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一季粮食得到丰收之后,由于人口的增加,再加上粮食已经足够。红薯一亩地平均可以收获6000斤,第一次就种了四千亩,这就相当于一个屯垦点可以收获24000000斤。
这是多少?假设一人一天可以吃一斤,这可以吃多少天?何况还有水稻,水稻一亩是4担,一旦二百斤,而且水稻也种植了四千亩,所以此时已经足够以后移民的所需,不用大明那边的支援了。
因此赵全他们就将屯垦的工作交给了其他人。他们自己则带领一些人开始建设自己的屯垦点,首先是建造以后的百姓的生活的房子,按照他们的计划,他们将使所有的人都住上砖瓦房。
由于在收获前就已经建了窑烧制砖瓦盖粮仓,所以这窑是现成的,然后就是烧砖了,在烧砖时,为了房屋牢固,也为了以后的城墙,所以他们就在台北屯垦点建了一个水泥生产厂。
等这些都搞好了之后,这时开始建设房屋。等到最后的粮食收割之后,花了十天时间,就在大家的努力下所有的房子都完工了。
所有的人都很欢喜,为什么?这不仅是从新有了家的问题。在古代有着一种制度,那就是每个人住的房子都有规则。普通人是不能住超过那个制度的,除此之外,官差收税时还看你家的房子的大小,门的大小。越大收的税越多。
现在有这么大的房子,那些人当然欢喜了。
赵全他们还指点那些工匠制造出给棉花去籽的机器,并且建造纺织机,这些使得织布的速度大大增加。
这也使那些人那一年都有了新衣服,新被子等等东西。
还有就是刘达他在台北重建了军火工厂,此时由于有了稳定的铁矿供应,再加上这里是由他们做主的。所以他们就在这里建立了高炉,这可以使铁更加好,也可以使造的炮打打的更远,这将是以后的利器,西方人在现在的火器制造水准和大明差不多,而现在有他们的高炉。那以后火炮必定比西方好,以后也可以多占领一些殖民地,也可以使中华人民多一些生产空间。
按照李元他们的想法是统治全球的,上面的想法只是不得以的时候才会那样。
接下就是造玻璃了,玻璃在这个时候还是意大利一家独占的买卖,这个玻璃可是好东西。
第一点就是可以使用在军事上,可以做成望远镜。可以使自己可以在很远的地方看见敌人,这样就可以做到知己知彼了,也可以有针对的发出军事行动。
第二点时卖钱,现在意大利人造的玻璃不是太好,产量不大,到时就可以为他们带来很多的钱了。
第三点就是可以做窗户了,这样可以使房子更明亮。
第四点是可以改善百姓的菜篮子。这个以后再解释。
由以上几点就可知,发展玻璃制造业有很多好处。
再还有就是加大造船的投入,首先是在原来的船厂基础上进行扩建,再就是再建一个,以后是航海的时代,这个时代海上马车夫才崛起,日不落帝国才开始支持海盗的发展,印度还是独立的,李元他们只有在造船上投入大量的金钱与时间才可以使得他们以后可以远超西方人。
16世纪外国战船与我国同期战船相比,从吨位、航海性能上看都已超过我国,从火炮的数量上看已大大超过我国同期的战船,发展也非常迅速,例如:1506年葡荀牙船到广东时输入‘佛郎机”炮;“鸟咀铳”是在平倭战争中掳获后于1558年开始仿制的;1622年开始仿制从荷兰输人的“红夷炮’等。
17世纪,海上争霸时代全面开始。西方造船业和海军力量不断发展,中国却日益落后。
1637年,荷兰拥有了制造排水量高达1500吨、装有100门大炮的三层甲板的战舰“海上君主”号的能力。到1644年,荷兰拥有1000多艘各类船只作为战舰保护商业顺畅,1000多艘大型商船进行海上贸易,6000多艘小型商船用于捕鱼业和内陆运输业,并拥有8万多名世界上最为优秀的水手。
1639年9月,西班牙舰队在海军上将奥奎多的率领下(旗舰是“圣地亚哥”号)出击英国。这支舰队的实力大约有70艘船,其中有12艘排水量超过了1000吨(如“圣特勒萨”号为2400吨)。
英国海军从1649年的39艘猛增至1651年的80艘,其中大部分是二层甲板、并拥有60至80门炮的巨型战舰。
1637年建成的英国“海上君王”号,是詹姆斯的继任查理一世时期所建的英海军中第一艘有3层统长甲板的大型战舰,1636年1月开始设计,1月16日在伍利奇船厂建造,1637年10月下水,总造价超过4万英磅(其中一半是付给造船匠的工钱),主设计师佩特本想该舰只需装备90门大炮,但查理一世却硬要把炮数增加到104门(共重153吨),使之成为当时最大的战舰。该舰龙骨长39米,总长51米,宽14.7米、深23.17米,吃水6.8米,该船重1683吨,有4层甲板。该舰竖以3桅,在主桅和前桅上挂有皇冠帆。该舰装备102-104门炮,在低甲板及主甲板上架30门炮,在上甲板上架26门炮。在首楼上有12门炮,半甲板上有14个炮门,还有10门船首炮及若干尾炮。该舰队有11只锚,每只锚重2吨。水兵800多人,最大的炮弹净重60磅,一次齐射的炮弹重达一吨该舰先后曾参加了对抗荷兰、法国海军六、七次海战,连续使用了60余年,最后,意外地被法国海军击毁于查塔姆(Chatham)海域。
虽然西方海上强国的大炮巨舰越来越多,但是作为海上武力标准的主要舰船仍然是二层甲板、装有50---80门火炮。装有大炮的快速帆船也开始建造:,一般排水量约为400吨、装有30--40门炮。这种船结构坚固,操作灵活、火力强大。同样排水量的中国的最大战船只能安放2门大炮和若干小炮,两者火力根本无法比较。以《纪效新书??治水兵篇》记载的戚继光水师为例,一个水兵营中4艘福船2艘海沧船和4艘苍山船装备的主要兵器加在一起,才有40—70门火炮,勉强可和西方一艘小吨位快速帆船相比,而且中国最大口径的船上大炮只相当于英荷等欧洲军舰大炮的1/4重量---1637年英国“海上君王”号有炮104门(共重153吨),平均每门炮按明制为2000斤以上----明未徐光启等人从澳门买来的红夷大炮,就是从英国沉没军舰上打捞出来的。
当做完了这些之后就是建造城墙,只要这一步完成,这些百姓就算安稳了,
建造城墙的砖都是特制的,都是古代修建城墙时的专用砖。时间将近十二月的时候,所有的工作都已经完成了,此时每一个屯垦点都至少有一千五百户的人,像两处港口则更多了,而且台北城也是比较多的人有二千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