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零年四月,太姥爷去世时,奶奶同我讲述了很多太姥爷生前的故事,这里要说的,是一件让他一生没法放下的事,也因为这件事,改变了我的一生。
太姥爷生前是一位老兵,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再到抗美援朝,战功赫赫,身上也有数不清的伤痕,荣耀,总是伴随着磨难的。抗日战争时期,一次战斗中他身负重伤,为了不拖累大队伍的转移,被暂时安置在采凉山中的一座道观,道观破旧古老,掩没于荒草老树,但是格局不小,看得出是个大观。三个战士扛着重伤的太姥爷进来大殿,一边打坐的老道士鹤发童颜仙风道骨,一言不发,眼睛也没有睁开一下,如同一座雕塑一样。众人同小道士交代几句,就匆匆离去,离开时,太姥爷已经昏迷。之后的事,就无从了解了。
一周后,太姥爷的战友们回来道观,本意是取回尸身的,因为以以往的经验来看,太姥爷能一路挨到道观还坚持的住,已经是奇迹了,再加上道观没有药品没有医生更没有器材,必然凶多吉少。众人敲开观门,领头的冯排长便对着开门的小道士说:“我那战友身体怎么样了。”闻言,小道士没说话,领着众人到葛老道面前。那老道士还是雕塑一般,同上次见面时一样的端坐着。
冯排长开口要人,道长依旧不言语,旁边的小道士插嘴着“不会是聋了吧。”转头问那小道士,小道士也不言语低着头。冯排长又开口道:“道长,我那战友伤势太重,我们也知道怕是已经...这次来就是想取回尸身安葬的,不会为难二位。”
“哪里有什么尸身?”
道长终于开口,只是这声音格外通透清澈,仿佛贯穿人的灵魂,言罢拂尘一摆,大殿后门就开了,小道士见状,便领着众人向后走去。
众人跟着小道士走,穿过几座殿,走到一座依着山崖建造的小房子前,房门打开,只见个山洞,从洞进去,走过盘旋向下的石阶,光线越来越暗,战士们警觉的端起来枪。不久走出石梯,到了一座对开的石门前时,从上边照下来的光也几乎看不到了,门前一片漆黑。小道士摸起袖管,推开石门,里面的山洞豁然开朗,一束光从洞顶打下来,从顶部垂下来一条铁链,一直延伸到山洞中央的一汪清潭中,清潭平静,反着光把山洞石壁照耀的波光粼粼。太姥爷就躺在清潭前的石台上。
战士们快步走过,看着太姥爷胸口平缓起伏,面色也大有好转,心里的担子瞬时放下,本来是取回尸身安葬,没想到太姥爷尽然挺了过来,实在福大命大。转身就同小道士道谢握手,就这么一握手,小道士的表情却微微一怔,仅仅一瞬,就被警觉的冯排长察觉,冯排长也不做声,只是手边的枪袋扣子已经不知不觉中打开了。战士们喜出望外,警惕性也放了下来。小道士叫战士们背起太姥爷,领着众人离开山洞。又到了老道士所在的大殿,小道士低声在老道耳边说了几句,老道微微点头,而后小道士就让冯排长伸出右手在他师傅的面前,也没见老道士睁眼,只是把手放在冯排长的手上,只过几秒,老道士嘴角稍稍抽动,开口道:“你们下山去吧。”冯排长道谢后,就领着战士们回部队了。
这些故事,都是太姥爷醒来后冯排长同他讲的,冯排长始终觉得事有蹊跷,太姥爷不以为然“毕竟人家救了我一命,也并没有发生什么,也许只是道家的事,在我们外人眼里就当封建迷信故弄玄虚吧!等我伤好以后,一定得去道谢!”
去道观接太姥爷的战士们在随后的战斗中一个接一个的牺牲,冯排长也在抗日战争胜利后染了肺病而死。解放后,太姥爷几次去到采凉山,都没有再找到救他姓名的道观,后来抗美援朝战争时期,太姥爷左腿大腿处被炸伤,也就告别了军旅生涯,转业到了其他单位,新中国百废待兴,他工作繁重,再加腿伤行动不便,几十年也没再去过山中。这事成了老人的一件心病,报恩的心愿直到去世前也没实现,老人去世时已经说不出话,躺在床上用最后的力气在纸上写下采凉二字就抱憾而终。
太姥爷从来不与儿女多谈论以前的故事,这段事属于特例,怕是老人有意传达什么。
老故事总是动人的。
“采凉山在哪里?”我问奶奶
“你好好学习就行了,别管那有的没的。”
“...”
奶奶这一支相对她的弟弟妹妹来说是最穷的一脉。奶奶是个踏实的人,她最大的优点是踏实,最大的缺点也是踏实,嫁给了踏实的爷爷,生下了最讨厌踏实的大儿子。是的,我的爸爸是个爱折腾的人,什么都没少做,家里大起大落的,我同父母聚少离多,现在这几年也不知父母踪迹。奶奶怕后辈们不踏实,她不愿意子孙做什么有风险的事,只要复制父母的生活就很好,这种想法很无私也有些自私。我是奶奶带大的,我从小无私的踏实着,如今我越来越不踏实,越来越自私。
我想我得去采凉山走走。
随后在网上查了这个地方,这山就在这城市的东北方向,直线距离二十公里。次日清晨,制备些干粮和水就上路,还有折叠刀打火机和手电筒,当然走之前得把猫粮加满。
从火车站附近有通往那个方向的中巴,一路从繁华到荒凉,过了几个村子,白马城,马家小村,花园屯,一个村子比一个村子荒凉。花园屯是终点站,再向前的村子人流少,路远,中巴不送。北方的四月气温是很舒服的,但是野外仍然一片荒凉。我穿过花园屯,便是一条并排两辆汽车的水泥路。路看不到头,两边的胡杨光秃秃的,庄稼地也是一片灰黄,偶尔见几只喜鹊,再见几座孤零零的无碑野坟。透着薄雾远眺,远山却墨绿,那,就是采凉山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