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曰:烽火燃遍起纷争,无数豪杰尽逐鹿;吴中儿郎显本色,一朝乾坤定江东。
——《逐鹿》
却说那袁术占据扬州淮南之地,又得了苏麟军队,势力大涨,兵精粮足。此时寿春城中,袁术正在府内。忽然,有人来报:苏麟求见。袁术闻报后,便与长史杨弘商议。袁术道:“苏麟复归,但吾已尽收其军,如之奈何?”杨弘道:“苏麟此番前来,想必已知其军为主公所收,不如先与他见上一面。”袁术闻之,即从其言。
过了一会儿,苏麟一身白袍,腰悬宝剑,跟在背后的则是威风凛凛,身穿银铠,手握银枪的常山赵云赵子龙。进来厅中,苏麟望向坐于主位的袁术,当先便拱手作揖,说道:“苏麟拜见袁将军。”袁术见了,说道:“凌风啊,近日吾听闻你失踪一事,甚为担忧。如今平安归来,吾心甚慰。”苏麟道:“多谢将军挂怀。凌风此来,有一事相求。”袁术一听,心下一惊,暗道不好,莫非他是来要回兵马?想到这,袁术叹道:“唉,凌风啊,前日我听说你失踪了,你的部下趁你不在,借机在城中骚乱百姓,我为了城中百姓安定,便命人将他们一一整编。”
苏麟听了,心知这是袁术托辞,也不计较,说道:“将军,麟刚回曲阿,便遭到丹阳郡的刘繇,派兵攻打,怎奈兵力不足,无法抵御,特来此向将军借兵。”
袁术闻言,想了想,说道:“这个,既然如此,那凌风想借多少兵马?”此时的袁术已是如日冲天,心生骄傲。
苏麟见此,便回头看向赵云,对他使个眼色。赵云会意,一手取出锦盒,递与苏麟。苏麟双手捧着锦盒,送到袁术面前,放在案上,将锦盒打开,取出里面包裹,拆开视之,乃传国玉玺也。
袁术一见,一双贪婪的目光,紧紧盯着案上的玉玺,不觉心中大喜,道:“传国玉玺!”
苏麟见了袁术如此贪婪,知道目的达到,便直奔主题:“此乃当年虎牢关讨董之时,破虏将军攻破洛阳所得传国玉玺,今凌风双手奉上,送与将军,以此为质,但愿借得一万精兵,进攻刘繇,亦为将军平定江东。若能取下江东之地,凌风定将兵马如数归还,而将军也要把玉玺还我。”
袁术听了,命人将玉玺收起,说道:“那是自然。江东吴越之地,吾向来想取,怎奈无人为吾效劳。既然凌风有此意愿,吾便与你精兵一万,进攻刘繇!”
苏麟见袁术答应,心中暗喜,但表面还是说道:“多谢将军肯借我兵马,只是,麟还有一事,就是江东旧部程普、黄盖、韩当等人。”
袁术闻言,仔细想了下,说道:“也罢,剩下的江东旧部,一并带走吧!”于是,苏麟拜谢,与赵云立即告辞离开,前去军营,将自己原来旧部人马,共计一万五千人,率领程普、黄盖、韩当等,望曲阿而去。
苏麟走后,袁术心中大为高兴,独自坐在府中,手上一直摸着传国玉玺,嘴里喃喃自语:“如今玉玺归我,看来汉室气数已尽,天命在吾!”
先按下此处不表,再说苏麟率部回到曲阿后,与关羽等部会合,留下师妹欧阳雪舞,引兵镇守曲阿,保护苏、孙两家安危,自统大军出征,进攻驻军丹阳的扬州刺史刘繇。
苏麟率领军队一路出发,前行了不久,便望见前方有一支人马,人数约有三四百人。待到近前,只见为首一位俊秀少年,一身甲胄,骑着一匹骏马。苏麟看到此人,顿感面熟。这时,孙策一马当先,冲俊秀少年大声道:“公瑾,近来可好?”
苏麟听到此言,即恍然大悟,忙下了马,朝俊秀少年快步走来,道:“公瑾,可还识得我否?”俊秀少年一听,抬眼看去,见是苏麟、孙策,心中大喜,当下跳下马背,走到二人身边,道:“瑜闻将军从袁术那脱身,料想定是要来取江东,与刘繇决战,瑜便率领乡勇,前来归于将军麾下,以献微薄之力。”
原来,这俊秀少年不是别人,正是那日与苏麟在紫竹林论势的周瑜周公瑾!
苏麟见公瑾来投,心中大喜,道:“能有公瑾相助,必能成事!”周瑜道:“主公,瑜再荐二人以助主公。此二人俱江东名士,一名张昭,字子布;一名张纮,字子纲。二人皆有大才,望主公亲自请之。”苏麟闻言,大喜,即命大军原地驻扎,自带数名随从,亲往聘请二张。二张见苏麟亲临,观他一表人才,又诚心相请,遂答应投入苏麟麾下。苏麟大悦,以二张为治中从事。
苏麟得了周瑜,及二张,心中一阵高兴,引军出发,一路直奔丹阳而来。
此时,扬州刺史刘繇自从被袁术赶过江,驻军丹阳,欲治曲阿,却因苏麟握有重兵,而不敢动。忽闻探子来报:苏麟率领兵马,前来进攻丹阳。刘繇听了,大怒,道:“苏麟小儿,欺人太甚!吾不犯他,他今反来犯吾。”这时,一员面貌俊秀的小将,出列道:“主公勿忧,末将愿引一军,将苏麟擒来,献于主公。”刘繇闻声望去,见是新投帐下的太史慈。太史慈,乃东莱人也,曾相助北海相孔融,请刘玄德解北海之围。如今,太史慈投奔在刘繇麾下。然而,刘繇以太史慈年轻气盛,未能重用之。
刘繇听到太史慈出言,不屑道:“你一黄口孺子,能懂什么?苏麟向来骁勇善战,今率军来攻,岂是你能对付得了的?”
太史慈双手抱拳,保证道:“主公,若肯与我一军,慈定将苏麟生擒,献于主公帐前。”
刘繇听得有些不耐烦了,道:“子义,苏麟并非等闲之辈,你还是不要再请战了,此事还得从长计议。”说完,遂不听太史慈之言。
太史慈见了,无奈之下,便提着长枪,跨上战马,对诸将大声道:“有谁敢与我一同前往生擒苏麟?”话音落下,大帐之中无人应声,惟有一小将高声回答:“太史子义,英雄也,吾愿随之。”于是,二人离开大帐,前去迎战苏麟。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