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在网络文学有三篇著名的帖子:《鸡汤贴》、《花开贴》、《月下大庚角誓杀贴》。第一篇帖子随意随性且亲近生活,是宁缺写给侍女桑桑的:桑桑,少爷我今天喝醉了,就不回来睡了,你记得把锅里炖的剩鸡汤喝掉。第二篇帖子最开始是在将夜里面宁缺在皇帝书房里面看见“鱼跃此时海”,一时手痒写下了“花开彼岸天”。第三篇帖子则是总管大人在《雪中悍刀行》中记载的姜泥在武当山月夜写下的《月下大庚角誓杀贴》,全文很长,辞藻与情感并赋,有兴趣的可以搜一下,完全符合出身大内的总管的文风。
今天说的只和鸡汤贴有关,“鸡汤”的话题。去年我才听说鸡汤这个网络词,就像今年才听说“佛系”一样,我对很多最新的潮流总是跟的有点慢。因为要搞清楚“鸡汤”的含义,所以不免查阅一些资料。百度给出的鸡汤的概念是:“鸡汤”是指“心灵鸡汤”,意思是类似于成功学或者微信小文章那样,用华丽的语言来麻痹你接受现实却无法解决任何实际问题的文章。潇潇姑娘在“简书”有一篇专门辨别鸡汤文的文章——怎样区别是“鸡汤文”还是“真正实用”的文章?
关于“鸡汤文”与“实用文”的话题,其实是围绕着“虚与实”、“用与无用”展开的。如果这样来看,无论是百度百科还是潇潇姑娘的文章都是问症腠理,并不尽意。其实百度给出的概念是自相矛盾的。如果事关成功学的不算实用,那么对于现实中的大多数人来讲便是虚的。另一个关注点是麻痹接受现实,然而关注真正的个人心灵的成全而不是苟且的文章,往往要么是反现实的,要么是与现实并行不悖,甚至是相看不厌的。
那么引申出来的是“如何解决现实问题”,怎样才算实用?那么是不是讲求方法论的才算是讲求解决现实问题?被知乎推为旷世神作的采铜写的《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但从名字上来看,是不是讲求方法的?那为什么把它归入鸡汤文?你们都认可甚至奉为圭臬的《人性的弱点》为什么也被归入鸡汤文?如果这样说来,讲求方法的如果也被归入鸡汤文,还有什么不是鸡汤文呢?不讲求方法的,无助于现实解决的,是鸡汤;讲究方法的,有助于解决问题的,也是鸡汤。与实用无关的文章又被归入“鸡肋”文章,那么还有什么文章是可以读的?
他们说中国人是实用主义者,都有鲁迅说的“拿来主义”病,这个病还是病入膏肓的。其实这个表述是不对的,如果是实用主义,罗盘就不会用来分针定穴、辨风识水。准确的表述(但也会冤枉甚至构陷一些贤圣)来讲:中国的所谓社会人,其实是功利主义者,而且这种功利主义者会无可救药的认为你无可救药。比如说,你说你比我强,你钱比我多还是你比我孩子多?你说你很富足,你一个月几个钱?你一个月能吃几顿西餐?你混了这些年,现在是老板、副总还是总监?他们说当一个人丧失是非观的时候必然以得失观来衡量自己所面对的一切。其实不是丧失,而是可以忽视之后的冷漠。有是非如果不能取利,最低限度如果不能避害远祸,这是非又有何用?社会人的实用是在这一点上。有的人说自己是被现实逼的,其实从来都是自己的不甘和贪念,当然尝到厚黑的好处后不免矫情的表示一下亲民和“我原来也和你一样”,一个是表明我进步了,一个表示优越感——我是过来人。如果你不心有灵犀的附和,那就是你之所以今天还是“老样子”的原因。
就像SYP说的:阿来,书能吃吗?还不如馒头。你读的书如果不是将来在社会上能用的,你看它又有什么意义吗?千万别认为这是实用主义,因为大多数的社会人,十个人九个根本搞不清实用的含义,还有一个是沾边迷糊的。实用未必是提供方法的,但实用一定是提供一个立体思维空间的;未必是能够立刻解决问题的,却是给你一个立足点的;未必是让你解除身心疲劳的,然而应该是能让你能立水中央,不蔓不枝的。所谓的看到的实用,应该是发自心而笃于行且让人能不心存疑惧去施行的。“躁生百端,困出妄念”,很多事情不是说没有解决的办法,而是首先因为心是迷茫的,其次规矩是两可的,再就是面对的人事是自己不能诚心而待的。每个事情的解决都有最佳、最利、最全三种途径,而大多数的社会人是在“最利”上选了两分法中的“利我”,还有一部分人选了“利他”。有的人是可以让你很开心的给你解决问题,可是也会遗留很多潜在的问题给你,有些是你认为无关痛痒的比起看到的好处,确是最致命的。最大的伤害是对企业文化的损害,也是最无法估量的损失。这也是为什么有的环境钱少但大家愿意待,制度不健全但大家彼此不讨厌的原因之一(这里不能说全部原因,因为有的人确实是对自己太放纵,讨厌规矩对自身弱点、私心和贪欲的限制)。
既然看似有用的未必有用,那么无用的是不是就真的无用。如果这种无用不是教你苟且,那么你可以大方的去接触“无用”。妥协是和这个社会人认为的社会相处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一个人可以有很多的爱恨,但不应该有过多的忧惧。但是现实恰恰相反,很多人在麻木自己的爱恨,为了“河蟹”,却心存太多的忧惧。这种忧惧并不是忧于事理、惧于取义,而是膏梁之忧惧。
太阳你无法取它一毫一丝,它看似无用,它却是你一切有用的行动的潜在必要条件。大多数社会人认为有用的,其实都是无用的;而他们不哂的,却是他们也日用而不知的,不知道这算不算数典忘祖。
被针对并不需要作出针锋相对的回应,因为你收到的只能是更猛烈的恼怒和兴奋,也不是说“惹不起,躲的起”,你就把他们放在那里,让他们叫就是了,累了或者他觉得不值得了,他就放过你了。当然你也可以偶尔调皮一下,再间或戳一戳他们,看他们的即兴且淋漓尽致的表演,也算是无聊的一种“慰藉”。
毕淑敏说:回头是土。倒不必刻意,土不土,各自心里都有计较。早年要跳出去,后来要站上去,接下来便是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