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班里都是在好莱坞拼搏的青年男女,大的二十七八,小的十八、九岁,有怀着一腔梦想初到好莱坞的“新人”,也有在这里奋斗了七八年仍没有出头的“老人”。
他们自然去不起“比弗利山庄”、“罗曼诺夫”这样的豪华大酒店。小雀斑开车,带着女孩来到一家小餐馆。
餐馆客人不多,女孩推开门,一眼就看见了戴维几人,她愣了下,怔怔的由着小雀斑拉她就坐。
这次小聚会七个人,三男四女。大家年龄上下差别不了几岁,既是同学,又都是默默无闻的小演员,还有个共同的特点:全是打进电视圈或者电影界的年轻人,扮演着电影或者电视剧里的小角色。
大家一边吃一边聊,很有共同语言。
和表演班上其他众多同学一样,这些年轻人对自己能成为一位明星始终满怀信心——戴维除外,他没跟别人透过自己的底,也不觉得自己有表演才能。
杰瑞23岁,是个卷发混血小帅哥,有一半墨西哥血统,他正在传授经验,向一个黑发棕色眼睛,对好莱坞的一切还懵懵懂懂的女孩子。
“打进电影界的最好办法,就是找一位喜欢你的助导。宝贝儿。”他说。
“助理导演?”小雀斑对杰瑞的无知表示怜悯,“助理导演只负责招聘临时演员。”
她拉着懵懂女孩的手,说:“你要是听我的话,你就去找一个好色的分派角色的导演。助导只能在他的那部片子里雇用你,分派角色的导演,可以派给你各种用场。”
戴维点头,赞同小雀斑的说法。
小雀斑说的分派角色的导演就是选角导演,这一工种在好莱坞历史悠久。顾名思义,选角导演要负责在影片开拍前挑选好演员阵容,包括各种海选、试镜、群众演员招募工作,还要与经纪人公司打交道,整个过程相当繁琐,但却为导演减轻了负担。
英语“潜.规则”(castingcouch)最早指的就是选角导演办公室里放着的那张长沙发。
“是真的吗?听说他们大多数都搞同.性.恋。”一个长着好看绿眼睛女孩问道。
“那有什么关系?我是说,如果能上去的话。”乔安娜是个大大方方的女孩,她满不在乎的发表自己的看法。
小雀斑见戴维除了点头之外,一直盯着她带来的女孩看,看的女孩羞涩低下了头躲避目光,便问他:“你觉得呢,戴维?”
戴维收回目光,转过头来,对小雀斑说:“那么麻烦干什么,直接去找制片人或者导演不好吗?”
“制片人和导演才不会搭理咱们这些小演员呢。”小雀斑一点也不满意戴维的回答。
“你不去试试怎么知道?”戴维反问道。“反正我觉得有些导演还是很好说话的。”
“对大明星、大演员来说,他们当然好说话。但是对咱们……”小雀斑哼了声,“你去试试看,不被骂死才怪。”
说完,小雀斑就不搭理他了,她觉得戴维实在是太没常识了,过不了底下这些人的层层关口,一般人根本不用妄想站到导演和制片人这些大BOSS面前。
“从群众演员开始,怎样才能……”懵懂女孩问道,“比如说……主演角色?”
“得了,别惦记这个了……”
大家有一句没一句的闲聊,聊着聊着,便纷纷开始发泄怨气,说起自己在好莱坞的辛酸奋斗史。
女孩晃了下马尾辫,嘟着嘴,美丽精致的脸庞上写着不高兴,抱怨自己试镜时的不顺利:
“我去试镜《爵士春秋》,都过了好多轮了,可到最后,他们却说我太瘦,跟男主角罗伊.沙伊德尔不搭,他们干嘛一开始不说?”
“谁把你挤下去了?”小雀斑问。
“他们选了杰西卡.兰格……”女孩答道。
戴维单手撑着下颌盯着女孩瞧,听到兰格的名字,他温柔的对女孩笑了笑。
女孩看了他一眼,甩了下马尾辫,又继续道:“我去试镜《都市牛郎》,结果他们又说我和约翰.特拉沃尔塔不搭,选了个叫黛布拉.温格的小胖丫头……”她神色黯淡,“我是个好演员,也刻苦努力,可就是没有人用我。”
女孩一说完,大家纷纷开口宽慰她。
戴维真诚的对女孩道:“我也觉得你是个非常、非常、非常好的演员,只是你长得……过于漂亮了一点。”后半句话他没说,太漂亮的女人往往让人注意不到演技——比如玛丽莲.梦露。
“我也是个好演员,”小雀斑闷闷不乐地说,“但是,这个城市是个很难奋斗的地方。在家乡,无论谁都可以走过来帮你一把,而在这里,好像人人都恨不得从你身上刮些油水、占些便宜才好……”
“是啊,我得陪多少男人和女人睡过之后才能成名呀,想想都害怕……”乔安娜没一点害怕的样子。
大家被她逗的哈哈大笑。
七个人互诉着苦水,一直聊到小餐馆关了门。出来的时候,大家觉得彼此已成了知心的好朋友了。
走出餐馆,戴维问女孩:
“我能送你回你住的地方吗?”
女孩犹豫了一下,说:
“好吧。”
晚上。
送完女孩,回到自己家,戴维打开电视,楞了。
电视上所有频道全在播报同一条消息:
美国总统里根遭遇刺杀!
主持人与各地专家联线,分析、猜测这个不同寻常的重大政治事件。
多名专家猜测:
这是俄国人的阴谋!
第三次世界大战已经一触即发!
