包就一路小跑的来到了舅舅家,妗子正在院子里淘水缸呢。
“呦,小艺来了,和你妈一块儿来的?”。
“嗯,刚到”。
“我昨天从集上买了韭菜,早上秀儿又称了一斤肉,一会儿我和秀儿给你们捏饺子吃”。
“我姐呢?”。
“秀儿知道你们今天来,10点多就去村北等着接你们去了,你们没见到她吗?”。
“没有啊,我们是从村西进的村,老远看见村北那有一户人家盖房呢,怕不好走”。
“那怪不得没看见秀儿呢,这不都快晌午了,秀儿还在那等着呢,我去叫她吧”。
我赶紧说:“不用不用,我去找她吧”。
话音刚落,我身后就穿传来了秀儿那亲切的声音:“小艺,你什么时候来的,我等你们半天了”。
我一转身,秀儿看样子是刚从大门洞进来,她嘴角带着微笑,和我亲昵的打招呼。
“姐,你回来啦”。
“嗯,你们从哪条路进来的,我怎么在村北没看见你们啊”。
“我们从村西进来的”。
“哦,怪不得呢,我等你们好半天了,左等不着,右等不着,所以先回家看看,没想到你们早到了”。
“刚到,我放下车子就来了,我还说去村北找你呢”。
“我们小艺真懂事,来了就好,我洗洗手给你和姑包饺子吃,今天早上我才去乡里的集上称了一斤肉,韭菜也已经择好了”。
我向她晃了晃手中的布包:“姐,猜我给你带来什么了”。
“什么啊?”。
“是最新一期的《故事会》和《童话大王》”。
“哎呀,真的吗”秀儿一个箭步就奔到了我跟前,从我手里抢过了那个布包,一脸的欣喜。
她打开布包,拿出了那两本几乎是全新的故事书,眼睛直放亮。
“是最新的一期,我刚看完就给你带来了”。
秀儿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她把布包还给我,怀里抱着那两本书就跑进了屋里。
“这疯丫头,看见书就像看见了宝贝似地”妗子说。
隔了一小会儿,秀儿在堂屋里喊我:“小艺,来,姐让你看样东西”。
“啥东西啊”我很好奇。
正在忙活的妗子插言到:“她上两天在地里逮了两个小刺猬,一直喂着呢,连招弟也不允许轻易碰,说是等着你让你看呢”。
“什么,刺猬吗?”我非常感兴趣,因为在城里,我轻易见不到这种小动物的。
我跑进堂屋,秀儿欢喜地蹲在用一个用柳条编织的大筐前等着我。
那是两只刚出生不久的小刺猬,正趴在筐里吃菜叶,见了生人,小刺猬立时缩成了刺球儿。
我饶有兴致的蹲在筐前看着那两只可爱的小精灵:“在哪逮的”。
“呵呵,在咱家的棒子地里”。
“那大刺猬呢?”。
“我逮它们的时候没见着大刺猬”。
“能喂的活吗?”。
“我喂了好几天了,有时候喂点剩饼,有时候喂点吃剩下的水果和菜叶儿,挺欢实的”。
“嗯,挺好”。
“喜欢吗?”。
“喜欢”。
“等你回城里的时候带一只回去吧”。
“好啊”。
秀儿从筐边站起身,附在我的耳边儿偷偷的对我说:“招弟也很喜欢,我不告诉他我送给了你”。
“秀儿,和面去”这是妗子在院子里喊她。
“哎~知道了”秀儿向外面应了一声,然后对我说:“你先逗小刺猬玩儿会儿吧,我去和面”。
“嗯”我的注意力落在了小刺猬身上。
“陈艺,最近一次的考试考了第几名?”这是妗子在屋门口和我说话,她已经淘完了水缸,正准备进来。
“第十五名”。
“可以啊,努努力就进入前十了”。
我总结出了一个道理,长辈们只要和孩子说话,学习成绩一定会是重点内容。
“我舅呢,怎么这么半天没见着他啊”。
“喔,他一早儿就去地里浇地去了,估计功夫儿不长也就回来了”。
“招弟呢?”。
“招弟出去玩儿了,也快回来了”。
我妈中午饭和姥姥、姥爷一起吃的,我在舅舅家吃的,秀儿烧火、煮饺子、捣蒜样样都能干,捞饺子的时候,我去帮她端,她拦着我说:小艺,你不用帮姐,小心烫着了,你等着吧,我一会儿就端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