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756400000027

第27章

听说赫连定在那里开展一连串活动,还跟宋国勾结起来想干点什么,拓跋焘心头起火,这小子还想在老虎头上抓痒痒,马上要他的好看!

他命令整顿部队,准备出击。

朝廷大臣们都感到惊讶,这没必要吧?他们赶紧来提意见:刘义隆的部队还正在黄河一带活动,虎视眈眈的随时会发动进攻,这个威胁才是真正危险的,是我们的重点防御区。如果我们把主要兵力转移到西边去对付赫连定,前头的赫连定不一定能够消灭掉,后头的刘义隆却趁机渡河来进攻了,那我们可就完了。

拓跋焘觉得有道理,可是他的直觉告诉他,任由那个愣头愣脑的赫连定在那里一个劲儿鼓捣而不去理,好像不对。跟刘宋王朝的战争会是长期的,这个赫连定应该给他来个速战速决。他拿不定主意,就征求崔浩的意见。

崔浩赞成拓跋焘的决定,他认为,刘义隆跟赫连定所结的所谓联盟其实是虚的,没用,他们自己也没把这个当真,无非是想让对方冲到前头,自己好趁机捞便宜。刘义隆巴望赫连定把动静闹大,自己好浑水摸鱼;赫连定巴望刘义隆这里打得解不开,他好趁火打劫。他俩的态度都是在等待观望,谁都不想把全部国力投进来率先进攻。这样子就一定反应慢,因为他总想再等一等,就像拿绳子拴到一块儿的两只鸡,做不到同时飞起来,那就形不成威胁。何况他俩都根本没有什么大想法,像刘义隆,他的大军开过来时,我想着他会固守住黄河一带当作根据地,然后兵分两路,东路军进攻冀州,西路军进攻邺城,那样的话形势就比较麻烦,需要陛下亲自出马,快速把他们打回去。结果,看看现在他们扎的架势,沿着黄河把部队摆开了两千里,一个地方的兵力只有几千人,这意思就再清楚不过了,他们就没打算渡过黄河来北伐,想的就是凭借黄河守住南边的地盘儿,那就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了。赫连定属于垂死的残余势力,虚弱得很,一打就能把他打败。把他歼灭掉之后,我军从潼关出兵,挥师东下,横扫黄河以南,那时江淮以北就没有一根草能够站直了!陛下的决策非常英明,不是普通人能够理解的,不用再犹豫了。

这一席话让拓跋焘下定了决心。崔浩说得很透彻,目光很犀利,只是最后他透露出了一种意思,似乎只有他是皇上的知音,皇上英明,他好像也挺英明的,其他人全都是普通笨人了。这样的话如果让人听见,心里肯定会不舒服,关键是他如果总是这样认为,他的自我定位就出了问题。

拓跋焘率领大军先到统万城,在那里稍微停留一下,就出兵去袭击平凉。

十月到了,天气变冷了。

南边的战线也没有闲着,魏军开始发动反攻。安颉渡过了黄河,进攻金墉城,金墉城从归属于魏国以来,就没有修缮过,魏国人本来就不是凭借城墙来追求胜利的,他们不修城墙,他们还有事没事随便破坏一下,等到他们七月份撤退的时候又狠狠的破坏了一下,泥土做的城墙是很容易破坏的,修起来就麻烦多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被分派到这里搞防守的杜骥知道,这样的城墙没法子守住,而且城里还没有粮食,魏国人一点粮食没有留下,自己后方的粮食也没有及时送来。因此,必须走,只能走。可是逃跑是要杀头的,那可是宋国的地盘呀,你怎么敢白白放弃呢!走又不敢走,守又没法守,坐着等吧,等于等死。杜骥想出来一个好主意,他站在城头往前看,一直看到了洛河边,看到了一个人,就是姚耸夫。

