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天气越来越暖和,转眼已是二月初二,龙抬头。
据古书中记载,这一天之前,虽然已属春天,但还蛰伏着,称之为“潜龙在渊”;这一天之后,阳气上升,春意隐约可见,故曰“见龙在田”。
顾名思义,龙出现了,一切都开始崭露头角,因此称二月初二为“龙抬头”。
韩家院子里,金黄色的迎春花大多含苞待放,有些心急的,已经开出了明黄艳丽的小花朵。
迎春花的确是心急的,先花后叶,倒是和悲情的彼岸花相似,不过却好过彼岸花的花叶永不相遇,至少迎春花尔后还是和青翠的叶子一起度过短暂美好的春。
古人有诗赞美迎春花:“覆阑纤弱绿条长,带雪冲寒折嫩黄。迎得春来非自足,百花千卉共芬芳。”
迎春花是最勤劳勇敢的,敢于第一个出来赶走冬季的严寒,迎来美好的春天,还大方地邀请众姐妹一齐绽放在灿烂的春天。
今日,是东海龙王的生日,即使远在西南,人们也要遵守习俗,摊煎饼,吃炒豆。
因为煎饼是龙王的胎衣,吃煎饼,为龙王嚼灾,扔煎饼,意味着掩埋龙王的胎衣。
宁川村的清晨,家家户户都在忙着摊煎饼,有玉米面的,粗面的,白面的,村子里飘着各种煎饼香味把肚里的蛔虫都勾出来的。
虽然今天也是节日,人们还是该做啥做啥,何况这些时日正是春耕农忙时节。
吃完煎饼后,大伙就扛着锄头,提着装麻布的种子,去坡地种菜了。
宁川村群山叠翠,村舍含烟,乡间泥路上,草木繁盛,野花成簇,是一个与世无争的世外桃源。
青瓦灰墙,朱红大门,竹篱菜畖,鸡犬之声清晰可闻,韩家大院也散发出浓郁的摊煎饼香。
没想到哑麽对于农活居然挺在行的,估计是她嫁的那个老男人教她的吧。
以前她的夫家在山里的小村子,对种菜自然很有心得。
前几日哑麽已把菜园子分成大小不一的田畦,用锄头将粗土块钎成细壤,用来做育苗地。
育苗地已经仔细泼了粪水,经过几天的沤肥,今日正好撒菜籽。
上个月初五就立春了,到如今快一月有余。
立春象征春季到来,常言道:“立春一年端,种地早盘算”。
另有立夏、立秋、立冬。
“立”表示一年四季中每一个季节的开始,春夏秋冬四个“立”,就表示了四个节气的开始。
除去这四个重要季节划分的节气,另外还有,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加起来刚好二十个节气。
为了便于记忆,聪明的农人还编了节气歌谣,便于世代传唱,下田种地。
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
惊蛰乌鸦***分地皮干。
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
芒种开了铲,夏至不纳棉。
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立秋忙打靛,处暑动刀镰。
白露烟上架,秋分不生田。
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
立冬交十月,小雪河叉上。
大雪地封严,冬至不行船。
小寒近腊月,大寒整一年。
如今立春和雨水(正月二十)都过了,再等四天就是惊蛰了,惊蛰冬眠动物将苏醒,大青山又要热闹了。
今日天气阴着,撒菜籽正合适,随着越加暖和的天气,菜籽只需半月就能长成小嫩苗了。
韩家在北昌镇的杂粮铺买了十多种菜籽,有辣椒籽、茄子籽、番茄籽、芸豆(四季豆)、角豆(豇豆)、蚕豆、黄瓜、南瓜、苦瓜、佛手瓜、甜瓜、冬瓜等。
这些瓜果蔬菜是每家每户都会种的,坡地产的瓜类和洋芋蛋,是村里主要的经济来源。
放在后罩房屋角的洋芋蛋和地瓜已经发芽了,今日要背去坡地种着。
地瓜可以直接丢进土坑里,洋芋蛋还要做些简单的处理,需要顺着芽头削成小块,裹了草木灰,再丢到土垄里仔细用细沙薄土埋好。
哑麽撒菜籽的时候,韩家三爷们去西坡种地瓜和洋芋蛋了,张氏和李氏换了家常衣服,拴着麻布围裙,跟着哑麽学习种菜。
她们前几年种的菜都是从村里买来的菜苗,没有自家撒过菜籽,对撒菜籽育苗也觉得很新鲜,吃完饭便跟着来了。
乐姐儿被徐氏带着,三个多月了,长得结实,看起来像半岁的孩子,白天也挺好带的,又亲热她外祖母,倒是应了乡下的“傻姥姥,带外孙(女)”。
徐氏很喜欢乐姐儿,她感觉带乐姐儿弥补了她没有亲身照料语姐儿的遗憾,每日乐呵呵地抱着她,逗得小人儿无齿地笑。
放眼望去,宁川河边的水田,村子周围的坡地,都是捋着袖子,挽着裤腿,勤劳踏实干活的村民。
李老爷子曾即兴作过一句粗糙诗:“面朝黄土背朝天,三垄玉米瓜菜鲜。”
简单的话语,却道出了宁川村的生活景象。
韩家新开出来的坡地全部种了洋芋蛋和地瓜,三亩洋芋蛋,七亩地瓜,因为地瓜可以做成地瓜干卖钱,洋芋蛋只能拿来做菜,穷人家倒是可以添一样粮食。
韩家的菜园子大概有一亩地,用了一半地来育菜苗,还用竹篱笆仔细地把两边隔开,免得找食吃的母鸡糟蹋了菜苗子。
