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对历史的爱好,赵胜勉强称的上算是一个知识面广,对大多数国人不知道的“16——18世纪欧洲中国热”还是稍有了解的。很多初中生、高中生对于历史课本中欧洲启蒙运动中(法国为最,例子:伏尔泰、杜赫德)描述的“儒学”镜像感到不可思议,甚至认为是自己给自己贴金。但那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而让欧洲人改变对中国看法的时间就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赵胜不像让自己的作为成为其中的推进助力。
“你们二人回去后,若是有可能就像所有的人宣布:复仇的中国人来了。”赵胜此时的心情极为激动:“西班牙人、荷兰人要为他们的行为负责,特别是西班牙人,十几年的仇恨本将军要清算个干净,当然也少不了当地帮助他们的那些令人厌恶的土著,他们全都要死。”说完这一句话,赵胜挥手让人将二人带下。
从明朝中期开始,就有大量的中国侨民到东南亚去谋生,今天的东南亚的华人又和大一部分就是当时的移民后裔,西方殖民来到之后,不断的迫害华人,多次进行了有组织的针对华人的屠杀。
第一次有记载的生在1603年西班牙殖民统治下的菲律宾,当时死难的中国同胞据《明史》记载为25000人,福建巡抚估计为3万人,西班牙殖民估计为23000人)而华侨损失的财产则难以估计,据事后拍卖,拨为军用36000多比索,缴人“皇家金库”3万多比索。大屠杀后,致使马尼拉没有理师,没有裁缝,没有鞋匠,没有厨师,没有农民和牧民;“没有粮食吃,没有鞋子穿,即使出极高的价钱也买不到”。
其实在赵胜的记忆里远不止这么一次大屠杀,虽然有一些还没有发生,但是赵胜却将这些算到他们头上了。
1639年的第二次大屠杀,致使吕宋岛华侨基本上绝灭了,全菲遇难华侨共达22000一24000人。“有几条河里的水被尸体污染得不能食用达6个月之久,(马尼拉)周围许多里格以内,河里的鱼是吃人肉长肥了的,所以人们连鱼也不能吃”。1662年的第三次大屠杀,据推测被杀害的华侨不下25000人。一个西方历史学家说:“西班牙人的原来意图是要杀尽每一个中国人的。但后来考虑到缺乏商贩和手艺人的不便,便放弃了这个意图。实际上是出于有此必要,而却以(西班牙王)的名义慈悲地宣称赦免一切放下武器的人。”1762年,西班牙人对华侨实行第4次大屠杀,遇难华侨近2万人。西班牙殖民布命令“杀掉所能找到的一切中国人”,宣告所有华侨都是西班牙的叛徒,在什么地方现,就在什么地方绞死。于是西班牙殖民四处搜捕,形成一个“骇人听闻的屠杀”。它们残酷地把10~15个人的辫子联结在一起,再系上石头,投入海河,活活淹死。殖民的强盗行径勾画出吃人魔王的丑恶嘴脸。
然而最令人可气的是第一次屠杀生后,当时的福建巡抚(这个人我不想提他的名字,因为离现代太近了,说不定还能找到他的子孙后代)对皇帝上书时居然还谴责所有被杀的华人都是愧对祖坟的逆子,不值得陛下关心。
荷兰殖民巩固了它在爪哇的地位后,便对印度尼西亚日益增多的华侨害怕起来。他们认为富有的华侨是竞争,而贫穷的华侨则又是对自己有害的分子。早在18世纪20年代,荷兰当局就已经把对自己没有好处的贫穷失业的华侨流放到锡兰岛和开普殖民地去,只有从公司得到特别许可证的华侨才被允许住在爪哇。1740年7月25日,东印度公司议决,凡属可疑的华侨,不管有无居留准字,统统抓起来先关在监牢里,然后再行审查。此令一下,马上引起了极大的骚动,官吏以给居留准字大索贿赂,许多有资产的华侨,无缘无故地被关在监牢里,须出一大笔钱才能赎出。假如有的华侨无钱疏通官吏,则被遣送锡兰岛。上荷兰人的肉桂园中做苦工。后来事情愈闹愈恶化,那些被送到锡兰做苦工的华侨,并非真的运到锡兰,而是船一离开海口,就被扔进海里喂大鱼。
