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情感和岁月也能被轻轻撕碎,扔到海中。那么,我愿意从此就在海底沉默。你的言语,我爱听,却不懂得;我的沉默,你愿见,却不明白。
——张爱玲。
三十七回,【鬼王夜谒唐三藏,悟空神化引婴儿】
唐僧在宝林寺的第一夜,独自在禅堂灯下阅读经书,直到半夜三更才略有困意。却不想做了南柯一梦,惊醒后,依然清晰地记得梦中的情节。
唐僧回想起刚才的梦境,不觉心惊肉跳,赶紧召唤:“徒弟,徒弟。”
八戒被唐僧的喊叫声吵醒,睡眼惺忪的抱怨,说:“什么土地,土地的,想当初我在高老庄,天天开心快活,偏偏到这里来保护你西天取经,开始对我说只做个和尚,没想到现在做的是奴才,被你呼来唤去的,你有觉不睡,又扯什么幺蛾子。”
唐僧说:“不是我不想睡,是我的心太累。就刚才,我做了个梦,梦见了一个皇帝。”
悟空说:“怎么个皇帝?发生什么事?”
唐僧就把刚才做的梦在三个徒弟面前详细的说了一遍。
原来离这里宝林寺以西四十里有一座城,叫做“乌鸡国”。乌鸡国五年前全国干旱,寸草不生,庶民都饥饿而死,不计其数,不久乌鸡国来了一个终南山的道士,能呼风唤雨,点石成金,运用法术使乌鸡国开始降雨,解了这里的旱灾之情。乌鸡国王为表示感激之情,便与道士结为兄弟,不想,两年后的阳春季节,乌鸡国王与道士在御花园赏玩,被道士起了坏心,推到御花园八角琉璃井里淹死,自己变成国王,霸占了乌鸡国。
乌鸡国王的鬼魂却无处告状,阎王地府的十代阎罗和道士妖怪称兄道弟,申诉无门,在五方揭谛的指引下,只好求告唐僧,让取经队伍为他伸冤解恨,并且留下了一个白玉圭作为实证。
悟空知道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就和唐僧拟定了一个方案,以此来帮助乌鸡国王伸冤昭雪,重回乌鸡国王宝位。
悟空到了乌鸡国城外,看见乌鸡国太子出城狩猎,就变化成一只兔子,把太子引到了宝林寺,太子进寺参拜佛像,看到了预先在这里准备好的唐僧。
太子见到唐僧坐在那里,一副气定神闲的样子,叫护卫兵士上前盘问,却根本无法近身。
就在太子一脸迷惑,一脸惆怅,一脸大写的尴尬中,唐僧说话了。
唐僧说:“为人在世,能有几恩?”
太子说:“感天地盖载之恩,日月照临之恩,国王水土之恩,父母养育之恩。”
唐僧说:“你即知父母养育之恩,你父冤仇,又为何不报?我这里有一个宝贝叫做“立帝货”,能知上中下一千五百年的事情,让他给你说疑解惑。”
唐僧打开盒盖,悟空变做的一个二寸小人现身出来,给太子讲述了乌鸡国王经历的杀身之祸。
悟空变化的小人叫“立帝货”。为什么叫立帝货呢?
立,立身行事,“三十而立”语出《论语》。或者,登上帝王或诸侯的位。“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语出《陈涉世家》。帝,专主一方的神。“北海之帝为忽”,语出《庄子》。或者,皇帝。“高祖因之以成帝业”,语出《隆中对》。货,天地所化生谓玉也。“多货则伤于德”,语出《仪礼·聘礼》。
解释完了,那让我们看看悟空的这个“立帝货”是什么意思。一个专主一方立身行事的神玉,又是一个帮助皇帝登上帝王之位的玉,一语双关呢。你还别说,我们的猴子还真是一个文化猴呢。
太子听了悟空的话,半信半疑,唐僧又把宝贝“白玉圭”让太子观看,太子认识这是父亲的随身物件,心中凄切,暗自伤愁。随后又接受悟空的建议,独自回城,暗中去见自己的母亲问明原因。
第三十八回,【婴儿问母知邪正,金木参玄见假真】
乌鸡国的国王遭难,投诉无门,在六丁六甲的指点下,找到了取经队伍,希望悟空能出手帮助,洗清冤屈,重登王位。
这个国王的遭遇,其实也怨不了别人,还是因为国家的名字不吉利啊,什么?这和国家的名字有什么关系呢?当然有关系了。
“鄙谚有之曰:‘黄鸡生卵,乌鸡伏之,但知其为乌鸡之子,不知为黄鸡之儿’”出自《通典·礼二九》。
什么意思?黄鸡下的蛋,乌鸡给孵育出小鸡,就以为是乌鸡仔,不知道是黄鸡的孩子。有什么感觉,就是糊涂啊,乌鸡糊涂啊。
乌鸡国王与万民同甘苦,好善斋僧,佛祖派文殊菩萨点化他归证金身罗汉,却不想被文殊菩萨的几句挤兑言语就恼羞成怒,竟然做出了辱佛的事情,这就是糊涂啊。
乌鸡国王的糊涂不仅于此,在前面他向唐僧自述遭遇时,作者就有了铺垫。他说:我这里五年前,天年灾旱。如此三年,只干得河枯井涸,然后来了终南山全真,呼风唤雨。只得二年,又遇阳春天气,自己被害。可怜我啊,已经死去三年,是一个落井伤生的冤屈之鬼。
这里的时间对应不上啊,如果按照乌鸡国王所说,那就应该是八年前一场大旱才对,你看,他不是糊涂是什么?
