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古见合利他们被周凡吓走,便拱手拜道:“多谢大侠相救!敢问大侠尊名?”
“不敢!不敢!在下姓周名凡,终古大人贤名,在下早就听闻于关龙逄之女关心说过,只是无缘相见,今日真是巧遇。”周凡道。
“噢,那关龙逄全家不是都被杀了么?这关心怎仍活于世间?”终古疑问道。
“是的,在斩杀之时,关心是被釜山弟子刘来所救。”周凡答道。
“她人在那?”终古急切地问道。
“我也正找她们,说来话长,她和另一位姑娘在泰山诬婆处治病,不知怎的,忽然三人全部失踪,我猜他们已下山,就跟找过来,但还是杳无音信。”周凡解释道。
“我没见过所说的三女人经过。”
“我也一路盘问,都说没见到,我很是着急。”周凡表述心情道。
“看样子她们没来此地,不如向西南处找找,西南处仍是商国繁华之地,或许她们向那去了。”
“也许,找人要紧,就此去西南寻找,在下告辞!”说罢,周凡就要走。
“周大侠,请等等,我有话对你说,我看你侠意仁厚,机智过人,又和我志趣相同,如不嫌起,是否可结拜为异母兄弟?”终古见周凡要走,便道。
“如与终大人结为兄弟,真三生有幸。”周凡表态道。
“好!”终古拉着周凡的手一起走出酒店,这时天已大亮,他们来到一路口,一同跪地,向天地同誓道:“天地作证,我终古(周凡)愿与周凡(终古)结为金兰。不念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
他们站立起来,面面相对,握住对方的手,同时叫道:“大哥!”“小弟!”
“兄弟,要去西南找人,我要投奔商王汤,也是向西南,不如我们兄弟结伴而行。”终古提议道。
“那太好了。”
他们走了几天,已到商的都城亳城附近,来到一长坡上。他们看到坡下一条道路沿坡脚引伸,估计沿着这条路,便可到达商都。他们感到有些疲惫,就随坡而坐。
“我们已到商都亳城了,亳城商业很是发达,我早前作为夏朝的使臣,曾来过这里催粮,没想到我又要来到这里了。”终古躺在坡上,遥望蓝天想起往事。
“关心她们三人是否也来到了亳都?如能在这里找到她们,那真是太好了。”周凡还是很想找到他们的。
“那只能碰运气了。”
正说着,那长坡脚下的道路的两头,迎来两路人马,右边一路抬着花轿,敲锣打鼓;左边一路,驾着绚丽花车,跟着随从,相向而行。周凡见此就道:“这两路人马,在做什么?”
终古听到锣鼓声,就立坐起来,看了看道:“他们是在男取女嫁,看样子,这里洽有一大户人家,正要喜取新娘了。”
随着两路人马相互靠近,右路队头见到左路人,就问道:“我是伊尹,商、有莘两国有约,要求汤王亲自迎娶,汤王来了么?”
终古、周凡一听,是左路是商王汤的队,顿时感到惊奇。
有左路领头商海道:“我汤王对有莘国公主莘学喜爱有加,怎能不亲自来迎娶?你们看那花车里就是汤王。”
汤王徐徐走下花车,来到伊尹跟前道:“你就是伊尹?”
“是的,大王。”
“你们一路辛苦了。”汤王道。
“我们是奴隶,习惯了,不辛苦。”
汤王来到花桥前,准备将公主牵下。在花轿的后面,突然闪出一人,手握短刀向汤王刺去。
在这千钧一发之时,周凡惊诧道:“不好!”他眼明手快,边腾飞,边出掌,将那人的短刀振了下来。
“救驾!救驾!”商海一声呼叫。几个兵士迅速过来,将刺客擒住,并道:“大王,我们救驾来迟,请恕罪!”
“我已没事,这要感谢这位大侠飞来相助,化险为夷,请问这位大侠真姓大名?”