荷兰总督还以华侨准备攻击巴达维亚为借口,组织了一场骇人听闻的对华侨的屠杀。被唆使反对华侨的暴民,在荷兰士兵的参与下,劫掠和屠杀华侨达一星期之久,虽老幼亦不得免。巴达维亚一地,原有华侨4000人,在巴达维亚以外的荷兰领地上,则有华侨6000人。这次屠杀,华侨住家被劫掠和焚毁的就有600多处,被杀害的华侨数以千计。总督还下令将狱中华侨全部处死。另据印度尼西亚史书记载:总督下令搜查巴达维亚城内中国人的住宅。这次搜查演变成屠杀、抢劫和四处放火焚烧,甚至在医院里的中国人也惨遭杀戮,这种情况大约继续了十天之久,一万多尸横陈街道。东印度公司对此袖手旁观,不加制止,总督甚至亲自下令把被捕的中国人一概杀死,同时将医院里的中国人拖出来,让暴徒打死。此外,他还出布告:凡在城外杀一中国人的给赏银2“杜卡特”(每一杜卡特等于荷印市三盾一角五分)。
这些还只是菲律宾一地的屠杀事件,还有很多地方有过这种事情,就想大家都知道的印尼猴子所在的国家。
克劳德·::卡尼基、肯尼兹·::森二人很不理解,但也不干触动正怒火冲天的“魔鬼将军”,恭敬地行礼后退了下去。
回到他们所在船上的二人很是兴奋,这不但是因为自己的商船、货物就将回到自己的怀抱,还因为他们察觉到了一个机会,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这个机会能让他们成为万人瞩目的人物。一万两的白银并没有被二人放在眼里,虽然那是两千英镑,也是一笔巨款,但对于他们这样既是船主也是货主的商人来说还牵扯不到他们的心。
“鲍勃,亲爱的鲍勃,快来快来。”克劳德·::卡尼基高声大叫道,鲍勃是他在亚罗士达招来的水手,是他们俩船中最了解南洋事物的人。
“亲爱的船长,有什么吩咐?”鲍勃很尊敬的问道,克劳德·::卡尼基是个令人尊敬的船长,同时也很大方。
“亲爱的鲍勃,你快说说…………”克劳德·::卡尼基将他俩此次的经历说了一片,马上就催促道:“快说,快说,你都知道些什么?”
鲍勃在南洋混了很长的时间,知道一些事情,“怎么说呢?那是西班牙人先开始的,1603年…………据事后拍卖,拨为军用者36000多比索,缴人“皇家金库”者3万多比索。大屠杀后,致使马尼拉没有理发师,没有裁缝,没有鞋匠,没有厨师,没有农民和牧民;“没有粮食吃,没有鞋子穿,即使出极高的价钱也买不到”。”
“天啊,那么多……”一个船员叫道。
“现在人家要报复了…………,倒霉的西班牙人。”有一个叫道。
………………………………
“真是令人难以相信,难以相信。”肯尼兹·森作为一个正常贸易的英国商人对于这些还是难以接受。
“上帝,简直是骇人听闻,他们现在……”克劳德·卡尼基神色很怪异,如今看来似乎这位将军只是在报复。
这些个人热热闹闹的讨论了半天,而恢复过来的克劳德·::卡尼基、肯尼兹·森二人则悄悄的回到了住处,他们是船长,赵胜还是给与了他们相当好的待遇——两人住一个房间。
“克劳德,你怎么想?”已经恢复了心情的肯尼兹·森轻声问道,船舱中船员那热烈的讨论声是那么热烈。
“我感觉还要进一步加以了解,我们对这位强大的将军一无所知。”克劳德·卡尼基摊开了双手,神色却是极为兴奋。
肯尼兹·森很赞同,“是的,我也这样认为,我觉得我们可以这样……”
“不错,很好的计划,就这样办…………”克劳德·卡尼基
第二天。一个不显眼的船角中。
“亲爱的李,你能…………”克劳德·卡尼基正对一名翻译央求道,同时塞去了一块怀表,黄金的外壳,繁花的装饰,这是一块名贵的怀表。
早已得到赵胜示意的李根富在一番推让后,就顺水推舟的塞进了兜里,“我跟你讲啊,这荷兰人……………………巴达维亚一地,原有华侨4000人,在巴达维亚以外的荷兰领地上,则有华人6000。这次屠杀,华侨住家被劫掠和焚毁的就有600多处……………………继续了十天之久,一万多尸首横陈街道。…………。”
“至于将军吗?”李根富小心翼翼的打探了下四周,轻声说道:“将军并不是朝廷的人,朝廷是不会给南洋的遗民报仇的。…………是起义军,就是反抗朝廷的………………”
克劳德·卡尼基傻眼了,他没想到这只看似强大的军队竟是失败后的起义军,事情似乎有点不对,要不然怎么会到南洋来。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肯尼兹·森那。
当晚,经过深思熟虑后,二人下了一个重大的决定——等,看西班牙人的军队是否能打败这只军队,若是西班牙失败了那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