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兰兰从杨总办公室出来后,并没有第一时间给李晓飞打电话,她要为自己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充分化解目前的危机和难题。
她不明白杨总的真实想法,如果一如既往的信任,那么就不会发生停广告、不采纳自己的促销手段、挖策划的后文了,这足以说明杨总已经不信任自己了,至少是不如之前信任了;如果杨总已经完全不信任自己,为什么要让提前告知自己打算新挖的策划的事,而且让自己和他谈薪资条件和营销策略。
自相矛盾的做法,完全不合情理。
如果是单纯的只是让自己压低李晓飞的工资和提成要求,完全可以别人侧面打听他目前的工资待遇,心中有数即可。
如果是让自己测试对方的专业性,以目前二期的销售业绩在杨总心中的认可度,加上对方提出方案的专业度来看,由自己来测试对方的专业度,恐怕也说不通。
吴兰兰懵懵懂懂想了一天,没有理出头绪,不过她已坚定一个想法,自己不分析出杨总的真实意图,坚决不找李晓飞谈,不管面对多大的压力,目前只有扛住。
就在吴兰兰反复忖度杨总的真实意图之时,更让吴兰兰烦心的事随之而来。
首先是某广播电台广告代理商直接打来电话“咋回事啊,吴总,不是说好了的投放吗,脚本定完了,我们音都录好了,咋突然通知我们不上了,什么新来的策划总监怎么回事啊”
电视台某频道的制片人直接打电话“小吴啊,我听杨总说要新来个策划总监,又说他来之后调整广告推广,那咱们之前定的那些合同和广告时段还算不算啊”
某晚报的记者更加直接“兰姐,不是定了两个版面吗,为啥不上了,我们总编已经生气了,要把之前压下去的质量问题拿出来报道,我劝不动了”
吴兰兰解释了一个又一个,这些媒体的大爷,你给他们送钱时都当你是大爷,一旦没钱可赚,翻脸速度堪比翻书,十足的心机婊。但实际又惹不起,动不动来个楼盘的负面报道,楼盘的形象肯定大打折扣。
逐个接完电话,根据媒体人的描述,还原杨总与这些媒体对话的内容,结合自己掌握的信息,重新开始了分析,新策划总监来了,到底和我平级还是由我节制呢?如果只是为了等新的策划总监来调整推盘策略,为什么要大张旗鼓的跟外人说呢?这不符合常理,吴兰兰已经断定,这是杨总在制衡她的手段。
经过一天的与老板和媒体的反复拉锯,此时吴兰兰思绪乱极反净,彻底想明白了杨总的意图,一个出奇制胜的反击手段和一套应付的说辞在她脑中已经成形。
就在李晓飞计算完阿城项目运营成本和总利润后一周后的一个下午,一堂培训课正在公司的会议室进行。
会议室不大,平时只有12个双扶手靠背椅,通常是公司中高层经理开会的地方,可今天会议室里足足装了30多人,靠背椅中间加了很多三脚凳,有些是两个女生挤一张靠背椅,有些实在没有座位,只有靠墙站着。
这是公司定期培训中的一堂课,公司的销售培训,最开始是由各项目销售经理或销售总监罗文讲授销售技巧,各项目销售冠军分享销售经验,今年新增加了一项,增加了策划总监李晓飞的两堂针对专业知识和楼市的培训。
公司全案代理的三个项目的销售经理、主管、置业顾问全部参加了,当然也包括刚刚签约和进场的阿城上京官邸项目组。
李晓飞的第一堂培训课主题是“中国楼市还会继续上涨吗?哈尔滨的楼市顶部在哪里?”
李晓飞准备了ppt,但ppt上并未有详细的文字,只是章节和主题标题。他手上也并未拿着任何内容提示,李晓飞向来讨厌大篇幅的记录,这也许和大学时历史系的老师们每堂课动辄上万字的笔记给他留下的阴影有关,对于这种不涉及考核的培训,他不想给受众留下任何听课的包袱,有兴趣的,单独记录私下交流就好,至于授课内容,想到哪里就讲到哪里就好了。
“楼市上涨的本质是什么
我们关注到楼市的快速上涨,不管是媒体是还是一些经济学专家,认为楼市上涨过快了,主要是从05、06年开始出现集中的呼吁,在08年短暂经济危机后,去年的4万亿救市,我们又经历了一轮楼市快速攀升,不管是成交量还是房价,都直线飙升了,很多专家也喊了很多年,房地产已成危楼,已在崩溃边缘了,这些陈腔滥调我们听了好几年了,为什么楼市还没有崩溃呢,谁能说说?
