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流他们的工作主要有两个。
一个是修复能源柱还有其附带的一些被破坏的系统,另一个则是修复战舰外部的大规模破损之处。
其实许多外部破损之处是与一些内部系统相连,而由于人手极度缺乏,大部分修复工作则是交给机器人进行自我缓慢修理,要求只要能保证战舰最低程度的运行即可。
所以,通常通常是等到内部系统恢复到一定程度,才去派遣一些人员彻底的修复相应的外部破损之处,而江流和刘涛今天的工作就是到外层进行作业。
“结束了。”
约莫过了几分钟,江流将检测的工作收尾完成,舒展一下身体,便离开座位,整理整理东西,过一会就要出去了。
“哦,速度还真快啊。”
听到江流说自己完成了,刘涛便关掉正在玩的虚拟设备,有些惊讶的说道。
“嗯......报告做的的很详细嘛......咦?都做完了?!你到底什么时候开始做的啊?不,就算是从昨天任务下来就一直做也未免太快了吧......”
刘涛随意的看了一下江流做过的报告,接着便用一副看到怪胎的眼神看着江流,道:“我说你的计算机学位不会比你的飞行器设计学位还高吧?效率太高了!”
正在收拾东西的江流听到这话,却只是平淡的回答了一句“怎么可能。”也没有多说什么。
不过江流计算机方面的技术确实不错,虽然他没有去进行学位考试,但估计也有接近四阶的水准吧。
因为在江流以前卧病在床时,他便考虑过许多方法来治自己的病。其中就想过通过网络来找到治好自己病的方法,这网络指的是超域网络还有与其相连的诸多区域网络。
网络上有许多信息,但同时也有许多有价值的、隐秘的信息是不能轻易为常人所知,其中也许便有治好自己病的关键。江流的想法便是学习网络技术,再凭此黑入各个网络数据库,收集信息,找到自己想要的。
但这很快就放弃了。
虽然经过一番学习,江流很快就掌握了窍门,不久之后便神不知鬼不觉的黑了花语星的服务器,但是对于接下来的超域网络却是束手无策。在多次尝试之后他就意识到:这个由人类最顶级技术凝聚出的结晶,能攻破它的黑客,应该是不存在的。
话虽如此,计算机技术在各个方面都能用到,加上江流本身也挺感兴趣,因此之后也稍微花了点心思。
“走吧。”
一切收拾处理完毕,江流就叫着刘涛,两人一起出门了。
随着身后的门缓缓合上,这时,从上方传来一阵刺耳的嗡鸣声,两人不由的同时抬头看去,那是能源柱发出的声音。
“真是见鬼啊,这东西可真够吓人的。”
刘涛在一旁不满的嘀咕道,江流只是轻轻的嗯了一声,也毫不在意,就这样来到这个圆形大厅的另一边,那里有一个升降梯的入口。
江流在入口前开启界面进行着程序操作,这个升降梯有些特殊,需要特殊的权限,而刘涛则是在一旁无聊的说着话。
“话说,就在最近老大好像准备把大厅里的那个能源柱给拆了,也早该拆了,省得每次来的时候都提心吊胆的。”
所谓的老大就是江流所在的这个小组的组长,看上去只是个中年人,实际年龄有八九十岁了,是小组内唯一的一名六阶学者,一般的工作任务都是由他布置的。
“拆了?为什么这时候拆?”
