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随即进入大帐之中。
太史慈先道:“北海解围,算是报了孔北海照看家母之恩,此番却是子麟出力最多,慈拜谢了”。
韩麒闻言摆手道:“保家卫国,护佑百姓本是我等男儿应尽之责,即便不为子义,麒也会如此,更何况你我乃是兄弟,子义欠孔大人恩情,即就是我欠他恩情,麒敢不全力以赴乎”。
太史慈大笑道:“子麟说的对,你我兄弟之情却是比得上千言万语了,呵呵”。
随即韩麒又道:“北海之围已解,不知子义当作何打算?”
不等太史慈回答徐盛嚷道:“还能怎样,自然是随子麟去徐州了,难道我们还能让你一人去冒险”。
韩麒对徐盛的决定早已明了,只是对太史慈却是有些琢磨不透,历史上太史慈解围北海后便去扬州投靠刘繇,连刘大耳都不曾拉拢住。
太史慈闻言低头沉吟不语。
韩麒双眼盯着太史慈,自问对太史慈用的苦心已是够多,作何决定就看他自己的了。
若是太史慈依旧去投靠刘繇,那依照历史走向他多半会成为小霸王手下的骁将,肯定会成为自己以后的大敌,与其他日沙场对决,倒不如今日消除隐患。
此番带兵去徐州其实就是冲着徐州这块地盘去的,徐州东邻大海物产丰富兼其人口富足,正好能以此实现自己的五霸之志。韩麒龙潜于野这么多年,只因自己出身低微,无法像曹操袁绍般一呼百应,也无法像刘备般顶着汉室之胄的光环,故现在可以说是他唯一的机会了。
在韩麒心中虽对太史慈倍加亲睐甚至以兄弟相称,但在决定自己命运的大事大非面前,韩麒绝对可以狠下心来,哪怕那个人是太史慈,甚至是徐盛。
就在韩麒眼中杀机渐露时,太史慈抬头拱手道:“子麟为慈之事舍生忘死,慈自然不能抛下你们,此番去徐州正好助子麟一臂之力”。
“好,好,好”,韩麒松了口气抚手大笑道:“有子义相助,何愁不破曹操啊。
三人俱拍手大笑,韩麒遂命人取酒畅饮”。
忽然士卒来报说徐州从事糜竺来访,韩麒知道糜家乃是徐州大世家,糜竺更是糜家的掌舵人。曾经有人言糜家的黄金白银甚至比徐州府库里的都多,虽是有点夸张但其財力也可见一斑。
“哦!快快有请”,韩麒忙叫人请糜竺进来,又转头对太史慈和徐盛道:“这次却是喝不成了,下次一定和两位兄弟畅饮如何?”
太史慈遂道:“不打紧,既然子麟有客来访,我等便先告退了”。
当下韩麒便送两人出帐。
不一会,士卒引来糜竺,韩麒忙出帐拱手道:“糜从事,麒久闻大名,今日一见实乃三生有幸也”。
糜竺见此也拱手道:“呵呵,将军见笑了,竺对将军的武艺也是佩服的紧啊,奈何竺手无缚鸡之力,不然之前定要与将军并肩作战啊”。
“哈哈”,韩麒笑道:“糜大人快快进帐说话”。
两人进的大帐分宾主坐立,糜竺道:“听闻将军也是徐州人士,不知将军祖居何地啊”。
韩麒道:“麒乃是琅琊莒县人也,近日随好友来青州游历,正巧碰到贼人围攻北海故出手相援”。
糜竺道:“哦!此次却是多亏了将军啊,不然这北海的数万百姓必定惨遭蹂躏啊,吾前些日子听闻莒县也被黄巾攻打,不知又是何状况”。
韩麒道:“前番莒县遭袭,还要多亏孙校尉,要不是孙校尉亲身上阵,鼓舞士气,恐怕莒县难免于难啊”。
糜竺闻言笑道:“将军过谦了”。
糜竺与琅琊郡守萧建厚交,故他手下的几个军候校尉也颇为熟悉,驻守莒县的孙明虽行事稳重但武艺平平,绝不会有胆量亲身杀贼的。
糜竺猜想定是韩麒率众破贼,只道韩麒与孙明厚交故不愿抢其风头。
糜竺暗想:“此人倒是有情有义,如今曹豹掌权欺我糜家太甚,此人武艺高强,智谋过人,何不撺掇此人去军中建功,也好给我糜家找一个外援”。
随即糜竺挑言道:“我看将军武艺高超,为何不在军中建立一番功名事业呢?到时也好衣锦还乡,光宗耀祖啊”。
韩麒早已派人打听过徐州的时局,对于糜家的处境也是略有耳闻,如今听糜竺这么问,怎会猜不透他的心思。
遂有意道:“功名利禄非麒所愿也,麒心中虽有匡扶世道救民于水火之心,但始终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见一桩救一桩了,此次相援徐州后麒打算隐居乡野,不问时事也”。
糜竺闻言正色道:“将军此言差矣,大丈夫立于天地之间,当常思忠君报国,救难百姓,如今汉室衰微,豺狼虎豹横行庙堂,天子受欺,百官受辱,将军怎能无一点匡扶之心,岂可舍八尺身躯于田间乡野乎?”
