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算天算地不算自己
吴用虽是学究,却一直在江湖上混,得了一个智多星的名头。武松迎出亭外,道:“这位想来就是江湖上人称智多星吴用,吴先生了?”
阮小五和阮小七对望一眼,心中都不免惊骇之色,这人算术果然厉害,吴用连称:“不敢当,不敢当,不敢请教。”
阮小二道:“五弟,七弟,你们两个也不给我介绍一下?”
阮小五抢着道:“这位是山东清河县武松,人称天机侠。”阮小二,吴用忙拜首道:“原来你就是清河武松,想不到在这个地方与你相识,幸会,幸会!”他早在江湖上听说了武松在北京的事情。
武松道:“不敢当,先生请!阮二侠请!”说着手一摆,做了个请的姿势。
吴用忙道:“请,请!”不敢举步。
阮小七不耐烦道:“你们怎么就那么多礼数,都过来坐了,我早已等不及了。”
吴用笑道:“小七,你怎么还是这副脾气?”
阮小五道:“他……他就是这样的人,急性子!”
武松微微一笑,三人入席坐了,吴用举杯对武松道:“武兄弟,听说你在北京好胜了得,从蛮人完颜阿骨打手中逃脱,实在是智勇双全。”
武松笑道:“不敢当,只是运气好而已。”
吴用哈哈一笑,略了过去,不再相问。
阮小二好奇道:“五弟,七弟,你们是怎么相识的?”阮小五讲了经过,阮小七也做了最后的补充,阮小二大奇道:“天机之名,就是这样得来的?”
阮小五含笑点头,并不做声,吴用也是拜服,说道:“我怎江湖上也抱有虚名,想不到和天机侠一比,我这个智多星不提也罢。”
武松被众人你捧一句,他捧一句,捧的不好意思,谦虚了一番。
众人吃酒,连吃了几杯,谈一些江湖上的趣闻,武松刻意拉拢阮家三兄弟,对吴用到不怎么放在眼中,武松却记得很清楚,水浒中,吴用先是跟着晁盖,等宋江上了梁山,却使计策让宋江夺权,等晁盖反应过来,想要亲自出兵,收拢人心的时候,却没有掩护,死在曾头市,实在是冤枉之极,可是说,晁盖之死,就死在了吴用的计中。
阮小二对武松知其三兄弟陆上功夫,很是惊讶,连连追问,武松只是不答,问的就了,武松就笑道:“天机不可泄露!”
原来,阮三兄弟,几年前,无意中得了一本前辈的武功秘籍,主要是讲一些水中功夫,战术,那前辈因为在水中所创,就起名“神龙鱼叉”秘籍后面有一篇不完整的枪法。
三兄弟闲来无事,就都练了,功夫大进,捕鱼时也灵巧了很多,那枪法威力并不低于《神龙鱼叉》,三兄弟为了在关键时刻救命,只是苦练,并不显与人前,却不想被武松所知,心中大惊,自然要问个明白。
阮小二见武松神神秘秘,不以真心相待,心中冷了,面上不免有些冷淡,没有了谈话的兴致,武松却还自不觉,乔峰早已瞧见,心中已有了计较。
乔峰一直随在武松身边伺候,并没有入席,武松也想让乔峰在众人的视线之外,所以每次遇到场合,都让乔峰在自己身边伺候,并不介绍给众人认识,除非是主人家要问个清楚明白,才会介绍其姓名。
乔峰取了酒壶在武松的杯中注满,对阮小二道:“阮二爷,你是二爷,我师父也是排行第二,在我们县里,都称呼武二郎,你们应该多亲近亲近。”
阮小二把杯中酒一口喝了,却并不言语。
乔峰道:“在北京的时候,我师父差一点被蛮人完颜阿骨打抓住,你却以为如何?”众人刚才听吴用说了这事,却不知缘故,见乔峰知道详情,就想知道个究竟。
乔峰自问自答道:“我师父有一门本事,称为算术,大算可以算国,小算可以算人,无一不准,因为与卢老爷子投缘,我师父无意中透露了天机,天就降下灾祸在我师父身上,那卢老爷子只是被连带了而已,就差一点送掉性命。”
众人本想问问是泄露了什么天机,才导致来了灾祸,但都问不出口,人家都说了,泄露天机会惩罚武松,自己等人怎么还会问。
乔峰道:“幸好,我师父见机的早,知道自己泄露了不该泄露的事情,就用心算了一次,上香沐浴更衣,虔诚的祈祷了一个晚上,才稍稍躲过。”
阮小二不死心道:“不知什么事情可以问?什么事情可以不问?”
武松道:“能说的,我一般都会告诉,不能说的,打死我也不会说。”这话说的很明白,说不说在我,谁也决定不了。
吴用接过乔峰的话道:“既然天机侠,大可以算国,你肯定听你师父算过,能不能给我讲一下。”
武松假装沉吟了一下,道:“这个,我倒可以和你们讲讲。”停顿了一下,继续道:“你们说,大辽国运怎么样?”吴用答道:“辽国实力雄厚,兵力强悍,屡次犯我边境,在各国中,称得上老大。”
武松冷笑道:“面上华丽,内力腐朽。不用三十年,女真蛮人就会灭了辽国。”吴用大惊,有些不敢相信,但能见到辽国灭亡,作为大宋的一份子,心中也是很高兴的,问道:“辽国灭亡,我大宋不是可以收回燕云之地?”
武松喝了一杯冷酒,冷笑道:“他人之物,怎敢妄取?”
吴用默然,看来,即使辽国灭了,燕云之地,也是收不回来的。
众人想起国家的现状,都有些揪心,也不言语,连续吃了几杯,吴用问道:“小可以算人,却是怎么个算法?”
武松斜睨这他道:“不是我出言无状,在前六个月的时候,你的生命轨迹很清楚,不到十年,你就会惨死在这梁山之上,但现在么?却是人定胜天,却看你怎么去选择了?”
阮小二听他说的煞有其事,就都问道:“我兄弟三个,可有性命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