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河为界,北为北楚,南为南楚,东有东夷小国、南有蛮荒八大部落,西有戎族,北有马背上的民族——狄族。
泰和二十三年,北楚新皇登基,免去三年赋税,大刀阔斧地兴政改革,招兵买马,国力强盛。
泰和二十五年,北楚收服北方狄族,迎娶狄族族长之女娜仁托娅为正一品贵妃。
而楚河的另一个国度,南楚,注定成为历史的尘埃,北楚的垫脚石。
南楚老皇帝荒淫无度,不理朝政,残害忠良,挥霍无度,国库日益空虚。
周围又有东夷,西戎,南蛮,北有泱泱北楚大国,四大强敌虎视眈眈,四面楚歌。
泰和二十八年,经过五年的休养生息,北楚越发富强,兵马充足,北楚皇帝钦点大将,越过楚河南下。
泰和二十九年,北楚大胜,统一南北,建立大楚王朝,号称为楚皇,延续国号泰和。
迎娶丞相之女为后,入住中宫。
楚皇英明,善于纳谏,政治清明,国力强盛。
泰和三十年,皇后诞下嫡长子,帝心大悦,再次减免三年赋税。
三年前,南楚前朝,军中有众多权贵插手,极为混乱,有一个姓韩的偏将,因为不愿趋炎附势,被罢免军职。
为了避开不必要的麻烦,韩偏将带着一家老小隐退山林,在一个叫做宁川村的穷乡僻壤落户。
转眼三年,如今已是韩家在宁川部落的第三个年头。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世不相关,镇杭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贪啸傲,任衰残,何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当年而立之年的韩小偏将,如今已经三十又三。
韩偏将本名韩敬忠,自幼习武,家境尚可,去私塾混了三年,也会基本的识文断字。
于礼有不孝者三者,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
韩敬忠乃家中独子,为了延续韩家香火,十六岁便娶亲。
妻子韩李氏,闺名李慧语,出自“步非烟慧语谁聆,娇花不赏,飘香坠粉,亦复何疑”。
李氏乃当地李举人的独女,年方十五,适才及笄,知书达理,精通女红。
十八岁喜得长子,取名韩文昌,出自“斗魁戴筐六星为文昌宫”,希望他能考取功名,光宗耀祖。
泰和十八年,南楚边境受到西戎侵犯,朝廷发布兵役,二十一岁的韩敬忠代父服兵役。
待他去边境服兵役时,收到家中书信,信上说他妻子在他走了半个月后,思念成疾,导致晕倒,结果被诊断出怀有两个月的身孕。
泰和十九年,生下二子,韩敬忠的父亲为其取名韩武峰。
寄予韩家一文一武,文武双全,兴旺盛隆。
谁知,韩敬忠这一去就是九年,从最底层的小兵做到偏将,一将功成万骨枯,其中辛酸不言而喻。
直到这次被罢免军职,才得以归家。
是以韩家只得二子。
公婆仁慈,家中仅仅一妻,没有纳妾,韩家家庭情况简单,自然没有宅乱纷争。
泰和二十七年,韩敬忠托一个远亲帮忙,在宁川村落了户,带着老母和妻儿开始了隐居田园的生活。
那个远亲就是宁川村现任的里正韩大力,韩大力还有两个兄弟,分别叫做韩二力,韩三力。
在绵延的大青山下,有一个宁川村,村里流过一条弯弯的宁川河。
宁川村地处大楚王朝西南边陲,四季明显,山清水秀,偶有鸡鸣犬吠,小儿欢声笑语,汉子的吆喝声,女人的笑骂声,却显得一派安宁舒适。
该村有三十八户村民,共计二百八十六人,是北昌镇最大的村落。
地属北昌镇管辖,北昌镇是一个普通小镇,小镇居民安居乐业,生活安定。
初到宁川村的韩敬忠,卸下兵甲,穿上布衣,挽起裤腿,拿起自制的猎枪,开始了种田打猎的布衣生活。
三年过去了,如今他已经习惯了这样没有拘束的田园生活。
官场的失意,让他更贪恋着这种旷达的生活情趣,任凭此生终老田园,随处都能见到使他和家人高兴的事物,何不随遇而安,活个潇潇洒洒。
常道:“造物者无情,白白地让英雄衰老死去,却等闲视之”。
当年落户时,韩敬忠拿出自己的一部分俸禄,在宁川村的村尾买了一大块地,建了一个二进的青砖瓦房院子。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虽然军中混乱,有军职的大都还是权贵的爪牙,但他作为偏将,俸禄至少也能拿到一半。
