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频管家说景大英雄报门
您的支持,是我的最大动力,恳请您在百忙之余持续关注、点击、推荐和收藏艾丈策所著长篇武侠小说《八卦遁甲》,真诚说一声:谢谢!
上一章说到张通已经答应了同去郝家庄去见郑亥极,解开众人尤其是自己的疑惑,说实话,他绝对不会去做这个姑老爷的,他就是想去看看是不是真的郑亥极,他想去问问郑亥极,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安排,他明明知道自己跟张芊芷恩爱有加、两情相悦,为什么还要做这样的事情,难道小师叔他开始不相信自己了?
依着郝管家的本意,需要一路吹吹打打回转郝家庄,但是却被张通制止了,张通明白的告诉郝管家,如果他要是再让人吹吹打打的,他就把这一干人等全都放倒,然后用车拉着去郝家庄,吓得这位郝管家再也不敢下这个命令了,郝家庄一干人等灰溜溜的往回走。
郝家庄就在天竺山的山脚下,是一个依山傍水、风景如画的地方。
天竺山,在京兆府【今陕西省】山阳县境内,它不光是“商洛第一山”,还是名符其实的“秦岭奇观”。有着丰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它既有华山之险峻、又有青城之神幽、还有黄山之秀美。
天竺山,又名天柱山,属秦岭东段鹘岭山系山地,位于山阳县城东南部的鹘岭以南,郧岭以北,距县城六十里地,主体正面就在郝家庄【今法官乡僧道关村】。北起板仓老沟口,南至松坪古墓沟,东至扁头僧道关,西连长沟七里峡,东西走向,山顶宽阔,四围罗列七峰。
北部大顶峰,属主峰,海拔两千多米。山巅骤崛一柱,高二百余米,围三百余米,形如竹节,柱体奇石轩露,古松倒挂,朝岚暮霭,晴雾不散。矗峰直削,诸山罗列,俨似蓬壶仙子冠碧烟、披紫霞、带虹霓,手擘绛霄,口吸银河,直若天为山所擎者,故名“天柱”。
天竺山境内山峦叠嶂,奇峰林立,山势陡峭,风光秀丽,有“秦岭奇观”之美称。其山险、峰秀、地特、林茂。有第四季冰川遗迹和喀斯特地貌奇观,“天柱摩霄”一柱擎天,堪称“秦岭一绝”,刀背梁、如刀削斧劈,千尺崖,飞崖垂下,令人惊叹。
虽然不吹吹打打了,看来这个郝仁真是闲不着,一路上又给大家当起了向导,据郝仁讲,天竺山有连片的华山松、红豆杉林等珍稀植物两百余种,有林麝等珍稀动物四十余种,是动植物的天堂,有中草药一千二百八十余种,被誉为是秦岭中药材样品库。
这里的日出、云海、雾凇等物候景观令人感叹;宗教文化源远流长,隋唐建教,道佛和谐共存,难怪这位郝思贤郝老爷退隐山林之后能选居于此。
天竺山地势北陡南缓,山势高大陡峭,气势雄伟突兀,并且这里的土壤以棕壤、黄棕壤为主,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规律,半山腰以下为黄棕壤;中间到顶峰之间为棕色森林土。土层厚薄不一,一般台地、阶地和沟掌地带土层深厚,陡险坡面土层较薄。土质松软,肥力较高。满山一片青翠。
据郝仁介绍,这里具有“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季温暖多风,秋季潮湿多雨”的特点。这里属于金钱河(汉江的支流)的上游,源出箭河、两岔河等,均为金钱河的支流。箭河,源出板仓柳山坡,流经松坪、莲花,于同安上薄岭入金钱河。上段山高谷深,流水湍急,有著名的十里峡、七里峡,狭隘如堰。两岔河,源出天竺山东,穿碥头溪、两岔,至法官土地岭底入靳家河。由于天竺山森林茂密,降水充沛,因而溪流常年流水不断,水量充裕,清澈见底,纯净不染。
早在东晋时代著名的道教炼丹家葛洪即在这里隐居修道。
葛洪,字稚川,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今江苏境内)人,在广东罗浮山隐居之前,曾到豫、荆、襄等地游历,而山阳又距豫南、襄阳不远,所以,就隐居于此。
唐时的著名高道罗公远也曾在天柱山修道。本朝的邵康节也曾隐于此。据老道长口传,唐末宋初大名鼎鼎的高道吕洞宾亦到过天柱山。又传吕洞宾曾多次于此山,因而有摘星岩、摩天岩、净瓶峰、雷神洞。
这位郝仁郝管家如果生在当代,肯定是一位评书大家,被张通吓唬不到一袋烟的功夫,就开始滔滔不绝的给众人讲述天竺山的传说,让众人听得津津有味,二十里的路程不一会就到了。
