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地球北半球夏季的星空,织女星高悬在头顶,它是天琴座中最为明亮的一颗星,也是夜空中亮度排列在第五位的恒星。
古老的传说将织女星喻为仙女,然而实际上它却是比太阳还要大3倍的一个巨大火球。他的亮度是太阳的50倍,表面温度高达10000摄氏度。之所以我们看来它只是一个明亮的光点,是因为它的距离非常遥远的缘故。织女星距地球26.5光年,如果你的年龄小于二十六岁半,那么你所看到的这颗天琴座α星,竟是你出生之前的模样。下面的科幻故事,也将从这里开始。
如同太阳一般,炽热而又明亮的织女星周围,环绕着许多小天体,在织女星强大的引力作用下,它们围绕着自己的“太阳”不停地旋转,从而形成了织女星系。星系中包括着一条小行星带,其内的小行星难以计数,大到数十公里,小到犹如尘埃,它们大多遵循着轨道围绕织女星不停地旋转着,好像永无休止。
可是在这些小行星中,也会出现极少数不安定的另类分子。由于受到母星织女星以及其它大行星的引力、摄动作用影响,个别小行星会被荡离原轨道,奔向引力来源的地方,最终被织女星所吞噬——以生命为代价投到入母亲的怀抱。
地球人把这类小行星称作“阿波罗体”小行星。
×××(娅冥星人的小行星编号)小行星——固态不规则状,最大长度5.2公里,最厚处3.4公里,密度5500千克每立方米,被发现时速度7万公里每小时。这颗小行星就是一个不安定的另类,它让织女星系小行星带“抛弃”后,便成为了一颗“阿波罗体”小行星。
星际众多的天文研究者当中,一个名叫昆达的娅冥星人,在利用天文望远镜观测星空时,偶然将这颗小行星捕捉,于是此星便以发现者的姓名命名为昆达小行星,发现时的地球时间是2777年。
由于小行星带内的单个物体基数过于庞大,“阿波罗体”小行星现象相对来说也属司空见惯,但为保险起见,娅冥星的科学家们还是对昆达小行星进行了运行轨迹的演算。不想,演算结论却令人感到了恐慌:这颗小行星在奔向织女星的途中,其运行轨道将与它们中间的尼萨大行星公转轨道相交,由于受尼萨星引力作用影响,有45%与尼萨星发生撞击的可能性!据推测,轨道相交时间为50年后的2827年。小行星的重量约为1.5亿吨,一旦碰撞真的发生,计算撞击瞬间时速达每小时15万公里以上,所产生的破坏力相当于30000枚核弹同时爆炸,可导致尼萨这个文明星球99%以上、甚至全部生物的灭亡!
昆达小行星将要撞击尼萨星的结论,自娅冥星以无线电波方式尽可能快速地被发送至另外4个盟星。娅冥星是“星共体”中文明科技程度第二高的星球,这条消息毋庸置疑。
尼萨星人在收到这个信息后,一度造成了全球性的恐慌。由于受科技水平限制,他们对昆达小行星的“亲密接触”将难以抵御。但恐慌在持续了一段时间后被平息,因为他们的保护神——距尼萨星最近、同时也是“星共体”中文明发展程度最高、科技水准最为先进的艾融星人,已经义无反顾地担负起了保护尼萨星的使命。在收到“昆达”的危险信号后,艾融星人立即组织了援助人员及装备前往援救,当尼萨星人收到危险讯号的数年①后,艾融星的宇宙飞船已行驶在了赶往尼萨星的航道上。
防御系统于昆达小行星将要到来的两年之前便修建完成。以艾融星先进的外太空及军事技术,他们所委派的援助力量完全可以保证对“昆达”进行万无一失的、彻底的太空清扫。艾融星科技、军事、工程人员帮助尼萨星人,针对此危险小行星建立起了具有监测系统的导弹发射基地,并配备了自己星球所制造的2套精确制导装置,以及威力巨大的3枚高浓缩核弹。
之所以说对“昆达”的清扫方案可确保万无一失,是因为艾融星人本身就曾有过类似的经历:1500年前,一颗直径约12公里、质量为“昆达”近30倍的小行星曾向艾融星袭来,被艾融人的祖先们所建造的防御体系成功拦击。导弹基地所发射的5枚高浓缩核弹在外太空20000公里处将小行星击碎,其碎屑成为不计其数直径不超过15米的陨石坠向艾融星,因坠落时与大气的摩擦,燃耗于星体厚厚的大气层中。
那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日子,艾融星人利用自己的科技力量保卫了繁衍哺育自己的星球。小行星是在凌晨时分被拦击的,当晚,几乎所有人彻夜未眠,在小行星被成功拦击后,人们看到了其碎屑化作陨石雨的奇观,遍布天穹的陨石雨更像是壮丽的礼花,庆祝着人们获得了重生。虽然陨石燃耗的尘埃导致天空长达数天的阴霾,但晴朗很快到来,一切又归于正常。
