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高春之所以在赵二口中那么特殊,欲言又止,又让郑掌柜在要拍马屁的对象面前不发一言,原因无他,这高春确如赵二所言很是特殊!
高春生于普通农户人家,母亲孀居多年,只有高春这一个儿子在身边。
多年来,这高春从小便是被培养着一心考取功名,悉心栽培,高春也不负众望院试告捷,有了秀才之身!
然而,之后的乡试,屡试不中,从十五岁开始中了秀才,到如今二十五六岁,十年时间,高春在功名之路上一无所获,渐渐的心灰意懒,当初那股上进之心荡然无存,压根另一个赵云中二世。
只不过境遇不同,两人的遭遇也截然不同。
之后便在七里镇传出,这高春乃是秀林峰上元音寺方丈千海禅师之子。
至于此事真假没有人知道,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这千海禅师对高春以及他母亲谭氏,极尽照顾,俨然不顾自己出家人之身,大有佛在心中住,我自岿然不动的境界。
高春便凭借着千海禅师在七里镇周边的名望,渐渐的走出功名无望的阴影,却放纵出另一个自己,为所欲为,欺霸乡里之事没少干,众乡民碍于千海禅师威望,对这高春只是一再容忍,或者离得远远的,尽量不去招惹他!
赵二话到此处,也就不得不提这秀林峰以及元音寺、千海禅师了!
据千阳县志,这秀林峰乃是源于唐朝本地有名的官至宰相的读书人,致仕之后荣归故里,偶然登上秀林峰,观其景色不凡,气象万千,取木秀于林之意,曰秀林峰!
至宋代,便有文庙建于其上,是本地以及周边求取功名的士子,在开考之前的必去之处,上香祈福,在孔老夫子面前虔诚叩拜,只求有朝一日登科而归!
至其后上百年间,千阳县果真出了不下数十位名臣士子,一时间秀林峰文庙名声大振,几乎被夸耀的神乎其神,似乎不用研习四书五经,只要在这文庙里叩拜了孔老夫子,不说能早日高中,至少心中也很有底了!
而这元音寺,什么时候兴盛?什么时候香客络绎不绝,几乎要和山上的文庙并驾齐驱?完全无从可考,也没有人去费那心思,灵验即可!
要说这元音寺后来如此兴盛著名,不得不提的一个人物便是这千海禅师!
千海禅师,年龄四十多岁,不算太老;原是本地人士,二十多年前,不知为何,遁入空门,去了秀林峰上近乎破败的元音寺。
二十多年来在千海禅师的精心运作之下,元音寺香火鼎盛,声名远播,在相关的传闻里被传得神乎其神,什么婚丧嫁娶,什么大病小病,什么前途运势,风水算命,这千海禅师几乎无所不能。
几十年的累计,元音寺能有今天的盛况就不那么令人意外了!
而在这其中,最为人所称道的便是千海禅师成名三件事。
其一,二十多年前,这千海禅师刚在元音寺出家几个月,便遇上了在整个千阳县都横行无忌瘟疫,一时间死人过千,官府束手无策,请了多名所谓的神医、名医、皆难凑效,万般无奈之下,官府只好将所有可能染上瘟疫之人全部隔离,或者尽数活埋,以达到控制瘟疫的目的。
然而,此举不仅没有遏制住瘟疫反而让瘟疫继续扩大,并且处在极度恐慌中的民众,在瘟疫与官府随时埋人的双重压力下,终于爆发了,数万民众围攻县衙,事态几乎到了无法收拾的地步!
地方上出了民变,此事可大可小,上级官员,乃至朝中大佬也无可奈何,在强行镇压和任瘟疫扩散这两者之间实在不好做决定!
然而,时间不等人,在朝廷还没有做出反应的时候,千阳县、青州府、乃至浙江布政使司数十封奏折还在朝中被激烈争吵的时候,千海禅师横空出世!
千海禅师,推出了一种中草药熬制的汤药,迅速能让感染瘟疫者恢复健康;不到一天的时间里,元音寺应者云集,元音寺来者不拒,将每一个进来的感染瘟疫的人全都精心照顾,直到健康离开!
凭着这种汤药,千海禅师在整个千阳县名声大振,从此便奠定了千海禅师在众人心中神一般的地位!
其二,据传说,千海禅师已经荣登仙界,每过几年,这千海禅师便会在元音寺搞一出“登仙”的仪式!
彼时,设有禅坛祭台、不论谁都可以进入寺中朝拜,那些老和尚则打坐念经!
千海禅师,一身袈裟,在众人虔诚的目光中,盘膝而坐的身体,徐徐上升,而后金光大盛,耀眼夺目,周围那些目瞪口呆的香众便齐声高呼“佛祖显灵”了。
本来,李慕对此事付之一笑,压根就不相信这些东西,但是赵二一而再再而三的强调,这是自己亲眼所见,并且见过不止一次!
赵二没必要用这种事开玩笑,或者来忽悠李慕,这倒让李慕有了点兴趣,哪天他倒要去看看这千海禅师到底是何来头?
其三,也是三年前才发生的事千阳大旱,连续一个月没有半点雨水。
官府设了祭坛,祭天拜地,也请了无数的所谓的大师,佛道两教各路精英,设坛求雨,最后的结果便是一无所获,龙王没有打喷气,全县的农作物却到了要绝收的地步!
这一次依然是千海禅师挺身而出,设祭坛求雨,连续三天在祭坛上米水未进,只是盘膝而坐,诵经念佛。
到了第四日,天色未变,狂风骤起,乌云低垂,大雨倾盆而下,千海禅师却是晕倒在祭坛上!
经此一事,千海禅师声望早已达到在千阳县无人可以匹敌的地步,就算是在整个江南各个著名寺院的高僧大德,也难望其项背。
元音寺也趁势在整个南方,被神乎其神的传送!
如果李慕是这个时代的人,听了这些话想必也回顶礼膜拜到五体投地的地步,然而他是二十一世纪的人,听了这些话就像是在听着一个笑话那般。
至此,李慕算是明白了,老子有如此地位,高春这个当儿子的就算是私生子,千海禅师也有着世俗与出家之间的门槛,以及佛教本身的清规戒律,有上边三件事作为基础,笃信千海禅师几乎到了疯狂地步的七里镇民众,当然可以容忍这些看来只在传言中发生的事;
况且谁也没看见这千海禅师与高春母子见面或者逾越了佛教的清规戒律,一切只是猜想之中,众人便当是耳旁风了,更重要的是,七里镇、千阳县还需要千海禅师这么一位神明一般的人物去普照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