家里的母鸡还剩四只,公鸡都被杀完了,等村子里有人家孵了小鸡崽,还要去买些小鸡崽回来养着。
下蛋的母鸭也只有两只了,去年过年杀错了鸭子,有只母鸭被宰了,今年还得买小鸭子,不久后,叽叽呱呱地肯定会很闹热。
宁川河里的河水已经回暖了,没有那种赤骨的寒冷了,不久后,村里又要收福气钱,去于家村买鱼苗回来放养。
大伙儿都觉得吃鱼象征“年年有余”,是一种福气,便叫买鱼钱为福气钱。
中午,因为一大家人都做的体力活,张氏让李氏和哑麽蒸一锅干饭,炒几个菜,蒸一条腌肉。
张氏扶着腰,洗漱一番后,回耳房歇息去了,顺便抱抱乐姐儿。
张氏明年就到知天命的年岁了,她比徐氏要大上一岁,如今弯腰久了,总会腰疼,为子孙操劳一辈子,如今也该享儿孙福了。
看见乐姐儿笑得开心,张氏觉得腰也没那么疼了,她还要活到乐姐儿嫁人,怎敢服老,明日还是早起和老头子一起打拳锻炼身体罢。
如今菜园墙角下的一排韭菜,已经发的郁郁葱葱,青翠欲滴,红霞被李氏唤去割韭菜了。
中午做一个韭菜炒蛋,泡豆角炒肉末,一叠糟萝卜,黄花肉片汤,下干饭正好。
糟萝卜是家家户户必备的下饭菜,早秋种下的萝卜,在季秋时能收获,正好做成整个冬季的菜,泡萝卜、糟萝卜、麻辣萝卜干。
泡萝卜简单,直接洗净,仔细码在泡菜坛子里就行。
糟萝卜和麻辣萝卜干做法类似。
首先,把萝卜洗净,削去头尾及部分外皮,分切成长条,再用盐把萝卜条腌一下,去水晾干。
然后,把糟、盐、少量糖一起腌制,把糟及萝卜一层隔一层放入坛子内,最上层要加上一层厚厚的糟,再密封坛口,七八天后便可取食,加以麻油,其味香脆爽口。
麻油就是用香油和花椒烫制的,将花椒用研钵研碎,香油热火煎熟,待油冷却稍许,手背放在油面不赤烫时,再将花椒粉倒入,做成正宗的麻油。
自家做的麻油,要比杂货铺买来的麻油香,大概是铺子为了盈利,参假了罢。
因为除了菜籽可以榨油外,棉花籽、茶籽也是能榨油的,茶籽油口感尚好,棉籽油却有些涩口。
有的商家就会用棉籽油代替香油,烫制麻油,做出来的味道远不如香油的香。
吃了午食后,又忙着春耕了。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种瓜撒菜,农忙日子总是时光如梭,转眼即逝。
-----------今日,已是二月初六,惊蛰。
惊蛰节到闻雷声,震醒蛰伏越冬虫。
春季平地一声雷,给农人们警醒,还没播种的赶紧播种,莫到春分才下锄。
红霞人小,却很懂事,每天都跟着李四家的几个姐儿,一起去田里挖野菜。
如今,还没到育秧苗的时节,田里还是空着的,可以挖一个月野菜吃。
这些姐儿是在绥州城里长大的,对野菜也不是很了解,便由生在乡下的富贵媳妇带着去自家田里挖野菜。
富贵媳妇对红霞很照顾,手把手地教她认识野菜,把
因为去年泼了粪水肥田,李四家的田里长满了野菜,又肥有嫩,清晨挖的野菜,嫩得可以掐出水来。
菜园里的活计已经忙完了,李氏和张氏也包着花布头巾,穿着朴实的粗棉常服,提着篮子去田里挖野菜。
哑麽要料理偌大的一个院子和鸡鸭牲畜,倒是很少出来挖野菜。
文人也有“一饱馨香野菜羹”、“江鲜野菜桃花饭”、“手挑野菜满篮归”、“添羹挑野菜”之说。
可见,野菜并不是下贱玩意,也能登得大雅之堂,野菜遇到懂它的厨子时,也能变成美味佳肴。
婆婆丁(蒲公英)、米毫(野生胡萝卜)、荠菜、马齿苋、水芹菜、车前草、马蓝头,灰灰菜,仔细数来都有十多种。
春季的野菜正好救济了那些青黄不接的贫困人家,上天有好生之德,才赐予人们鲜美又长得快的野菜。
每逢初春,穷人家的孩子都会朝出晚归,尽可能地多找些野菜,吃不完还可以做成菜干,留着粮食丰收前熬野菜糊糊吃。
有时,韩敬忠要上城,村妇们还搭个顺风车,将新鲜的野菜送去镇里卖钱,虽然只能卖几个铜子儿,积少成多,也是一项收入。
野菜要趁嫩吃,这些野菜别看着生得贱,还有很多药用价值呢。
例如马齿苋,就有“散血消肿,利肠滑胎,解毒通淋,治产后虚汗”的作用。
婆婆丁还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尿”的功效,吃野菜也是当作药膳治病。
是以,韩家虽然是富裕人家,也会经常挖些野菜来吃。
-----------致亲爱的读者们,有些菜是我自己做过的,有些是翻的菜谱,有的是百度的。每个作者写文都有各人不同的风格,本篇是清淡的种田文,没有穿越、魂穿、什么女主带领全家致富之类,这点怕是不能引起你们共鸣了。不过,我相信乐姐儿长大的道路中会有些和我们小时候一样的经历。在我看来,读书,最重要的是品味书给我们带来的一种理念,我也很喜欢发家致富的“生生不息奋斗”理念,但是更喜欢的是随着父母教导,慢慢长大的理念,就让幺女默默地做个普通小女孩吧,望各位看官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