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转瞬过去,新学期到来。
开学后的大半个学期,江书翰都没有上学,小可看着那空空落落的座位,心里也是空空落落的,这和发现陈磊消失了的感觉差不多,或者说,更失落。
孙菲暂代班长职务,小可数次想向她打听江书翰的情况,但看到她高清冷淡的模样,她就将到嘴边的说话硬生生咽回肚子里,受了点小擦伤的同学都在开学第一天准时上学了,只有江书翰不见踪影。
想起他緾满纱布的脑袋,小可便担心的想,他会不会脑部受伤,失去记忆,或者说,会成为植物人?她将小说和电视剧发生的悲惨情景移植到脑海里,搞到每晚睡不好觉。
直到某日早晨,她走进教室,便感觉教室与往日不同,因为那个座位不再空落,而是坐着一个眼睛明亮,笑容温暖的人,看到她进来,他抬头,点头、微笑致意。他清瘦了点,额角处有一道淡红的伤疤。小可控制不住自己心脏的狂跳,一瞬之间,脸色通红,她又出现呆若木鸡的状态。直到后面进来的同学说:“麻烦让一让”,她才恢复自如行走的能力。
但笑意在她的唇间荡漾开去,止也止不住。如果江书翰是陈磊,她早冲上前去,拥抱着他大喊大叫。但她很好地收敛了这种冲动。
她走过他身边,只是低声说了句:“你回来,我很高兴”,江书翰的手放在课桌上,又朝她做了一个胜利的手势。她抿嘴一笑,以最轻盈的步伐走回自己的座位。
这以后的许多日子,其实没有多大的改变,每个人都在自己各自的节奏和轨迹上学习、生活。
只有他们内心潜藏着一种默契而又特殊的情愫,隔了丛丛的课桌以及书本,偶尔抬头,在目光相遇的同时,交换微笑。
江书翰有时会留了纸条在她的课桌,或是夹了书签在她的书本,有时会写上“加油”,然后画了一个胜利的手势,有时会有一两句鼓励的名言,少年的才情陪着温暖的文字一点一点的烙印在小可的心头。
小可觉得有许多事情,许多生活都和以前不同了。
如果说,以前学习是为妈妈而战,而现在学习则是为自己而战。
她希望自己的名字能与江书翰的名字并排出现在成绩排行榜上,而不是远远的跟在江书翰后面。
她希望她优秀到能与江书翰并肩,尽管这个目标实现起来有点困难。
当生命有着明晰的方向,混沌之后的豁然开朗会让人充满生机和希望。
但少年的时光不会太长久,稍年长,再年长,长大就是一瞬间的事情。
同样经历了A城一中的多次“誓师大会”,小可和同学们一起迎来人生一大考验——高考。
步入高考考场前,是最后一次“誓师”,所有的老师,包括校长,都穿上了红彤彤的衣服,男老师是红T恤,女老师是红旗袍,寓意着开门红和旗开得胜。老师们列队两旁,为进入考场的同学们鼓掌打气。
小可不再对这种隆重的“誓师大会”表现出嘲笑和调侃。这更象一种仪式,是对即将成人的他们表示一种认同和鼓励,人生如此短促,能有多少具仪式感和值得重视的日子呢,岁月不可逆转,许多值得珍视的日子过去就过去了,永不回头!
经历高考也是成长中一件值得珍视的事情。
无论将来成长如何,有一些深刻的记忆是不会在岁月中轻易抹去。
高考结束后,就是等待放榜,然后填报志愿,再参加各高校的自主招生面试。
等待放榜的日子,小可没有焦燥不安,因为她知道自己考得很好,只等真正的成绩公布,印证一下自己的猜想而已。
无论考取怎样的学校,她会利用假期赚取一部分学费,她觉得自己真正的长大了,需要真正承担自己的生活和未来。
小可的分数,比重点一本还高出60分,这个分数,可以让她自由选择许多学校。
她选择了A大——妈妈当年的大学。
面试也很顺利,考官大多数时间都在聊天,当然这聊天有“大乾坤”,从个人基本情况、对政治时事的见解问到日常生活常识,在日常生活常识这一类问题上小可比较熟悉,所以答得甚是精彩。
小可被顺利录取。
拿到录取书的当天,她回一中到欧阳校长办公室取回寄放在他那儿的一些物品。走出校门口时,没有任何预兆,便看到江书翰迎脸而来。
他慢慢朝她走来,眼睛明亮,笑意温暖,走近了,忽然朝她张开双臂。
这个场景,这个动作,曾在小可脑海中上演数十次,不用预热,也不用排练,她也同样张开双臂。
他们热烈地拥抱在一起。
江书翰在小可耳边低声说:“我喜欢你,你愿意和我在一起吗?”
小可觉得自己心中某种激情被燃点起来。
“当然,我愿意!”她快速而又热烈地说。
随后而来的李悦敏在车上适好看到这热烈的一幕。她的表情复杂,眉头紧皱,这一幕,触动了她内心深处最隐痛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