九年下来,除去落户等一些必要的打点,以及来北昌镇宁川村的路费和花销,还有三千两银票,一百两碎银,韩家所有的家产共计三千一百两。
建一个二进的院子,花了五百余两,里面包括建房材料费用、工人、置办吃食等。
剩下了二千六百两,二千五百两的银票,一百两的碎银子作为日常开销。
宁川村的村民都知道村尾的新韩家是里正家的远亲,惹不得。
每个村里都设有一个里正,由村民民主选举,主要负责掌管户口、土地和纳税。
韩家在南川部落也数得上是大族,何况宁川村的现任的里正,还是韩家第三代的大爷(长子)。
族群越强盛,选上里正的几率自然也就越大。
韩敬忠在任职期间,照顾了宁川村韩氏一族的几个入军服役的晚辈,利用职权将他们调入自己旗下,做一些轻松的后勤杂活,才得以在战争中保存性命。
因此,宁川村韩式一族对韩敬忠格外尊敬,收到他求助的信件后,立马帮着打通关系,办妥落户一事。
韩敬忠家的二进院子是宁川村这几年来最热的饭后谈资。
韩家大院,青灰色的围墙,盖着结实美观的青瓦,从外面看起来格外气派,不知道里面是何种风景。
高高的院墙挡住了村民的视线,却勾起了村民的好奇心。
听说这座宅子里面比北昌镇的老爷们住的一样,老韩家一定是有大来头的。
老韩家的这座院子坐北朝南,装着一扇厚重结实的木门,漆成朱红色,远远就可以看见这份独有的气派。
进大门后的第一道院子,南面有一排朝北的倒座房,共有四间,分别作为客厅、宾客居住、子孙读书的书房、以及放农具等的杂间。
自此向前,隔着一道两米高的浅灰色围墙,经过城里当下兴的垂花门进到正院,这道门经过精心装饰,雕刻着花草鸟鱼,也是由外院进到正院的分界门。
正院中,北房南向是正房,正房有三间,两侧建有两间耳房,正房由长辈居住。
在韩家自然是韩敬忠的双亲居住。
正房两傍,为东西厢房,各有三间。
大楚王朝,东西方位,以东方为尊,现在韩敬忠夫妻就住在东厢房,长子韩文昌和韩文峰住在西厢房。
院子的西南角建有茅厕,厚实的茅草做屋顶,结实的稻草和黄泥夯的土墙,堪比宁川村其它村民之家。
大楚王朝注重房屋风水,据说西南方是煞位,有邪物,只有茅厕里的污秽之物方能镇压。
与之相对的东南方是韩家的灶房,本着东厨司命的说法,设在东厢房一侧的南边。
因为东方属木、南方属火,与厨房中的水、火两行都能和平共处。
正房与厢房以及垂花门用长廊连接起来,紧凑别致,围绕成一个规整的正院。
正院之间,有一个大院子。
当年韩敬忠亲手在院子里种下三棵果树,分别是大红枣树、柿子树、石榴树。
大红枣树,喻为“枣”生贵子,希望妻子还能再诞下麟儿,延续香火,壮大韩家。
柿子树,喻为“一生一‘柿’”,意指韩敬忠对妻子一生一世,夫妻相敬如宾,绝不纳妾。
石榴树,喻为多子多福,是韩家最大的愿望。
院子里还种着一些常见花草。
过了正房向后,就是韩家的后院。
这一层院落和倒座房用走廊相连,有一排坐北朝南的较为矮小的房屋,叫做后罩房,建有两间,是放果蔬粮食的杂间。
后院围墙上开有一扇小门,通向韩家的菜园子。
菜园子里种着些常见的农家蔬菜,周围插着密实的竹编栅栏,别有一番田园韵味。
后罩房西侧,建有鸡笼,内置几只老母鸡,打开鸡笼就可以让母鸡去菜园吃虫子。
韩家大院位于村尾,地势较高,周围只有一家邻里,稍显冷清,却适合归隐居住。
可谓是深山人家,居住在青山中,活在蓝天白云下,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还有泥土的芬芳。
大青山里的大树会衰老,不老的是屋顶的炊烟,不变的是幸福的家。
-----------
泰和三十年初春,皇长子诞生,帝心大悦,普天同庆,减免三年赋税。
减免赋税,最欢喜的当然是最底层的老百姓。
宁川村里正韩大力从北昌镇衙门领回公文后,宣布这一重大喜讯,村民们喜极而泣,奔走相告,磨刀霍霍,都准备开些荒地增加家产。
大楚王朝新皇颁布的各项政策深得民心,朝堂清明,统治逐渐稳定。
最底层的百姓并不在意谁做皇帝,只要能让他们有饭吃有衣穿就是圣明的好皇帝。
减免赋税和宁川村的村民的利益息息相关,整个村子喜气洋洋,处处都是欢声笑语。
参考资料:《北京四合院格局》、《孟子.离娄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