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竹林问对
楼下的喧哗声将自己从沉思中拉了回来,起身伸头看看窗外,只见楼下众人围在一起,大声吵着什么。推开门向楼下走去。
“发生什么事了?”张耀对着陶泽问道:
“他们要去找西贼报仇,老夫人不让他们去”
好不容易才搞清楚状况,原来是有两个受伤的士卒伤情越来越严重了。陷入了昏迷。而在这龙门镇又没有大夫。怕是撑不到天亮了。众人实在是气愤不过,就准备提着刀子去找党项人报仇。
这不是胡扯么?二三十个步兵大半夜去找骑兵报仇?更何况西夏人跑哪去了都不知道。
张耀看了看那两人伤势,都是外伤,虽然看起来严重,有一个一条刀口从左肩划过小腹,血肉都翻出来,不过没伤到内脏,将伤口缝合起来一下只要不感染应该问题不大。
”都滚回去睡觉,不许再提报仇的事情。”张耀对着吵嚷的众人骂道:
“去找点精盐过来,叫伙计烧点热水,”张耀回头又对着陶泽说道:
“公子能救他们?”
“应该死不了,只要你快点将我要的东西准备好!顺便将这几个赶去睡觉,别在这吵着病人。”
陶泽呲牙咧嘴地将刀往桌子伤一剁,“全都滚去睡觉,要是谁当着公子救人,第一个先剁了他”
说完大声吆喝着伙计。
看着剁在桌上的钢刀,众人渐渐散去.、
给我找点针线,我要用.张耀回头对着折家女眷道;
“月儿,将你房间里的针线给公子拿来”折老夫人对着月儿道:
“想不到公子还懂岐黄之术,”看着月儿上楼去取针线,折老夫人对着张耀说道:
“一点点,一点点”张耀微微有些脸红。不过在军队里学了点外伤包扎,怎么算懂。不过现在为了稳住众人,只得硬撑了,希望盐水消毒能够管用。
驿站里的伙计,老早给这帮煞神吓怕了,要个东西也提着钢刀跟在后边。不过这样效率实在不错。
很快就将盐水和针线准备好了。
小心的用清水将两人伤口清洗了一遍。用针线小心将血肉外翻的伤口缝合了起来。还好这两人都没有知觉,否则以张耀的外行手艺,疼都将两人疼死了。
“公子,这样可行?”折老夫人看着张耀问道;
“行不行就看明天早上了,如果伤口不发热,应该死不了人。”
“夫人早点歇息,今天劳累了一天,有什么事,明天再说吧。”见折老夫人又想说什么,张耀赶紧对她说道:他现在可不想再回答她问的话,自己的事情哪能一时半会说得清楚。
“也好,公子也早点歇息。”说完唤过月儿向楼上走去。
“晚上叫人照顾好他们,有什么事到楼上叫我”张耀回头对陶泽说道:
“谢过公子,”陶泽抱拳对自己道:
清早早操是军营里养成的习惯,天刚微微亮张耀就醒了,问了问陶泽那两人的状况,看样子还是有效,都退烧了,为了不打扰众人休息,迈步走出了驿站。
或许昨日夜色太晚的缘故,没能细看龙门镇。漫天红云,红日像一炉沸腾的钢水,喷薄而出,金光耀眼,日光映照在竹林上,透过叶面洒在林间的长亭里,说不出的写意。
站在竹林边上,对着黄河耍了套太极,感觉周身都放松了,几天积劳的疲累一扫而空!站在河边正准备吟诗一首,却看见折老夫人和折月儿坐在后边不远处的长亭里。
被人打扰了,诗是写不出来了,无奈挠挠头走了过去。
“习惯了,每天早起锻炼下!夫人怎么起这么早?”张耀走过去对着老夫人说道:
老夫人明显从昨日的惊吓中恢复了过来,一身装束丝毫不苟,满头银发丝毫不乱,手握龙头拐杖,威严十足。
“人老了,睡眠浅,一听有人出门就醒了”
“我的错,我的错,惊扰老夫人休息,实在是罪过。”
昨日匆忙,还未来得及问公子贵姓?
免贵姓张,单名一个耀字。
哦原来是张公子,“看公子刚锻炼的身法,老身活了一大把年纪从未见过,公子可否为老身解惑?”
额,该来的还是躲不掉。
总不能说是三百年后的一个道士发明的吧!
“这是先师看小子体弱,专为小子锻炼身体所创。”
“哦??敢问公子尊师名讳?”
最烦这样刨根问底的人了,害的自己说个谎话都得一套一套的!
“先师自号鬼谷子,”
“鬼谷子?鬼谷子?老太婆活了快七十岁了,却未曾听说当世有此人物?更何况能教出公子这等人物来的,岂是无名之辈?”