姚耸夫跑到洛河边来干什么呢?不是来洗澡,他是执行皇帝的命令,跑到洛河里去了,跟着他跑到那里的还有一千五百个士兵。

他们一会儿站在船头对着水面看,一会儿有人就跳进河里去了。难道这洛河里有什么好吃的鱼鳖虾蟹不成?非也,他们来打捞一口大钟。原来当年姚兴喜欢复古,铸造了一些钟,刘裕消灭后秦的时候,也看着这些钟挺好玩的,就让人把它们运回江南去,走到了洛河,一不小心,一口大钟掉到河心里去了。现在刘义隆收复了这些地区,就派他的有名的勇将姚耸夫来捞这口大钟了。这件事听着很好办,要是有人告诉姚耸夫,接受了这个任务就会死,他一定打死也不相信。不过他在洛河那里转来转去,怎么也找不着那个破玩意儿。

这时候杜骥来了,他对姚耸夫非常客气,有礼貌,他告诉姚耸夫:魏国的部队已经渡过黄河了,不久就要进攻金墉城,我已经把城防工作做好了,城墙垒成了,粮食也够充足的,就缺一样,就是人,我手下那几个人太少了,又没有会打仗的。你姚将军威名满天下,你要是在这里,光是吓,也把魏军吓走了。捞钟这事情我杜骥在行,但是那也不是一会半会的事,咱哥俩先共同去守城吧,等到把仗打完,我来帮你找钟。

姚耸夫听了哈哈大笑,他才不傻,他知道自己吓不走敌人,但是守城确实比捞钟更要紧,打仗也比干这个活儿让他更来劲儿。他就爽爽快快的跟着杜骥去了。到了那里一看,我的天,就这样的城墙,就这么点粮食,跟我开什么玩笑,以为我好哄骗啊。对不起,我走了!姚耸夫就走了。

他前脚一走,杜骥后脚跟着就走了,他一直跑到了江南,面见皇帝请罪去了,因为他一走,把大名鼎鼎的洛阳城给丢了,那里的五千多将士们也都被杀死了,他就向皇上请罪,同时捎带着说了一件事:我本来是要死守的,可是姚耸夫刚到城来扭头就走,全城的人都跟着乱跑,都没心思守城了。刘义隆一听,大怒,事情本身看来是真的,只是背后的情况他就不知道了,他问,这个姚耸夫现在在哪里?在寿阳城啊,杀,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于是姚耸夫就糊里糊涂的送掉了性命。知道内情的人都替他感到冤枉,他武功高强,勇冠三军,其他将领都比不了他,本来是有大好前途的。

到彦之得到可靠情报,魏军的几支部队正在黄河北边的七女津那里集结,想干什么?到彦之决定先下手为强,不能让敌人的阴谋顺利得逞。他就派裨将王蟠龙逆流而上去偷袭,任务是把魏军的战船给夺过来,看他们怎么过河!这可是一条奇计,釜底抽薪。把部队派走之后,到彦之就坐在中军帐里等着捷报飞来,等来等去,最后消息终于来了,一个大败仗,王蟠龙也被人家给杀了。

魏国人本来说要等到黄河结冰了再来的,宋国人也是这么想的,可是刚入冬,他们就动手了。安颉和陆俟去进攻虎牢,出于同样的原因,也是轻松拿下,那里负责防守的是尹冲,他没有逃走,他和荥阳太守崔模一起投降了魏国。

十一月,天更冷了,拓跋焘抵达了平凉,城门是关着的,赫连定虽然出去打仗没有回来,他制定的守城人还是认真执行了他的命令,他的弟弟布置军队做好了防守准备。

拓跋焘没有攻城,他派了一个人去劝降,这个人站在城墙下面一喊,别说,城墙上的人还都对他挺客气,不射箭了,也不乱骂了,有些人还流露出恭敬表情,这个人就是赫连昌。当然,虽然城墙上的人给了他一定的礼貌,那都是士兵们,负责人可不这样,他俩都是赫连昌的弟弟,平辈儿,他们下令,坚决不投降,不听他的。

