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塾的先生是一位老学究,姓齐,嘴的左下角长了一颗很大的黑志,上面长了些毛,神色森然。
当李福根说秋收之时一定补上束修时,老学究神色有些躲闪,口中一直说不是什么大事,再说,再说了。
李京从中瞧出了一些端倪,想必自己的束修三叔早早就交好了吧,还真是一个处处为别人考虑的人。
要是细细想来,三叔李伯安的话跟本就经不起推敲。江南本是文风鼎盛之地,大大小小的私塾不知凡几,教书是仕途无望之时作出无奈的先择,这个时候,生存已经是教书先生面临最大的问题,这样的人,怎么能让小孩子欠了束修呢?
除非你是那种早早就有神童之名,值得他在你身上投资,然后在漫长的岁月里有可能得到丰厚的回报。
可惜的是,李京一直默默无闻,父亲也只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夫。
李福根的面色很是激动,儿子李京能够读书,在他想来那可是件了不起的事情,至于说孩子要是调皮任打任骂都不知说了多少次,私塾的老先生只得忍着性子说他一定一视同仁,你家孩子瞧着就是踏实,来我这里肯定是不错的。
李福根一直是个很忙的人,尽管他的忙在李京看来都没有什么大的用处,但这并不防碍李福根的忙禄,所以在窗外看了几次李京之后就脸带笑容的走了。
李福根走后不久,李京得到了一本书,书很薄,名为百家姓。
齐老先生说的是他虽然还没有交束修,但读书就得有书,要不然就赶不上别的学子,读书是这样子的,一步落后就会步步落后,希望李京从此努力的读书云云。
李京接书接得心安理得,因为他知道他实在不欠着束修,他欠的是三叔李伯安的情。
翻开书本,李京顿时头大,自己也是读过很多书的人了,可百家姓的书里他竟然没有认识几个,心里叹了口气,后世的字体都是简了再简的结果,和宋时相差甚远。
自己虽然开过古玩店,但真正的古玩知识会的却少得可怜,造假才是自己的专业。
好在他背过百家姓,按音对字从头学起便是了,这也不是什么难事。他没有笔,只得用手在桌面上慢慢的比划,这一天,他记下了一半。
自从来到了大宋朝,他感觉他的记性变得特别的好,只要他看过的听过的就能记在心里,这在后世很难想象。
古时的小孩离私塾一般都是比较远的,所以读书时就没有了上午和下午之分,一般都是早上早早的去了,太阳偏西时就会下学。老李家本来就住得有些偏,李福根般到现在的地方就更偏了。
四叔李祥云虽然是一个不知所谓的人,但他一直是个合格的父亲,所以等到李京走出私塾时就看到他在树下等着,等到他瞧见李实时就呵呵直笑,说乖孩子,快随父亲回家,然后又问:“小鱼,今天可记得了一个字。”
李京摇了摇头,他脸上顿时露出了可然如此的神色,二房的瓜娃子一看就不是读书的料,又问道:“小实,今天可有什么收获?齐老夫子讲得还可以吧?”
李实神色不以为然,厌烦道:“真没意思,百家姓我都背得滚瓜烂熟了,现在又要从头学起,真无聊。”
李京一阵无语,之前齐老夫子问谁背过百家姓,那些小孩纷纷举手,可当他说谁会写时,下面却是一片寂静,宋代的小孩和后世的小孩没什么区别,大多也是只会背不会写的。
快要回来家里时,听到母亲大声怒道:“你这个背时鬼,小鱼呢,叫你去接小鱼,你怎么真抓几条烂鱼回来了?”