“家师从不混迹红尘,自然声名不响”这老太婆不好对付啊,张耀一边答,一边心里暗自腹诽:
哦?只闻上古先秦时苏秦,张仪,孙膑,庞涓的师傅皆称鬼谷子,与公子尊师可有牵连?”
“家师从未提及自己的事,也不许小子过问,”张耀回答得滴水不漏。
“你昨天那根会发出声响的棍子哪来的?那是什么妖法?”老夫人后边的月儿终于忍不住了插话道:
张耀苦笑了一下道;那是家师驾鹤西游时给小子留下的机关消息,不过是给小子保命用的!而且能用的次数也及其有限,所以昨日,我才会催促大家早点离开,要是在遇上西贼,那东西救不管用了。
折老夫人面上闪过一丝明悟的表情。
“公子以前一直随师傅隐居于山林?”
“恩!”
“在哪座名山?”
啊~~~民政局查户口也没这么寻根问底嘛!
“就在六盘山中。”
“公子可还有亲人在世?”
“亲人么??没有了,就我孤身一人”。想起自己的遭遇,不由一声叹息!
看着张耀黯然神伤,老夫人眼中明显闪过一丝窃喜。
“公子平时跟随尊师都学了些什么?”可识字?
以前学了些什么?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军事?张耀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都是一些杂学吧,至于识字吗,也算认得几个!”
“认得几个?月儿,去将我床下锦盒里那本书拿来。老夫人吩咐月儿道:
“娘亲,那是爹地留下来的,平时你碰都不让我碰一下,为什么要给他看?”月儿表示抗议!
“快去,休得胡言。”老夫人跺了跺她的龙头拐杖道:
“哼,,”月尔跺跺脚转身离去!
“哎,老身年逾五旬才产下月儿,先夫视为掌上明珠,都给宠坏了,还望公子莫要见怪!”
“令千金天真可爱,处处凸显真性情,我哪能见什么怪”
“哦??公子真如此认为?”
“确实如此!”
话说间,月儿已经抱着个锦盒盈盈走了过来。
将锦盒往桌上一放,赌气的别过头去。
“公子可能看懂?”
翻开锦盒中的书籍,额,这就是古人的兵书?写的什么哦,一卒日需粮草七升,五万人征战半年需粮草几何?
我去,张耀明显感觉受到了侮辱,用小学生的问题来考自己这个军校高才生,这不是逗么?
还有就是什么一字长蛇阵啦,鹤翼阵啦,方阵,圆阵,燕行阵啦,什么的,这有什么用啊,这坦克推过来时,谁敢这样把人密集的堆在一起,这不是开玩笑么?当活靶子吧!
看张耀看得入神,老夫人也不催促,紧紧盯着张耀的神色。
不是后边还写了些地形的利用,张耀都怀疑折可适这百战名将是不是在开玩笑!
看张耀很快就将书翻完了,折老夫人明显很惊讶,
‘公子可领悟了几成?”
额,实在不好意思说这本书太简单了,除了文笔有些难以理解外,哪有什么难度!
七八分吧。只得谦虚的答道。
真的?老夫人明显不太相信自己说的话。
若一卒月需粮七斗,月饷一千三百钱。十五万大军征战二年所费军资几何?
“这算什么题,敲着石桌算了算答道,需粮二百五十二万石。铜钱若算千文为一贯的话,银钱需要四百六十八万贯!”
啪的一声,老夫人站起来将手重重的拍在石桌上,把张耀和月儿都吓了一大跳”这些都是令师传授于你的?’
‘对啊,这有什么难的?”张耀奇怪道:不过小学数学而已。有必要那么大的反应么!
“令师真乃高人也,才能教得出公子这等人物!’
高人?张耀实在是很难将自己那个戴眼镜的小学老师和高人这个词联系起来。
“公子接下来有什么打算?”
额,打算么,能有什么打算,回又回不去。政和,宣和过后就是靖康,汉文明最大的伤痛就在眼前,当然是躲南边去赚大把银子,当个首富什么的!
“家师以前常说,扬州是个好地方,我准备下扬州去看看家师常说的好地方是什么样子。’
‘公子不准备考取功名,报效朝廷?”
张耀将头摇得拨浪鼓一样,开什么玩笑,考取功名,赵佶这倒霉蛋开科举都考画画,自己一窍不通,怎么可能考得上,就算自己能考得上又能如何?以自己现代人的思想进入庙堂,不和六贼起冲突才怪,怎么死的都不知道,更何况靖康就在眼前,到时给掳到黑龙江和赵佶一样,关在井里看星星?
不考不考!坚决不入仕。在南边当个小地主都不做这破时代的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