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撞击中心黢黑的湖底,事件调查1组的潜水艇不幸搁浅,不过它内部的电力系统并未损坏,艇内依旧灯光通亮。经过维修人员的全面检测,发现雷达等感应系统也是完好的,而动力系统也无大碍。过了许久,被推进器扰动起来而环绕在潜艇周围湖底的尘泥,因湖水的平静渐渐沉落回湖床,潜艇的通讯系统也随之恢复了正常。
“我们的潜艇还能行驶,应马上离开此地。”一名组员向组长请示道。
“先等一下吧。因对完成任务迫切的冲动,导致我指挥失当,使得我们蒙受了损失,但同样的错误不能再犯。”组长忠肯地说道,“现在艇内暂时是安全的,氧气及其它物资储备至少还能维持3天,动力系统虽然还能运行,但我们必须先将飞船失控的原因调查清楚。调查完后,如果飞船可以驶离此地当然最好,反之我们应求助总部支援。潜艇失控的原因务必详细调查,因为其它任务组一旦下水,也许会面临与我们相同的危险。”组长继续斟酌道。
经过共同研究,认定潜艇失事前雷达导航系统的失灵,是因为湖底尘泥被扰动的缘故。被小行星撞击后的湖床本应是褶皱的岩层,但为什么会覆盖了一层厚厚的附着物?它是从哪里来的,又怎么会对导航系统造成影响了呢?
一根细细的管子从潜艇内探了出来,插入湖底厚厚的附着物,将一小部分尘泥样本抽取到艇内。
化验结果很快便出来了:尘泥里含有大量的放射性物质!
“是这些放射性物质泛起后包围了潜艇,并形成屏蔽效应,阻挡住雷达信号从而致使系统失灵。”组长说。
“但是它们(放射性物质)是从哪里来的呢?”有组员问。
这时调查组一位女核专家好像突然想起了什么,表情沉重地说:“如果我没猜错的话,这些沉积于湖底的放射性物质应该是黑雨所造成的。”
“什么是黑雨?”就连见多识广的组长也不解地问道。
“黑雨是核弹爆炸或大量核泄漏后产生的附带效应,艾融星从没发生过这种情况,我们艾融人对此也知之甚少,但是‘星共体’盟星地球却发生过。就我所知,地球在几百年前的‘广岛原子弹惨案’以及‘切尔诺贝利核泄漏案’案件发生后,都产生了黑雨现象。核灾难后,大量衍生的放射性物质被蒸发入天空的云层,导致雨水变成了可怕的黑色。但这两起黑雨事件只是发生在地球的局部地区,影响相对尼萨浩劫来说可谓小巫见大巫了。小行星撞击造成尼萨星全球性的核泄漏及气候异常,导致黑雨倾盆而下,雨水夹杂着放射性物质存积到这个陨坑当中从而形成了一潭‘黑雨湖’,经过三十多年的岁月,放射性物质渐渐沉淀到湖底,又形成了一层厚厚的放射性泥层。所以这个表面看起来清澈安详的湖泊,其实下面却暗藏危机。”核专家对大家讲道。
“原来如此。”组长虽然明白了潜艇失事的原因,但心情却更加沉闷了,“全球性的黑雨,看来我们重整尼萨文明的计划不仅艰险,而且任重道远啊!”
