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光远有些激动起来,说完就要起身,杨凡赶紧按住。
“高帅莫急,陛下最近一直在丽清池行宫,谁都不见,恐怕就是高帅去了也未必也能见着陛下。”杨凡赶紧劝解道。
“那怎么办?军中的弟兄们还等着朝廷的抚恤呢!”其中一个将领粗壮的声音说道。
“是啊,是啊,都说不急,可有多少人还在眼巴巴的等着呢!”众人齐声附和道。
“杨将军有所不知,虽说这次打了败仗了,可毕竟将士们也是并力死战,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我们都是带兵的,如果不安抚好,怕是人心散了兵不好带啊。”沈纵有些为难的说道。
杨凡是带兵的,他当然明白这些道理,当兵的拿的都是卖命的钱,死了就要抚恤,如果这个没有以后谁还指挥的动这些大头兵?只是现在李洪基一直压着不回话,大家自然都是没法交代的。
“我看不如这样吧,由高帅起草奏折报呈陛下,我们联名签署,希望由户部牵头,各自地方上安抚死难的士兵,这样也不用户部播银,地方上可以从权处理,减轻大家的负担。至于这次的奖赏嘛,毕竟是打了败仗的,只能以后多加补赏了。”杨凡建议道。
“好,那我马上草拟奏折。”高光远点点头连忙说道。
众人在奏折上联名签署完毕,又说了会话各自散去,杨凡又多陪了一会高光远也告辞去了。
杨凡骑马正行驶在路上,只见不断的有行人扎堆的往前赶,前面的人群越聚越多,不一会就把个宽敞的大街堵得水泄不通,只听得环佩作响,鼓瑟齐鸣,好不热闹。
杨凡赶忙拉住身边的一个人问道:“小哥,前面是怎么回事?”
只见这人不耐烦的斜眼瞧了一眼杨凡,见杨凡器宇轩昂的,还牵了一匹极为雄壮的马,怕是不好得罪,本来要骂的,结果硬生生憋到一半,连忙说道:“您还不知道吧?皇帝把龙虎山的神仙请下来了,我们都赶着去前面看看呢。
杨凡不由得苦笑起来,李洪基自从回了长安之后,仿佛再也没了以前的雄心壮志,倒是对炼丹修道兴趣越来越大,现在居然大张旗鼓的把那些道士请过来,得道的高人自然是请都请不来的,能请来的又能是什么神仙呢?不过是装神弄鬼罢了。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本是多事之秋,又不知要怎么折腾,只是苦了百姓罢了。
杨凡只等了半天的时间,人群才慢慢散去,只是余烟袅袅,空气里竟还有一丝淡淡的香气没有散去。
杨凡闲来无事,跟李挽云在湖边的小亭子里晒着太阳,欣赏着风景。
“要是能天天这样就好了。”李挽云幽幽的说道,她斜靠在杨凡的肩上,十分的舒服。
杨凡抚摸着李挽云那秀丽而柔顺的长发,“那我以后天天陪你到湖边来。”
李挽云笑了笑说道:“叫你天天这样陪我你还不无聊死了。”
“怎么会?这是我最高兴做的事,这辈子我都会这么陪着你的。”杨凡连忙说道。
李挽云痴痴的说道:“我心里也是欢喜呢。”
“可惜现在湖面结冰了,不然我们可以驾一艘小船在湖心荡漾,那也是不错的。”杨凡说道。
“嗯,你还可以学那些老叟在湖边钓钓鱼。”李挽云笑道。
“嗯,也好啊,我们就这样一起慢慢变老,到时,我钓鱼,你就在旁边看着,到时我们再生十个八个儿女的。”杨凡憧憬着。
“你坏死了,当人家什么啊,生那么多……”李挽云轻锤了下杨凡,假装生气。
他们就这样在湖边说着情话,不知不觉就到了黄昏,夕阳西下,湖面映衬着美丽的晚霞,他们沉静在美丽的晚霞里,迟迟不愿归去。
夜深了,长安也慢慢的归寂于平静,只偶尔三两声狗吠,还有打更的声音,突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大破这番宁静,从街道上飞速驶过,匆忙出了城门,直奔丽清池行宫。
“突厥人越过边境,深入我境内。”睡梦中的李洪基被吵醒,此刻正听着信兵的汇报。
他顿时没了睡意,匆忙拿过诋报阅览。
河东,河西,朔方等地均发现大量的突厥人入境,一路劫掠,现在竟是已经过了黄河。
李洪基顿时觉得事态紧急,他连忙吩咐起驾回长安,旁边的安贵妃急忙劝道:“陛下,保重龙体,都这么晚了,您还是好好将养些,等天明了再出发也不迟。”
李洪基看了看外面,正是也最深的时候,北风呼啸着,不觉的打了个寒颤。
“叫大臣们明天到行宫来吧。”李洪基打了个哈欠,说道。
第二天,一众大臣们在安元顺的带领下急匆匆的赶到行宫,他们自是最先收到三镇的诋报,发现了大量的突厥人,他们还哪里敢怠慢,早就心急如焚了。
“陛下,突厥此番大举入侵,定是预谋许久了。”安元顺说道。
朝臣们都跟着附议,“是啊,肯定是见我大唐兵力空虚趁机入侵。”
“现在当务之急是派出一员大将率兵前往增援。”大臣们建议。
“派谁呢?现在朝廷兵力不足,急促间到哪里征召士兵?”兵部侍郎说道。
“况且现在天寒地冻的,到哪里去筹集粮草?”户部侍郎说道。
“辽东不还有大量的粮草吗?”
看着底下大臣们争论不休,李洪基倍感头痛,还没商量出结果了,就开始争来争去的,李洪基思索了半天,突然说道:“杨凡来了吗?”
杨凡的冠军大将军是虚衔,没有朝廷委派,他手上除了少量的亲兵,却是一兵一卒都没有,像他这样的挂着大将军头衔的而没有具体职衔的人,可来参见朝会也可不来,一般都是选择在家休息,轻易也不来参与这种决策。
李洪基咋问起杨凡,下面的人都愣了一下,很快安元顺就反应过来,马上说道:“陛下英明,杨凡却是最合适的人选。”
杨凡正在家里与李挽云说笑着,旨意就到了,杨凡只得无奈的穿起朝服赶往丽清池行宫。
杨凡刚一到行宫,李洪基就把诋报传给杨凡看了。
杨凡盯着诋报看了半天,却是一句话没说。
旁边的安元顺他们可急了,在旁边说道:“大将军莫不是怕了突厥吗?”
“朝廷可是用人之际,难道大将军要推脱不成?”
“这可是为陛下分忧,大功一件啊”众人在旁边咄咄不休的说着。
李洪基面色也有些难看,脸上颇有些愠怒,难道是因为没有封赏他吗?正要出口斥责,只听杨凡缓缓说道:“陛下,臣不用朝廷耗费一兵一卒,只需给臣便宜行事,臣自有退兵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