于是拓跋焘另外派了一支部队去攻打安定城,这个任务交给了安西将军古弼,古弼率领部队往安定城赶,还没有到呢,就跟一支夏国的军队遭遇了,没想到竟然是赫连定率领的,这支两万人的部队正要赶回安定,打算下一步去平凉解围。古弼一看,马上命令部队撤退,赫连定一看对方怕了,有便宜,不捡白不捡,他马上就下令追击。没想到古弼竟然是诱敌之计,他第一时间已经派人报告了拓跋焘,拓跋焘立刻命令魏军之中的高车部队以最快的速度赶去增援,刚好赶上,古弼也掉过头来,前后夹击,赫连定大败,死了好几千人。

安定城也进不成了,赫连定扭头逃跑,他跑到了鹑觚原上,在那里,他让他的骑兵和步兵结成方阵。魏军赶到之后,就地把他们包围了起来。

黄河以南的战争还在继续,十一月初十,刘义隆派檀道济总体负责北伐行动,统帅大军去对付魏军。

十一月十二日,魏国方面派出叔孙建和长孙道生带兵渡过黄河,南下。

宋国的前线总指挥到彦之感到自己的处境很危险,洛阳已经失守了,虎牢也已经失守了,各个部队都在打败仗,魏军可能就要大举渡河进攻了,为了避免全军覆没、自己也成为俘虏,还是撤退为妙,他就和军官们商量撤退方案。将军们并不是都赞成全面撤退,他收到了殿中将军垣护之的一封信,就是提的反对意见,垣护之建议以攻为守,派人去帮助朱修之固守滑台,让他到彦之率领大军进攻黄河以北地区,他竟然还在信里给总指挥做政治思想工作,他说:从前有的将军连年攻战,兵员减少,没粮食吃,照样拼命往前攻击,说啥也不肯轻易后退,何况咱们今年青州秋季大丰收,粮草充足,河运也保持畅通,部队兵强马壮,没有受到太大损失,完全可以打。如果就这么轻易放弃,白白的把已经到手的土地扔掉,那不是完全辜负了朝廷的重托吗!

到彦之没有把这些话看到心里面去,他已经彻底没有了战斗的心情,一个人就足够毁掉一支强大的军队了,无论这支军队有多么强大,只要这个人是军队的最高统帅。到彦之决定撤退,他打算把黄河里面的战船全部烧毁,步行回国,他对那些河流失去了信心,怕来不及,被追上。又有一个将军提出了反对意见,认为现在魏军距离宋军主力部队还有千里之遥,我们又物资充足,就是撤退也该有序撤退才对,这个正确意见仍然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原来到彦之害眼了,他原来就有的眼病突然发作了,还挺严重,士兵们也在流行传染病,他是彻彻底底的慌了神。结果,他们就急急忙忙的开始了撤退,战船被烧掉了,士兵们的铠甲武器也都扔掉了,原来占领的土地全部扔下不管了,这样的撤退造成的破坏非常严重,既然这些区域很快就要变成敌人的了,那就破坏吧,老百姓们也吓坏了,也跟着跑,到处都是抢劫的。

这一个会合真有意思,宋军一开过来,魏军就自动离开,渡河走了,魏军一渡河过来,宋军就丢盔撂甲的撤退。

西边战场上也见了分晓,魏军把夏军给包围住,一连围了几天,切断了夏军的水源,当然,夏军也没办法到其它地方去解决人和马的吃喝问题,方阵虽然具有有效的防御力量,却对付不了每个人肚子里的饥饿和干渴,如果继续对峙下去,不用魏军进攻,夏军就会自己走向灭亡。这样自杀显然不是好办法,于是赫连定终于决定,放弃方阵固守法,率领军队冲下鹑觚原,魏军当然立刻发动了进攻,夏军无可奈何地打了个大败仗,扔下来一万多个勇士的尸体,身为皇帝的赫连定也受了重伤,一匹马落荒而走。后来,他的残兵败将们又陆陆续续跟上来一些,他们驱赶着五万多个老百姓向着西边逃跑,一气跑到了上邽。他的两个弟弟还有王公大臣一百多个全都做了俘虏,等于是他的******被人家给连锅端了。

