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00000107

第107章 》魏主政归司马氏 姜维兵败牛头山

却说司马懿闻曹爽同弟曹羲、曹训、曹彦并心腹何晏、邓?、丁谧、毕轨、李

胜等及御林军,随魏主曹芳出城,谒明帝墓,就去畋猎。懿大喜,即到省中,令司

徒高柔假以节钺行大将军事,先据曹爽营;又令太仆王观行中领军事,据曹羲营。

懿引旧官入后宫,奏郭太后,言爽背先帝托孤之恩,奸邪乱国,其罪当废。郭太后

大惊曰:“天子在外,如之奈何?”懿曰:“臣有奏天子之表,诛奸臣之计。太后

勿忧。”太后惧怕,只得从之。懿急令太尉蒋济、尚书令司马孚一同写表,遣黄门

赍出城外,径至帝前申奏。懿自引大军据武库。早有人报知曹爽家。其妻刘氏急出

厅前,唤守府官问曰:“今主公在外,仲达起兵何意?”守门将潘举曰:“夫人勿

惊,我去问来。”又引弓弩手数十人,登门楼望之,正见司马懿引兵过府前。举令

人乱箭射下,懿不得过。偏将孙谦在后止之曰:“太傅为国家大事,休得放箭。”

连止三次,举方不射。司马昭护父司马懿而过,引兵出城屯于洛河,守住浮桥。

且说曹爽手下司马鲁芝,见城中事变,来与参军辛敞商议曰:“今仲达如此变

乱,将如之何?”敞曰:“可引本部兵出城去见天子。”芝然其言。敞急入后堂。

其姊辛宪英见之,问曰:“汝有何事,慌速如此?”敞告曰:“天子在外,太傅闭

了城门,必将谋逆。”宪英曰:“司马公未必谋逆,特欲杀曹将军耳。”敞惊曰:

“此事未知如何?”宪英曰:“曹将军非司马公之对手,必然败矣”。敞曰:“今

鲁司马教我同去,未知可去否?”宪英曰:“职守,人之大义也。凡人在难,犹或

恤之。执鞭而弃其事,不祥莫大焉。”敞从其言,乃与鲁芝引数十骑,斩关夺门而

出。人报知司马懿。懿恐桓范亦走,急令人召之。范与其子商议,其子曰:“车驾

在外,不如南出。”范从其言,乃上马至平昌门。城门已闭,把门将乃桓范旧吏司

蕃也,范袖中取出一竹版曰:“太后有诏,可即开门。”司蕃曰:“请诏验之。”

范叱曰:“汝是吾故吏,何敢如此!”蕃只得开门放出。范出的城外,唤司蕃曰:

“太傅造反,汝可速随我去。”蕃大惊,追之不及。人报知司马懿。懿大惊曰:“‘智

囊’泄矣!如之奈何?”蒋济曰:“‘驽马恋栈豆’,必不能用也。”懿乃召许允、

陈泰曰:“汝去见曹爽,说太傅别无他事,只是削汝兄弟兵权而已。”许、陈二人

去了。又召殿中校尉尹大目至,令蒋济作书,与目持去见爽。懿分付曰:“汝与爽

厚,可领此任。汝见爽,说吾与蒋济指洛水为誓,只因兵权之事,别无他意。”尹

大目依令而去。

却说曹爽正飞鹰走犬之际,忽报城内有变,太傅有表。爽大惊,几乎落马。黄

门官捧表,跪于天子之前。爽接表拆封,令近臣读之。表略曰:

