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山名唤白龙山,传说很久以前山上有一条白蛇,修炼多年,修成龙形,白日飞升。自此,山间常有祥云紫雾,缭绕漂浮,山上多出灵禽珍兽,奇花异木。村人捕禽兽为食,采奇花异果为药,人多长寿。据说有个叫韩九公的,活了三百余岁,无疾而终,不过这传说已很久远,难辨真伪。此山如今已是一座令人谈之变色的恶山,倒是铁的事实。原来,二十年前,山上突然出现一条黑色巨蟒,不时下山伤害人畜,乡民深以为患。聘请无数勇武之士,携弓带弩,入山除蟒,无奈那妖蛇刀枪不入,吞云吐雾,众勇士无一人生还。乡民无奈,求助官府,官府出动数百精兵,结果全军覆没,惊动附近数县。忽一日,来一道人,高丈五六,自称不平侠楚无知,提一柄名曰“楚啸”的七尺长剑,孤身一人上山斗蟒。道人入山不久,白龙山上吼声震天,云雾腾飞,约有一个时辰之久,方才声消云散,道人却不见下山。从此,也无人再见到过妖蟒,乡民猜测侠士与蟒蛇同归于尽,但始终不敢上山探查究竟。年深日久,山上多毒虫猛兽,成了一座与“白龙”名不相符的恶山,人人望而生惧。如今韩母被赶昏了头,别无选择,拼命乱窜,所以往山上跑去,庄民一心要杀韩信,未顾及其他,也跟着进入林中。
韩母狂奔乱窜,撕烂了衣服,划破了皮肤,碰伤了头额,全然不顾,心中只有一个念头——“跑”。忽然一道石壁阻着去路,不知几百丈高,如刀砍斧劈而成,飞鸟难越,猿猴愁攀。庄民已追到十丈之处,看来今番在劫难逃了,韩母顺着石壁奔跑,大哭:我儿,你怎地这般作孽,才出生十余日,你命当夭亡也罢,为何要连带父母同死。忽见石壁上有一巨大洞窟,黑幽幽深不见底,阴森森令人毛骨悚然。韩母无暇他顾,闷头闯入,行有数丈,一股浓黑如墨的气体迎面冲出,腥臭难闻,有温热之感,令人恶心呕吐,洞内顿时一片漆黑。韩母昏头昏脑,跌倒在地,迷迷糊糊的听得身后有人喊叫:“不好,妖蟒,妈呀,快跑”。接着一片哭叫之声和脚步声,瞬间消失,一切归于沉寂。韩母心知有异,欲转身往外爬去,却周身无力,难动分毫。忽觉一股大力把自己往前吸去,五脏六腑几乎要破体而出,怀中韩信差点脱手飞去,她死死抱着不放,把身子紧贴在地上,陡然间,吸力剧增,身子腾飞而起,心想这下完了,仍死死抱着韩信。两只灯盏般的巨眼出现在眼前,一张血盆大口正对着自己,口中獠牙有五寸长,一条腰带似的东西伸出口外有三尺左右,已触到自己脸上。韩母赶紧闭上双眼等死,突然间吸力消失,身子“砰”的一声跌落地上,脑心一阵震痛,“嗡”的一声,便失去了知觉。
不知过了多少时间,韩母才悠悠转醒,发现自己仰躺在地,大概是落地时本能地翻了一下身子,儿子韩信仍在怀中,居然毛发未损,正在酣睡,鼻息匀和,嘴角现出两个迷人的酒窝。洞中景象令她疑似梦境,一把长剑斜插洞壁,光芒四射,把个巨大的洞窟照得一派通明,地上积血深有数寸,在剑光的照映下幻出迷人色彩。一个巴斗般大的蛇头就在距自己一尺之处,双目紧闭,口唇吻合,全无一点凶恶之相,一条水桶还粗的蛇身七弯八绕,伸入洞窟深处,不知几十丈,尾在何处。
歌曰:冯援弹剑人称奇,弹剑却为求美食。
街客弹剑更可笑,割肉自啖死何惜。
我今亦有弹剑客,自号无知人不识。
弹剑长啸如龙吟,奸佞闻之肝胆裂。
昏君闻之毛发竖,妖邪闻之尽匿迹。
良善闻声拍手笑,如闻屈平歌楚辞。
猛将闻声将剑弃,自愧不如长叹息。
这是一首流传楚国各地的民谣,说的是一个真实姓名无人知晓,自称“楚无知”的剑客奇侠。这楚无知到底有何神奇,能与屈原相提并论,能叫冯援不如,能使割肉自啖的猛士和战场上的无敌将军羞带宝剑。这不平道人楚无知,手提一柄七尺长剑,名曰“楚啸”,锄强扶弱,降妖除魔,喝醉了酒便弹剑狂歌,奸邪凶恶之徒闻声胆裂。一次入楚都埕,在宫门外弹剑长啸,声音传入宫中,楚王惊得跌下宝座,跌落王冠,从此不敢肆意杀人。令尹子兰听得如痴如醉,竟将如何设计陷害屈原的事说了出来,被治了死罪。他的歌声剑声既能除暴,亦能安良。一日于田间弹剑而歌,声音传入一农舍,其男酒醉正殴打妻子,男主闻声手足无措,妻子闻声而起,夺鞭反殴其夫。一日游于野处,有鹞鹰捕黄雀,拔剑弹之,黄雀闻声奋起,击落鹞鹰。又一日游于街市,见一富人戏辱乞丐,抽剑弹之,乞丐奋然还击,将富人击倒,夺其帽自己穿戴。
类似之事,不可胜举。白龙山妖蟒作乱害人,楚无知闻讯而来,孤身入山,大战妖蟒。妖蟒刀枪不入,吞云吐雾,恶斗一个时辰,不分胜负。楚无知救民心切,舍身除害,插剑入鞘,抱于怀中,让妖蟒将自己连同宝剑一并吞入腹中,妖蟒获胜,归洞潜伏,化掉了楚无知身体、衣服和剑鞘,却化不掉神剑楚啸。稍有移动便腹中绞痛,只好长年卧伏洞中,以气为生,这一卧便是二十年之久。韩母闯入洞中,将其惊动,妖蟒冲起吞食韩母,震动体内神剑,那剑受妖蟒体气有染二十年,已有灵气,一经震动便自行游走,由腹内窜至喉间,横飞而出,将妖蟒头身分裂,飞插于石壁之上,这便是韩母醒来后所看到的景象。
正是:从来奇人多奇迹,塞翁失马岂可惜;
若非暴民相迫害,安得神剑挥无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