抬眼一望,这是一幢阔绰的庄宅,青堂瓦舍,背依大山,俯瞰大河,高大壮观的门楼上披红挂花,横匾上书写两个大字:郝府。
在等级森严的古代,住宅称谓的用词是非常严格的,不得随意滥用。古代帝王的住所或神庙叫做“宫”。高大的房屋,特指供奉神佛或帝王受朝理政的房屋被称作“殿”,如:大雄宝殿、太和殿。“府”旧指大官、贵族的住宅,“邸”是指高级官员的住所,寻常百姓不得使用。
一些特殊的建筑也有专用的名称,如宫庙、墓门前记官爵、功绩和装饰之用的双柱楼观用作“阙”;上刻题字宣扬忠孝节义,标榜功德的门洞式建筑被称作“牌坊”;“塔”是用来藏舍利和经卷的建筑,以方形、八角形为多,如:大雁塔;“刹”是佛塔和佛寺的统称,即佛教的寺庙;“寺”是僧众供佛的处所,如:少林寺;“庙”是奉祀祖宗、神佛或前代贤哲的处所,如家庙、土地庙、孔庙;“祠”是比庙规模小一些的建筑,如:宗祠;“观”为道教的庙宇,如:白云观;“庵”为尼姑住的佛寺。
而普通老百姓可以使用的名称有室、宅、院等。而对于阴宅,帝王的墓地被称作“陵”,老百姓家的只能称作“墓”,“坛”是古代举行祭祀、誓师等大典用的台,如:天坛,乱用的则会受重罪。
古代建筑还有一些专有名词,是被用作特殊建筑的。如正房两侧房屋称作“厢”;“亭”是有顶无墙的小型建筑,如:醉翁亭、陶然亭等;“堡”是围有土墙的城镇或乡村,读“补”音;都邑四周防御的城垣称作“城”;二层以上的房屋称作“楼”;“榭”是指建筑在台上的房屋,如:水榭;“阁”是四周设栏杆回廊的楼,如:滕王阁;
“廊”屋檐之下的过道,如:九曲回廊;“轩”是有窗的长廊或小室。
郝家门楼上既然横书“郝府”二字,就说明他家主人在朝为官或者已经致仕归乡。此时的郝府,从人们忙里忙外的进进出出,人流不断。周围看热闹的老百姓占满了街道。
众人来到府门前,郝管家对着众人说道:“众位先稍后片刻,我先进里面通报一声。”说罢转身进入府内,众人就在门外等候,原以为郝仁片刻就会回来,可是左等不见人影,右等也不见人面,足足有一顿饭的功夫,张通实在等不起了,刚要硬闯进去,只见郝仁脸色非常不好看的从里面溜达出来了。
能言善辩的郝管家突然有些口吃了:“众位久等了,郑老剑客说说说,说了……”
众人一见郝仁吞吞吐吐的,就知道这里面肯定有事儿,张通忙问郝仁:“我师叔到底说什么了?”
“说、说、他说……”
“哎呀,你快说话啊,你再这么费劲,我就一巴掌把你扇回去!”
“他说有请王重阳老仙长、有请道济师傅、有请巴掌门及众位英雄,让、让张公子您报门而进!”
“啊!”众人一听都是一愣,心说今天这是怎么了,头一次看见郑亥极发这么大的火气啊!
所谓“报门而入”,这里的“门”一般指的是辕门,也就是军营所设的门。报门而入是指从进辕门开始直到中军帐要走一步报下你的家门,包括名字与职称,(比如某某人参见或拜见某某人)其实就是羞辱的意实,一般情况下只有败军之将才会被要求报门而入。
张通也是颇感意外,小师叔今天太反常了,以前从不这样啊,长这么大了,小师叔郑亥极从来没有跟自己发这么大的火啊!
要是旁人这么要求,张通肯定会不管那一套,直接就进去或者扭头就走了,张通是不会依从的,但是唯独对小师叔郑亥极,张通不是不敢,而是不肯。小师叔的话,张通可以说从未说个不字。
他让众人先进,自己则选择报门而入,每走一步就喊一声:“张通告进!”一直喊到正堂。只见正堂之内,中间一个大红喜字,满堂被喜气笼罩,只有居中而坐的两位面有愠色。
在主人座位上端坐的是一位五十开外的老者,头戴员外巾,身披锦缎大红员外裳,三缕长髯,眉目端正,看得出年轻的时候肯定是一位帅酷的公子哥。在客座上坐着的正是龙虎山天师府的郑亥极。
郑亥极一见众人到来,连忙邀那个老者一起站起来,与王重阳等人见礼,却不搭理张通。郑亥极给众人及老者一一引荐,大家这才知道,老者就是郝家庄的庄主,前绍兴府知府郝思贤。
郝思贤、郑亥极安排除张通以外的众人坐定,自己也回到座位上,与王重阳叙谈几句,一见张通还在那里傻站着,便面带怒容的说道:“张通,你进门多时,怎么还不给师叔我磕头啊?!”
那么,接下来还会有哪些精彩故事发生呢?请看下一章详述。
您的支持,是我的最大动力,恳请您在百忙之余持续关注、点击、推荐和收藏艾丈策所著长篇武侠小说《八卦遁甲》,真诚说一声: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