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瓦红墙一小院,百花簇拥香满亭。佳人才子相对坐,只言韬略不言情。
艳阳高照,池水中的游鱼一闪而没,小院中百花争艳,亭中的佳人与才子相对而坐,香炉中芬芳气味在空气中飘散,小院周围被人把守着,没有人能在此时来打搅,好一片谈情说爱的净地。只是此时的苏秦与霓凰虽然在交谈,却都没有谈情说爱的念头,只是在畅谈自己对于《孙子兵法》的研读成果,以及知兵用兵之事。
“兵之五事,道、天、地、将、法。不知先生对此如何理解?”霓凰问道。
“道即道义、道理、道德,用兵乃国之大事,用兵需占住用兵的道义、道理,才能以堂堂正义之师讨伐违、逆、恶,站在道德的高处,获得百姓民众的支持,可与之死、为之生,不顾己危,倾尽全力而战。”
苏秦说完看着霓凰,见她轻轻点了点头后,又才继续说。
“天即天时,四时春夏秋冬,春、秋皆可用兵,而冬季严寒,用兵必然需要更多的物资保障,才能避免不必要的非战斗损失,同样,夏季炎热又多雨,即使驻营也必然要考虑士兵中暑,营地内涝的问题,何况用兵行军。”
“先生所言的非战斗损失是指什么?”
非战斗损失简称非战损,是地球世界现代军事的对于,未参加军事战斗行动就出现的人员、物资等相关损失的一种概括性定义。只是对于古代军事而言,战损与非战损并没有明确的区分,只有日常人员折损和战斗伤亡的区别。
对于苏秦说提出的非战斗损失,霓凰还是第一次听说,通过对这个说法的字面理解,她也能大概想出一些,只是具体的归纳仍旧比较模糊,想要向苏秦请教一番。
“非战斗损失简单来说是指没有在战场上拼杀就导致的人员、物资等等的损失消耗。比如冬季苦寒难耐之时,因缺乏保暖而被冻伤、冻死而出现的士兵伤亡,又比如夏季炎热多雨,后勤保障的物资还有使用便已经发霉不能再使用,或者因为伤病传染导致众多的人数,由于需要救治而不能参加战斗……等等这些,都可以算作是非战斗损失。”苏秦说道。
“先生的此番定义确实有理,只是先生莫非不知道伤残营的存在?”霓凰问道。
“伤残单独归为一营?做什么用?”
对于伤残营苏秦确实是头一次听说,虽然光听名字便知道这是有军队中的伤残所组成的,但是对于伤残营有什么用,苏秦还真猜测不出来,毕竟现代军事对于士兵的保障,一旦有伤残产生,那么往往都是退伍离开军队,而由国家专项的政策给予其安置,并不存在什么伤残营一说。
“先生刚刚所说的出现的伤残的人员,军中一般都会独立成一个伤残营,平时负责一些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的事情,如押韵物资、巡防等等,战时则为攻坚力量,冲杀在战事最为焦灼的地方。”
对于伤残营,霓凰显然也不愿意多说,只是简单明了的解释了一下。但是苏秦听到却是心中一凉,霓凰的说法已经很是美化了伤残营的存在,而在他看来伤残营却是不折不扣的炮灰死士,就如同地球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很多华工一样,他们被各国以打工的名义诓骗出国去,怀揣着赚钱的梦想,等待他们的却是做不完的工作,甚至很多都是涉及军事的工作,平时要工作,战时更要拿起武器成为雇佣兵,为雇佣他们的一方而战,活下来只能得到微不足道的补足,死了却连一副棺材都没有的就地掩埋,而功勋更是被记录在那些各国的正是军队上。只是与华工相比,琅琊世界的伤残营在战死后也能记上一笔功勋,泽被家人而已。
只是思索一番之后,苏秦也有些明白了伤残营存在原因,琅琊世界的各国时常有两个甚至多国之间的征战,而战后必然少不了伤残的存在。虽然这个世界有些伤残轻易的就能夺取士兵的生命,但是仍然留下来了一部分,只是这个世界的生产力还并不足以养活伤残士兵离开军队。
大部分的财富被集中在贵族宗亲手中,一个回家的伤残士兵,所具备的劳动力有限,不能操持耕种重活,甚至还有可能拖累了整个家。那么伤残士兵留在军队中,即使所领导的军饷少了,却也基本不愁吃食,而平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即使战时战死,也能为家中亲人留下更多抚恤。如此这般,虽然对于伤残士兵太过残忍,却也是伤残士兵无奈的选择。
