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痘?“汤若望知道了鸿煊的来意之后很是诧异,这个小阿哥今天给自己的震撼可是不小,现下,虽然自己很是的太后和皇帝的信赖,可是自己毕竟不是这个国家的人,还是无比要小心的。汤若望也是知道什么不该问,什么时候应该闭嘴,也就收敛了心神,开始与眼前的孩子讨论种痘的事情,在昨天,汤若望还是把他当做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孩子,可是今天却把他放在了一个平等的位置上。
鸿煊看汤若望的神色,也不再故作而言他,“想必您也知道我族人初染天花的人对它则完全没有抵抗能力,染病者死亡往往十之八九。”鸿煊的语气很是悲凉,天花这种不受欢迎的病毒其实也非中国原产。它源自古埃及,公元前1143年去世的埃及法老拉姆西斯五世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天花病人。大约在公元前250年,天花病毒辗转由匈奴传入中国。一千多年的天花肆虐,中原汉人虽已积累了相当丰富的防治经验,但仍有高达百分之三四十的死亡率。事实上,祖祖辈辈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间的满族人原本没有天花这种疾病。他们世代生活的东北地区天寒地冻,地广人稀,天花病毒很难存活与传播,明朝末年,关内大批破产农民移民辽东,与满族人杂处其间。他们带来了中原地区先进的农耕技术和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也带来了肆虐中原的天花病毒。
汤若望看着这个一脸悲戚的孩子,也是感同身受,自己为这个皇室服务了十多年,自然是知道这些事的,顺治六年,正是清王朝入主北京的第五年,春节刚过,京城里一片恐慌。并非是又有敌方的军队打过来了,而是痘疫爆发了。京城百姓乱作一团。正月三十日,摄政王下令,北京户籍居民中未曾出痘者,以及无北京户籍的生人(不论出痘与否),按朝廷避痘制度“约定带出二十里外”。汤若望是一个天主教徒,自然是多了一份悲天悯人的心肠,想到了那些事情,也就开口问道:“那小阿哥是想让我做些什么?”
鸿煊扭了扭身子,毕竟在这里也是坐了有一会了,这凳子硌的紧,就顾不得许多了,跳下凳子,伸手揉了揉屁股,在房间里踱起了步,“那您也知道,现在民间用的都是人痘法,略有效果,但是此法在皇室中病不多见,而且皇室的人,对待天花一是躲,二是避,但是这并不能解决根本的问题。”说道这里鸿煊转到了汤若望的身边,看了他一眼,继续说道:“只有主动出击,才能够减少它的危害。”
汤若望看着这个在房间里转着的孩子,终于是明白了他的来意:“小阿哥的意思是,让我劝谏皇帝,让他接受这个种痘的方式。”鸿煊听到这话,立马站住了,心里乐开了花,和聪明人讲话又是省事,可是脸上却没有变现出来,不过他眼里透出来的狡黠光却是出卖了他。汤若望摇了摇头,怎么都感觉自己今天是躲不掉了,“皇帝对此是讳莫如深,恐怕不是那么容易。”汤若望也是一脸的无奈,毕竟顺治对天花的恐惧已经是到了一个不可描述的层面,几年前,有个汉官提出了在皇室中种痘,被认为是意欲戕害皇室,有不臣之心,虽然在汉族大臣的力保之后没有杀生,但也是永不叙用。
鸿煊看着汤若望一脸为难,毕竟种痘这是自己的三哥推行的制度,自己强行让它提前二十年,也是比较困难的,关键是自家老头子太害怕了。鸿煊盯了汤若望一段时间之后,看着老毛子还是没有松口的意思,火上来了,毕竟自己在这儿,仗着顺治的宠,也是个飞扬跋扈的主,说一不二,只有自己欺压别人,宫里那个不是上赶着巴结,哪里被晾这么久。
鸿煊也不顾及形象,爬上了凳子,指了指汤若望胸前的十字架:“神爱世人,爱邻舍如同爱自己。”汤若望看着鸿煊直指着十字架,也顾不得追问,鸿煊是如何得知这几句话的,站一起,不断的在胸前画着十字,嘴里还是念念有词。片刻之后,坐下,:“小阿哥的博爱之心,我很佩服,这几日,我就起草个折子,这几日就能解决。”
鸿煊奸计得逞,正想好好调侃一下老头,就听到了外面侍卫的声音:“小爷,咱出来的时候也不短了,该回去了,要不皇上要担心了。”鸿煊闻言,就出去了,临走还有模有样的做了个揖:“多谢大人教导。”一本正经的样子惹得的汤若望胡子都是一颤一颤的。