“不管怎样,先把这里的情况详细向总指挥汇报吧。总会有办法的。”女核专家也叹了口气,说道。
距潜艇失事整整过去一天了,尼卫二又一次从黑暗半球的地平线慢慢爬上半空,陨坑湖的表面也由漆黑变为了灰黯。湖面上,两艘子舰静悄悄地同时到达湖中心区域,然后慢慢向水下潜去。
在距湖底30米时,两艘潜艇停止下潜并水平行驶一段距离后保持在了悬浮状态,接着,它们同时增强灯光照明,光线穿透湖水照亮湖底——事件调查1组失事的潜艇被找到了。
发现目标后,两艘救援艇平移到失事艇的正上方,并同时“吐”出一条吊索伸向待救艇与其进行对接,对接成功后,救援艇徐徐上浮,一直将失事艇吊出水面,紧接着,救援艇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自动转变成为飞行器,悬吊着失事的子舰向剑豚母舰驶去。
“看来本次任务比想象的要复杂得多,我们面临的许多困难都是没有经历过的。”母舰里,总指挥在听取完事件调查大队长详细的汇报后思量道。
“是的,陨坑湖及湖内放射性物质使我们的调查陷入了困境。”身旁的队长表情严肃地说。
“有什么办法解决吗?”总指挥征求队长的意见。
“确实不太好办。潜艇虽然可以利用反引力装置,不借助湖水为介质来移动,但只能局限在垂直移动过程,水平移动仍然需要湖水作为推动介质,若要在湖底潜行,扰动尘泥是无法避免的。”
“难道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
“有到是有,不过实现起来并不容易,即使是我们艾融人。”可能是考虑到此方案实施的困难性,队长回答时的底气并不太足。
“有什么想法就说出来,没关系,我们共同研究嘛。”
“我作为事件调查队一员,可能更加顾及本队的任务,为了使调查能够顺利进行,我想这是一件不得不借助其它分队力量来完成的任务,那就是——把湖水排干。”大队长用征询的眼光望着总指挥说道。
“把湖水排干?这可是一项不小的工程呀!”总指挥虽然估计到队长的想法或许让自己为难,但对这项提议仍然吃了一惊。
“小行星的飞溅物主要集中在这个湖内,为了将事件调查清楚、为了找到制造浩劫的真凶,我想我们不得不这样做;再者我也细心盘算过,将湖水排干的工作对于科技发达的我们来说,并不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可以在相对不长的时间内做到。”队长的声音里饱含着恳切。
总指挥转过身去,望着墙上大屏幕中尼萨星太空全景图沉思了良久,经验告诉他,队长的意见值得考虑,于是转身对身旁的助理说:“召集4个队的队长及科研人员,半小时后务必到小会议室开会。”
半小时后,所有与会者准时到达剑豚母舰中央大厅2层小会议室。总指挥将事件调查队长的提议向大家阐明,并表示了采纳意见的倾向,在他要求对排水工程进行可行性研究后,各行专家开始认真探讨起来。
首先发言的是工程设计专家:“这个直径近百公里、平均深度约三百米的殒坑湖,其贮水量相当大,若要排空湖水,只能采用‘开渠泄流’的方法,但是如此大方量湖水的排向问题还需地理专家考虑。”
“黑暗星球第3大自然湖——竺布湖位于殒坑湖黑暗半球外侧120公里处,它的直径有400公里,平均深度约500米,贮水量为殒坑湖的三十多倍,可容纳其排出的湖水;而且,殒坑湖的最深处也要比比竺布湖水平面高出二百多米,可以通过泄水渠利用尼萨星重力将湖水倾泻而下。我觉得方案可行。”地理专家分析道。
接下来讲话的是工程队队长,他评估说:“我粗粗计算了一下,殒坑湖的贮水量约为10亿立方米,根据尼萨星重力,我们需要开辟一条横截面积不小于100平方米的沟渠,方能在40天左右将湖水排净。若要施挖一条长120公里、有效过水面积大于100平米的沟渠,需要掘移土方大概1200万立方米,这可是一项不小的工程。单凭我们工程队的60位成员以及4艇子舰、4部多功能工程机械,是难以在短时间内完成的,即便我们是艾融人。要知道,如果把这项工程交给地球人来施工的话,他们需要组织数百人、动用上百部机械、共同会战大约半年的时间方能完成啊!”
“如果我要求在100天之内完成施工及排水任务,你需要什么条件?”总指挥向工程队长问道。
“需要再配备8艘子舰及相关操作人员。这样我们的12艘子舰加之4部工程机械,可将120公里的泄水渠分为4个工程段落,同时进行施工。如果满足这个条件,保证可以按期完工。”
“12艘子舰?这可占去了我们所有子舰数量的一半啊!”总指挥有些犹豫了。
“我们还有3艘备用子舰能够派上用场,这样只需再抽调5艘便可以了。总指挥,调查小行星撞击事件真相对于整个星际共同体来讲意义重大啊!请您三思。”
总指挥沉吟良久,才开口道:“好吧,我会统一安排的。”
“我有一个问题。”在座的地质专家提出了疑问,“根据泄水渠沿线的地质条件,施工时1200万立方的掘弃物大部分为松散土壤,如果它是岩石的话,我相信子舰可以大块地吊走,但是松散土壤的外弃问题怎样解决?我们没有上百立方的大容量容器,施工进度将会大打折扣。”
“这个问题您不必担心,我们是专业人士,掌握着业内最先进的技术,既然敢于接受任务,当然不会无的放矢。我已经考虑好了。”工程队长成竹在胸地说。
又讨论了近一小时,议案最终通过,总指挥对整个团队进行重新编排后,大家各自准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