征西大都督、太傅臣司马懿,诚惶诚恐,顿首谨表:臣昔从辽东还,先帝

诏陛下与秦王及臣等,升御床,把臣臂,深以后事为念。今大将军曹爽,背弃顾命,

败乱国典,内则僭拟,外专威权。以黄门张当为都监,专共交关;看察至尊,伺候

神器,离间二宫,伤害骨肉,天下??,人怀危惧。此非先帝诏陛下及嘱臣之本意

也。臣虽朽迈,敢忘往言?太尉臣济、尚书臣孚等,皆以爽为有无君之心,兄弟不

宜典兵宿卫,奏永宁宫皇太后,令敕臣表奏施行。臣辄敕主者及黄门令,罢爽、羲、

训吏兵,以侯就第,不得逗留,以稽车驾。敢有稽留,便以军法从事。臣辄力疾将

兵,屯于洛水浮桥,伺察非常。谨此上闻,伏干圣听。

魏主曹芳听毕,乃唤曹爽曰:“太傅之言若此,卿如何裁处?”爽手足失措,回顾

二弟曰:“为之奈何?”羲曰:“劣弟亦曾谏兄,兄执迷不听,致有今日。司马懿

谲诈无比,孔明尚不能胜,况我兄弟乎?不如自缚见之,以免一死。”言未毕,参

军辛敞、司马鲁芝到。爽问之,二人告曰:“城中把得铁桶相似,太傅引兵屯于洛

水浮桥,势将不可复归。宜早定大计。”正言间,司农桓范骤马而至,谓爽曰:“太

傅已变,将军何不请天子幸许都,调外兵以讨司马懿耶?”爽曰:“吾等全家皆在

城中,岂可投他处求援?”范曰:“匹夫临难,尚欲望活。今主公身随天子,号令

天下,谁敢不应?岂可自投死地乎?”爽闻言不决,惟流涕而已。范又曰:“此去

许都,不过半宿。城中粮草,足支数载。今主公别营兵马,近在关南,呼之即至。

大司马之印,某将在此。主公可急行,迟则休矣!”爽曰:“多官勿太催逼,待吾

细细思之。”少顷,侍中许允、尚书令陈泰至。二人告曰:“太傅只为将军权重,

不过要削去兵权,别无他意。将军可早归城中。”爽默然不语。又只见殿中校尉尹

大目到,目曰:“太傅指洛水为誓,并无他意。有蒋太尉书在此。将军可削去兵权,

早归相府。”爽信为良言。桓范又告曰:“事急矣,休听外言而就死地!”

是夜,曹爽意不能决,乃拔剑在手,嗟叹寻思,自黄昏直流泪到晓,终是狐疑

不定。桓范入帐催之曰:“主公思虑一昼夜,何尚不能决?”爽掷剑而叹曰:“我

不起兵,情愿弃官,但为富家翁足矣!”范大哭出帐曰:“曹子丹以智谋自矜,今

兄弟三人真豚犊耳!”痛哭不已。许允、陈泰令爽先纳印绶与司马懿。爽令将印送

去。主簿杨综扯住印绶而哭曰:“主公今日舍兵权自缚去降,不免东市受戮也。”

爽曰:“太傅必不失信于我。”于是曹爽将印绶与许、陈二人,先赍与司马懿。众

军见无印绶,尽皆四散。爽手下只有散骑官僚。到浮桥时,懿传令,教曹爽兄弟三

人且回私宅,余皆发监,听候敕旨。爽等入城时,并无一人侍从。桓范至浮桥边,

懿在马上以鞭指之曰:“桓大夫何故如此?”范低头不语,入城而去。于是司马懿

请驾拔营入洛阳。

曹爽兄弟三人回家之后,懿用大锁锁门,令居民八百人围守其宅。曹爽心中忧

闷。羲谓爽曰:“今家中乏粮,兄可作书与太傅借粮。如肯以粮借我,必无相害之

心。”爽乃作书令人持去。司马懿览书,遂遣人送粮一百斛,运至曹爽府中。爽大

喜曰:“司马公本无害我之心也。”遂不以为忧。原来司马懿先将黄门张当捉下狱

中问罪。当曰:“非我一人,更有何晏、邓?、李胜、毕轨、丁谧等五人同谋篡逆。”

懿取了张当供词,却捉何晏等勘问明白,皆称:“三月间欲反。”懿用长枷钉了。

城门守将司蕃告称:“桓范矫诏出城,口称太傅谋反。”懿曰:“诬人反情,抵罪

反坐。”亦将桓范等皆下狱,随押曹爽兄弟三人并一干人犯皆斩于市曹,灭其三族。

其家产财物,尽抄入库。时有曹爽从弟文叔之妻,乃夏侯令女也。早寡而无子,其

父欲改嫁之,女截耳自誓。及爽被诛,其父复将嫁之,女又断去其鼻。其家惊惶,

谓之曰:“人生世间,如轻尘栖弱草,何至自苦如此?且夫家又被司马氏诛戮已尽,

守此欲谁为哉?”女泣曰:“吾闻‘仁者不以盛衰改节,义者不以存亡易心’。曹

氏盛时,尚欲保终;况今灭亡,何忍弃之?此禽兽之行,吾岂为乎!”懿闻而贤之,

听使乞子以养,为曹氏后。后人有诗曰:

弱草微尘尽达观,夏侯有女义如山。

丈夫不及裙钗节,自顾须眉亦汗颜。

却说司马懿斩了曹爽,太尉蒋济曰:“尚有鲁芝、辛敞斩关夺门而出,杨综夺

印不与,皆不可纵。”懿曰:“彼各为其主,乃义人也。”遂复各人旧职。辛敞叹

曰:“吾若不问于姊,失大义矣!”后人有诗赞辛宪英曰:

为臣食禄当思报,事主临危合尽忠。

辛氏宪英曾劝弟,故令千载颂高风。

司马懿饶了辛敞等,仍出榜晓谕:但有曹爽门下一应人等,尽皆免死,有官者照旧

复职。军民各守家业,内外安堵。何、邓二人死于非命,果应管辂之言。后人有诗

赞管辂曰:

传得圣贤真妙诀,平原管辂相通神。

鬼幽鬼躁分何邓,未丧先知是死人。

却说魏主曹芳封司马懿为丞相,加九锡。懿固辞不肯受。芳不准,令父子三人

同领国事。懿忽然想起:“曹爽全家虽诛,尚有夏侯霸守备雍州等处,系爽亲族,

倘骤然作乱,如何提备?必当处置。”即下诏遣使往雍州,取征西将军夏侯霸赴洛

阳议事。夏侯霸听知大惊,便引本部三千兵造反。有镇守雍州刺史郭淮,听知夏侯

霸反,即率本部兵来与夏侯霸交战。淮出马大骂曰:“汝既是大魏皇族,天子又不

曾亏汝,何故背反?”霸亦骂曰:“吾祖父于国家多建勤劳,今司马懿何等人,灭

吾曹氏宗族,又来取我,早晚必思篡位。吾仗义讨贼,何反之有?”淮大怒,挺枪

骤马,直取夏侯霸。霸挥刀纵马来迎。战不十合,淮败走,霸随后赶来。忽听的后

军呐喊,霸急回马时,陈泰引兵杀来。郭淮复回,两路夹攻。霸大败而走,折兵大

半,寻思无计,遂投汉中来降后主。

有人报与姜维。维心不信,令人体访得实,方教入城。霸拜见毕,哭告前事。

维曰:“昔微子去周,成万古之名;公能匡扶汉室,无愧古人也。”遂设宴相待。

维就席问曰:“今司马懿父子掌握重权,有窥我国之志否?”霸曰:“老贼方图谋

逆,未暇及外。但魏国新有二人,正在妙龄之际,若使领兵马,实吴、蜀之大患也。”

维问:“二人是谁?”霸告曰:“一人现为秘书郎,乃颍州长社人,姓锺,名会,

字士季,太傅锺繇之子,幼有胆智。繇尝率二子见文帝,会时年七岁,其兄毓年八

岁。毓见帝惶惧,汗流满面。帝问毓曰:‘卿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

出如浆。’帝问会曰:‘卿何以不汗?’会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帝独

奇之。及稍长,喜读兵书,深明韬略。司马懿与蒋济皆称奇才。一人现为掾吏,乃

义阳人也,姓邓,名艾,字士载。幼年失父。素有大志,但有高山大泽,辄窥度指

画,何处可以屯兵,何处可以积粮,何处可以埋伏。人皆笑之。独司马懿奇其才,

遂令参赞军机。艾为人口吃,每奏事必称‘艾、艾’,懿戏谓曰:‘卿称艾艾,当

有几艾?’艾应声曰:‘凤兮凤兮,故是一凤。’其资性敏捷,大抵如此。此二人

深可畏也。”维笑曰:“量此孺子,何足道哉!”