回到宫中,就直接去了承乾宫去给董鄂氏请安,这时候还没到用午膳的时间,天气还是很热,鸿煊也是毫无形象的吃了一些冰镇西瓜,害的董鄂氏,心啊,肝啊的,心疼了好大一阵,以为是阿哥所那边的人侍候不到。不一会,顺治也是过来了,看到鸿煊在,就随意的问了在汤若望那里学到的东西,临了,还说了几句:“你是大清的皇子,还是要学习圣人之道,汤玛法的数算和天文虽然不错,你可学一下,但是他的那堆道理,却是学不得的。”鸿煊看着顺治严肃的样子,原来是怕自己被汤若望给忽悠进天主教去,想想自己一长在红旗下的无产主义者,是不会相信这些东西的,顺治却是多虑了。鸿煊很听话的应承了下来,只是提出这几日要去汤若望那里见识一下他那些新奇的玩意,并且学习一下,顺治本身就是爱学习的人,看到儿子好学,也很高兴,就准许他这几日多去走走,只是叮嘱他不要惹汤若望生气。用过了午膳,鸿煊也就会了住所,看是想一些比较容易接受的理由来推行种痘。
以后得连续几天,清晨一早,鸿煊边爬起来去汤若望那里,讨论了,讨论确定了一些事情,种痘可以年幼时期。二至四岁是种痘的最佳年龄,种痘时间一般选在春秋两季,天气清爽,便于护理,皇室成员则可采用成功率比较高的水苗法。鸿煊和汤若望还找出了数据方面的支持,中原地区的人种痘之后再发病的人明显减少,而发病的人中,死亡的人数不到十之二三,汤若望也同意用一些自己国家的例子说服顺治,而鸿煊又想起了避暑山庄的选择与蒙古各部落首领围班制度的建立,蒙古各部入觐制度的问题因为饱受天花困扰,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而自己的老爹因为惧怕天花也不接见蒙古的诸王,满蒙的交流有些停滞,那些元旦来朝贺的蒙古藩王都说已经已经出过痘了,到底出没出过,都不清楚。鸿煊就像可以效仿自己三哥以后得做法,在塞北热河建避暑避痘的山庄,以后凡是没有出过痘的蒙、藏、回、维等上层贵族,想要觐见皇帝,可于每年七月到热河,九月随皇帝入围场秋狩,同时觐见皇上。天高气爽的秋天入觐,既避开了痘疫发作期,同时也达到了亲合各少数民族的政治目的。两人忙活了几天终于是起草好了折子,虽然呈送给顺治的时候,顺治脸色不禁大变,可毕竟是君王,也知道以为的躲避也不是办法,尤其是最后的避暑山庄的提议更是引起的他的兴趣,就把这个折子拿到了常朝上去讨论,于是在汉满两方大臣几天的争辩之后,顺治拍板决定了这个事情,并且让工部的人开始勘测承德,看是否适合建避暑山庄。
几日之后,顺治颁了圣旨。在太医院下专门设痘诊科,广征名医。北京城内设有专门的“查痘章京”,负责八旗防痘事宜。并且在西苑和南苑也设置了了专门的种痘护理场所。只是顺治还是顶不住八旗老臣的压力,不敢拿八旗子弟做这个,于是只好是选了民间的幼童,由太医院集中种痘观察,鸿煊的得知之后很是心疼,可是也没有办法,毕竟这事目前达到了最后的成果。只是谁也不曾预见到,种痘得到了很大的成功,皇室子女夭折的人数大大的减低了到后来宫中皇子种痘防天花的制度正式确立。种过痘的皇子皇女们,脸上都有几点轻微的麻子。以致后来的皇帝几乎有一半脸上都有麻子,这也是中国历史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鸿煊也忙完了这个自己一直担心的事情也就放心了。继续乐呵乐呵自己的事情去了,只是还是放不下心来,毕竟在顺治十七年了,也不知道会有什么事情会发生。
刚消停了两天,自己的老爹又抛出了一重磅炸弹,要御驾亲征,于是前朝**乱成了一锅粥。
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持,拜求了。
注:1.源于南方的民间种痘法,又叫吹鼻种痘法,最早起源于明朝隆庆年间,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叫旱苗法,一种叫水苗法。所谓旱苗法,就是把天花患者的痘痂取下磨成细末,加冰片、樟脑吹入种痘者鼻中;水苗法则是把患者痘痂用人奶或水稀释,植入种痘者鼻中。种痘法使种痘者轻微染上天花症状,然后出天花,再通过中医精心护理,使他们安全经过天花期,种痘者就会对天花有了免疫力
2.皇子种痘的地点一般在紫禁城内,或者圆明园。程序十分神秘复杂。
首先钦天监按阿哥公主的八字查好种痘吉时,奏请皇帝、皇后、皇太后等。然后设立一个封闭性的临时种痘护理所,除了四名大夫昼夜值班观察外,还设十几个太监侍候。种上痘的阿哥,被置于秘室中,为了避光,四周都用黑、红两色毡子围住。此外,在旁边的房间,还专门设堂,供奉天仙娘娘、痘疹娘娘、眼光娘娘、痘儿哥哥、药王、药圣、城隍、土地等,以祈求诸神的保佑。御医每天三次为阿哥把脉观察,及时将情况记录在案。半个月后,阿哥终于渡过种痘历程,一切症状消失后,走出了不见三光(日、月、星光)的暗室,皇后及阿哥生母前来拈香探视后,还举行了盛大的“送圣”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