乌鸡国王在水中浸尸三年,土能克水,遇到了全真妖怪,那是他命中该有的祸愆,水,让他死亡,火,让他灾满,小太子这个婴儿和父亲的命运相连,水火交融,使乌鸡国王回转阳间,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只待有朝一日,乌鸡国王悟透色空,飞升金身罗汉。
乌鸡国太子悄悄进入皇宫内院,见到了自己的母亲。此时,乌鸡国王的正宫娘娘也在昨夜被乌鸡国王入梦提示,坐在锦香亭上回思,暗自落泪。
太子说:“母亲,三年前夫妻宫里之事和后三年恩爱同否,如何?”
太子年龄不大,懂得事情还挺多,对男**阳之事也懂,说话还挺含蓄。太子在问母亲,你和父亲三年之前的嘿嘿嘿,和三年之后的啪啪啪感觉一样吗?
皇后娘娘说:“三年之前温又暖,一夜三次不嫌多。三年之后冷如冰,一次没有话不说。”
嗯……你懂的。哦……我懂了。
夜里,悟空又想出了一个方法,他想把乌鸡国王的尸体打捞出来,作为第二天到乌鸡国和那个妖怪做个呈堂证供,直接拆穿妖怪的阴谋。
可是,打捞尸体的这个活,心高气傲的猴子却又不愿去做,只好骗骗八戒,让他做一回苦力,干一回脏差。
八戒睡的五迷三道,晕晕乎乎,听说去寻宝,猴子还说宝贝归他,兴致勃勃的就和悟空去了。
当悟空和八戒来到乌鸡国的“御花园”,看到了满园亭阁山石歪倒,池塘水涸鱼衰的一幅凋零破败的景象。接下来,却又看到一株芭蕉却生长得格外茂盛。悟空告诉八戒,那个宝贝就埋藏在这株芭蕉树下。
原来是妖怪把乌鸡国王推入井中,杀害之后,又把一株芭蕉树移到井口上面,遮盖了自己的罪证。
芭蕉树形体高大,有种遮天蔽日的感觉,把罪行隐藏在芭蕉树下,足见妖怪的良苦用心。而在佛家的理论中,芭蕉又有阳蕴俱空,肉体可厌之意,这也正符合了佛祖如来对乌鸡国王惩罚的佛理禅意。
八戒本来高高兴兴的下入井中,来到“水晶宫”,当知道所谓的宝贝只是乌鸡国王的尸体后,后悔也晚了,没办法,拘于猴子的刁难,驮上来吧,八戒背着尸体回转宝林寺,在路上想到了一个报复猴子的方法,不禁为自己的小聪明暗自得意。
唐僧问:“这是谁?”
八戒说:“猴子的外公,这一路累死我了。”
唐僧一看,原来是乌鸡国王的尸体,心中凄惨,爱心爆发,痛哭流涕。
八戒说:“猴子的外公死了,关你何事?你哭得这么伤心。”
唐僧说:“八戒不要胡说,我们出家人慈悲为怀,救不了命,哭两声也是好的。”
八戒说:“猴子说了,他能救活。”
唐僧一听,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悟空,赶紧救人。”
悟空说:“师父怎么信呆子的话,人死,七七四十九天之后,受尽阳间罪过,就转生投胎去了,怎么救活?”
八戒说:“师父不要被猴子骗了,猴子能耐大,救活个人不在话下,他如果不愿意救人,你只要念念紧箍咒他就能把人救活了。”
唐僧信了八戒的话,嘚啵嘚啵开始念起紧箍咒,把猴子疼的不要不要的了。
悟空惨叫:“师父别念了,我救人还不行吗?”
唐僧问:“你怎么救?”
悟空说:“我把乌鸡国王的魂灵从阎王殿抢回来让其还阳,救他性命。”
唐僧说:“那就是抢救。”
悟空说:“师父真有学问,抢救都懂。”
唐僧说:“人死后前三分钟是抢救的最佳黄金时间,猴子抓紧。”
悟空说:“师父你行不行啊,乌鸡国王已经死了三年了,还催我抓紧?”
