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流芳只怕春无几
李景玉带着两岁的孩子进宫来看我。孩子粉妆玉琢,可爱之至。
我低头逗弄孩子。
李景玉忧心忡忡地道:“你这样无名无分的,将来有了孩子怎么办?”
“不会有孩子。”我笑道。
“你说什么?”李景玉大惊。
“我在服药,那药可以让我不会有孩子。”
“你疯了!这后宫里,谁不知道母凭子贵,后宫嫔妃谁不想尽方法用尽手段想有个孩子。何况,皇上现已有皇子,你怎还如此掉以轻心?”
“如果一份感情需要用孩子去维系,我宁可不要。”
“但你若爱他,难道不想为他生个孩子吗?”
“汉高祖宠信戚夫人,欲更换吕后之子刘盈而立戚夫人之子如意为太子,结果,你知道的,高祖崩,戚夫人被吕后制成人彘,如意被吕后毒死。”
“你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是我不想让我的孩子卷进这一切纷争中,等吧,等这个孩子只是我们的孩子,只是我们为爱而生的孩子,而不是一个筹码,我会要他的。”
“有这一天吗?”李景玉迷惑地问。
“有的,会有这一天的。”我嫣然一笑,温柔而又坚定地答。
朱允炆天性善良仁慈,他即位后,一改朱元璋的严政苛刑,“专欲以仁政化民”。改定律例,力纠洪武年间冤案、错案,使其统治期间的囚犯较之洪武年间减少大半。免除各地拖欠租税,赈灾济民。令官府为民间卖子为奴者赎身。限制僧道占田数量,余田均与平民。他采取的这些措施,缓和了社会矛盾,对社会的安定产生了积极作用,洪武时期的一些冤假错案得到了纠正,一批无辜的官吏得以恢复自由,被发配远方的人也得以回到家乡。一时政通人和。
“七七,我要你看我治理这繁华盛世,我要你看我吹响王者之风!”踌躇满志的朱允炆意气风发,眼睛亮得透彻。
我看朱允炆的目光里爱意流转,虽然我知道他的善良仁慈会给他带来灭顶之灾,但,这时的朱允炆,带着人性光环的朱允炆,在我眼中,是那么地有魄力有魅力。
按朱元璋遗愿,朱允炆召方孝孺入京,任翰林侍讲学士。
方孝孺本身就是一个传奇。史载,方孝孺,幼聪慧,6岁能诗,人奇其才。15岁随父兄北上济宁,励志攻读。及长,承学于宋濂,深受器重。洪武十五年,东阁大学士吴成等起荐方孝儒,应征至京,在奉天门奉旨作诗,甚合上意。赐宴时,朱元璋有意使人欹斜几具,试其为人,方孝儒正之而后坐。朱元璋喜其举止端庄,学问渊博,有期待日后辅佐子孙之意,厚礼遣回乡。此后十年,方孝孺居家读书写作。
31岁时,仇家于叔争讼,词连孝儒,官府籍其家,械押至京问罪。朱元璋见孝儒名,特命释放。洪武二十五年,方孝孺再次受荐,授汉中府学教授,深为蜀献王赏识,聘为世子师。
这两次举荐,方孝孺都未得到朱元璋任用。他们不知道朱元璋的真正用意,其实,朱元璋是要把这个治国平天下的奇才留给朱允炆。
而黄子澄即当年我和朱允炆回京城时在城门,朱允炆口称先生的人。
黄子澄也是一个比较戏剧性的人。洪武十七年,黄子澄考中乡试第二名,第二年参加会试、殿试,考中进士第一名。当朱元璋问他的年龄,他说是34岁,再问他是哪年出生的,他一时紧张答不上来。于是,朱元璋把他从第一名换成第三名,就这样,他从状元变成了探花。后,被选拔为东宫伴读。而朱允炆为皇太孙时,他就一直陪伴在旁。
有一次,朱允炆心忧叹气,正好被黄子澄看见。他便问原因。朱允炆说自己担心他的那些叔叔们,万一将来要造反怎么办。黄子澄听后微微一笑,要朱允炆不用担心,他说:“诸王的兵力只能用来自保而已,如果他们敢造反,朝廷发兵攻击他们,一定能够取胜!”然后,他又列举了汉景帝七国之乱的故事来鼓励朱允炆,表示只要朝廷出兵,叛乱一定会被平定。朱允炆听后,心中大慰。从此,对黄子澄更加敬畏有加,言必称“先生”。
齐泰自然也是朱元璋信得过的人。当年朱元璋挑选人跟他去祷庙祭祀,挑选条件极为苛刻,要求在九年之内没有犯任何过失。这在洪武朝可谓难过登天,因为稍有才能偶犯过失的人都被朱元璋杀得差不多了。但,齐德就是被选中的其中一个。
于是,朱允炆的智囊团由此产生,由任翰林侍讲的方孝孺、任翰林学士的黄子澄、提升为兵部尚书的齐泰组成。
朱允炆下朝回来,面有忧色
“什么事让你如此烦心?”我问。
“藩王之事。早先,我曾问过皇祖父,也曾问过黄子澄,今日朝堂之上,众臣再议,方,齐,黄更是力主削藩。如今看来,削藩应该是势在必行了。”
“文人害国。”我闷闷地说了一句。
“你说什么?”
