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敬忠离开刘家不久的时候,刘大福的二子刘明,气喘吁吁地追上他,因为剧烈跑动,导致他满脸通红,热汗淋漓。
“韩老爷,请您等等。”
呼-呼…咳-咳
“慢点说,刘家二小子,你追上我干嘛啊?是不是少算了钱?要是少算了,我这就补给你。”说着就要去掏钱袋。
刘明赶紧抚平一口气,解释道:“暧,不是那样的,韩老爷,我想借一下您家的牛车,去给我小姑和孩子他姥娘家送些猪肉去。”
刘明才结婚三年,提到岳父岳母家还有些羞涩,是乡下三年抱两的典型。
韩敬忠见他抓耳挠腮的不好意思,也忍不住打趣他。
“什么孩子他姥娘家,连岳父岳母都不知道叫,倒是学了你爹那个老古板。”
然后又是一串爽朗的大笑声,末了才允了一句你收拾好了就来赶牛车吧。
然后提着猪肉,哼着小调,悠闲地往家里赶。
见他走后,刘明才敢抬起头来,这个韩老爷还真是奇怪,别的大老爷都是凶巴巴的,只有他不仅不凶,还对村里大伙这么关照。
在外人眼里的韩敬忠可是完美的大老爷,哪像韩家众人眼里的不务正业烂当家。
韩明喜滋滋地大步跑回家去,告诉父母还有自己媳妇儿这个好消息。
刘二贵和刘三顺也回家取了一些粮食和蔬菜、鸡鸭蛋,并着大哥家的猪肉一起给小妹送去。
刘家三兄弟的老娘还在,分家后跟着大儿子刘大福住。
刘婆子身子骨还算硬朗,平日还能帮着喂鸡喂猪等。
(这里丈夫年老死后,老妻都被称为某婆子,都是冠上夫家的姓。)
刘婆子还让明哥儿带了一些她自己腌制的咸辣菜给小女儿带去。
以前家里穷,饭桌上没什么好吃可口的饭菜,一大家人每顿都盼着那一叠香辣下饭的咸辣菜。
刘四喜也特别喜欢吃这个咸辣菜,每次回娘家,都要带上一小罐回去。
刘四喜嫁的那户人家前年遭了难,因为家里的小孩玩火,不慎走水烧了自家的茅草房子。
所以,这两年来,刘家三兄弟一直尽量帮扶着小妹,希望她家情况早日好起来。
这次,刘明和哥哥刘聪一起去的马河村。
以前是三家人,轮流派人给小姑送些东西,这次过年,自然该由大哥刘大福家带头,送些年节吃的东西过去。
刘姚氏想着小姑子家的几个孩子,还特别给添了一大包糖果,把自家的买的糖果都分了一半去。
刘大福见了更是心里熨帖,媳妇这么多年来,跟着自己吃了不少苦,永远那么懂事,给自己留够面子,邻里间谁不称赞一声他刘大福的媳妇是能干人。
连带两个儿媳妇也教得和睦勤快,这样的团结友爱的家庭在宁川村里也是少见的。
看胡家,一天鸡飞狗跳,大过年的都听得见他们家里在骂骂桑桑的声音。
不过是骂胡老二家的田氏干活又干得少了,动作又慢了,什么丫头片子又是赔钱货之类的。
将来,他老刘家的丫头也要学韩家一样,娇养。
女娃一旦及笄了,嫁人后,哪有在家这般舒坦,父母疼爱,兄长嫂子关怀。
嫁人后,做事都要手脚麻利,勤快苦干,还要格外小心,战战兢兢地活着。
这样还不一定能让婆婆满意,指不定还要时不时被威胁休掉,撵回娘家。
就像自家媳妇,也是熬了二十多年,熬成婆了,才轻松一些。
他老娘年轻时,精神好,可没少折腾自己媳妇,现在上年纪了,人也温和多了。
偏偏孝字最大,他也只有背着老娘,对媳妇好些。
想起以前的过往,刘大福不禁越发感激姚氏,想做些什么来补偿她,为这个家这么多年的辛苦操劳。
这边,刘聪和刘明也提着给他小姑带的各种年货,走到了韩家门外。
刘聪沉稳老实,刘明头脑聪明,两人的名字倒是和性格反着来了。
刘聪作为大哥,在外面自然是代表自家,迈着稳健的大步子走上前去,用门上的兽面衔环撞击门,叩出铿锵声响。
过了片刻,朱红色的大门大开,一个包着灰布头巾,穿着深蓝色半新常服的婆子出来开门了。
韩敬忠回来时,就吩咐了哑麽,待会儿有人上门借牛,让她守在外院等几刻钟。
方才哑麽带着红霞就在外院的磨棚子里,赶着蒙了眼睛的小毛驴磨米浆,用来明天做油炸粉果子。
西南边陲这边,每当年节时,都会自家炸些粉果子,用来祭祖和分给上门拜年的小孩子。
韩家入乡随俗,也跟着做了几年的粉果子了,倒也做得有模有样,内容丰富。
粉果子大多由糯米、大白面粉、玉米粉做的,里面会包上一些绿豆、芸豆(四季豆)、红豆等煮烂做的馅,外面一般会洒些芝麻、白糖之类的。