还没等到周凡开口,终古已来到汤王跟前,并拱手拜道:“小臣终古拜见大王,这位是小臣刚结拜的异母兄弟周凡。”
“噢,是终古大人么?”汤王将视线转到终古身上。“孤早听到终古大人多次哭谏夏王桀,他不但不听,还要杀你,真是残暴之极。后来听说你已逃出夏都,孤就派出人手,到处打听你的下落,没想到在此得已相见,真是幸会。而且你带来了你的好兄弟周凡,亏他出手相救,不然的话,孤就有可能命伤黄泉了。”汤王边说边又将视线转到周凡身上。
“多谢大王夸奖!周某只不过洽好遇上而已。”这时,周凡才仔细地打量了汤王,心想:他就是历史上传说的赫赫有名的商汤?据说他是个明君,如能跟随他,必能成就一番事业,推翻夏朝,救百姓于水火,从而不负彭祖师傅的临终嘱托。
“不好了,大王,刺客已死。”兵士惊奇地叫道。
汤王等人都过来查看,刺客的确已死。
“唉,还没来得及审讯,刺客就这么快死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汤王疑虑道。
“报告汤王,刺客是吃衣颈上的砒毒而死。”伊尹检查死者后道。
“看样子,这刺客是有备而来,以死而来。”商海道。
“看一下公主怎样?怕是过分受了惊吓。”汤王道。
伊尹掀开花桥,只见公主缩成一团,伊尹就对公主道:“别怕,事已过去,汤王已在轿外,待你下轿后,牵你上他的花车呢。”
公主听了伊尹的话,缓缓下车。汤王一见,真是美如天仙。公主立刻跪拜道:“承蒙大王亲来,不意出了此等事情,还请大王不要误会,臣妾真是过意不去,请受臣妾一拜!”
“这事我定会查个水落石出,不会误会你国,那刺客是冲孤而来,想必公主也不知情,公主快快请起!”汤王道。
“不管怎么的,这送亲队是由我有莘国发出,我一定遣人禀明父王,给汤王一个交待。”公主道。
“这事从长计议,现回宫再说。”汤王说罢,便转身对终古和周凡道:“今孤虽受一惊,不足为患,但幸得二贤,实是上天所赐,现敬请二贤一起回王宫。”
“兄弟,我看这找人之事,一时没什么方向,犹如大海捞针,不如从长计议。今汤王有请,从命如何?”终古道。
“敬听兄言。”
随后,他们同向汤王拜道:“谢大王的厚意。”
汤王牵着公主的手,来到花车车前,俩人一起上了花车。
“起驾!”商海一声令下,两路人马并着一路向商都开去。
宫殿升堂,汤王坐其前中,各文武大臣排成两排,堂内甚是豪华。
“在议事之前,我向各位爱卿介绍一下,迎亲路上刚刚遇上的二位,一位是终古先生,大家都听说过,或已认识。一位是周凡大侠,他就是在迎亲路上救孤的人。”汤王道。
“幸会!幸会!”终古和周凡同向在场所有人行礼。
“终古有意投奔我商国,这是我商国之大幸,孤决定封终古为御史大夫,参政国是。”
“谢大王!”终古道。
“周凡大侠,有功于孤,孤要重重赏赐于你。”汤王眼神又转向周凡。
“周某,只是巧遇立功,不劳大王赏赐。”周凡谦虚道。
“唉,我商国赏罚分明,有功必赏,有过必罚,这已形成惯例,孤不能为你而破了例。”汤王道。
“汤王是当世一代明君,如有用得着我的地方,我尽可效劳,物质赏赐就不要了。”周凡有意留下。
“这样更好,你能留下帮孤,使我商国又得一人才。孤看你武功高强,封你为内廷统领,不知你意下如何?”
“谢大王。”周凡道。
“现有什么事,请各位卿家奏来。”汤王眼光转向其他大臣道。
“大王,近期邻国葛国,有大批的人向我商国流来,我官兵数次阻止流民入内,但还是效果甚微,因此,有些地方为此甚至发生了流血冲突。后来我官兵询问葛国流民,为什么要来我商国,他们都说,葛国很多年没进行过祭祀了这种大事了,只是因太穷,祭不起祀。我们子民都穷得都快饿死了,只好来你们商国寻找活路。这事如不及时处理,不但会影响商葛两国的关系,还会给我商国带来不利。请奏大王定夺?”微上将军道。
“孤想听听各位卿家的意见。”汤王道。
“臣认为不如象从前易国一样,趁着葛国穷,无力支持军费,带领我商国军队将葛国给灭了。”商海奏道。
“臣认为商海大人所言有所不妥,从前我商国灭易国,易国无理再先,我商国有理申讨。如今葛国没直接得罪我商国,无意无故的就将它灭了,这可能引起夏朝责问,甚至兵戈相见。我商国富甲一方,不如送些牛羊给葛国,让他们先进行祭祀,然后,再派人去葛国帮他们种庄稼,使葛国百姓能吃上饭,这样葛国流民问题就自然得到解决,葛国肯定也会感激我商国,久而久之,就臣服于商国了。我们先礼后兵,如葛国再不臣服,我们再寻理由,用兵也不迟。”终古分析道。
终古说后,朝堂一片议论。两种意见相峙不下,汤王只好宣布散朝,下回再议。
自从有莘国公主莘学嫁到汤王,伊尹就成了汤王和公主的厨师,为了使汤王能注意他,他故意将菜做得一会咸一会淡,使汤王很生气,但顾于情面,汤王一直忍着。
一天,汤王摆上家宴,请周凡和终古吃饭,伊尹所做的菜肴,看似漂亮可口,但有的太咸,有的太淡。汤王实在忍耐不住了,就当面责问道:“伊尹,你怎么搞的,老是将菜做得太咸太淡。”
伊尹听后,并没感到害怕,而是不慌不忙地道:“大王,你说天下最好的美味佳肴是怎么做出来的呢?”
