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有多大,责任就有多大。当然,尸位素餐的不在此列。朱一海这个便宜王爷真想当个好王爷的——如今已经是监国了——再差一级就是皇帝了。他不努力也不行啊,鞑子就快打过来了。就算不屠城,不杀老百姓,他这个王爷,监国还能逃过一劫吗?显然是做梦。
后世朱一海就做了很多年梦,他不想在这个世界还继续做梦了。所以,他现在很轻勤奋,很认真。可是,可是,怎么那么难呢?
你娘的,不就是穿个衣服么?怎么那么多规矩?穿短衫不行,穿长衫也不行?鞑子打过来了,纠缠这些有鸟用。可鞑子不是还没过江吗?
好吧,我妥协。
好在太监都死光了——据说又找了几个来,还在路上。
临时王府——还是人家富户捐出的一间靠河的据说风水极佳的大宅子。
花了3天时间,解释清楚了失忆的事情(那些现代化设备没怎么说,说了他们也未必信)。和一众拥护者,总算把新政府组建了起来——南明朝廷。
刘海洋和他的几个手下,被朱一海要了过来当跟随。朱一海发现这人有点机灵。当然,这是他达到大明后第一个认识的人,自然有些不一样的感情。王之仁也大方得很,把这几人送给了朱一海。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这个******的主要组成人员如下:
户部尚书郑遵谦
礼部尚书方逢年
吏部尚书钱肃乐
兵部尚书熊汝霖
工部尚书陈函辉
刑部尚书马士英
总兵方国安,总兵王之仁,总兵朱大典,总兵张名振。这几路军队是朱一海全部的武装力量。
其中,方国安和王之仁各有10万人。
义乌朱大典的农民军(自己筹建的)共计2万人。
水师张名振,有大小船只百余条,人员万余人。
还组建了一个内务府,申掌柜成了第一任内务府总管。人们不知道内务府是干什么的,朱一海就解释,相当于以前王府的王府主管。跟朝廷不搭嘎。既然跟朝廷没关系,你想换什么名字都行。没人问了。
至于内阁,朱一海以不熟悉大臣和鞑子即将打过来为由,暂时不予组建,过一段时间再说。
这几天都没人质疑朱一海的身份,他自己分析大概有几点原因:
1.也许他真的跟鲁王朱一海长得像。
2.他的失忆,最先得到军方大佬王之仁的认可。
3.对于南明朝廷来说,朱家王爷最根本的意义,就是一个标志——凝聚势力的标志。
4.他无意中掉在地上的锦衣卫腰牌和印章——那枚印章的的确确是鲁王朱一海的印章。这使朱一海意识到,他埋掉的那个人,可能就是真王爷。想到这一点,朱一海就轻松起来。所谓死无对证,被亲手埋掉的人不能起来证明他是赝品,那谁还有能力指证他?
去掉了一桩心事,本以为可以高兴了,没想到,上朝第一天就让他头大。
第一件事,当然是战事。怎么应付即将过江的鞑子。打仗朱一海不懂,要是后世,没吃过猪肉,也看过猪跑。什么游击战,什么敌退我进,什么斩首站,什么围点打援。。。。扛着冷兵器怎么和来去如风的鞑子打?
朱一海不懂,一窍不通,何况他也没有兵权。大军都掌握在总兵方国安和王之仁手上。
绍兴这边的防务是方国安在负责。但方国安一开口,却让朱一海感觉不爽。
“王爷,下官已经在钱塘江一线布防了。不过鞑子来势凶猛,下官麾下虽说有10万兵马,却是缺衣少粮,有的士兵连兵器都没有,实在是-----”
朱一海听得牙疼。这些人就跟后世的军阀一样,骂不得,更打不得。
朱一海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那就有劳方大人了。现在情势紧急,还请方大人站在国家大义的立场上,为国为民出力。”
朱一海用国家大义压他,方国安自是不好争辩,却是轻轻撇了撇嘴,几分不屑,恰巧被朱一海看到了。
军国大事几句话就说完了,实在是因为朱一海既不了解这些人,也不了解时下的状况。
接着就是兵部尚书熊汝霖提起了唐王的事来。
“唐王派人过来联络。不知王爷作何打算?”熊汝霖小心说道。
唐王朱聿键,朱元璋九世孙,于1645年3月在福建受郑芝龙等人的拥立,改号隆武。——作为历史小白,这些朱一海之前都没听说过,还以为崇祯就是大明朝的最后一个皇帝。这两天和周围的人交流,才算恶补了一下明末史。
唐王还是很客气,只希望和他鲁王合兵一起,共同抗清。当然,也不一定要合兵,只要大家能够步调一致即可。而且,听说之前唐王也派人来过,可是被鲁王给拒绝了。都说宁为鸡头不为牛后,很多人都宁愿当草头王也不愿跟人合作,之前的鲁王就是其中之一。当然,也不仅仅是鲁王如此想法,鲁王下面的不少大臣也是这般想法。毕竟,一旦反清复明成功,他们的地位能比吗?
“那个,”朱一海挠了挠头,“大家---诸位怎么看?”
熊汝霖这个时候站起来开口道:“王爷,下官觉得我们应该和唐王联合---”
“荒唐,唐王是王,我们鲁王就不是王吗?”开口的是总兵方国安。
户部尚书郑遵谦也站起来反对,“王爷,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应该他向我们称臣才对。”
人家都快杀到家里来了,还在那里争权夺利,朱一海实在无语了。你们吵吧,我自个儿发会呆。
“再说,那郑芝龙是什么好货吗?”有人说。
“前年,弘光帝在南京,让郑芝龙到长江阻断鞑子南下,结果,到了长江口就停了。”有人翻起了烂账。
“话说,唐王的父亲。。。。。”
“叽叽喳喳。。。。。”
“咳咳---”过了会,朱一海回过神来问道,“你们讨论得如何?”
“回禀王爷,这个---”方逢年站起来不知如何开口。
“坐。”朱一海手在空中虚按了一下。拿出后世开会的劲头,缓缓说道:“都没有讨论出结果,是吧?”见众人点头,又继续道,“那好吧,大家举手表决。”
“举---”下面一群人都愣了。
“不知道什么叫举手表决是吧?”朱一海不管他们疑惑的眼神,自顾自说道,“我的意思,就是赞成要跟唐王合作的举起手来?”朱一海做了个示范。
下面的人迟疑了几秒钟,王之仁和熊汝霖先后举手。
“还有吗?”朱一海接着问。
等了一下,礼部尚书方逢年也举起了手。见其余几人没有动静,朱一海便说道:“放下吧,反对合作的举一下手。”
有三人都举了手。
朱一海一见,觉得头疼。3比3,他这个裁判不好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