当天,魏军就在胜利的欢呼中进攻安定,安定城中的赫连乙斗也学习他哥哥的榜样,先放弃了安定城,又放弃了长安城,也驱赶着几千家老百姓,跑到上邽去找他哥去了。

拓跋焘到安定城去看了看,然后又回到平凉城,他命令魏军挖地,围着平凉城挖了一道又宽又深的壕沟,他们没有去攻城,但是城里边的人的信心被瓦解了,赫连定的两个弟弟选择了投降。魏军进城,城里的一切又一次全部成了魏军的战利品,这里面就有一些魏国将军的老朋友,其中名气最大的就是奚斤,他和他的部下娥清将军等等都在这里当俘虏。现在他们的俘虏生涯到头了,但是对此负有直接责任的奚斤的屈辱日子并没有完全到头,他是被豆代田将军救出来领到拓跋焘面前的,拓跋焘把赫连定的皇后赏赐给了豆代田,又让奚斤跪着用双膝行走给豆代田敬酒,当拓跋焘打完了仗,往东方返回的时候,就让奚斤驮着酒肉饭菜之类在旁边跟着。这算是惩罚,却不算正式的惩罚,这种惩罚方式其实表示了皇帝对他的特殊态度,后来奚斤就又有了做官的机会。

关中地区所有的夏国守将都放弃了他们的防守职责,整个地区全都归魏国所有了。

魏国的两线作战都取得了胜利,更多的小国家纷纷派使者来向魏国表示臣服。其中有一个国家大一些,就是北凉,这个国家的国王沮渠蒙逊也派使者来了,拓跋焘举行宴会招待他们,在宴会上,大家纷纷对魏国表示赞美,对皇上大人表示崇拜,拓跋焘当然高兴,他拉着崔浩的手,向这些使者们介绍说:你们听说过的崔公,就是这位,他的才能智慧,当今世上无人能比。我遇事就会征求他的意见,他能够准确预言事情的成败,从来没有说错过!

赫连定的故事也就到了尾声,他不敢在靠近北魏的地区活动了,就去突袭西秦,把西秦给消灭了。但是他仍然觉得受到北魏的威胁,于是又打算去袭击北凉,把那个沮渠蒙逊的地盘给夺过来,他就率领军队,驱赶着百姓,准备渡过黄河到北凉的国土上去,军队刚刚渡河一半,半路上杀出来个程咬金,吐谷浑的军队给他来了个成功的突袭,逮住他并且作为一件重要的战利品送到了魏国,他被处死了,夏国彻底灭亡了。再后来,他那个哥哥赫连昌觉得当大国的王公没有当自己小国的皇帝得劲儿,就叛变了,向西方逃跑,被抓住,和他的所有兄弟们全都被宰掉了。赫连勃勃的大夏国最终被斩草除根。

黄河以南的战争还在继续,那里还有一个滑台仍然在坚守,安颉将军带兵去攻打,攻了一个月了。

到彦之被暂时免官了。临危受命的檀道济出场了,他带兵去营救滑台,一路走一路打,二十多天之内打了三十多仗,多半是檀道济胜利。

他带着这样的胜利孤军深入,毫不胆怯,跟遍地都是的魏军一路作战,来到了历城。

到了历城,他前进不动了。

因为他的军队没有粮食了。

本来是有的,可是被魏军给烧掉了。本来是保护得很要紧的,可是魏军的轻骑兵神出鬼没,前后夹击,让他首尾难顾。

消息传到了滑台城下,安颉安心了,他们解除了后顾之忧,一心一意的把全部兵力用来攻城。滑台城里,朱修之已经坚守了几个月,粮食吃完了,大家就去找老鼠窝,点火熏烟,把老鼠熏出来,烤了吃。很快老鼠也找不到了,没饭吃的人们没法打仗,滑台终于又交到了魏国人手中。