“给田里放水,发现有鱼,一直抓,就忘记要接小鱼了,你也别生气,我这就去,还有实哥儿也在呢,想必四弟也去接了。”父亲李福根的话一向是不温不火。
母亲的声音更加大了,“还提你四弟呢,你送他读书送了二十年,他可说过你一声的好,让他帮你接儿子,你儿子早让狼给叼走了。”
“不至于,不至于此,只是偶尔的口角,亲兄弟怎么会至于此呢。”父亲的话还是那般平和。
母亲的话越来越大声,父亲的声音却越来越少了,偶尔还有一些安慰的话语。
李京实在不想看父母吵架的场面,就躲在了门口的树下,只一会儿功夫,屋里就没声息了,心里不由得感到好笑,再是泼辣的女人,遇上父亲这样的男人,估计也发不出脾气。
走进屋里,看到母亲陈李氏在纳鞋底,大小和家里三口的鞋形都不太一样,知道母亲在赚些零碎钱,说道:“娘,我饿了。”
李京是真饿了,早上才喝了一碗稀饭,中午什么也没吃到,此时天都将黑了,肚子早就饿得受不了了。
陈李氏把他抱在怀里,直说小乖乖,好像都饿瘦了,又不停的数落李福根这里不好,那里不好。
李京不由得一阵大汗,自己虽然有些瘦,但也不至于一个中午不吃就更瘦了,母亲这是在找茬啊,这下可不能接,要不老爹一下可有得受了。
饭早就煮好了,至于菜,李福根抓到了三条鱼,不大不小的。李福根架起了锅,放了些水,等水滚了就要把鱼扔进去。
李京实在看不下去了,这样煮的鱼能吃么?立马叫停,说让他煮,李福根对他一向是有求必应,听了李京的话,把锅里的水倒掉,放了些猪油,等到锅热红了,又听李京的话把鱼扔进去,只一会儿功夫,顿时香气四溢。
李福根不由得有些讶异,心想好像有点道理的样子,又听儿子的话放了些水进去,等到水滚的时候,李京就说好了。
陈李氏吃得赞不绝口,直说以后就这么煮鱼,以前吃的那都不能叫鱼。
后世的鱼和大宋的鱼那真是没办法比了,要是在后世,这般做法会带有很大的腥味,而此时却是腥气全完,还有浓浓的香味。
这是李京来到大宋朝后吃得最好的一顿饭了,鱼汤泡饭可然与众不同,看来得想办法搞点钱,然后买些肥猪肉熬油炒菜了,每天都是汤汤水水的实在过不下去。
在大宋朝,蒸,那是大户人家做菜的方法,普通百姓人家,那可都是水煮,缺油少盐,想吃香喝辣的简直是做梦,在李京想来,这大宋王朝都可以美其名名水煮宋王朝了。
吃完晚饭,李京从床底下找到了一块木板,叫李福根劈成一块四四方方的,然后用刀刮平,就当小黑板用了。又从牛身上扯了些牛毛,找了根竹管,简单的做成了一根毛笔,又找来了一根小竹筒,装上水,然后开始在小木板上写写画画的,直看得李福根陈李氏目瞪口呆,难道自己的儿子还真是个读书的料。
陈李氏大骂李福根没用,还自称什么生于书香门第,儿子读书,竟然都没准备纸笔,以后要是再听他说什么出于书香门第,一定就会吐他一脸。
这事李福根是有些冤,李家是书香门第那是没错,但可得往他老爹的那一辈往上数,至于他,六岁后就开始下地了,又哪里会知道读书需要些什么。
第二天,李京在三叔家搞到了些墨,往小木反上涂好,心中不由得大乐,穷人可然有穷人的办法。
三叔李伯安已去钱塘讨生活了,大儿子李炎也在钱塘的外公家读书,家里就里剩下三婶和小堂弟。
三婶小陆氏看得惊奇,看着李京拿支破笔沾了些水就在黑板上写字,直说小鱼真聪明,这么一来,以后用的纸墨就少了,那可少了一项很大的开支,最后对着李京的破笔实在是看不下去了,然后从屋里拿了一支新笔扔给李京,说是本来为小堂弟准备的。
李京心里直乐,他也知道这是不能拒绝的,暗想三叔家果然有余粮,看来以后可得打点秋风,反正是债多人不愁,直说以后小瓶子开蒙了,他一定送一支最好的笔。
李京走后不久,小四婶从屋里走了出来,对着李京的背影不屑道:“一个破落户,还学人家读书举业,真是笑死了人,三姐你也真是的,怎么把那么好的笔给了那个小骗子,这小鬼和他父亲一样,表面老实,心里的弯弯绕可多着呢。”
