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着校园惬意的风景,在思绪暇飞中,小玉已经来和我们会和了。
人已经到齐,正式进入这次聚会的主题:杂志。
杂志是一本纯粹的公益性内刊杂志,只是面对全国罕见病的此群体、全国大医院相关医生,以及和我们有联系的公益机构。
杂志是免费赠送的,且免费提供邮寄,内容方面没有任何商业广告,也没有任何倾向,而是处处体现着正面和正观念。能享受杂志的,也就是刚才提到的那三个群体,因为经费有限,所以覆盖面主要也有限,主要目的是为罕见病群体提供一个交流咨询和互动的平台。
因为杂志只是免费为这个群体服务,所以这里就不说明杂志的名字了。但为了还原这段时间的真实经历,我就简单说说我和杂志的那些事儿吧。
首先,杂志是由正规注册的公益机构所资助,并在其严格监督下所完成。这就决定了杂志的公益性。
杂志内容方面嘛,俺认为还是挺丰富多彩滴,主要有三大板块:相关国际国内公益组织活动,相关国际国内医学新闻报道和医学知识,群体内人员和家属的文章投稿。
文章投稿是整本杂志比较大的板块,涉及生活、疾病、维权、情感、亲情、保健、就医、感悟等等,这些都是大家真实的故事和真挚的情感。
我们的读者经常被他们的文章所感动,他们也喜欢这本只属于他们的杂志,有个只属于他们的平台。
我作为杂志的主编和联络员,完全参与并负责整本杂志的编审,印刷等一系列杂七杂八的事儿。
起初是华姐看重了我的人品和能力,得知我热爱文字,就和我商量要办一本我们的杂志,且完全交给我来做,而且在各方面给我很多支持。
“华姐,我……我可是个盲人呀!你是不是忙忘了?”当初她跟我说这件事的时候,我就是这么忐忑问她的。
“我知道你是盲人,怎么?没信心做好杂志?”华姐根本就没把我的失明当回事,问的直截了当。
俺也是自尊心很强的上进好青年,明知道她是在激将,且当时的我对杂志编辑还真正的两眼一抹黑,最终愣是硬着头皮点了头。
华姐最终语气诚恳又带着坚定:“中里,我很看好你!”
从已经制作完成的几期杂志来看,无论内容涉及的专业医学知识、群体文章,还是杂志的设计、排版、印刷、邮寄,都是得到了群体的认可,也是交口称赞。
香港、台湾的群体内有人看到了杂志,也给我发来了良好的反馈,表示支持和赞叹。
虽然已经得到了认可,但现在回想起来,制作第一期杂志的那段岁月,真的是相当辛苦的,或者说是苦并快乐着吧。
现在,我已经用成绩证明了她雪亮雪亮的眼光,不过心里还是感谢华姐把我领上了道儿。
那段时间,我一个人要组建编辑团队,要征稿,要寻找志愿者,要和志愿者一起参与排版、印刷、邮寄等,其中的辛酸、苦痛、唏嘘、感慨,如同我黑暗的眼睛,看到的只是一片虚无,而感受却是那么真实。
然而,我的这个黑暗眼睛却带给了别人不一样的色彩,心里还是很安慰的。
不过我要重复说的是,杂志的成功是一群人奉献的成果,除了我是盲人以外,他们都是明眼人,对杂志贡献更多,也更细致。
正如我在第二期杂志卷首语说过:“我是盲人,没有大家的帮助什么也做不了,当大家阅读杂志时,请别忘记了那些可爱的人。
大学生志愿者帮助印刷、邮寄,北京**大医院**教授校队医学知识,香港、全国各地等人投稿文章和提供资料,群体内如军人、营养师、作家、医生、教师、工程师对疾病、对生命最真的故事和感悟的文章投稿。”
我深深感谢这些热心可爱的人,是他们成就了这本杂志!
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很牛很霸气呢?嘿嘿。
获得了如此成绩,反正我是有点小激动小得意滴,该喜就喜,该忧就忧,该笑就笑,简简单单,本真的生命就是如此纯粹。
这份辛酸和骄傲,过去的已然过去,那就过去吧。我心里知道,风雨不是最美的风景,彩虹才能带给人最好的快乐。
我们这次川师大见面,也是请晓蓉等三位志愿者参与杂志工作,协助我完成排版、印刷、邮寄等事情。
那一期杂志早已制作完成,并都送到了全国此群体的病友手中,得到了更多更好的赞誉。在此,我仍要感谢晓蓉、缘缘和小玉三位可爱又奉献的志愿者。
有人夸张地说是我撑起了一本杂志,而我更要实在地说,是华姐、晓蓉等许多可爱的人支撑了做杂志的我,才造就了一本属于我们共同的杂志。
最后,分享一小段杂志中一位病人的文章,让大伙儿感受下杂志里面病人的文章是不是有人可能想象的都是悲悲戚戚的、都是怨天尤人的。
有时候,现实的不幸确实是一种无奈和缺憾,但自己的心却是自由的,让自己的心阳光、健康,说不定生活也会随之柳暗花明呢。
我一个盲人不也就有着色彩么?写这段文字的病人喝中药不也就喝得有滋有味么?
“西医对我黔驴技穷后,我开始寻求祖国医学为我度身定制的私房靓汤——中药汤药。
我找了北京一家很正规很牛的医院,打算去好好游览一番
第一次多少有些费事,需要拿上全部的家什儿(核磁片子和各种化验报告单若干),并在脑子里把病史梳理得好像用过了飘柔一般,顺滑服帖,以便落座后一股脑倾倒给配制私房靓汤的白大褂“大厨”,让历年的病史幻化成病历本上的个个方块,作为某种神秘的原料,变身到将要获得的靓汤秘方中。
当然,还免不了要被“大厨”轻描淡写地切上两下(号脉是也,这可不能忘记),随后是食客吐舌扮鬼脸以示抗议(看舌苔),一次经典的靓汤调配过程就这样结束了。
等到“大厨”奋笔疾书完毕,助手“二厨”会在键盘上敲敲打打,然后我就可以手捧我的私房靓汤秘方,挥手告别。
至于这种靓汤的味道,早已没有童年品尝的那样苦涩。已经咂摸过万般滋味的我,如今最怕的不是苦——而是寡淡无味。
每次拿到新方子,我反倒会兴高采烈地期待这锅新汤的口味会不会更加提神醒脑。喝上了私房汤之后,我渐渐可以轻松应对身体因疾病的难受了。现在,每天喝两碗私房靓汤成了我雷打不动的习惯,我相信坚持不懈,是一定不会徒劳无功的。
对于生命,我已不再要求它夺目绚烂,只要平淡安然,就是值得欣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