尤其是糯米丸子,撮成圆滚滚的白球,放到芝麻碗里滚上一圈,放油锅里小火慢慢炸,就成了香喷喷的芝麻球。
哑麽磨的米浆就是糯米浆,放厨房角落镇着,明天早上吃了早食后,就能直接倒了上层的清水,扣出下面的米浆做粉果子了。
哑麽时刻注意着门外的动静,听到有人叩门了,就立马在围裙上擦干水渍,蹬蹬蹬地跑去开门。
哑麽啊啊地哑嗓子胡乱几声,意味着和他们打招呼了,请他们快进来。
之前哑麽婆孙被韩老爷买回来的时候,在村里也是掀起了一片不小的风波。
在村民看来,韩家也确实有些家底,还买得起奴仆伺候,虽然只是一个哑巴婆子和一个豆芽菜女娃。
看来和之前胡家在外面传的落败有很大的差距,别人家里有牛、驴、还有里正家才舍得打的石磨。
宁川村的赋税重,尽管每年能挣不少钱,大部分都上交了,剩下的钱都要存下来张罗家里的亲事什么的,哪舍得去打口磨子。
虽然磨子才半两银子,可是买了磨子就要买驴,一头半大的驴崽子都要六七两银子,成年的驴子更要十二三两银子。
他们又不是专门做豆腐和磨坊的匠人,干嘛去遭那个罪。
这个价钱都能买一块到两块好的水田了,多数农家自然宁愿把这钱拿去买田地。
不过近两年来,这里勤快踏实的村民都喜欢开荒,比买的田地划得来。
朝廷颁发农令,通州、雷州两地,鼓励开荒,还可以免头五年的赋税,第六年才开始征收赋税。
雷州是靠近东夷小国和南蛮的一个州,和通州一样的属于边陲,不过是东南边陲。
至于缘由,这里是边陲之地,邻近南蛮八大部落和西戎,兵家必争之地。
南蛮地广,气候炎热潮湿,河流众多,适合种水稻和辣椒等蔬菜,粮食结构单一,所以需要从大楚买一些其它种类的粮食。
再者,八大部落间内部争斗不断,力量分散,难以让百姓安居乐业,专心种田弄地。
所以,大楚王朝尤为鼓励通州发展种植业,让他们去卖果蔬粮食,赚东戎和南蛮的银子,然后又通过赋税上缴少半。
既充盈了国库,又便于管理,还落得一个明君的好名声,这种事,楚皇可没少干。
刘聪和刘明最后如愿地借到了牛车,从一旁的耳门(小门)赶着牛车出了韩家。
韩家大门,有阶梯和雕花门槛,可不能过牲畜。
平日他们做农活和赶牛车都是从耳门出去的,耳门就是一道简单的木门,因为牛车出没,倒是做得宽敞,都比得上别人家的大门了。
上门借牛车的时候,他们又给韩家提了些冻豆腐来,是刘二贵家做的,因为前几天在韩家借了石磨,便送上一板冻豆腐来当回礼。
见自己家大哥、二哥都送了东西,刘三顺也从家里提了一篮子自家做的盐鸭蛋来当年礼。
虽然乡下人家借牛不用花钱,可是稍有良心的人都会过意不去,平日逢年过节送些自家特产也算回报的心意。
这冻豆腐可是乡下人家过年时才会做的一种美食。
实在说来,做法也不复杂,但是需要特殊的气候条件,就是大雪天,所以也只能近年关才做得出来。
将做好的豆腐切成大小匀称的方块,放在竹篾塞子里,搁屋外冻上一夜,第二天就做成美味的冻豆腐了。
这冻豆腐耐放,用来做菜也是顶好吃的,韩家这些热爱口腹之欲的就好这口。
冻豆腐特别适合放在荤汤里煮,这样做出来非常好吃,因为冻豆腐里的密密麻麻的蜂孔吸收了汤汁,变得饱满多汁。
一片吸饱汤汁的冻豆腐丢进嘴里,不但嚼着有劲,还有满口肉汤汁液翻滚四溢。
冻豆腐适合做火锅或者油炸后熘冻豆腐。
要是不做冻豆腐,留个十多天,放到灶台上,等到豆腐表面覆满长毛时,又是一道下饭美食,豆腐乳。
这个豆腐乳可是春耕时,顶好的下饭菜,虽然那时有些早生的嫩绿野菜,可是野菜哪有豆腐乳香辣诱人。
这个豆腐乳还有些异味,不过不重,吃起来自然是香味扑鼻,嘴里吞舌。
豆腐有了食物放久后产生的浓臭味,也不用着急,还能补救,做成香臭结合,滋味浓郁的臭豆腐。
爱吃的乡下人正是念叨着这股臭味才好吃呢,不过臭豆腐在城里可是上不得台面的,只有在乡下这种小城镇可以满街喊卖。
城里也只有贫民区才有得卖,还只能悄悄地卖,此时凭的就是臭豆腐的臭香味够不够浓郁,就如酒香不怕巷子深。
故此,通州有“美食隐居于闹市”的说法。
[bookid=3280418,bookname=《兽人之不死鸟》]这是我的另一本书,描写原始兽人社会的故事,穿越的,请多多关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