微微低着头的江流一边操作着界面,一边敷衍般的问道,就在这时,面前的门发出“哧”的一声,打开了,两人随即进入。
“好像是这根能源柱实在撑不住了吧,本来因为许多能源柱的损坏就导致战舰里能源不足,但是现在也没办法了,能避免发生爆炸事故就算不错了。”
升降梯开始急速上升,刘涛看着前上方不断上升的数字,漫不经心的回答道。
江流听了以后只是轻轻的点了点头,说了句“这样啊,”便没有再多说些什么了。
他们现在搭乘的升降梯,最终的目的地是一处位于战舰内部的飞行器停泊场,其中停放着数架维修人员专用的飞行器,且档次不低,大多都是五阶的,为的是让那些维修人员在战舰曲相飞行时,也能在舰外进行临时作业。
升降梯上行大概过了十几分钟,就逐渐停了下来,梯门打开后,来到一个十分空旷的场所。
这是一个类似地下车库的地方,但空间实在太大了。中间是一条约十米高的宽大通道,两侧有着巨大的金属闸门,左右各三个,分别标有D1~D6的记号。
“那么,等会到工作准备间汇合。动作可不要太快,稍微等我一下啊。”
两人来到停泊场之后,刘涛开玩笑般的叮嘱了一番江流,江流也是轻轻的点了点头,而后两人便暂时分开了。
鲜红的颜色描绘出D5这个符号,江流来到位于右边的这道巨大闸门前。
里面停放着江流工作用的五阶飞行器,当然,只是他暂时拥有着使用权而已。
工作用的飞行器每个维修小组配有六架,江流这个小组现在一共只有五人,他自然能有资格使用其中一架。
打开虚拟界面,通过了身份卡的验证之后,黑灰色的金属闸门便缓缓打开。
里面的这艘飞行器通体呈银灰色,机身颇长,机尾有着两个小小的侧翼,头部则呈现一个平缓的弧度,总体来看类似于火箭与飞机之间的感觉。
与以前的“冰翼”不同,这艘飞行器是设有驾驶控制室的,就位于那有着平滑角度角度的尖端部位,虽然相对于整个庞大的机身来说可能有点小,但其实也有着七八平米左右的空间。
再次通过了身份验证,江流从机身登上了飞行器,而后进入了控制室。
将自身的虚拟设备与飞行器搭载的系统相连接,江流在一番操作下,便控制起飞行器悬浮起来,而后向外驶去。
从进入飞行器到启动成功,江流花了大概四分钟的时间。看起来好像有点慢了,但启动像这种大型的飞行器是需要许多步骤的,中间的系统自检还有些许的细节调整都是比较复杂的。而江流能在四分钟内做完这一切,已经算是相当快的了。
驾驶着飞行器从停置库中出来,位于D3号库的刘涛好像还没有什么动静。一般来说他启动大概需要七八分钟的时间吧,不过这才是正常人的水平,也没为什么好说的。
并没有去刻意的等刘涛,江流直接驾驶着飞行器来到了工作准备间。在这里,需要把一些维修用的材料、仪器、设备之类的东西放置或装备到飞行器中。
当然,因为这里已经没有了工作员工,许多准备工作都是江流自己完成的,也顺便把后来的刘涛的准备工作一起完成了,之后他来了也可以稍微快一点。
当江流的飞行器差不多完成加载时,刘涛所驾驶的一架飞行器也进入了这个准备间。用通讯的方式告诉了刘涛准备工作已经帮他完成后,江流便由准备间的通道向外层驶去。
这里的飞行通道可以直接抵达战舰外层,而后来到战舰表面。其实沿途也有着不少关卡,不过在之前自检时便已经要求打开了,因此十分的顺利。
来到了战舰表面,由于战舰正进行着高速前进兼曲相穿梭,江流能够看见明显的空间扭曲现象。
与飞行器独自穿梭的状况不同,虽然此时可以借助战舰的空间推力,但仅仅如此,会很快被战舰甩出去的,因此,飞行器也要配合目前战舰的运动状态,进行一定程度的曲相穿梭才行。
至于为什么江流不乘着这次机会,直接驾驶着飞行器逃走?一方面由于舰外作业的时间比较短,一般给飞行器一次配给的能源不会太多,无法进行长时间的穿梭。另一方面,战舰最强的方面是什么?自然是火力!恐怕江流刚准备逃跑,就会被战舰上的探测器扫描到,并迅速予以击毁吧。
没有想太多,江流驾驶着飞行器到达了战舰表面的工作位置,接着他便操控着飞行器,伸出几根如同触手一般的金属支脚,牢牢的固定在战舰表面。
这里有着一个相当大的破损之处,一些关键的部件也损坏了,江流的工作就是重新将那些关键部件装上去。
具体的操作就是根据之前的问题处理结果,以飞行器中的材料为原料,将那些重要的部件以3D打印的方式直接生成出来,同时安装上去。这就需要相当精准的操作,不过只要之前计算的没有问题,计算机一般都会圆满的完成的。
就这样,几个小时过去了,在持续的把一些关键部件补充上去之后,江流又进行了一系列的检测,没问题了之后,这工作也进行的差不多了。剩下的一些破损,就交给机器人慢慢修补吧。
收回了支脚,江流驾驶着飞船移动到战舰刚刚打开的入口,迅速的返回战舰。而后顺着飞行通道回到了准备间,自检并维修一番后,便将飞船开回到停置库,任务也自此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