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闲聊段时间,天气就渐渐热了起来,方源二人就从甲板上回到了客舱。
“张叔,怎么不见林前辈他们了?”方源自早晨便没注意到他们众人。
“他们也要看着自己的货物,所以到其他船上了。若是在船上无聊了,可以去找他们叙话。若不然在船上二十多天,也很是无聊的。对了,忘记嘱咐你带点书本来打发时间了。若是时间久了无趣,就到我那里拿着看看,可能不适合你。”
方源道了声谢,他却是没有带些书本来。若是不会遇到意外以及风浪,这一路都会这般略显平静的过去,确实需要点东西打发时间。
这时有船老大刘达过来与张宗方源见礼。方源他们乘坐的这艘算是旗舰,其他几艘船都要听这艘的指挥,所以这艘船的船老大地位要高许多,算是张宗下面的第一人了。
方源倒是好奇的问起了刘达:“刘老大,你认不认识会开那种小火轮的人。”
刘老大回答道:“不止有会开小火轮的,还有会造小火轮的。”
“这是真的?”方源大吃一惊,在他想来,会造小火轮的人,应该都是些人才,怎么会跑到船上来给人当水手呢?他的本意是看看刘老大有没有认识的人或者朋友懂得小火轮的。
“这有什么作假的?”刘老大不明所以:“几年前小火轮出来时,机器局的人就召集大家组织人手去学习了,其实也就是想要搂点钱。我们大家就当赞助了,便派了几个人去学习了一下。”
“......但最后发现我们大家都用不上,机器局造的小火轮,价格贵不说,载货少,因为是烧煤花费也高。再加上跑的也没有我们的船快,大家就没再关注这个了。倒是他们几个学了回来之后,说要是给他们条件,自己也能造一个小火轮出来,真是疯言疯语。”
刘老大的回答让方源无语,还能这样?机器局组织人去学习倒是好理解,无非是为了将来推销自己的小火轮罢了。大明海运发达,每年来往天津的船只不计其数,若是小火轮成功的话,也要有人会开。但现在这几年大家都会小火轮不太感兴趣,原因刚刚刘老大已经讲了出来了。
“他们怎么还说会造小火轮了?”方源问道。
“哦,他们说这个小火轮比较简单,说主要是由蒸腾机做动力的,我也说不大清楚,要不我把他们几个给您找来?”刘老大有些不好意思道。
“好的,麻烦刘老大了。”方源点点头,他确实像了解这方面的事情。因为他知道或者大家都知道这小火轮将来肯定是海运的主流,只是现在还不到实用的时候,所以大家才依旧用着帆船的。
“公子怎么忽然对小火轮感兴趣了?”张宗趁机问道。
“哦,感兴趣罢了,张叔你有没有想过,以后我们出海,做的都是小火轮呢?”
“这个倒是想过,或许我有生之年就可以见到了。我了解一点,几年前小火轮刚出来的时候,一个时辰只有两三节,现在倒是有五六节的速度了。但还是没有我们帆船快,而且没有帆船载货多。若是火轮能够达到十节的速度,而且能够一次能够从天津跑到威海卫,估计可以作为客船来使用。”张宗对火轮的前景蛮看好的,但总之一句话,没到实用的阶段,他们是不会抛弃帆船而用火轮的。
一节表示船一个时辰跑一海里,在海上和陆地上有着不一样的计算公式。建极大帝重新规定了度量衡,对各个方面的单位都做了些规定,比如重新量定一斤等于十两,用米、厘米、毫米、公里、作为长度单位,尺和寸虽然民间还在用,但因为换算不方便官方没有使用。用了两、斤、斗、石、料来作为重量计量单位等等一系列的变动。
但独独在海上计数时,用的是海里、节等单位。据说当年还是海军的总督郑芝龙上书建议的,这样可以通过海里快速计算出来船的方位。因为大明人都知道,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上,是一个圆球,并不是自古以来想象的天圆地方,也知道了这个地球上有着许多国家,大明只是牢牢占据着东方,但西方还有许多的国家。他们给大明带来许多新鲜的知识,就如海里的计算一样。
地球周长约等于四万公里,如果除以一个圆的度数三百六十度,那么每度圆弧弧长约一百一十公里,如果再除以六十,每分圆弧弧长约一千八百五十二米,也就是一海里......这样,如果采取节这一速度单位,就可很方便的计算出船的具体位置......比如,船的速度十节的船在赤道上向正东或者正西航行6个时辰,正好跨过一个经度,在海图上推算位置就很方便......
这种方法在大明流传开来,便一直延续下去,在海上无论是货船、客船、军舰都采用海里计算距离,节表示速度。
依照张宗所说的,船速达到十节的话,那么一天就能航行一百二十海里,从仁川到天津也只有五百海里不到,这样日夜不停的航行只要五天左右便可以到了仁川,考虑到要在威海卫进行修正补给,那么也只要六天的时间。这个速度相比帆船来说,还是有点差距,但是所受的天气影响较小,综合下来能够和帆船的速度持平了。这样再发展两年,火轮确实要真正登上大明的舞台了。
“张叔,一会若是他们有真材实料的话,我想把他们请回去,不知张叔给不给放行?”
“这个倒是无碍,公子随意即可。”只是请几个人,而且现在来说,也不是特别紧要的人,所以张宗想都没想便答应了。
说着话,刘达便把带了五个人进来,都是不大的年轻人,都有些少许的紧张或者激动。
刘达介绍道:“方公子,他们几个都是当时去培训的人。”
方源点点头,站起身来拱了拱手道:“几位师傅先坐下说话,这次麻烦大家过来,是有些问题想要请教大家的。”
几人中年岁稍长些的说道:“不敢,公子有话尽管问我们就是了。”
“那好,我也不和大家客套。刚刚聊天,听闻大家都是参加过小火轮的培训的,倒是想了解小火轮是如何操作的。”
“回公子的话,这个说实话,除了刘明宽还在研究这个小火轮之外,我们几个早已经忘得差不多了。”他不好意思的指了指在后方的小年轻,看面孔比方源还要小点。因为常年跑船,脸色被海风吹得黑红黑红的。被人指出来,看几人都望向自己,有些手足无措。
“你叫刘明宽?能和我说说小火轮的一些事情吗?”方源客气的问道。
被方源问起,刘明宽脸色涨的通红,唯唯道:“公子......公子问起,自然.....自然是.....要和公子说的.......”
旁边的刘达面色有些着急,这刘明宽是他的嫡亲侄儿,跟着他有多年了,要不然当年找人学习小火轮时,也不会假公济私的找个十五六岁的少年。他一直对这位侄儿照顾有加,平时有他关照还好,但没见过什么世面,猛然被方源问起来,变得紧张许多,连话都说不完整了。刘达年岁大点,阅历比较多,也是有心眼的人物,看得出来眼前的方公子对这方面有意思。若是被他看中,也是刘明宽的一个机遇。所以他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呵呵,你不用太紧张,先喝茶再说。”方源也坐下来,这样不会让刘明宽感觉到压力。
“是......公子。”刘明宽暗自吸了口气,心中暗暗提醒自己,然后才慢慢道:“不知公子想了解些什么?”
“听说你会制小火轮,是不是?”方源也只是猜想罢了。
“是......是的。”
“那你想不想造小火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