“唉,我心软,可有什么办法呢?我现在都开始后悔了,小鱼实在没实哥儿机灵,天啊,我可真是的,把笔给了那小鬼,以后平哥儿开蒙可怎么办啊。”三婶一付痛心疾首的说道。
“那可不是,昨天实哥儿说笔太旧了,实在不好用,三姐啊,下次你去钱塘,帮我家的实哥儿带支笔可好,不要太好的,湖州产的就好,回来你说需多少,我补给你就好了,唉,平哥儿和正哥儿就是命好,有一个疼他们疼到骨子里头的外公,想必平哥儿以后开蒙的费用都不用三哥和三姐糟心了。”小四婶连削带打,有如脚踢苏杭二州。
湖州产的笔可是狼毫,价值不菲啊,你都说了多少次先帮你买东西回来再补钱了,可这些年来你们家可补过我半文钱,做人要厚道,“唉,还好平哥儿还小,开春才三岁,要不我都头痛死了,商贾之事风险真是太大了,前些日子父亲还来信说这边有钱的没,有的话就先借给他一些,前些日子亏空实在太大了,家里的田地都快卖完了。”三婶立马把路给堵死了。
小四婶心里冷笑,暗骂真是小气,谁不知道你娘家家大业大,上面又有一个疼你的哥哥嫂嫂,好好的大家小姐你不做却嫁来了穷得开不起锅的李家,饿死你都是活该的。
认真读书的日子过得快,李京用了两天的时间就把百家姓认全,然后用笔在小黑板上照着写,把每个字都写的滚瓜烂熟,等到所有的字都了然于胸,他就不知该如何了。
想了很久,他才下了练字的决心,字是一个人的脸面,要是一个人自称风流才子,写的字却一踏糊涂,那一定会贻笑大方的。
在后世,他那练过书法,先是庞中华的,后来又练了瘦金体,没什么成就,但骗骗一下外行人还是可以的。
转眼都要中秋了,齐老夫子还在那摇头晃脑的讲百家姓,其间还讲一些什么卧冰求鲤的二傻故事,听得李京想吐又不得不说很好听。
李京真的想在家里放牛算了,可他真要敢这么做,李福根也许是急得团团转又对他毫无办法,但老娘陈李氏一定会打烂他的小屁股。
这一天,他决定去三叔家看看有没有什么别的书,天天去私塾里装傻实在是太累了。才走进老宅的院门口,就发现小堂弟李平在树下抽泣,脸上花花绿绿的好不可怜,走向前去把他抱起来,问道:“小瓶子,怎么又哭了?”
“娘亲……娘亲……说不要我了。”李京听了大笑,真是一个可爱的小屁孩,“你娘亲怎么就不要你了,要不你去我家,做我弟弟好了。”
“真……真的么?那你会不会陪我玩。”
李京心里叹了口气,看来以后可得抽出时间陪这小屁孩玩了,老宅的气氛怪压郁的,他一定是闷坏了,说道:“怎么就惹得你娘亲不高兴了?”
“我……我没调皮,就是老记不得字,娘亲说我太笨了,就不要我了。”
原来是小孩子的通病,记音不记字,你让他读,他会闭着眼睛背出来,但你要是问他这个是什么字,那个是什么字,哈哈,对不起啊,它们认得小爷,小爷可不认得它们。
“那你娘亲教过你什么了?”
“百家姓,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放在一起我知道,可是……可是分开了我就不认识了。”李平委屈的说着。
李京听了呵呵直笑,小屁孩可然就是小屁孩,四婶也太急了,小堂弟才三岁呢,而且教的方法也不对,教孩子认字并不是要他认识很多很多的字,主要是在要他在认字的过程中培养出记忆力和想像力等等。
“你还笑呢,我都快要烦死了,都十天了,才八个字,放在一起他会读,可一分开,他就一阵头天,小鱼,你去私塾几个月了,百家姓认识几个了?”三婶从屋子里走了出来。
李京呵呵笑道:“百家姓我都会默写了。”此时可不是谦虚的时候,要不一下就不好向三婶借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