于是姜维引夏侯霸至成都,入见后主。维奏曰:“司马懿谋杀曹爽,又来赚夏

侯霸,霸因此投降。目今司马懿父子专权,曹芳懦弱,魏国将危。臣在汉中有年,

兵精粮足。臣愿领王师,即以霸为乡导官,必入中原,重兴汉室,以报陛下之恩,

以终丞相之志。”尚书令费?谏曰:“近者蒋琬、董允皆相继而亡,内治无人。伯

约只宜待时,不宜轻动。”维曰:“不然。人生如白驹过隙,似此迁延岁月,何日

恢复中原乎?”?又曰:“孙子云:‘知彼知己,百战百胜。’我等皆不如丞相远

甚,丞相尚不能恢复中原,何况我等?”维曰:“吾久居陇上,深知羌人之心。今

若结羌人为援,虽未能克复中原,自陇而西,可断而有也。”后主曰:“卿既欲伐

魏,可尽忠竭力,勿堕锐气,以负朕命。”于是姜维领敕辞朝,同夏侯霸径到汉中,

计议起兵。维曰:“可先遣使去羌人处通盟,然后出西平,近雍州。先筑二城于麴

山之下,令兵守之,以为犄角之势。我等尽发粮草于川口,依丞相旧制,次第进兵。”

是年秋八月,先差蜀将句安、李歆同引一万五千兵,往麴山前连筑二城,句安

守东城,李歆守西城。早有细作报与雍州刺史郭淮。淮一面申报洛阳,一面遣副将

陈泰引兵五万,来与蜀兵交战。句安、李歆各引一军出迎,因兵少不能抵敌,退入

城中。泰令兵四面围住攻打,又以兵断其汉中粮道,句安、李歆城中粮缺。郭淮自

引兵亦到,看了地势,忻然而喜,回到寨中,乃与陈泰计议曰:“此城山势高阜,

必然水少,须出城取水。若断其上流,蜀兵皆渴死矣。”遂令军士掘土,堰断上流,

城中果然无水。李歆引兵出城取水,雍州兵围困甚急。歆死战不能出,只得退入城

去。句安城中亦无水,乃会了李歆,引兵出城,并在一处,大战良久,又败入城去。

军士枯渴。安与歆曰:“姜都督之兵,至今未到,不知何故。”歆曰:“我当舍命

杀出求救。”遂引数十骑,开了城门,杀将出来。雍州兵四面围合,歆奋死冲突,

方才得脱,只落得独自一人,身带重伤,余皆殁于乱军之中。是夜北风大起,阴云

布合,天降大雪,因此城内蜀兵分粮化雪而食。

却说李歆撞出重围,从西山小路行了两日,正迎着姜维人马。歆下马伏地告曰:

“麴山二城,皆被魏兵围困,绝了水道。幸得天降大雪,因此化雪度日,甚是危急。”

维曰:“吾非救迟,为聚羌兵未到,因此误了。”遂令人送李歆入川养病。维问夏

侯霸曰:“羌兵未到,魏兵围困麴山甚急,将军有何高见?”霸曰:“若等羌兵到

麴山,二城皆陷矣。吾料雍州兵必尽来麴山攻打,雍州城定然空虚。将军可引兵径

往牛头山,抄在雍州之后,郭淮、陈泰必回救雍州,则麴山之围自解矣。”维大喜

曰:“此计最善!”于是姜维引兵望牛头山而去。

却说陈泰见李歆杀出城去了,乃谓郭淮曰:“李歆若告急于姜维,姜维料吾大

兵皆在麴山,必抄牛头山袭吾之后。将军可引一军去取洮水,断绝蜀兵粮道。吾分

兵一半,径往牛头山击之。彼若知粮道已绝,必然自走矣。”郭淮从之,遂引一军

暗取洮水。陈泰引一军径往牛头山来。

却说姜维兵至牛头山,忽听的前军发喊,报说魏兵截住去路。维慌忙自到军前

视之。陈泰大喝曰:“汝欲袭吾雍州,吾已等候多时了!”维大怒,挺枪纵马,直

取陈泰。泰挥刀而迎。战不三合,泰败走,维挥兵掩杀。雍州兵退回,占住山头。

维收兵就牛头山下寨。维每日令兵搦战,不分胜负。夏侯霸谓姜维曰:“此处不是

久停之所。连日交战,不分胜负,乃诱兵之计耳,必有异谋。不如暂退,再作良图。”