后来,那一日期便成为了艾融星人最为重要的纪念日,并从此成为他们一年一度的复活节。
正因有成功先例,艾融星人在研究对尼萨星的援助方案时,更为先进的“强束激光分裂计划”未被采用。原因之一是,艾融星的科技水平虽然是已知智能生物中的佼佼者,但跨越恒星际建造聚能强束激光发射基地,对他们来说仍然是一项较为繁复的工程;而更为重要的是,自“星共体”成立以来,由五盟星共同制定并签署的星际公约中,有“各星球有权保护自己的科技成果不被侵犯”的明确规定——艾融星人的友好与和善,只是他们特有的天性,并不能代表整个星际人类·,保护自己的科技、军事机密,也是为了维护星际共同体的和平。
当年,艾融星人的祖先在拦击质量为“昆达”近30倍的小行星时,发射的5枚核弹全部按预定弹道精确命中,1500年后,更为先进的防御体系只需1枚
注①:本书除特殊注明外,所使用的“年、月、日”均为地球时间,年号为公元纪年法。
高浓缩核弹便会使“昆达”烟消云散。但为了确保万无一失,艾融星人还是在导弹发射基地配备了自己星球制造的2套制导装置及3枚核弹已备不时之需,防御计划已经天衣无缝。
一切准备就绪后,人们开始静候小行星的光临。尼萨星人把艾融星人奉为神明,确信他们的援助会帮助自己渡过险关。自防御体系建成后,乐观的情绪在这个星球上不断蔓延,一些尼萨星人甚至盼望着“昆达”早点到来,以使他们能够早一些看到小行星被击碎后的壮观场景。由于保卫家园是他们与艾融星人共同完成的壮举,那一天同样值得他们庆贺、同样会成为永载史册的纪念日。
但是,灾难却意想不到地发生了!
2827年×月×日,尼萨星艾融人造卫星,当值记录了灾难形成的过程:
当昆达小行星幽灵般接近尼萨星时,拦击任务也在按部就班地执行着。在星体外层空间2万公里处,核弹按预定弹道从侧面迫近“昆达”,但在即将命中它的时刻,小行星却像被某种神秘力量所掌控般突然加速,将来袭者远远甩在身后,以难以预料的速度撞向“目标”—第2枚备用核弹发射时,“昆达”已接近大气层,面对直冲而来的导弹,小行星在即将被击中的一刹间突然变向,躲过核弹直撞星表—第3枚核弹还未来得及发射,尼萨星——这颗织女星系智能生物星球已顷刻间成为了劫难的海洋。
撞击所产生的巨大振动使得星球各个角落均发生了剧烈的地震,伴随而来的震荡波,犹如被巨石投入所漾起的湖面般向外扩展,波及了大半个星球。尼萨星人引以为豪的圆形城市建筑,刚刚被强震所破坏,紧接着又遭受到冲击波的席卷,本已支离破碎的房屋、设施在受到二次损毁后,瞬间被夷为了平地。
强光使得星球黑暗的一面顿时也亮如白昼,撞击中心瞬间10万度高温所产生的强烈热能向外急速扩散。岩石被融化、湖水被蒸发,多处核反应设施遭到破坏,引发了核泄漏,到处充斥着可怕的辐射、燃烧着熊熊的烈火。同时,被巨大冲击力所激起的大量碎块及粉尘冲向天空,并在空气中燃烧着,其燃烧物与粉尘混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层厚而浓重的,覆盖全球的霾障,这道霾障把尼萨星严密包裹起来,使得光线无法穿透,烟尘下的星球已完全变成了黑暗的世界。
而星球上那些可怜的生物们,即使能够侥幸避开强震、冲击波、光热的侵损,也难于挨过长达数月的黑暗、严寒与长久残存的辐射所带来的迫害——尼萨星俨然已成为真正的人间地狱,除非发生奇迹,否则生命将荡然无存!
围绕着尼萨星上空旋转的艾融人造卫星,在经过长达数月的等待后,终于“看”到了粉尘逐渐散去、星表重现的画面。但是,画面所展现的情景却令人毛骨悚然,原来生机勃勃的星球早已面目全非:由撞击中心向外扩散所波及的范围内,城市变为废墟,滋养了尼萨人的湖水已经干涸,原本繁茂的大片植被,如今却只在距爆心较远处,留下了些根深蒂固、尚能矗立的粗大树木,然而,它们也已体无完肤,只剩下了干枯的树干;包括尼萨星人在内的五十多万种生物消殒殆尽,没有一丝生命迹象。整个星球一片死寂。
尼萨星,这个曾经创造了7000年文明历史并对未来有着美好憧憬的星球,没能抵挡住来自天外的灭顶之灾,已经变成了一颗“死星”。
人造卫星将画面传向宇宙,也传向了它的主人——艾融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