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间正房,左侧那间正房作为两老的卧房,这间屋的东墙位置建着一张大炕,连着厨房的灶膛。
炕的灶口与灶台相连,这样就可利用做饭的烧柴使用火炕发热,这样就不必再单独烧炕,可以节省一些木柴。
烧柴产生的烟和热气通过炕间墙时烘热上面的石板产生热量,使炕产生热量。
烟最后从火炕烟口通过烟囱排出屋外。
正房中间的那间屋作为待客厅兼饭厅,两厅之间用屏风隔开。
右侧那间采光较好,光线明亮,作为李父的书房。
正房东南侧是厨房,通过长廊与正房相连,厨房外面建有柴篷,堆着整整齐齐的干木柴。
这些干木柴都是峰哥儿用牛车从自家拉过来的。
他每天早上都有劈柴的功课,这是韩父让他锻炼身体的一种方式。
主要是锻炼他的臂力和全身协调能力。
再者,每逢去山里“寻宝”时,他也会带一两捆干树枝回来。
家里的柴篷早就堆不下了,正好给外祖父、外祖母拉过来,聊表孝心。
李家院子虽然屋舍不多,但院子甚大,还布置得很精细,处处透着文人气息。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李家后院有一片百来棵的竹林,取自“屋后百棵竹,家有千年福”。
李家茅厕旁边都种有一簇傲然屹立的青竹,清新的竹香还盖住了茅厕的异味,一举数得。
再说李家的院子栽的树,庭院中间种着一棵从大青山挖回来的大槐树。
槐树下面有一套石凳配着圆石桌,可用作吃食、温书。
偶尔李老太爷也会坐在这里陪着老伴唠唠家常。
种槐树的缘由有三,一取其荫,二取祈福,三则纪念逝去的老母。
在大楚王朝,有很多关于槐树的传说,大多传说都证明了一件事。
槐树是一种很有灵气的树。
槐树树冠张得很大,遮阴效果是其它树比不来的。
在宁川村,槐树的花期较长,有半个月之久,可以晒干拿去药铺换些铜钱,也是农家的经济来源之一。
在饥荒灾难之年,穷人都是靠槐树救济,才度过那些青黄不接的穷困日子。
古书中有过记载:“槐初生嫩芽,可焯熟水淘过食,亦可作饮代茶,或采槐子种于畦中,采苗食之。”
宁川村家家户户都种有槐树,韩家的外院里也种着一棵槐树。
这棵槐树才五年树龄,要想吃着用槐树各部位做的美食,还有等上四五年。
每年春天,洁白的槐花也是宁川村里家家户户桌上的家常菜。
那时李老太爷还是德哥儿的时候,母亲总爱给他做一些槐花糕和干槐花捞面,他读书饿了后,最爱吃干槐花捞面。
槐花可以治疗长久看书带来的疲惫和头疼,还能下火清肝。
院子里还种着十来株从南蛮引回来的桃树,据说能结出比拳头还大的桃子。
徐氏爱极了那“桃花嫣然出篱笑,似开未开最有情”的粉红花海。
李举人因为早年发奋读书,耽搁了姻缘,十八岁考上秀才,十九岁时才娶妻。
当年徐氏嫁给他时,还不到二八年华,才及笄不久。
李老爷子对小妻子很疼爱,在妻子只育有一女的情况下,依然坚决不纳妾。
徐氏当初生语姐儿时,伤了身体,不能再生育了。
虽然已经到了这把年纪,能让老妻开心的事,他依然不遗余力地去做。
家中有些年轻时攒下的黄白之物,多花些钱将院子布置得舒心,也是值得的。
金银珠宝,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慧语在韩家也过得很好,也不需要娘家再给贴己钱,这些钱便用来日常开销作罢。
为了迎合古人“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的田园风景,李老太爷还特地让女婿外孙帮着去山里挖了榆树,在宁川河边挖了柳树,回来按照风水一一种好。
大楚王朝信风水,认为树木有灵,在庭院里植寓意与愿望相应的树,就能心想事成,还能安定家宅,福泽后人。
李四家在李家不远处,石头砌的房子,共有八间。
这八间石头房子也花了他们大半积蓄。
徐氏得知后,偷偷给了杨氏(李四之妻)五十两贴己银子,再怎么也不能委屈了自家以前的管家娘子。
一则,李四夫妇对李家忠心耿耿。
二来嘛,李四家人丁旺盛,以后自己夫妻去了后,还指望着他们念着以往的主仆情分,对语姐儿家照顾一二。
李四和妻子李杨氏育有三子一女,大子今年三十岁、二子二十六岁、三子二十四岁。
三个儿子都已经成家,在绥州时常出去帮人做工,家庭和睦,没有分家。
