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庭公司的产品线专题会议召开了,章英通知了朱定业、林达、聂恒、张学民,还有设计师木子一起来讨论。
章英先宣布了产品线专题会议的两个主题,第一个是产品线管理,第二个是产品线宽度和深度规划。
章英先将产品线进行了定位,将它做为企业的两条核心线之一,并确定新产品开发计划实行事业部总经理负责制。要示各结点交期达成率等指标统计需每个月交总部总经办,并同时下达了年度产品线加权达标率:90%。
然后,章英打开产品线的PPT,将产品线流程图讲解给大家,产品线从营销部门的产品线规划开始,然后经事业办讨论后报总经办审核,然后事业部产品研发部进行研发,到样品打制,以有中间的采购物料,然后是中间两次的样板评审,然后营销部的市场推广计划,最后进行新产品市场推广分析,从而进入产品线规划的第二个循环。
为了将产品线做好,章英确定了产品线领导小组,组长为事业部总经理,组员为营销总监、产品设计师、总公司财务采购审计经理等人员。
“产品线和订单线一样,是一个环形封闭循环线,涉及各部门之间关系单纯清晰:互为客户,按交期和品质、服务进行交易。”章英强调说,“对于新产品,要把好研发、打样、评审、工艺图纸、检验标准各关键点等,确保款式与品质达到规划要求。”
之后,章英引导大家确定了产品线管理的相关结点,如产品线规划、产品研发、产品打样、产品评审、材料采购、工艺质量、产品推广等,并对每个结点设计了量化的指标。
“结点管理,是我们的基本管理工具之一,大家要用好。”章英说,“只要我们管理好了结点,就等于完成了工作的80%,这就是管理的重中之重。”大家对产品线管理规定没有什么异义。
产品线,加上之前的订单线,两条线,被章英确定为企业的生命线,确实如此,这两条线就相当于地球的经线和纬线,只要这两条线定位好了,不管地球怎么运转,每一个地点都是很清晰的。这两条线也像中国铁路的两条主干线,一条京广线,一条陇海线,两条线一通,整个中国的交通就通了。
朱定业和聂恒现在也明白了,要想做好这个事业部老大,必须先拿下这两条线,够清晰的,他们的心结被章英彻底打开了,之前,一个没做过业务,一个没做过生产,都不知道如何才能有效地推进事业部,私下也写过方案,但总觉得要做的事太多,不知从何下手。现在他们明白了,就从两条线入手,紧紧抓好两条线的结点,并配之以考核指标,事业部就不会出大乱子。他们的管理思路被章英理清了,这就是章英的能力,自从事业部改制后,他做了一连串的动作,都是井然有序的,就像现在理顺两个事业部的管理思路一样。
“好,我们进入下一个话题,”章英继续开会,“关于产品线的宽度和深度的问题。”为了让大家更容易理解,章英解释道,“产品线的宽度,简单说,就是我们要多少个产品系列,从板式,板木,到实木。关于产品线的深度,就是每个系列各自有多少件产品。”
章英让阿朵在电脑上制作了一个空白EXCELL表,写上标题“中庭家具产品线宽度和深度规划表”。
大家先在列举起了产品线宽度,从板式,板木,实木三个大类开始,总结出了九个系列,三个板式,三个板木,三个实木。“真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九,九生万物啊。”章英开玩笑着说,确实,中庭家具是一,改制为两个事业部,产品又定位为三大类,每一类三个系列,不就正好是九吗?也许天助中庭,章英不是很信这些的,但话一出口,还是很高兴,毕竟是吉利啊,那就暂定为九小类吧。
“有问题啊,”聂恒想到了什么,说,“九个系列,一个系列120件产品,那不要1000多个单件?生产怎么转得过来啊?库存也会压死啊。”林达也附合着点头。
“一个系列要200万才能保本,按平均单店5万算,每个系列要40个店才行啊,开店的速度没那么快啊,”朱定业说。张学民接过话题补充,“是的,再说经销商也开不起啊,如果那么多系列,那一个城市要好几个经销商啊,不好管理啊。”
章英知道他们会这么分析,因为这就是GD的传统思路。他必须说服他们,“那朱总,我问你,我觉得一个系列在卖场摆多少面积合适啊?”章英问朱定业。、
“最少也要有250平吧,”朱定业理所当然地说,“太小了摆不出效果。”
“那你觉得一个系列的床要摆多少张最合适?”章英继续追问。
“也要7-9张吧。”朱定业回答。
“张总监,你认为呢?”看到张学民想说话,章英转而问。
“我觉得床可以少摆些,5张应该就足够了。”张学民谨慎地说。
“不行,5张怎么卖?”朱定业呛了张学民一口,心里想着,这个家伙真是个外行。
“我看到过这样的经销商,比如沈阳的三友家具连锁,它的很多店面就摆有很多系列,有的系列面积还不到80平。”张学民反驳着说。
“好,”章英继续说,“其实,事实不等于真相。我们看到的是每一个系列都要250平,我们认为一个系列的床要摆9张消费者才好选择,同时,我们已经习惯了这种模式,整个GD都在这么做,”章英看着他们一脸的不理解,便拿出数据,“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研究过我们的销售分析,我们那么多单品床,每个系列都有11-13张床,但真正好卖的也就三五张。是的,大家会说,不可能每一个都好卖,不好卖的都是为了衬托好卖的,但问题是,我们到底要用多少个产品来做衬托?”