唐僧说:“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第三十九回,【一粒金丹天上得,三年故主世间生】
唐僧默念紧箍咒,悟空疼痛难忍,说:“师父别念了,我去地府阎王那里,把乌鸡国王的魂灵找来,救活他。”
八戒说:“师父不要信他,他之前和我说过,不用去到阴司那里搬运魂灵那么麻烦,在阳世举手投足间就能救人,师父接着念咒,别被猴子骗了。”
唐僧听了八戒的话,觉得十分有道理,继续念咒,心中得意之极。你看,根据不等式定理,现在推导一下我和妖怪的强弱关系,妖怪怕猴子,猴子怕我,由此推理,妖怪怕我。什么,我推导错了,我哪错了?
悟空说:“好了,在阳间救,我想办法。”心想,你这头猪祸害我,我也不能让你好过,就也作弄八戒,说:“我去天上想办法,但是乌鸡国王尸体面前必须得有个人哭丧才管用,八戒你负责哭丧,没泪干喊叫嚎,有泪有声叫啕,你必须嚎啕痛哭,才有效果。”
八戒说:“行,你去救人,我负责嚎啕。”
悟空离开宝林寺,纵筋斗云,直接到了三十三重天的离恨兜率宫。
太上老君正在扇火炼丹,看见悟空,对看丹的小童说:“小心仔细,偷丹的猴子来了。”
悟空说:“我此次不偷,想救活乌鸡国王,特来向老官借一千粒“九转还魂丹”。”
太上老君说:“什么?一千粒?你以为卖花生米呢?”
悟空说“一百粒。”
太上老君说:“没有。”
悟空说:“十粒。”
太上老君说:“一粒都没有。”
悟空说:“那好,晚安,祝你好梦。”
太上老君说:“行了猴子,我还是给你一粒吧,为了省这一粒,估计不知道得损失多少粒呢。”
悟空说:“要不都说老官聪明呢,我就喜欢你这样的老人家。”
太上老君说:“行了,别贫了,目的达到了,赶紧滚蛋吧。”
太上老君的性格有那么一瞬间让我想起了那个老顽童周伯通,都是神仙啊。
悟空回到宝林寺,把“九转还魂丹”给乌鸡国王喂下,又用自己从小修持,咬松嚼柏,吃桃果为生的一口清气渡入乌鸡国王口中,度下重楼,转明堂,行至丹田,从涌泉穴倒返泥垣宫,气聚神归,乌鸡国王活了过来。
悟空让八戒把行李担子分成两担,其中一担让乌鸡国王挑着,跟随取经队伍进入乌鸡国国城,倒换关文,和妖怪论一个真假,斗一个输赢。
悟空用还魂丹救活乌鸡国王,又用挑担度他洗清自己所犯下的罪愆。
妖怪知道事情败露,就索性露出真容,和悟空打斗起来。妖怪不敌悟空的勇猛,变化成唐僧的模样企图蒙混过关,却不想被八戒用念紧箍咒的方法识破,被悟空师兄弟围在当中,顷刻间性命难保。
东北飘来一朵彩云,彩云之间现出一个和尚的面容,声音慈祥,却带有一种不可违背的威严,说:“悟空,且休下手。”
妖怪本身不可怕,就怕后台有老大。打狗还得看主人,罪孽再大也感化。
驾云而来的是文殊菩萨,他告诉悟空,那个妖怪是他的坐骑狮猁王。
悟空说:“菩萨,这是你的坐骑青毛狮子,怎么没管住,跑到这里当妖怪来了?”
文殊菩萨说:“不是我没看住,他是奉了佛祖旨意来的。”
什么?我猫了个咪的,佛祖派来的妖怪,这也能行?
你以为佛祖如来当初把宠物黄鼠狼流放在黄风岭黄风洞是玩呢,那黄毛貂鼠一口气“无影无形黄沙旋,播土扬尘崩岭坫。文殊走了青毛狮,普贤白象难寻见。”是有目的的啊。
菩萨说:‘这个乌鸡国王,好善斋僧,佛祖派我来度他归西,早证金身罗汉,没想到他不识我好心,把我捆了,扔到御水河里浸泡了三天,“一饮一啄,莫非前定”,该是他有此因果报应,在水中浸尸三年,现今,脱离苦海,回头是岸。”
我去,得罪了佛惩罚可真够狠的,被水浸泡三天,就能还回来三年,无语了。
悟空说:“佛祖如此定夺,虽然报了”一饮一啄“之仇,岂不知害了多少人呢?”
菩萨说:“他不曾害人,这三年里,乌鸡国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悟空说:“那他睡了皇后娘娘三年,坏了纲常伦理,又怎么说?”
菩萨一笑,说:“这也无妨,它是个被骟了的狮子,没有那个能力。”
八戒上前摸了一把,说:“还真是个太监,但是它可以用……”
菩萨说:“它没有用手。”
八戒说:“你怎么知道?”
菩萨说:“我说了,它没有,用手。”
八戒说:“哦?哦,你们城里人真会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