这个消息同样又传到了那个檀道济耳朵中,他要救援的对象已经没有了,他自己的部队成了危险处境中孤零零的猎物,他勉强弄到的粮食也已经吃完,再待下去就要陷入跟滑台守军相似的境地了。好在他还有一样东西,让魏军不愿意来靠近他,那就是他的赫赫威名。

他决定退军,但是在两军对垒的情况下,撤退从来不是一件容易事。不是每个人都对眼下的形势拥有信心,一个士兵就偷偷地溜走了,他跑去向魏军告密,原来檀道济没粮食了,那还怕他什么,追!魏军立刻就追上来了。宋国的部队全都害怕极了,肯定没有活路,几乎人人都丧失了信心,许多人开始想怎么逃跑。

不过当时天色已经晚了,魏军历来对黑夜里的军事行动没有把握,他们只是跟着,准备等到天明再发动进攻,或者宋军自动溃散。

这一等,就给了檀道济一个晚上的时间,于是,这位胆大过人的将军,在几乎已经无力回天的情况下,镇定自若的导演了一出好戏。这就是让后人津津乐道的“唱筹量沙”。

魏国的士兵们当天夜里就在近处活动,他们看到了一幕让他们惊讶的事情,宋军的士兵们正在灯光下忙活,有的人在用斗一斗一斗的量,有人在旁边大声报着数字,那当然是粮食。他们一直忙活到了后半夜才结束。不久天光就放亮了,原计划这时候发动进攻的魏国人没有马上采取行动,他们对宋军那些粮车很感兴趣,视力好的千里眼们纷纷仔细观看,他们肯定的报告说,那些车子上面确定无疑装载的是米。

魏国人气坏了,这么多粮食,哪里是缺粮,你们是想引我们上钩啊。这个诈降的奸细!于是他们就把那个告密人给杀了。

他们没有马上撤退,当然也不能上了檀道济的当,不能贸然进攻,他们骑着马在附近围观。然后,他们看见宋军整好了队伍,从营中出来了,所有的士兵都全副武装,队伍排得非常整齐。然后,他们就看见那支队伍中出来了一个很显然重要的人物,有认识的人指点说,那就是檀道济,可是他的样子很奇特,他竟然穿着南方人那种白色的便服,逍遥自在的坐在一个软轿里,跟整个部队形成了很不协调的对比。这是怎么回事?

一定有诈,可能是有伏兵,南方人最擅长搞这一套了!魏国的军官们决定稳妥一些,不要进攻,不让檀道济的伏击阴谋得逞。跟着走也是危险的,他们干脆后退了。

檀道济带着他的部队安全的胜利撤军。

魏军取得了整体上的胜利。他们还抓了许多俘虏,从一些重要俘虏那里问出了许多重要情报,这些情报都被及时上报到了皇上那里。这些情报涉及到宋国方面的许多内部情况,所以拓跋焘很感兴趣,其中就有这么一条情报,透露出宋国的战略设计。原来刘义隆在派遣到彦之出师之前,曾经专门给他交代:如果魏国部队采取行动的话,你就先发制人,直接渡过黄河进攻。如果他们没有动静,你就留在彭城,不要前进。

拓跋焘听到刘义隆这个交代,刚好跟当初崔浩的分析相符合,他对满朝文武发表评论说:你们以前都认为我采纳崔浩的建议是错误的,都慌得不得了,现在怎么样?