会议室很安静,朱定业没了主张,便坐在位置上不支声,聂恒本来就对市场不是很熟,更何况他听话听音,他听出来好像章英要减少每个系列的产品数量,这是好事啊,因为他是做生产出身的,产品少了好生产!所以也没发表意见。
“我也觉得,”一直不说话的木子开口了,“虽然我没有做过销售,但我与是消费者,在同一风格的家具里,床有5张左右做选择已经足够了。”
“是的,大家仔细分析一下,消费者在系列之间的选择是购买的第一个环节,在系列内部选择,已经是第二步了,”章英接过话题说,“再说,我们的床变来变去还不是那几种?光板床头,布艺床头,皮床头,实木床头,还能变出什么花样来?就我看,5张就已足够了。”
“我们再算一算,”章英继续分析,“一个系列按这个思路,五个套房,可配四个衣柜,三个妆台,这样套房区只需60平,四个客厅,35个平,三个餐厅,10个平,1-2个书房,15个平,总计120平,”正好是120平,跟沈阳老吴说的是一样的。“一个系列120平就足够了,这还是好系列,遇到消费力不强或竞争力稍弱的系列,可以减到100平左右。”
“120平方,按5431的结构计算,那产品件数70个之内就可以了。”聂恒赞同地说,“这样好啊,这样一个系列的产品数量相当于以前思路的一半多,也就是说,以前的一个系列可以变为现在的两个系列,”
“那九个系列,不就是5个系列吗?”林达也回过神来了,“那样太好了,生产没有压力了。没问题,实木生产可以搞定。”
“好,”章英看到做生产的站在自己的本位角度是高兴了,但朱定业和张学民这两个做销售的还没有完全领悟,便继续解释,“朱总,现在我们专卖店的平均平米产出是多少?”
“5万左右,”朱定业回答。
“三年前是多少?”章英继续问。
朱定业回忆了一下,“好像也是接近5万吧。”
“也就是说,平米产出这几年基本没有增长,”章英总结说,“那我再问,卖场的租金这三年涨了没有?导购员的工资这三年涨了没有?”
“涨了,并且涨了很多。”朱定业小声说,好像感觉涨租金是自己的责任似的,感到工作没有做到位一样。
“好,结果也出来了,那经销商现在比以前是多赚了,还是少赚了?”章英继续问。
朱定业有种接不上气来的压力感,结巴地说,“肯-肯-肯定是赚少了。”
“好,那假设,你就是经销商,你怎么办?”章英步步紧催。
“我-我”朱定业一时不知如何回答,便支吾着。
“张总监,你说呢?”章英见朱定业低下了头,便不再为难他,便问张学民。
“肯定是想办法提高单位面积产出。”张学民想了一下,说。
“是的,必须提高单位面积产出,”章英接过话题,开始分析,“但是怎样才能提高呢?换一个品牌?不见得。那只有一个办法了,在同样的面积里,多摆一个系列。是不是?”
“对啊!”被章英这么一点,朱定业立刻恍然大悟。“为什么以前没想到啊。”
“这就是本位主义,也是闭门造车,”章英开始总结,“我们只站在厂家的角度思考问题,一个系列平米越大越好,这样好堆些货出去。但我们没有想过经销商,没有换位思考,他们的处境,他们的生意。”
“是的。”张学民也彻底明白了。
看到大家终于明白了,章英松了一口气。
最终,大家一致确定每个系列的面积为120平左右,产品结构为5431。如遇到特殊的系列,另行商议。章英也安排大家,特别是板式事业部先按这种思路拓展新的专卖店,看看整体的销售情况是否如我们所料。
“两条线已经确定完毕,事业部制的基础管理可以起步了”,章英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