核弹危机笼罩美国上空!世界毁灭已在旦夕之间!
第二天。
戴维去街角咖啡馆吃早餐时,一进门就感觉到一股压抑气氛,店里形形色色的人们身上都带着种不知所措的悲观情绪——对核战争的恐惧,对未来能否生存下去的悲观绝望。
那是种发自内心深处的悲观、恐惧和担忧,人心惶惶不足以真正形容。
戴维没感觉,他自然知道不会发生苏联核平美国这类事情,但他也不会嘲笑这些生活在核恐惧之中的普通人。
电视节目上也在教着民众怎么样躲避危险,怎么做才能在核弹攻击中留下一丝生存的可能。
书店里,人们大批购买着危机指南一类的书籍,
买枪防身的人更多了,以备大灾难爆发时防备自己的邻居。
战争阴影笼罩整个美国。
卡梅隆琢磨着是不是去加拿大。
“去加拿大干什么,那地方地广人稀的。”
“我是加拿大人。”卡梅隆道,“现在仍是。”
戴维还一直以为他是美国人呢,怎么突然就变成加拿大人了,他愣了好半天,才说了句:
“哦。”
过了没多久,意外解除了,官方发布了最新消息,大概意思是:“里根遇刺案”不是俄国人干的,是我们自家人做的。
这事跟马丁.斯科塞斯还扯上了点关系,他拍了部《出租车司机》,有个叫约翰.欣克利的26岁年轻人,喜欢上了电影里的朱迪.福斯特,他开始追求朱迪.福斯特,但朱迪不搭理他,于是这个年轻人就想了个办法——为吸引朱迪的注意。
《出租车司机》里,罗伯特.德尼罗扮演的男主角特拉维斯打算刺杀总统侯选人。欣克利依葫芦画瓢,也打算来场刺杀——他不选候选人,直接对正主。开始他计划刺杀总统吉米.卡特,没成想卡特不久之后就被里根击败,下台了,于是刚刚上任六十九天、倒了大霉的里根就挨了枪子。
里根被刺杀,这让现任副总统、小布什的父亲老布什大喜过望。“现在,一切由我负责。”他说,然后翘首以盼。
但他很快就失望了——里根没死。
作为“刺杀事件”第一女主角,朱迪.福斯特被媒体单独拎了出来,每天面对记者的围追堵截、唇枪舌剑、口诛笔伐,这个刚刚19岁的耶鲁大学新生,伤心的哭了。
这事完全跟她一点关系都没有呀。
世纪城。
这座小城坐落在紧邻比弗利山庄,与山庄悠闲生活相比,世纪城里高楼林立,遍地摩天大楼。
爱伦驾驶一辆劳斯莱斯,与门卫打了个招呼,一踩油门,将车开进了二十世纪福克斯制片厂内。
车是她租来的。
克里斯托弗.曼德雷克是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负责生产制作的副总裁。制片工作是一项需要精神高度紧张,非常伤脑筋的工作,但他喜欢甚至热爱这项工作。
好莱坞是一个光怪陆离、无奇不有的地方,到处是狂热、愚蠢而又疯狂的人物。
对于初来此地的“无知者”,它是个布雷区,他们必须受控于他人才能由此通过。大多数演员、导演和制片人又都以自我为中心、妄自尊大、忘恩负义、居心叵测、随便就可以把一个人毁掉。
克里斯托弗.曼德雷克却不是这样,只要他们有才华,其他的,他全不在意。
对曼德雷克来说,才华是一把具有魔力的钥匙。
曼德雷克的办公室的门开着,他的秘书鲁茜尔小姐走了进来,手里拿着新拆开的一些邮件。鲁茜尔长年做秘书工作。她是一个很称职的秘书。她一直在福克斯影片公司工作,眼看着她的头头们上来下去。
这很有意思,也很没意思。
“爱伦.贝尔特小姐来看您了。”鲁茜尔说。
“让他进来吧。”
曼德雷克很喜欢爱伦,这是他从小看大的孩子,在爱伦三四岁的时候,他就常常爱把爱伦架在脖子上,带她一起在制片厂里玩。
他和爱伦的父亲老贝尔特既是同事,又是很要好的朋友。
爱伦进来了,她穿着整齐的灰色套装,给了曼德雷克一个热烈的拥抱。
“只是顺便来拜访你,一切都好吧,叔叔。”
“这么说吧,”曼德雷克拉爱伦在沙发上坐下,拍拍她的手,慈父般的目光带着笑意,“如果过去的岁月是随波逐流,那么现在,就是硬推着你向前走了。”
爱伦看着曼德雷克花白的头发,同情的嗯了声。她打开文件包,拿出一盘录像带,放在茶几桌子上,羞涩、不好意思的笑了下,说:
“叔叔……你看看这个。”
“噢?”
曼德雷克用带着玩味的眼神看了一眼茶几上的录像带,温和的笑了:
“你这次打算要我留意里面的哪个演员呢?
“不,不是演员,是导演。”
“你代理的?”
爱伦点头,道:“这是他为罗杰的新世界公司拍的一部电影,这部片子所有成本加在一起还不到70万……”
她看了曼德雷克一眼。
“但是,罗杰靠它光是租片费就收了600多万。”
曼德雷克脸上不禁微微动容,对一部电影来说,这个投入产出比已经非常了不起了。
“电视台,罗杰把它卖了100万,过后的录像带利润,更是可想而知……”
她目光坚定,盯着曼德雷克。
“叔叔,我找到了个真正的电影天才!不比环球公司的斯蒂芬.斯皮尔伯格差……”
“……相信我,他会为你赚到大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