正言间,忽报郭淮引一军取洮水,断了粮道。维大惊,急令夏侯霸先退,维自断后。

陈泰分兵五路赶来。维独拒五路总口,战住魏兵。泰勒兵上山,矢石如雨。维急退

到洮水之时,郭淮引兵杀来。维引兵往来冲突。魏兵阻其去路,密如铁桶。维奋死

杀出,折兵大半,飞奔上阳平关来。前面又一军杀到,为首一员大将,纵马横刀而

出。那人生得圆面大耳,方口厚唇,左目下生个黑瘤,瘤上生数十根黑毛,乃司马

懿长子骠骑将军司马师也。维大怒曰:“孺子焉敢阻吾归路!”拍马挺枪,直来刺

师。师挥刀相迎。只三合,杀败了司马师,维脱身径奔阳平关来。城上人开门,放

入姜维。司马师也来抢关,两边伏弩齐发,一弩发十矢,乃武侯临终时所遗“连弩”

之法也。正是:

难支此日三军败,犹赖当年十矢传。

未知司马师性命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同类推荐
  • 老子道德经
  • 活不明白

    活不明白

    一个人一个活法,我犯不上去和别人比较,只要为自己活着,比什么都好。我是否在等待着什么。喜从天降?爱情?工作?都不是,都不是,我不知道自己在等待什么,就像不知道什么在等待着我。
  • 放荡的压抑(约会)

    放荡的压抑(约会)

    我懒散的靠在门边的沙发上,抽着我钟爱的白将军,看着窗外川流不息的人群,竟然没有一个我认识的,选择在这样一个地方见面是她的建议,其实也符合了我的要求。我不是一个没有女人缘的男人,但我还是喜欢去参加各种各样的约会,去结识形形色色的不同类型的女人,结婚的、未婚的、漂亮的、丑陋的、有钱的、贫穷的。
  • 菜根谭
  • 一千零一夜

    一千零一夜

    世界名著-一千零一夜
热门推荐
  • 独立电影人

    独立电影人

    拍电影一定要大场面、大卡司、大制作?当然不是,一部电影其实一把枪,一个女孩就够了!Cult片教父?小成本电影之王?其实只是个独立电影人。“集编、导、演于一身,大家都说你是天才,你怎么看?”“人是逼出来的啊,没钱也只能所有事情都亲力亲为了。”--------其实,这是一本非主流电影推介指南。
  • 火爆男神:活宝萌妻叼回家

    火爆男神:活宝萌妻叼回家

    她死皮赖脸追了他整个青春,他却对她不屑一顾。痛彻心扉后,她决定了,“商言厚,我不要你了!”商言厚嗤之以鼻,不过是个花痴女罢了。但是她走的第一个月,他开始觉得不对劲。走的第二个月,他开始狂躁了。她走的第三个月,额,她还走得了吗?看着面前步步紧逼的人,她高冷抬下巴,“要我留在你身边?你以为你是谁啊!”他扬了扬手中的户口本,邪魅一笑,“今天过后,你就知道我是你的谁!”她挣扎着“商言厚,你懂什么是婚姻,什么是爱?”他霸道覆上她的唇,呢喃道,“没关系,我不懂,你教我。”
  • 海贼王之起航

    海贼王之起航

    三个少年被一块记载历史正文的石碑选中,他们将带着怎样的命运来到大海贼时代?一段新的传奇即将由此起航。
  • 一品世子妃

    一品世子妃

     夫君背叛,表妹构陷,继母折磨,亲父不慈。  前世的陆玥梨,助夫君争夺皇位,对姐妹清顺关切,为父母尽孝尽忠,可换来的,却是四肢尽断,被囚别院十五年,最后,被亲子手刃而亡的凄恨下场。  滔天怨气,怎能消散。  途径的善心人一番安葬之恩,令陆玥梨得以重生,回到二十年前,一切还没发生前。  这一世,她将有冤报冤,有仇报仇,伤害她的,必让其百倍还之,不死不休。  怜宠她的,也将被她纳入羽翼,护其终生。  可是,虽然她恩怨分明,有恩必报,可若是没记错,她与这位世子爷之间的恩情瓜葛,早已两情,怎么这人还老跟着她?  参加宴会,花厅下看到一熟悉身影。  进宫面圣,圣坐旁看到一熟悉身影。  花灯日逛,画舫上看到一熟悉身影。  忍无可忍,陆玥梨悲愤追问,“世子爷,请问我走哪儿能不遇见你?烦请指个道儿!”  一身玄袍的俊美男子冷冷一嗤,表情冷霜,“你不出门,便见不到我了。”  “我有事要做。”  “哦?”男人俊眉冷挑,“是急着去见七皇子?还是三皇子?还是那位对你暗许心肠,扬言非你不娶的小郡王?”  陆玥梨:“……”  世子侍卫少臣默默扭头——主子,不是说好不吃醋吗?
  • 忘不了你的样子