“我说这等军国大事,你还是需三思而行。”
“藩王拥兵自重、分踞一方的形势早已成为我心腹大患,常令我忧思难眠。今我虽贵为天子,但叔父们挟重兵虎视眈眈,从来不曾把我放在眼里。未登大统前,一次只燕王和我在,他竟然以手拍我背,说,不意儿乃有今日。”
“燕王果然无礼。”
“从那时起,我便开始考虑如何处理宗藩问题了。不削藩,终日如履薄冰。可是,削藩也可能引发内乱啊。好了,七七,这些烦心事且交给我,你安安心心陪在我身边就好。”
“是。”我悲戚地看着他,我知道,该来的终会来。
“咳,咳……”朱允炆的咳嗽打断我的愁绪。
“你连着几日咳嗽不停,传太医瞧瞧罢。”
“小毛病,不足挂齿。一宣太医,他们惯会小题大做。”
我叹气,“早已知你是不会要太医瞧的。我给你熬制了冰糖梨子汁,你尝尝看。”
这道冰糖梨子汁是在德江蒋莉小说《相见欢》学的,简单易做,诀窍却在一个火候。冰糖的多少,火势的大小,时间的长短皆极为重要。火候拿捏得好,才会甜而不腻,温润爽口,且,削梨子时,必是我亲自动手,削好梨,左手执梨,右手拿刀,将之一小片一小片削进瓷碗,撒上冰糖,上火蒸透。给朱允炆做这个的时候,心中自是感君情深意重,自然格外用心,将自己的情意也融了进去。
“七七,兰心慧质,我有七七,何幸之至。”
连着熬了几日冰糖梨子汁,朱允炆的咳嗽竟真的好了。
在削藩问题上,朝臣本来有着不同的意见。以前军都督府左断事高巍和户部侍郎卓敬为代表的一些大臣主张采用汉代“推恩”的办法曲线削藩。他们建议建文帝把藩王的权力分封给藩王所有子孙而不仅仅是嫡长子一人,而且要异地分封,这样藩王的权力就会逐渐削弱,不会再威胁到朝廷。卓敬更是建议建文帝立即将燕王迁封到南昌,既维护了亲情,又削弱了他的力量。
建文帝认为很好,却没有去实行。我常常想,如果朱允炆采纳了桌敬的建议,会不会就是另外一个结局。只是,人生只有后果和结果,而没有如果。
以齐泰、黄子澄为首的大臣坚决主张削藩,但在具体削藩策略上有所不同。黄子澄认为燕王实力强大,应该先削弱小的周、齐、代诸王,去燕王的羽翼,待时机成熟再削燕王。齐泰则主张擒贼先擒王,只要先铲除燕王,其他诸王自然无力反抗了。
双方各执一词,各抒己见,各陈利弊。
权衡再三,朱允炆听取了黄子澄的意见。
给朱允炆带来灭顶之灾的削藩就此拉开了帷幕。
削藩的第一个目标是周王朱橚。
周王朱橚,朱元璋的第五子,洪武十一年(1378)封周王,十四年(1381)就藩开封。这次削周王名义上是因为周王次子告发他“异谋”,其实还有另外一层原因。藩王中以燕王朱棣实力最强、野心最大,而周王是燕王的同母弟,关系最为密切,因此,朱允炆先废周王,有去燕王手足的用意。
建文帝密令李景隆抓捕周王。
李景隆领命,以北上备边的名义兵临开封,趁周王毫无准备之际突然将其抓捕,送至京师。
李景隆将周王谪遣到“烟瘴之地”的云南蒙化,后又把他召回京师禁锢起来。
同年十二月,有人告发代王朱桂“贪虐残暴”,朱允炆将其迁至蜀地看管起来。
可以说朱允炆的削藩主要是针对燕王的。但他没听取卓敬的建议已是已错。没听取齐泰的建议便是错上加错。他没有先削燕王,而是从燕王的同母兄弟周王下手,这样不仅引起了亲王们的岌岌自危,还打草惊蛇,使得燕王加紧做出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