何况以这个世界的人口,大量的土地需要人耕种,健康的男子必然是重要的劳动力,而军队需要维护一定的数量,才足以震慑各方的不良企图。伤残士兵虽然伤残,却也接受过严格的训练,甚至有些是参加过战斗后活下来的,在军队中有着少部分的伤残士兵,虽然战力不如健康的士兵强大,但是维持这些人的消耗却要较正常士兵少一些,且战时可以派其攻坚,军队损失惨重,又可以招收更多健康的人加入到军中。
苏秦甚至满怀恶意的揣测,即使伤残士兵也可以算是一个士兵人头,也可以像国家多要一份军饷,那么中间的差额毫不意外的将会进入到领兵的将领手中,对于这样的将领而言,伤残营毫无疑问是一条不错的发家致富之路。
“这样的伤残营多吗?”苏秦沉闷的问道。
“不少,大部分将领所率军中都存在这种情况。”霓凰似是猜到了苏秦想问什么,又继续说道,“我穆王府所率军中同样有伤残营的存在。”
“地即地利,有利的地理位置,有利的地势……这些,都可以称之地利,地利因时制宜,因势制宜,地利受外界影响会产生敌我变化。东西对峙,太阳东升西落会对其影响,据山而守,河流旱涝会对其影响。与天时一般,地利随着时间变化、外界变化,而对敌我双方产生相反的作用。”
“天时与地利相辅相成,将与法同样相辅相成,将者,智、信、仁、勇、严,法者,规矩、制度、奖惩。一将无能,祸害全军,一法不严,军如草寇。将与法,郡主是统兵率军过的人,想必比我要更为理解。我也就不多说了。”
“先生如何看《孙子兵法》十三篇?”
霓凰没有继续纠结于兵之五事,而是提出了其它的问题。
“十三篇中,始计、作战、谋攻三篇讲的是对于战争提前布局与运筹,而军形、兵势、虚实三篇讲的则是征战指挥,军争、九变、行军三篇讲的是战场的灵机应变,地形、九地、火攻、用间四篇却是一些需要注意事情或是运用的方法手段。”
苏秦对于霓凰提出的问题,先是沉思了一番,才说出。虽然地球世界曾有人认为《孙子兵法》十三篇各讲述的是一方面的着重,但是他认为按照所涉及的不同方面,也可以将十三篇归为四大类别。
“用兵在疾,还是在稳?”
“郡主所问,其实并没有什么不同,用兵不能片面的最求快速,又或是稳固。二者皆为战场手段,战场之争在于料敌先机,灵机应变。敌军立足未闻,那便疾兵攻之,敌军坚固营盘,那便稳固对峙,因为时机不同,便以不同手段应对。”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先生怎么看这句话,是否意味着用兵贵在奇兵多出。”
“郡主理解错了,这句话其实说的是,战场之上,以正兵交战,以奇兵取胜。虽然说出了以奇胜,但实则是在说正奇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颇一面,而忽略了另一面。”
“那先生觉得什么样的军队才称得上是强大?”
“常胜的军队就可以称得上强大。只是胜败乃兵家常事,谁能保证自己常胜不败。我很赞同《孙子兵法》里的一句话,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若雷霆。能做到这六点的军队,必然能够不败。”
“先生如何看……”
“…………”
时间就在苏秦与霓凰的一答一问中悄然度过,只是相比于霓凰的兴致高昂,苏秦却是有些兴致淡然。
知道了伤残营的存在,虽然苏秦也想通了其中的一些道理,只是作为一个地球世界而来的穿越者,地球世界有着各种制度保障着伤残人员,尤其对军队士兵伤残的保障更是健全,而琅琊世界军队士兵伤残却只有无奈的坚持,直到有一天或悄无声息死去,又或光荣的战死。这些都令他心中一时难以接受,想明白了,并不代表着能接受了。
受此影响,苏秦对于与霓凰探讨军队之事淡了些兴趣,再为霓凰简单说了说兵之五事,又回答了些霓凰所提出的问题,便婉言送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