李四家才是难得的老来得女,小女儿在杨氏三十五岁时才姗姗来迟。
说来也笑人,三十五岁的杨氏怀孕时,正好和大儿媳一起怀孕。
小姑姑和大侄儿同岁,只相差一个月,还是大侄儿比小姑姑大一个月。
这个老来女闺名李香凤,李香凤今年十三岁,在李家甚是得宠,养得性子有些骄纵。
第一次在绥州初见韩文昌时,惊为天人,吵着要嫁他为妻,否则此生誓不嫁人。
那时她才七岁。
家人以为她是年纪小不懂事,爱好美好的事物,才说喜欢韩文昌,也没在意。
韩文昌遗传了李氏的上佳容貌,加之书卷气息的侵染,端得是一个温润如玉的谦谦君子。
李家在这半年来已经安顿好了,已经从韩家院子搬了过去。
李四家还用徐氏给的五十两银子,加上自家建房剩下的十八两,凑够六十八两。
置办了八亩上好的水田,四亩离家不远的坡地。
-------------
韩文昌将外祖父外祖母接回来后,已是四月中旬。
泰和二十九年,大楚王朝的楚皇颁布新令,改革科举考试。
明年就是第一年科考,韩文昌要去参加明年秋季的科考。
北昌镇这边归通州管辖,韩文昌要独自一人坐着马车去通州参加秋试。
剩下的几个月时间他都在家中温习,后来李家院子建好后,就搬到外祖父家,在书房里温习功课,时而接受外祖父的指点。
有人繁忙有人闲。
韩父带着峰哥儿种好自家五亩田地后,两父子成天悠闲自在,比起奋发读书的昌哥儿,峰哥儿他们的日子真的是多姿多彩。
平时无事时,除了逗逗李氏肚里还没有出生的小粉团,其余时间都在玩乐。
下河抓鱼、摸田螺;上山打猎,爬树掏鸟蛋,将儿时不曾做的趣事做了个遍。
韩老太爷气急,大骂荒唐,还用拐杖打过他们父子,结果毫无作用。
两父子依旧我行我素,快乐地混迹于山野之间。
家里唯独一人能管住他们父子,就是翘着大肚子的李氏。
俩父子在李氏面前犹如老鼠见了猫,乖得不行。
李氏已经怀了九个月了,最近一段时间就要生产了。
父子俩为了即将出生的小肉团,终于收了顽劣心。
前几天,韩敬忠就赶着牛车,将十里八乡最好的接生婆—钱稳婆,接到了自己家住着。
钱稳婆住在北昌镇,给镇上许多富家老爷家的妻妾接过生,都没有遇到过这般大方的金主。
提前半个月将接生婆请在家里住着,好吃好喝供着。
这日上午,李氏正在开小灶加餐,刚吃完一碗鸡蛋羹,就感觉到两腿之间有一股温热的暖流溢出。
已经有过两次生产经验的李氏,并不慌乱,有条不紊地准备着生产。
先放下碗和汤匙,再大声叫着在外面院子里做针线的李徐氏和韩张氏。
因为算到李氏最近两天就要发动了,李徐氏和韩张氏做针线的时候都放了几份心在李氏身上。
一听到李氏的呼喊声,就知道应该是要生了。
立马放下手中正缝着的小棉袄,分头行动,准备迎接这个盼了许久的小宝贝。
张氏去将钱稳婆请到一旁早就布置好的耳房里,徐氏则将在外院练拳的韩家父子喊进来帮忙。
韩敬忠将李氏抱到耳房,峰哥儿被张氏叫去厨房烧热水了。
张氏则去后院抓养了七八个月的大红公鸡了,杀了鸡给炖儿媳妇汤。
张氏只得忠哥儿一个儿子,与同样人丁单薄的李家甚是交好,是看着李氏长大的。
因此,在李氏及笄后,就请媒婆上门提亲。
大楚王朝的女子及笄后就可婚配,适婚年龄在十五岁到十八岁。
过了十八岁还未嫁人,就是老姑娘了,这种一般都是因为守孝或者自身残缺。
合八字时,算命的大师说他们的八字是天偶佳成,李氏旺夫家,将来韩家必有大富大贵之相。
张氏喜极,迅速下了聘礼,将李氏八抬大轿取回了韩家。
这么多年来,张氏对待李氏,一直视为己出,当亲生女儿养着。
她和徐氏也是多年来的老姐妹,韩李两家一直相处甚欢。
李徐氏吩咐韩敬忠在门外守着,自己这出了韩家大门,快步跑回自家院子。
那灵活矫健的步伐,完全看不出她是一个过两年就能知天命(五十)的老妪。
将正在下棋的韩老太爷和自家老头,以及正在书房温习功课的韩文昌拽回韩家。
---------半个时辰后。
张氏将砍成小块的鸡肉炖在大砂锅里后,吩咐二孙子看好火,大火煮开,小火慢炖。
立马赶回耳房那边,亲自在门外守着。
从李家赶过来的李老爷子和韩文昌都守在门外。
两家人都在门外等候着这个宝贝疙瘩降临世间。
.............参考资料:《本草纲目》。本来要让幺女在这章生出来的,失策了,居然还在生,下一章就放幺女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