拓跋焘接到了一份奏折,是那个司马楚之写的,他提出建议,魏国的其它边境地方都已经平定,可以大举出兵消灭刘宋政权了。拓跋焘表示否定,理由是魏军疲劳,需要休整。

这次宋魏战争告一段落,魏国胜。拓跋焘有了足够的本钱来展示自己的天子气度。北部边境上抓住了二十多个柔然的巡逻兵,拓跋焘下令赏赐他们衣服穿,释放他们回去。这个做法感动了柔然汗国,敕连可汗派使者来表示友好来了,他们受到了盛情款待。

拓跋焘又对宋国采取了外交攻势,好像没有发生过什么不愉快似的,他像以往一样派出了使者去做正常访问。不过他又多给了使者一项任务,他向刘义隆提出了求婚,这一招简直有些损,刘义隆哭笑不得,他采取了模棱两可的态度,没有明确表态。

拓跋焘论功行赏,他升任崔浩为司徒。

同类推荐
  • 无诗不成唐

    无诗不成唐

    作者采用章回体的写作形式,将历史与诗人的生命轨迹相互结合,以渊博的学识、幽默流畅的文笔,讲述了唐代数十位诗人的逸闻趣事,再现了唐诗的魅力与诗人的天才,更展现了诗人所在时代的历史画卷。读古诗,知古事;诗中有史,史化为诗。本书为读者讲述唐诗背后的隐秘故事,还原一个真实的文化唐朝。
  • 大燕歌

    大燕歌

    赳赳老秦,复我河山。血不流干,死不休战。西有大秦,如日方升。百年国恨,沧海难平。天下纷扰,何得康宁?秦有锐士,谁与争雄?!这是一个如日方升的帝国,这是一个御五国而有余的强国,这是一个秦国称霸的时代。关中有锐士,山东有豪杰。群雄竞相争,盟约罢又起。英雄出吾辈,合纵退强秦。列国竞相逐,杀人当盈野。人命如草芥,弱者嚎悲歌。这又是一个弱肉强食的时代。但这又是一个英雄的沉吟的时代:男儿不问身后事,只求可否歌一曲。醉酒起舞看吴钩,唱我浮游生如梦,舞我干戈雄似铁。争雄力尽死沙场,耻与老死相为伍;是非成败转头空,不论成败论英雄。哈,哈,哈痛快,痛快,不枉一生男儿行!
  • 汉风扫胡尘

    汉风扫胡尘

    这是一个极度动乱的时期,也是一个“疯子”皇帝辈出的年代:后燕慕蓉熙,刘宋刘骏、刘子业、刘彧,北齐高洋、高纬、高绰等。他们是一个比一个变态,一个比一个荒唐;这也是一个奇人争霸的舞台:这里有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做过奴隶的皇帝石勒,也有骁勇善战、百战不殆的冉魏国开国皇帝冉闵,还有南朝在位时间最长,却三次舍身出家,又被大臣赎回,最后却被活活饿死的梁武帝萧衍。就是在这个时代,有这样一个皇帝:有人说他是盖世英雄,有人说他是千古罪人;有人说他聪明睿智,有人说他是精神病人……
  • 宋关佑传奇

    宋关佑传奇

    本传奇以小说形式,艺术而又真实的记叙了宋关佑成为一个农民英雄的渐进过程。以及概括了他历经磨难,出生入死而又坚贞不屈的光辉一生。同时也勾划出他那一时代社会变化的真实面貌,艺术的穿插一些神侠与武僧的身影。全书七十二章娓娓道来,他反贪抗粮起义壮举舍自家,顾乡民,走上一条不归之路,但他终生不悔。起义失败,他趋于成熟,这才知道,对清廷不能抱有任何幻想,毅然参加太平军,在太平军里,他大展卓绝武艺,屡建奇功,深得天王信用,被封为义王,但好景不长,天京被攻破,他逃出京城,到头来,有国不能投,有家不能归。他一度想到自杀,是心中浓浓的亲情在召唤他,为思念他而哭成睁眼瞎的九旬老母...
  • 南宋忠烈传

    南宋忠烈传

    看锦绣河山,英雄辈出;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热门推荐
  • 荒原大陆

    荒原大陆

    这个世界是一块无边无际的大陆,目前为止人类尚未发现这片大陆的尽头。这片大陆上有着无尽的宝藏,有无穷的土地,更有许多未经开发的处女地,然而,由于混沌力量的阻挠,人类无法随心所欲的开发这篇无穷的大陆,人类目前所能做的就是努力提高自身的修为,培养一批又一批的灵师去开发这些大陆。
  • 海盗的女儿

