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所言极是”萧青真诚的说道,不过到了现在萧青还是称子房先生为先生,没有称呼他为老师,一是他觉得像老先生这像的人,想要有人叫他师父那多的很了,现在也是收了他而已,所以萧青觉得像子房先生这种人,就是人们口中常说的世外高人,对这种世俗礼教,不太注重,二是他从来没有这样叫过人,一样子也不是很习惯。
不过倒是被萧青给猜对了,子房先生所学甚广,学识丰厚,如果他想要求功名,那太简单了,但他一生在外游历,知他非常人的人很多,想请他的人也很多,不过却都一一被他给拒绝了,因为他一生的所求,并不是什么光宗耀祖,也不是什么出人头地,他要的只不过是踏遍天下,知他人所不知的,且是体验人生乐趣,所以萧青对他的称呼有没有变,他根本就没放在心上,而且他倒觉得萧青不会做作,这让他更加的赞赏萧青。
接着萧青开口道:
“人情就是钱财,人想在外畅通无阻,一个最基本的就是要学会结人情,有人缘要像爱钱一样喜欢情意,才能左右逢源。再者,求人帮忙是被动的,可如果别人欠了你的人情,求别人办事那时就会轻松许多,而且有时候还不用自己开口。”先生理解可对。
“对也不对”
“对者,就是那些想着利益的人,帮人只是为人日后别人能够来帮自己,这是想着利益的人早就想好了的,这就是假人情。”
“不对者,助人就等于助已,心情大议的人,不思他人回报,只求他人平安,成心助人,却不曾想过他人回报,往往却能得到回报,这就是天理循环。此为无人情。”老先生耐心的回答道
萧青思索着,点了点头,觉得老先生所言有理,不过他可不是这样的人,他还没有那么的无私,他一生只为自己活,可以说是非常的吝啬的,点头只是觉得,这种人也只有老先生这样的人才是,世上有几个人会像老先生一样,不求功名的,一生在外漂泊,连人仆人也没有,那不是老先生穷,而是老先生自己不愿。
老先生看萧青点头,觉得他所说的能被萧青被理解,捋着胡须,含笑说道:
“迂回,远行之人,前有高山挡路,石头绊脚,自会想尽办法,绕过去,又或动脑筋另辟蹊径,反之,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懂得迂回之人,轻松自在省时省力,且做事也能事半功倍。”
子房先生所言,萧青也仅是第一次所闻,现在他真的是深深的感受到自己这位老师是多么的大才,所见所闻皆非他能比的。
“先生所言真是金玉良言,是学生此生的第一次所闻”萧青由衷的赞叹道
听到萧青所言,子房先生啼笑皆非,自己这位弟子才多大,说的话像是活了比自己还大一样的,但子房先生那里会知道,萧青说的是自己前世的所见所闻,而并非是现世的年龄。
萧青看到子房先生的表情,知道他在想什么,也没有理会,说道:
“于人于已,有些时候,吃些亏是好事,先生你认为呢?“
“嗯,有理,与人相处,不一定要处处占优,吃些亏,是好事,于已又不会损失什么,于人还能结点人情。不错,能想到此点,说明你的悟性不错。”子房先生赞赏说道
“你应该也知我一生在外游历,身旁又无随从,何以活到至今?”子房先生略带伤感的说道
萧青没有立即回答,低头想了想,说道:
“先生之才,举世难求,所过之处,必定人人求而得之,如若请求之人,心性尚可,知世上讲一缘字,必定不会为难先生,但若是些心性不正,想着我得不到,别人也别想得到的心性,那先生危矣。”
“嗯,不错,你说的只对了一半。”子房先生含笑说道
“莫非先生有高人相助”萧青不解的问道
“对,也不对”子房先生说道,顿了顿,接着开口说道:
“你即知我身旁无人,怎会有高人相助呢?但其实老夫还真得靠这位所谓的高人,才能活到今天的。”
原来子房先生,出门游历时,曾走遍天下大川,那时年轻有的是力气,身旁没有带一个随从,所以有些事情,也是很不方便,在大山名川间游历,可谓是凶险万分,但他却毫不畏惧,有一次,在一座大山间碰到了一间破庙,就在那休息了几天,不曾想这样的破庙既然还有住,初时没发现,好像突然出现一样,把那么大胆的子房先生都吓了一跳,不过随后并不在意,出现的那位却是一个秃头的,身材高大,给人有一种压迫感,感觉站在你面前的就像是个小山一样,但是奇怪的是,这样一位高大威猛的人,却是面带慈祥之色,给人一种怪异的感觉,子房先生也只是初时好奇,并不感觉什么,因为他深知,世上奇人异世是很多的,而且这些人常常不愿显露在世人面前,喜欢在深山中独居,都有些怪癖,所以两人在一间破庙里,但却没有谁要搭理谁的意思,只是各自默默的坐在一个角落里休息。
又过两天,两人都没有要离开的意思,吃住都在一起,这两天里,子房先生并没有说要刻意干什么,只是大山间能遇到这样的破庙当真是不太容易,所以就想在破庙里休息几日,然后再起程的,不料多住了几天,却给他带来了保命的好处。
两人都是独来独往的人,所以在一间小破庙里,也不觉得烦燥,子房先生拿着一张粗白纸,上面图图画画的,两天里一真=直看着它,不时在上面画些东西,全神贯注的,有时眉头皱的紧紧的,不知在想些什么,而一旁的秃头威猛的人,却是静坐在那里,也是一动不动的。
第三天清晨,秃头的人,还是闭着眼睛,不知是睡着了,还是在闭目养神,中间除了吃东西时动过之外,其它就没动了,如果是不知道的人,还以为这个是不是坐着死了,而子房先生则是在一旁刚醒过来,整了整衣裳,显得有些凉意,大山中阳光总是要比外界晚,因为树木茂密显得有些清凉,没有理会其它,子房先生继续看着他的图图画画的粗白纸。
蝉鸣鸟叫,听在耳中,是那么的自然与动听,把深沉的大山显得隔外的热闹,看着有些炫耀的阳光,把毫无生气的大山照得格外的温和,喜爱生活的人,懂得生活的人,总是会觉得一天的时间是那么的短暂,现在的子房先生是深有体会,大山中,高大的草木把阳光挡住了,让得阳光起的晚,下的早,所以山中的一天总是那样的短暂的,夕阳西下,把赤裸裸的天空,穿上了火红色的外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