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百是什么概念?唐时一个蜀地大概也就120多个县而已.这里可是520个,李元他们现在有的人才相当于可以控制两个蜀地了,因为郡级人物不多。
当然赤色是成为县令的最低条件,在隋唐以前,那时人口较少,所以本命气是紫色就是王气,而青色就可成卿相。但是现在不同了,现在人口过亿,所以大明的内阁成员一般都是紫色,所以在大明,即使是赤色也不一定可以成为县令。
一阵马蹄奔跑声传到正站在远处看到其中一个书生的李峰耳中:“报告,李大人,在海边的观察哨看见海盗上岸了,他们船上挂了海盗旗。”那个士兵说道。
“他们有多少人?”李峰问道。
“他们有三千人,大人我们怎么办?我们就四百人了。”那个士兵说道。
“立刻传令下去,让其他人集合,同时派人向秦志大人求援。”李峰说道。
在所有的士兵都集合了之后李峰对他们进行动员道:“兄弟们,刚刚观察哨在海边看见了海盗,他们来强我们的东西,你们让不让?”
“不让……”所有的人都整齐划一的回答道。
“我们手中的火枪比他们的射的远,再加上我已经派人去求援了,所以我们一定可以打败那些海盗。我们现在出发。”李峰对士兵说道。
“大人,那些海盗已经快到这里了。”一个斥候侦查回来回答道。
李峰所在的地方是那些海盗到李峰的屯垦点的最近之路,所以李峰在这里埋伏了。准备等会儿打海盗一个措手不及。
这个地方是有两边陡壁在中间形成了一个唯一通道。是一个埋伏的好地方。
“好,现在归队,其他人准备好,待会儿看我号令。”李峰说道
大概十分钟的时间远处就传来一阵声音,李峰任由那些海盗行到这个通道的中段,然后一扬手中的令旗,所有看到令旗舞动的人都向下方放枪。由于海盗没有料到有人伏击,所以很快就使海盗乱作一团,同时上方李峰让人高呼着“弃械,跪地,投降不杀。”
“老大,我们遭到埋伏了,怎么办?”一个海盗对海盗老大说道。
“怎么回事?老二,以前不是没有事?这些人哪来的?”老大问道。
“我们也不知道呀,以前没有遇见这样的事,我们往年不也是在他们收第一季的时候来的么。”老二回答道。
“现在不是讨论这个的时候,我们应该立即离开这个地方。”另一个文士打扮的人说道,一看就是狗头军师。
“对,军师说的对,我们赶紧跑,以后有计会再回来。”老大说了几句场面话就道“风紧,撤。”然后老大带头跑。
有小弟看见老大一跑,那些人就更没有抵抗能力了,所以很快就结束了战斗。此时俘虏了二千人,打死六百五十三人。
当秦志带领二百人来援到达时,战场刚刚打扫好。
“你们已经结束战斗了?怎么这么快?不是说有三千人吗?我看你这俘虏就有二千吧?”秦志到来后就问李峰道。
“那些海盗太自大了,以为还是和以前一样,所以没有防备我偷袭,因此很容易就被我给打败了,现在他们逃出去的人还没有五百。”李峰回答道。
“那现在就完结了?可以回去了?”秦志询问接下来应该怎么办。
“我们现在就集中我们手中的所有的马匹,这应该有100匹,我们现在可以赶到海盗上上岸的地方,我们去夺了他们的船,其他人就在后面慢慢的赶去,到时将那些强盗给全部解决掉,这可以解决后患。”李峰是一个军人,所以在这方面有自己的想法。不想放虎归山。
“可是接下来天就快黑了,这样赶路不太方便吧。而且不一定赶得上呀。”秦志道。
“没有关系,这样虽然有所阻碍,但是敌人一样有这方面的困难,我们有马,应该可以的。”李峰为了打消秦志的顾虑道。
“好吧,听你的。接下来交给你指挥,我是不太懂这个方面的事情。”秦志对这个方面不懂,所以将人交给李峰指挥。
在李峰与秦志谈好了之后,他们就将所有的会骑马的人集中去追赶海盗,而留下来的人交给了以前提拔的李文岳,李文岳是李元的族人,他当时被选入了军队中,这是为了掌握军队的具体情况。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可以改正。再加上训练刻苦所以被提拔了。
李峰与秦志带领一百人马不停蹄的赶往海盗登陆的地方,当他们到达的时候,那些海盗所乘的船还在。
“还好,都还在,这里一个有五艘船,李龙,王云,郑官,秦志与我各带一些人,到时将他们全部制服之后,就将船划远一点,等解决了海盗再回来。”李峰说道。
由于这些留守的海盗没有得到风声,所以很容易就解决了。之后就简单了,很容易就将那些逃掉的人给俘虏了。
在审问了这些人之后,李峰他们还逮到了一条名鱼——李旦,就是那个军师。李旦是明末时的一个海上的海商,他兼职海盗,在1620年之后发家,最后移居日本,后来还培养出了郑芝龙。
沈国元《两朝从信录》卷十九。天启三年(1623)九月:
闽抚南居益塘报云:看得,夷情反复,既经投款,复皆占据澎湖、北港。往复宣谕,实为无益。其停泊风柜子,乃澎湖信地。此外若浯屿、白坑、东椗、莆头、古雷、洪屿、沙洲、甲洲等处,皆漳泉内地,亦敢于任情出入矣。每称发船往日本,既明示我以勾夷之意,且巨寇如李旦辈,又阴载以为内向之媒。狡夷盘踞日久,变诈百出,要挟不已,必至狂逞。
沈国元万历崇祯时人,该书约成书于崇祯二年,内容多根据邸抄,这是中文资料关于李旦活动最早的记载。此“夷”即荷兰殖民者,他们于天启二年强占我澎湖为据点,骚扰福建沿海等处。此时李旦已与他们有往来。
(2)《明熹宗实录》卷五十三,天启五年夏四月戊寅条云:
福建巡抚居益题:今镇臣俞咨皋言,泉州人李旦,久在倭用事,且所亲许心素[4]今在系。诚质心素子,使心素往谕旦立功赎罪。旦为我用,夷势孤,可图也。
当时同安县令曹履泰在《上周际五(应期)道尊》书中云:“所寨许心素,今已见用于俞总兵矣”。俞咨皋曾通过许心素招抚刘六、刘七等海盗。
当下秦志就收了李旦,李旦是海商,这说明他是有经商天赋的,只要不给其兵权,就不怕他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