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一路上紧紧的牵着K的手,刚到家中,就带着K来到父亲面前,K和L之前就相互认识,不过只是打过几次照面,上次见面是在戴维营,T不知道父亲和K之前相互认识,正准备把K以自己老师的身份介绍给父亲的时候,K却主动开口了:“你好,L先生,今晚的派对很让人期待。”L说道:“很高兴你能来参加这次派对。”在一旁的T开始插话:“怎么啦?你们两个早就认识呀。”
“K这一两年在金融市场上的表现可圈可点,尤其是其领导的投行在资本市场上叱咤风云。实在是后生可畏啊!我女儿能交上你这样的朋友是她的荣幸,希望你能多多帮助下我女儿,让她尽快的成长起来。能早日像你一样撑起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L继续说道。
“L先生,感谢你的褒奖,比起你的成就,我还差的太远,还有很多东西要向您这位老前辈学习。其实T的表现也相当不错,尤其是在原子物理方面,表现的尤为突出,学好这些复杂的物理模型,对她以后从事金融工程,衍生品的设计与开发会有很大帮助,相信在你的影响下,她以后的成就绝对会在我之上。”对于的L赞扬,K也非常适当的做出回复。
T对他们之间言语上的礼尚往来不感兴趣,问到K:“你饿了没?我们去那边吃点东西吧。”
K很有礼貌的对L说道:“L先生,不好意思,失陪一下。”L也笑着对她点头示意。
K不觉得饿,很随意的要了份鱼子酱三明治和一杯Lazza,T给她拿了一份神户牛排,不过她不怎么喜欢。刚吃了几口,她就被宴会厅墙上的一幅画所吸引了,她放下手中的东西,牵着T朝着画的方向走了过去。
画中人物趋于在水平面上组成群体,随着位置的升高,人群愈加密集。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左侧升入天堂和右侧走向毁灭的画面中突出的竖向运动。同时,一种周而复始的活动将上升与堕落和左右着整个人群活动的审判者基督这一中心人物联结在一起。
她一直盯着这幅画,满脸疑惑。T问道:“怎么啦?”
“这幅画简直就是《最后的审判日》的翻版,虽然是临摹创作,但临摹这幅画的人绝对是一位绝顶高手。”K今晚发现如此神作,显得异常兴奋。
“不就是一副临摹作品吗?有这么了不起吗?”T很不屑一顾
“呵呵,那是你不了解原作的创作背景”T的无知却让K觉得可爱。
“是吗?那麻烦给我扫盲。”
“哈哈,还很少见你这么虚心客气!”
“你本来就是我的老师,向你请教是应该的。”
“《最后的审判日》最早的创作者是米开朗琪罗,在这幅画之前,他创作了西斯廷礼拜堂天顶壁画。24年之后,也就是1535年末,血腥镇压宗教改革的教皇保罗三世,根本不顾此时米开朗琪罗年事已高,企图“让他显示其绘画艺术的全部威力”要他为西斯庭教堂祭坛后面的大墙上绘制壁画。教皇这种疯狂的艺术剥削行为,使米开朗基罗身心俱悴。当时,米开朗基罗正经历着精神与信仰的危机。他选择《最后的审判》这一主题,展现了他的痛苦。由于墙壁面积广大,艺术家面临着一个难题:如何将大约四百个人物安排在这一空间。必需有一种像旋风一样的主要力量将整个空间结合成一体,老艺术家支撑着风烛残年的躯体,用了近6年的时间,完成了这一幅体现着画家大无畏艺术魄力的多人物构图《最后的审判》,作画其间不断从赞美诗《最后的审判日》和但丁的《地狱篇》中汲取灵感。壁画的中心主题是人生的戏剧,人注定要不断背离上帝,罪孽深重,但终将得到拯救。”
“所以你看到现在这副临摹比原作小许多倍,但是画面的谋篇布局上依然传神的再现了原作的全部内容,就觉得这幅临摹很神奇?”T似乎也被这幅画的背景故事所吸引。
“不完全是因为这个,更在于它比我们现今在西斯廷看到的原作更忠于原作!在1541年揭幕时,这幅完全由其独自完成的巨作引起轰动。然而,巨作中的裸体人物却引起争议,一些人认为猥亵了神灵。在米开朗基罗刚去世不久,教皇庇护四世下令给所有裸体人物画上腰布或衣饰。可是现在我们面前这幅画上的人物全是赤身裸体。与原作刚完成时一致。”K终于道出了其中的玄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