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年老之后也像尧一样把首领之位禅让给了把黄河制服的大禹——他把黄河的水引到了渤海,让老百姓过上了免受水灾的平静日子。
那时候黄河流域经常莫名其妙的发大水,隔三差五就光临一次,有时还耍赖,赖着不走,非把老百姓的庄稼淹了,房子毁了,才慢慢退去。发大水时老百姓的日子苦不堪言,只好搬到高处的山洞里住。白晓生看着不知有多少人睡到半夜糊里糊涂就滚落山底,生死不知。老百姓每天求神拜佛,可洪水还是不请自来。
有一句话形容“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确,黄河里的水的确是从天上来的——天上的雨水,如果没有雨水,黄河也只是一条沟壑而已。
后来的研究已经知晓黄河的发源地及形成原因:
“黄河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碦拉山脉北麓约古宗列盆地的玛曲。此地区为暴雨中心,也就是雨区,雨区面积约十万平方公里。整个雨区几乎同时降雨,大量雨水灌入黄河滚滚而去,此时的黄河水并不黄,但途径甘肃上游黄土高原地区——该地区土层深厚,但黄土土质疏松,经水流冲击,黄土和沙石混入滚滚河水中在滚滚而去,人们看见的河水就是浑浊的黄色的,所以被称为黄河,这就是黄河的由来。”
这样似乎还是没明白这跟黄河发洪水有什么关系,现在列举几个数字,大家就会明白。黄河的发源地在青海高原,这里就是我们地理上著名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东北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而尧舜时代的人们居住的地方是黄河流域的平原地区,相对于青藏高原的高程是0米,也就相当于雨水从4000米的高空顺着一条沟壑倾泻而下,一路畅欢,结果到了平原地区突然被拦腰堵住。想象一下,突然被噎住的水是不是很难受,很不甘心,是不是憋得慌,想发狂,一旦发狂,后果很严重。
不是有句名言叫“上帝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嘛。所以没事别生闷气,当心发狂。黄河就无可避免的发狂了,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力,这冲击力就好像子弹打在西瓜上一样精彩。要想卸狂,只能顺势引流,就好比小时候我们玩泥巴,在地面上圈一圈泥巴,再往里灌水,当水快溢出是,突然从一边打开个豁口,那水就像拉完肚子一样舒服。所以当禹把黄河的水引流到渤海里去,这下黄河就舒服了,不再发脾气了,温柔的像母亲一样,所以黄河又被称为“母亲河”。
在禹制服黄河之前,是他的父亲鲧在治理。
鲧只知道水来土掩,筑坝拦截,不仅没把洪水堵住,反而越堵越凶,到处崩塌,洪水肆虐。尧死后,舜接替尧当部落联盟首领,认为鲧根本就不会治水,就算你没本事治理好也不能越来越糟啊,心系臣民疾苦的尧一气之下把办事不力的鲧杀了,这是史上记载第一个因办事不力被杀的大臣,也真够倒霉的。但他的倒霉却成就了他的儿子禹。鲧被尧杀了之后,尧又让他的儿子禹去治水,并说道:“你若治理不好也别想活了。”
禹是个聪明的人。就他那斗大的脑袋也不是白长的。白晓生看着禹想。
禹不仅聪明也很有想法。他接过他父亲留下的烂摊子并未着急去治理,而是在思考,从中汲取教训。既然父亲的拦截围堵方法行不通,那就反其道而行开渠排水、疏通河道,把洪水引到大海中去。其实有时我们应当学习禹的做事方法,当一件事情到达瓶颈时,反过来做说不定就会成功,不然怎么会有“以退为进”之说呢。
禹首先带领伯益和后稷走遍了中原大地,把地理情况了然于心,利用水向低处流趋势和老百姓一起开渠通道,遇路破路,遇山劈山,三过家门而不入,常年跋涉,把大腿上的毛都磨光了。经过十三年的努力终于将洪水引入大海。
人们从此免受洪水灾难,种田筑屋逐渐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人们都称颂禹治水的功绩,尊称他是大禹,意思是:伟大的禹。
禹制服了洪水,舜甚是欣慰,年老了就把首领的位置让给了大禹。
大禹就任联盟首领以后,赶上了好时代。此时生产力发展迅速,所得的劳动成果不仅可以养活自己,还有剩余,这些剩余产品逐渐被一些氏族首领占有,变成私有物品,有了私有物品后这些贵族不再劳动,他们的子孙亲戚也不再劳动。于是出现一个现象,吃白饭的人越来越多,干活的人越来越少,就好比有些部门领导越来越多,做事的人越来越少,但他们也有弥补办法,外聘临时工。
