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去春来,日暖花香。
一直沉迷于小说中的殷琦,直到油菜花开得铺天盖地,明晃晃的亮眼时,才发现已经置身于春天里了。她用新生婴儿的眼光细细打量审视着这个春天,阳光明媚,暖风融融,嫩绿的叶,鲜艳的花,处处透着勃勃生机。人哪里还能坐得住?只想去大自然里撒欢、奔跑、欢呼、跳跃……所有的感同身受最后都化作一句“啊!春天来了”,脱口而出的还有胸腔里一直涌动的某种微妙情愫,尽是一吐而快。
她站在村前桥边,满怀喜悦,极目欣赏着家乡的大好春光。
远处的乌龙塘,水天一色,春风吹拂之下,水波逐浪,一波一波的拍打到岸边。那水波声,遥遥的落入耳中,仿佛天外之音,一曲清脆悠扬的曲音。
乌龙塘水面大约有三四十亩,呈长方形,塘水清澈干净,曾经是全村人的饮水塘。殷琦的视力极好,尤其在这样艳阳高照的晴天里,能一眼瞧清对岸,绿柳依依,烟笼云罩;桃花灼灼,云蒸霞蔚。绯色的落花,落在水里,随波逐流,被风浪吹成一条长长河岸线,一漾一漾的荡向岸边。那岸边落花成阵。
殷琦的胸腔里腾起一股激情,忍不住大发感慨:“乌龙塘多美啊!巧云,你看那对岸的杨柳、桃花、水波……我们给它改个名吧!”
巧云顺着她手指的方向也瞧过去,点头附合道:“是呢。不过叫什么呢?柳塘,桃花塘,还是桃柳塘?”
“不——碧霞湖。”殷琦对她的建议嗤之以鼻。
“湖?”巧云一脸惊讶,认为殷琦言过其实,“它有那么大吗?”
“为什么非要照实呢?依我看,凡事都实打实,并不见得好。比如这取名,我们就可以夸张一点,艺术一点,才能达到美化它的效果,才能达到引人入胜的境界。”
巧云张嘴结舌,好一会才说:“你什么时候,也这么酸文假醋起来。还‘艺术’!你懂艺术吗?”
殷琦不置可否,只是突然很想笑,嘴角不知觉的便露出一丝笑意来,为了掩饰,她把目光投向了更远方。
远处的远处,浮山挡住了视线的去路。今日的阳光下,浮山也是那么的清晰可见。山顶平坦,山形像极了一座房子,一座巨人住的房子。山顶上零落的几户人家也依稀可辨。殷琦想起淮山来,问巧云:“那些人家里,哪家是淮山家?”
巧云努力的把眼眯成了一条细缝,去辩认,最后还是不能确定,说:“他家住在茶场里,在山那边。我们站在这边应该是看不见的。”
巧云看着殷琦瞧向浮山那边的神情变得若有所思起来,便试探性的说道:“明天三月初六,淮山和远志他们肯定也来赶会场的。我小姨今天就来了。”
“哦,卖菜篮吧?”殷琦淡淡的顺口问了一句,一付事不关已的样子。巧云见殷琦是这样的反应,有点失望,只得附和的点头说是。
其实殷琦太了解巧云了,知道她安得是什么心?不过是想套殷琦的口气,倘若殷琦对这哥俩表现的很关心的样子的话,那么她一定逮住机会打趣殷琦一番。眼角的余光瞥见巧云一脸的失望,殷琦不免暗自得意,嘴角不知觉的露出一抹笑意,为了掩饰,她拉起巧云的手说:“走,我们今天就先去逛一下?”
三月初六是殷琦家乡——天王寺的庙会日子,一年一度,经久不衰。这座寺原名叫丰乐寺,在茅山之南,后来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迁移到离浮山不远的天王镇。在唐朝中和年间,朝廷赐匾额——天王寺。历经劫难,最终寺没了,庙会也成了物质交流会。一个千年古镇,唯有这时节,才会重新热闹、喧腾、繁华、焕发出活力。
虽然明天才是正日子,但那些外地的生意人都已提前过来赶场子,摆得满大街都是货物。引得小孩子三五成群的满街乱转。殷琦和巧云赶到时,那些货主已经把货物归置的差不多了。她俩便这里瞅瞅,那里转转,什么也不买,就这么乐滋滋的闲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