    忘不了你的样子

    香家小姐香玉莹因一块玉佩与宇家三少爷结缘。她因变故转到另一个城市的大学上学。而那少爷,也在那所学校上学。他们再度邂逅,却因家族关系,无法在一起。香玉莹的青梅竹马出现,成为香玉莹和宇家三少爷之间最大的障碍。香家举行一场盛大的酒会,邀请全市各大名门参加。宇家也去了。在酒会上,香老爷把女儿许配给李羽风,也就是她的青梅竹马。会后她急忙去找宇三少爷,和他一起迷失方向。他们能否在一起?
  • 雪中长枪行

    雪中长枪行

    自北凉那位姓徐的年轻藩王深居简出,常年一袭白衣加身声明大噪于春秋之际的兵圣生死不知,为人随意任性的桃花剑神隐没行踪,昔日的北莽军神重伤苟活于世,小半甲子在江湖的风轻云淡中转眼即逝。北凉仍在,并不悲凉。参差百万户,家家有绿蚁。只是如今,十二年过去,北莽作古,离阳腐朽,而边陲之地亦暗潮汹涌。风平浪静数十年的江湖与庙堂已然如同被搅浑一般,看不透摸不清,深陷其中而不自知。世事浮沉,不求万古留芳,只争朝夕。且与少年龙蛇起舞。
  • 名作细读:微观分析个案研究

    名作细读:微观分析个案研究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作品解读,无效的自我愚弄比比皆是。肤浅的对话、豪华的多媒体包装充斥课堂。最令人悲观的是,权威的理论与生动丰富的阅读经验长期为敌。原因在于:第一,权威理论未及与中国阅读经验结合,尚待完善;盲目迷信,生搬硬套,窒息了阅读的灵性。第二,在方法上,习惯于从表面到表面的滑行,在作品与现实的统一中团团转,缺乏揭示矛盾进入分析层次的自觉,这在根本上背离了“分析”的初衷。目前任务的迫切性在于把文化哲学的分析方法转化为“还原”、“比较”这样可操作的方法,从而把阅读的鲜活的体悟上升到理性的层次。
  • 我是砌筑工能手

    我是砌筑工能手

    以砌筑工常用技术介绍为主体,突出砌筑的操作方法与技巧。主要介绍建筑工程常用砌筑材料,如各类黏土砖、混凝土砌块、石材等,以及瓦类材料的性能、砌筑要求、砌筑方法、操作要点与步骤等内容。
  • 鸢尾爱丽斯

    鸢尾爱丽斯

    翁同龢有想过和高思轩携手共度他的这辈子了,他孤独了这么久,竟然真的有那么个人真的闯入到自己心里,那么就牢牢的抓住好了。没想到相爱三年到头来自己抓住的却是水中月,花开花落,如泡影一般。五年后当翁同龢再次踏在这片土地上,当他面对高思轩捧上那束花时,他突然有点搞不懂了大学那三年里他到底是有多缺爱。
  • 卻邪

    卻邪

    天衍大道,煌煌其间,孕育万物苍生,有邪有正,有美好,亦有丑恶,然若论最神秘者,则莫过于妖、魔、鬼、怪。世间常将妖魔鬼怪喻为至阴至邪之物,凡有相冲,必血光四起,人心尽丧。为匡扶大道,驱除邪恶,世间便有了专门对付此至阴至邪之术者,对应妖、魔、鬼、怪,此间术者又分为四大流派,分别为:捉妖师、驱魔人、通灵者、阴阳士。这四大术者门派,在外人眼中,共有一个极其神秘之代号,人们称他们为——却邪!(注:本书中所有史料、数据皆为虚构,请勿较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