…………那既然没有人说,我就开始说了,当然了,以下的言论,谨代表我个人的言论,而且也不是我的研究成果,我综合了西方主流实证经济学、欧美发达国家经济和房地产的发展历程,以及国内一些经济学家的研究成果,总结归纳了一下,如果大家认为不对,完全可以玩手机或趴在桌子上睡觉”
下面的人都在笑,李晓飞很满意这种轻松的氛围,他继续
“很多专家都是把供求关系放在了首位,前提是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民进城务工以及原有城镇居民收入水平提高释放了需求,这些观点已经有很多砖家解读过了,这些陈腔滥调我们就不重复了,这些东西太泛滥了。
因为成交量的快速攀升一定有需求释放,供求关系的作用,而房价则不全是。
我的解读之前,需要讲一下楼市增长的历史和经济背景,为什么****时期楼市不涨啊,为什么改革开发初期楼市不涨啊,原因很简单,经济不发展到一定阶段,居民收入不增长到一定阶段,需求的释放无从谈起。
从90年代中国经济起飞开始,中国其实经历了两个阶段的快速增长,第一个阶段是90年代中期开始的外向型经济主导,外向型经济的主导就是以东部和南部沿海城市为引擎,这种经济其实是以来料加工和简单制成品的初级经济模式,以广东为首的珠三角、以上海为首的长三角是这个经济的中心,是先富起来的。而中国在这个阶段赢得了世界工厂的美名,而由于这种代工和粗加工的发展,本质来说,没有核心技术,没有产品研发和创新,所以这时候中国其实应该是“世界加工厂”而非“世界工厂”。但这阶段简单粗暴的发展模式,为后来第二个阶段的发展模式切换积累了初步的资金。而第一个阶段其实中间存在断档,在90年代中后期和2000年前后经历过短暂的中断,主要就是源于当时的出口国家受限,有很多国家与我国没有外贸的往来,而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这个限制被完全打破了,我们可以和全世界做买卖了,这时候,我们的人口红利,低廉的人力资源成本优势被放大了,因此这种模式的发展更加喷薄,以此为代表的就是富士康。
这个发展模式虽然不被所谓的专家所推崇,但在中国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一无资本和技术积累,二过国内市场的支撑,这种经济是也是迫不得已。而且这种模式也为中国后续的发展提供了资本的积累。
随着外向型经济带动下的经济总量的攀升、人民收入的增长,政府的财政收入也在积累,这迎来了发展模式的转换,即外向型经济和铁公基模式并驾齐驱的阶段。
而这次发展模式的切换正是楼市起飞、加速乃至于专家所谓处于崩溃边缘的直接诱因。
我们要知道,经典经济学认为的供求关系决定价格的前提是,供求都处于一定的合理的区间内增长,而当需求达到峰值,供应则维持一定量或继续增长时,虽然市场交易仍然存在,价值交换仍在进行,但价格则不再增长。
而目前的中国楼市,不光是一二线城市,即使是三四线城市即小城镇,根据户籍和常住人口计算,也达到了需求的峰值,从人口增量来看,未来的不会继续升高或者有所降低,但为什么房价依然快速上升呢?
这一点用供求关系无法说明,有大规模人口增量的一线城市快速上涨,而没有人口输入的中小城市及三线以下城市的房价也在上涨。
那么我们来看一下这几年来我国gdp的增速、70大中城市房价上涨、M2增速这几个指数曲线的对比图。
这个图中我们大致就清楚了,房价的上涨和gdp增速虽然有直接的正相关,但是曲线却和m2增速的曲线相似的,那么m2是什么呢,简单的说,就是央行印了多少人民币。
所以本质上说,目前房地产的发展是供求关系支撑下的,通货膨胀+货币超发推动造成的,加上近两年中央政策的频频调整,信贷的扩张和大量资金的涌入避险。
而在之前我们说到的第一种模式中提到的已经积累了第一桶金的制造业、加工出口型产业以及其他产业中积累了一定财富的购房者和投资人,在股市不确定的定期抽搐、其他投资渠道匮乏的大环境下,要目进入楼市成为掘金人,要么选择避嫌成为接盘侠,总之,刚需的非刚需的购房者、理性的非理性的投资人泥沙俱下,形成了托起楼市的大客群。
那么楼市的顶部在哪里?哈尔滨的楼市顶部在哪里?会在何时出现呢
经济大环境和货币量的投放才是决定房价顶部的决定性因素…………”
李晓飞在前面滔滔不绝的讲了2个小时,时而专业的点评,时而痛心疾首的批判,夹杂着偶尔或零星或齐鸣的掌声,而在会议室的后部,阿城项目组的一名置业顾问,齐薇不仅在不停的低头记录,一边在笑意盈盈的欣赏着李晓飞的风采,此时的齐薇对李晓飞产生了莫名的好感。
在会议室的培训课开始的同时,总经理孙焕的办公室里,也正在进行着一场专业的报告会。
报告人是策划部的助理策划任飞,24岁,入职策划部一年,去年的大学应届毕业生,皮肤白皙,短发,额头凸起,圆脸泛着营养良好的油光,短鼻梁,眼睛略小,笑的时候经常眯成一条缝,身材不高165公分左右。在孙焕和公司其他人的眼中,任飞虽然经验较少,但悟性极强,交代的工作和培训的专业知识基本一点就透,是个质的培养的好青年。
“我对咱们公司的几个项目的这些营销有些不同的意见”任飞开头就提出了观点
孙焕没有着急提出质疑,而是笑呵呵的看着任飞,等着他进一步的表述,在孙焕的眼中,任飞这样的年轻人,上进心强,积极表现自己是正常的,学了些东西,有一些自认为不错的想法,希望汇报给领导,得到领导的赞赏和认同也是正常的,至于为什么不和自己的直属领导策划总监直接报告,无非使用的是隔山拜佛的古老权谋套路,心思聪明有余,但未必在专业上有什么真知灼见。所以孙焕的选择是静待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