大禹时候没法聘请临时工,但并不代表他们没有办法。办法总是有的,只要肯思考。于是就发动战争,以前战争时的俘虏都杀掉,但现在不再杀掉而是拿来充当奴隶为他们劳作。正好此时南方的苗族不听话,且野蛮,于是大禹就发动对苗战争,把南方的苗族打败,把他们的族人全部俘虏过来变成奴隶。这样奴隶与奴隶主两个阶级逐渐形成,氏族公社开始瓦解,奴隶制社会形成。
大禹战胜三苗族后,威望更加响亮,在诸侯的拥戴下即位为王,居住在阳城。此事后来被《竹书纪年》记载“禹居阳城”;《史记·夏本记》曰“禹辞避舜之子商均与阳城”。禹定都阳城后,又定国号为夏,改历日为夏历,以建寅之月为正月。
国家建立后,大禹开始制造礼服礼冠进一步明确阶级,这一举动无形中为他的儿子启夺取王位而奠定了基础。
大禹称王后,不讲究宫殿的大小,饭菜的丰盛,却讲究礼服礼冠,阶级分三六九等。这说明大禹在乎的是阶级,是大小,上是上,下是下,不可颠倒,威信和权力不可侵犯。后来被记载在《说苑》里“王,卑小宫室,损薄饮食,士阶三等,衣裳细布。”
禹王年老的时候,到东方视察,并且在会稽山(后来的浙江绍兴一带)召集许多部落的首领。去朝见禹的人手里都拿着玉帛,仪式十分隆重。有一个叫做防风氏的部落首领,到会最晚。禹认为怠慢了他的命令,侵犯了他的权威,下令把防风氏杀了。其他部落首领都十分惊讶,想没这么做过呀。但老板发话了,不管这决策正确与否都要执行,这就是当老板的好处——任性。
然后大禹又在涂山召开诸侯大会,会上大禹大声向诸侯说道:“我德薄能鲜,不足以服众,召集大家开这个大会,为的是希望大家明白恳切的责备、规戒、劝喻,使我知过,使我改过。我胼手胝足,平治水土,虽略有微劳,但生平所最兢兢自戒的是个骄字。先帝亦常以此来告诫我说:‘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如果我有骄傲矜伐之处,请大家当面告知,否则就是教我不仁啊!对大家的教诲,我将洗耳恭听。”
这段话简单讲就是大禹向大家宣布他受命于天。授予天命就是大禹发明出来的。此事后来有史书记载“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这说明此时的禹已经没有尧舜时期请诸侯时的尊敬,而是上对下的命令。
涂山大会之后,大禹根据治水时走南闯北对各地的地形、习俗、物产等了如指掌之经验把天下划分为九个州。然后铸造九鼎,九鼎象征着九州,其中豫州鼎为中央大鼎,豫州即为中央枢纽,就像后来的北京是中央枢纽一样。
大禹是九州共主,天下全都听大禹的号令。大禹成为名副其实的国王,也是历史上第一个国王。后来的秦始皇称帝后,特意到会稽上祭祀大禹,以示对大禹的尊敬和祈福自己的王朝永世经营,可惜他的王朝只传到秦二世就灭亡了。
大禹年老时按照禅让制应当传位于皋陶,很不幸皋陶死的比大禹还早,典型的“人在天堂,钱在银行”,事做了,罪受了,该表现也表现过了,开始享福的时候,人没了。
皋陶死后,大禹的儿子启有想法了,想这下该传位给老子了吧。可是随后的决定是传位给皋陶的儿子伯益,这下启不干了,联络亲信贵族,决定以武力干涉,不传位给老子,老子就夺位。
果然,大禹死后,启利用武力把伯益打跑了,自己坐上王位,成为世袭制的第一人。从此,历史宣布原始社会结束,奴隶制社会开始。
奴隶制王朝经历了夏、商、周三朝,共计一千多年。直到周幽王这倒霉孩子没事弄什么烽火戏诸侯,结果把自己给戏弄死了,这就是玩火自焚啊。他的儿子周平王迁都洛邑进入春秋而结束。
上述需要说明的是,周幽王死了,应该叫崩。当时(古代)对死的叫法有严格要求,用错了,你也活不成了。帝王死了,叫崩,山崩地裂,说明问题很严重;诸侯死了,叫薨,就是睡过去了,多令人遐想的字眼;大夫叫卒,士叫不禄,也就是不领工资了;平头百姓只能死了,没的选择,难不成还想活过来,地下的王侯将相肯定不愿意,想老子还想活过来呢。还有直呼周幽王是不对的,幽王是他崩后的谥号,后人给取的。幽王活着的时候叫大王或周王并不叫幽王,他也没想到他死后会被人叫做幽王,也许是他生前事例太糟糕,跟幽灵似的,所以建庙时被史官大笔一挥写上了幽王。就像周平王在位时政绩平平,所以就被叫做平王了吧。
周平王姬宜臼迁都洛邑后,就是历史上东周的开始,同时也是春秋的开始。
春秋这一时期是精彩绝伦的,诗书礼义廉耻,什么都有,应有尽有,没有你看不到的,只有你想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