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
太平镇镇口,虎门海滩。
此时,鸦片已经被销得只剩7800箱了。
旌旗林立,成队的辫子兵排列在各处,无数兵勇将成箱的鸦片及无数袋生石灰源源不断地往两个方形大池旁抬去。
伞盖下,亲身督察的林则徐春风满面,鸦片流毒螨清数十年,积习已深,终于被俺利用断水断粮的绝技从洋夷手中拿到了19179箱鸦片,可以向大皇帝交差了。
此时,外围有成群的百姓在围观着。在前几天,林则徐突发奇想,意外地发请帖要求外国人也前来观看鞑清的胜利!
“回禀大人,池水已蓄满。”一个水勇走过来禀报道。
“好,开始吧。”林则徐命令一下,兵勇们开始有条不紊地拆开箱子,将箱内的鸦片倒出来,切碎,而后倒进池水中,而后随着一袋袋生石灰被倒入,滚热的石灰浆逐渐熔解了鸦片。
此时,围观的百姓一片叫好,呼闹声不断。
听着百姓的叫好声,看着滚滚升起的浓烟,闻着一阵刺鼻的石灰味,林则徐心里一阵得意:“《万国公法》?哼!我大清的朝贡体系就是万国公法!‘蛮烟一扫海如镜,【清】气长此留炎州。’【林则徐诗】旦夕之间,焚毁洋夷之鸦片,扬我大清之威名,十余年来无此快意之事也。纵古观今,何人能及?”
此时沉浸于胜利喜悦中的林则徐不知道,如此伟大的鞑清帝国,后来竟然被打得满地找牙!不可一世的天朝上国在“蛮夷”坚船利炮的淫威下,变成了一个人尽可欺的孙子。
在虎门上空,素来喜欢打酱油的上帝仿佛读到了林则徐的心思,叹道:“你丫的以为你鞑清是大唐咩?”
大约半刻钟后,15个受邀的洋人姗姗而来。这些人中,大部分是美国人,如美国奥立芬洋行股东金及其夫人、传教士裨治文等;其余少部分是心怀愤怒的英国人,如商船马礼逊号船长弁逊等。
右手被其夫人拦着的金,看着围观的百姓,轻笑到:“诸位猜猜看,这位林钦差邀请我们到来,是何目的。”
弁逊看着那些辫子兵,愤愤地道:“我猜林钦差大概是向我们炫耀他的功绩吧。”
弁逊的话引来一片笑声。
说话间,金将自己的名片和林则徐的请帖交给了一个水勇,那水勇接过名片和请帖往林则徐所在方向跑去。
而后一位军官走了过来,对着众洋人道:“钦差大人有请各位。”
众人用生涩的汉语答道:“谢谢。”而后跟着这位军官走去。
大约200步后,裨治文等终于走到林则徐面前,纷纷脱帽向林则徐行礼。
这一天,林则徐终于打破了以往清朝臣民不得擅自接见洋人的限制。在此之前,林则徐连病了都不会跟自己的美国医生伯驾见上一面的。
而此刻,春风得意的林则徐已不再纠结于礼节问题了,向洋人拱手后,道:“今本部堂度之以法,焚毁此等荼毒大清之物。汝国商贩以此物蛊惑我鞑清子民,已历数十年,所得不义之财,不可胜计。因此,汝国商贩果真悔罪畏刑,感戴天恩,畏威怀德,恪遵禁令,则善莫大焉。若有再贩售鸦片于中国之举,则莫怪我大清封港罢市。届时于汝国生命攸关之大黄、茶叶等均不得售,汝国臣民,一朝不得食,立致因病。今时已明申约法,今后断无姑容之理。望汝国商人做正经买卖,凛天朝之法度,即可获利致富,岂不体面?今本部堂奉大皇帝旨意,焚此鸦片,诸位且自行观之。”
金听了之后,愣在那里,看了夫人一眼,随后看向裨治文,耸耸肩,摇摇头,而裨治文则紧咬牙关,似乎碰到仇人的样子。然后两人跟着众人一起去“观赏”价值几十万的鸦片被焚烧的场景。
走远之后,裨治文终于忍不住大笑了起来,不顾其余同伴莫名其妙的眼神。金和夫人对看一眼,也觉得莫名其妙,随后问裨治文:“嘿,我很好奇,有什么值得你这样开怀大笑?说来给我们听听。”
足足笑了十几秒,裨治文调理了呼吸:“啊,你莫非没听懂他说什么吗?”