汤王听此,很生气,就道:“你是厨师,当然比我懂,还问孤?”
伊尹看到是在大王表现的时候了,就侃侃而谈道:“做菜既不能太咸,也不能太淡。如菜做得太咸或太淡,就是再好食材,人也不得吃。治国也是一样,法也不能过严,但也不能过松,就在掌握好一个度,把握好分寸,这样才能使国家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
汤王听后,恍然大悟,道:“过去传你伊尹有治国之才,孤三番五次带了玉石、锦帛、马匹到有莘国请你,都被有莘王拒绝,现将你作为公主的陪嫁厨师送了过来,开始我对你不以为然,认为你不就是个厨师么?现在看来我错了。你能以烹饪之理来喻治国之道,实在是令孤佩服,盼你能辅佐孤治国理政,开创商国新的未来。”
“多谢大王对我的信任。”伊尹拱手道。
随后,伊尹又将菜肴重新进行了调配,他掌握好了“度”,使菜马上变得美味可口。汤王当场请伊尹一起坐下喝酒吃菜,边吃边聊了近期葛国流民一事,并当面请教道:“现朝掌上有两种相反有意见,一是带兵攻打葛国;一是送牛羊给葛国,并帮助葛国开垦种地,使葛国臣服于商国,你认为孤应采用那种方案?”
“带兵攻打,不但劳命伤财,而且有损毁葛国,伤害黎民百姓。采用送牛羊葛国、帮助葛国开垦种地,安抚葛国,从表面上看,好象商国有一定的损失,其它总的算起来,攻打比安抚损失更大,再说大王一直推行仁政治天下,当然是不攻而使之屈服最为妥当。”
汤王高兴的道:“你说的很好。”
第二天一早,汤王上朝,就对朝中各位大臣道:“今天我给各位卿家引见一个人,他指着身边的伊尹道:“就是他,他叫伊尹,就是我过去三番五次到有莘国想请的人,他不但有一手的好厨艺,更重要的他有治国之才,他现随有莘公主陪嫁到孤的身边来了,现我任他为相国。”
伊尹听到任为相国,就跪下道:“大王,这万万不可,一是臣才学浅薄,肯难担其重任。二是臣刚来商国,对大王和国家没作出任何贡献,不能享受这样的高官厚禄。臣经来商国多日的观察,可推荐一人能担此任,他就是内廷统领周凡大人,此人文武双全,再说他又救过大王性命,对商国有重大贡献。”
“伊大人太过于夸我了,我年纪青青,资历尚浅,只会几套武功罢了,至于治国平天下,我那能与伊大人相比,何况我现已有任命,我看相国一职非伊大人莫许。”周凡道。
“不要再互相谦让,我心意已决,伊尹为商国相国,协助孤处理国是。”
“多谢大王!”此时伊尹才谢道。
“关于葛国一事,孤决定,不动干戈,送牛羊,帮种地,以示安抚。”汤王道。
“十万火急,报!边陲警报!”一位边陲兵官闯了进来,跪报道:“夏朝兵已到我商国的边陲易国,找我商国要什么终古大人。”
“噢,你们与夏朝兵没动干戈吧?”汤王道。
“没有,没有商王的命令,我们怎敢与夏兵交手。”兵官道。
“那好,夏王仍是天下之主,不应与它大动干戈。”汤王道。
周凡一看,那边关报告之人正是易国刘校尉,但在朝堂之上,不便相认。
“各位,有没有退兵良策?”汤王问道。
“请问带兵之人是谁?”伊尹问刘校慰道。
“是夏朝大臣赵梁。”刘校慰答道。
伊尹又转过身来问终古道:“这赵梁最喜爱什么?”
“赵梁是个又贪又色的小人,他最喜爱金银财宝、美女、武功。”终古答道。
伊尹对汤王道:“只要大王允微臣带一些金银财宝,再叫周统领跟随一起到易国,就可以不费一兵一卒,立刻叫他退兵。”
“好,那就劳烦伊周二位爱卿去易国一趟,孤就等待你们的退兵佳音了。”
伊尹和周凡向汤王拜别道:“尊听大王命之令!不负退兵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