韩麒佯愧道:“大人之言,发人深省,只是如今朝廷奸逆横行,就是刺史陶謙帐下也尽是些阿谀奉承之辈,安有我等立身之处啊”。
糜竺拱手道:“如将军却有心在徐州建功立业,吾糜家愿顶力相助”。
韩麒随即铿然道:“多谢大人美意,麒对天发誓若得富贵,必不会忘了糜家相助之恩,否则愿受天大雷劈”。
糜竺大喜,紧握韩麒之手道:“如此甚好,如此甚好了,这次将军去就徐州,定要倾尽全力击退曹军,吾再在刺史身前美言几句,不愁功名加身也”。
韩麒闻言又是一番推辞寒暄,及至深夜糜竺方才离开。
糜竺走后,韩麒独自坐在帐中,心中乐道:“糜家财力雄厚,此番当真是请了个财神爷回家,以后花钱是不用愁了”。
次日,孔融起大军开往徐州,韩麒请命为先锋率军走在前面,右侧徐盛,左侧太史慈,三人并骑而行。
中军大帐之中一个中年人身披白甲,手臂上带着孝布,此时背对桌案,眼睛盯着挂在壁上的地图,眼中虽流露着哀伤,但亦闪烁着一股春分得意,此人便是这次战役的发动者,曹操。
“主公”,斥候跑进来跪道。
“讲”,曹操声音冷酷,听不出喜怒。
斥候不敢抬头,仿佛眼前那个身材不过七尺的人,像大山一般厚重,压的自己抬不起头。
“青州方向发现大军前来救援,人数不下五万”
“嗯?青州”,曹操语气略显惊讶,“让子孝率军前往,务必要阻挡来敌”。
“遵命”,斥候应声而出。
曹操转过身来低声喃喃道:“孔融,真是好胆”。
大军行至彭城境内,韩麒叫士卒叫来孔融商议军情。
韩麒道:“使君,前方就是彭城了,曹操大军十数万将城池围的密不透风,若是我军贸然出击恐怕不仅解不了围反而搭上这数万人的性命”。
孔融点了点,说道:“子麟言之有理,然曹操残暴不仁,吾闻曹军所克之城皆是寸草不留,为了这彭城的数十万百姓,就算是刀山火海吾也得闯一闯啊”。
韩麒道:“使君仁义,吾有一计或许可以一试”。
孔融闻言眼前一亮,忙道:“子麟快说,只要能解彭城之围,融愿赴汤蹈火”。
韩麒叠出两个指头,说道:“依麒之见,我军可兵分三路,使君领一路驻扎于曹军后方,再由子义领一路率军驻扎在曹军左侧,吾自领本部五千兵马冲进城去相助守城,三路大军成犄角之势,若曹军攻打一方,则其他两方出兵策应”。
孔融拍手道:“好,子麟此计甚好,叫曹军首尾不能相顾,曹操率大军前来利于速战,若我等将他拖至粮尽,则曹操必然退兵啊”。
韩麒道:“正是此理也”。
两人商议作罢,正待分兵,忽斥候来报前方有大军出现。
“哦!必是曹操派来阻击的,也不知是何人领兵?”
韩麒摸了摸下巴沉吟,随即转头对孔融道:“使君,曹军既来我当领军迎击,趁势冲进城去,使君可依计行事”。
孔融道:“子麟放心,融这就下去安排”。
孔融走后,韩麒叫来军候整军迎敌。
两军对阵,韩麒望着对面军阵暗道:“曹军果然精锐,这些百战悍卒皆神色冷漠,面露杀气,确实不是一般士卒能比,难怪曹操能以数万兵马大败青州的数十万黄巾军”。
思索间对面阵中转出一将,白衣白甲,手握大刀,左侧帅旗上一个曹字迎风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