金很诚实地道:“前面的听得懂,后面的大部分都不懂。”
裨治文深呼吸,严肃地道:“好吧,我的朋友,让我来告诉你我大笑的原因。之前,我听说清国人认为我们西洋人喜欢大量购买茶叶、大黄,是因为我们喜欢吃乳酪,会导致肠道不畅,需要茶叶、大黄来清洗肠胃,如果没有茶叶、大黄的话,会导致眼瞎、肠道不通甚至死亡等恶果。开始我以为是那些百姓在胡乱吹嘘,可没想到这位林钦差居然也会这么认为。”
在裨治文说到“肠道不通甚至死亡等恶果”时,金和其夫人已然抱着笑了。金夫人道:“哦,亲爱的,这位林钦差实在太可爱了。”
金打趣道:“亲爱的,看来你得少吃点乳酪了,或者家里多买几十斤茶叶,要不然,后果不堪设想啊,哈哈哈……”
裨治文接着道:“啊,我算是知道为何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弱得掉渣,而它的大臣竟然胆敢虐待我们的商人、收缴并销毁我们的鸦片了。他认为他的国家控制着大黄和茶叶,就控制了我们的命根子。啊,这种奇思妙想实在是少见、不得不让我惊叹。而更让我惊叹的是,这个国家拥有所谓的文明,它的大臣竟然不知道军事实力才是国与国之间较量的根本后盾。”
此刻,林则徐的销烟扬威在裨治文心中彻底成了笑谈。
就在裨治文还想继续发表高论之时,一个水勇走了过来,对三人道:“各位,钦差大人有请。”
三人觉得诧异,但还是跟着那水勇往一座棚厂走了过去,待走近了,发现林则徐脸色不好看,脸有怒气,金看了裨治文一眼,用英语道:“我知道林钦差为何叫我们过来这里了。”
裨治文无奈地耸耸肩。毫无疑问,他们肆无忌惮的大笑被林钦差发现了。
思虑间,裨治文等走到林则徐面前,脱帽敛手,而后问道:“不知钦差阁下邀我等前来,有何吩咐?”
林则徐决定不跟这帮没有被王化熏陶过的蛮夷计较,平稳了气息,道:“诸位自泰西而来,本官竟不知泰西位于何处。因此,本官欲购得《英华字典》、地图、地理及其他各种书籍。诸位可以助我否?”
裨治文听后,不假思索地道:“钦差阁下的请求,鄙人很乐意代劳……”
自此,林则徐开始了“开眼看世界”,从客观上说,是开始了士大夫阶级的“开眼看世界”。因为在此之前,有个叫谢清高的广东商人——亦即草民——周游西方列强后,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讲述给一个叫杨炳南的人。之后,杨炳南将谢清高的讲述整理成书,名曰《海录》,于19世纪20年代出版。此书详细记述了近至越南、暹罗、吕松,远至西班牙、英国、美国等各国的风俗、地理等。
然而,《海录》再好,也只是草民的“开眼看世界”,士大夫怎么会看得起呢?因此,《海录》在当时的影响力不值一提。更由于林则徐本身的悲剧因素,后人毫不吝啬地将“开眼看世界”的赞誉给了林则徐。
当然,尽管林则徐通过翻译西方各种书籍、报纸,得出的结论却让林则徐松了口气。因为像英国这样一个国家,距离他鞑清真的太遥远了。若发起战争,单补给一项,就可以成为英国的梦靥。而且,他这个岛国的人口充其量不过四千万。而我大清,算上一票汉人奴隶,就接近四万万。比炮灰,你行吗?
因此,在鸦片战争发动之前,林则徐乐观地认为,英军会囿于补给之扰而放弃战争。据说英吉利人认为鸦片贸易是不道德的,那么这些贩卖鸦片的渣滓应该得不到道义的支持……看来这个英吉利女王教化有功啊。俺要不要跟大皇帝商量一下,让俺写封信夸奖一下那个小女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