    海盗的女儿

    十年前的一场浩劫改变了一个无辜女孩一生的命运,她从此背上叛徒的骂名,亲人成了仇人。面对情感的疏离,爱人的背叛,她只想找寻自己身世的真相,幻想回归到原点就能获得救赎。然而,当一切明朗时,真相才是最痛苦的。
  • 秘语笌笌

    秘语笌笌

    他的离去是我一分不堪一分,思念源源不断,一个神奇的雕刻,一个黄发女人的到来,你的再次离去,我该如何是好?
  • 血色手链

    血色手链

    一个地下城的王者,不停地在追寻自己的梦。一直在寻着梦中的她。一个痴情的女子,从那断桥残院开始,慢慢和康鸿盘一起踏上浪迹之路......
  • 天宇皇道

    天宇皇道

    天宇世界,武道为尊,大陆无垠,势力无限,宗门为上,大国式微。一个出自小国的小小武者偶得巨额财富,触动亿年前封印,随后一发不可收拾,建帝国、踩宗门,成就无上至尊。
  • 萌主来袭,邪君请接好

    萌主来袭,邪君请接好

    一场意外,她来到了这个鲜为人知的世界,所有人都戴着虚伪,恶毒,阴谋的面具。初见,她失足跌落,从两千米高空跌落他的怀中;再见,她是不受宠的上官府嫡出大小姐,而他是高不可攀的玖王殿下,三见,她惹不起还躲不起吗?可是,玖王殿下说好的洁癖呢?说好的是人隔三米呢?你靠我这么近作甚?你难道没看见那些如狼似虎的女子饿狼般的眼神!我还年轻,我还不想死!
  • 福晋嫁到

    福晋嫁到

    康熙皇子千千万,但这无数皇子当众当属十四阿哥胤祯最受皇城少女瞩目。康熙四十四年,天真浪漫的完颜笑然随父亲回京没想到完颜笑然竟和十四阿哥成了邻居。经过一番闹剧,笑然对十四阿哥一见钟情,无奈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完颜笑然充分发挥完颜家族百折不挠的精神,誓要成十四阿哥的福晋。
  • 史前兽王之战

    史前兽王之战

    故事大概发生在公元一万一千年前,由于原始人类已经熟练掌握了石工技术,武器方面除了长矛外也已经可以制作并使用原始的弓箭,使得原始人类的生活和狩猎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从而人类的生存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至此人类的生活范围逐渐扩大,人类的足迹不再局限于相对安全的自己部落的周边地区,因为他们需要更多的食物以及更多的土地来满足部族中日益增长的人口所带来的食物和住所缺乏的问题,随之而来的便是各个部族中因为涉及领土和食物所引发的矛盾,以至于因此而发生械斗和冲突,新的时代来临了,那便是---战争。然而兽王的出现使得人类的战争似乎同时变为了史前所有物种之战,大到巨狼,猛犸,剑齿虎小到老鼠都参与了进去....
  • 作茧自缚(错位的青梅竹马)

    作茧自缚(错位的青梅竹马)

    这世界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我在你身边,而你不知道我爱你。而是明明你在我身边,而我不知道我爱你。又或者:我们明明这样近,却偏偏一个向左走,另一个向右走。补充版剧透:许多年前,郑谐信誓旦旦地说:“我若对和和有别的念头,就让我被雷劈!”他坚信理性的力量比感性力量强大若干倍。许多年后,他以自己完全没有预想到的方式,结结实实地被雷劈中了。
  • 小警故事

    小警故事

    我不叫贱人,我叫任建。不想当警察,却被逼走上这条路,既然做了警察,那就做一个贱贱的,额不,健健康康的警察先生吧,,然后……女贼哪里跑……还不快快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