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搜救9组的15名成员分成3个小组,凭借先进的侦查技术,沿着三十多年前艾融人及尼萨人留下的断断续续的脚印,在空中及地上交替搜索了三十多公里后,终于来到已变为废墟的库谷城市区。进入大片大片的建筑遗骸后,足迹变得愈发紊乱,最终消失了。
步行亲临到损毁后的库谷城,队员们更为深刻地体验到了灾难的可怕:建筑全部倒塌、公路大幅沉陷、桥梁扭曲变形……除了残渣堆积而成的弧形曲线能够看出它的圆形轮廓外,其它一切均已改变了原来的模样。都市曾经的繁华早已随劫难消失殆尽,只剩下一座灰茫茫、死沉沉的空城。
虽然发现了幸存者的足迹,但是眼前的情景却令组长更加迷惘:“33年了,即使当时有人生还了下来,他们真能坚持到如今吗?”
原本有序的足迹是在库谷城边缘变得零乱的,进入城市后由于踏上了大片的建筑残骸而愈发难以寻找,最后变得无影无踪。在脚印终了处,是一片较为低矮的废墟,有几面只剩下半截的山墙还在废墟中相隔直立着,紧挨着残迹还有一条尚算平整的道路。组长捡起地面上建筑的碎渣仔细看了看说:“从建筑材料来辨认,这里曾经是民用建筑,确切地说是民房。”
“他们(幸存者)会到这里栖身吗?”身旁的队员问道。
组长皱了皱眉:“我想会的。因为灾难来得比较突然,所以民房里必定剩下了食物,他们肯定会到这里来寻找。我看,先在这片残渣内细心查寻一下吧。”
队员们分散开来,继续搜索。
只一会儿,便有了新线索:在废墟靠近道路的一侧发现了一个个边缘不太规则的圆坑,每个坑的形状基本相同,坑的直径有半米多,深度比直径稍微小一点;把它们串联起来便形成了一条线路,这条线路从道路与残渣的分界处起始,然后斜着进入废墟,在进入到废墟内后,圆坑的分布首先变得混乱不堪,而后又连成一条线,从另外一个方向回到了道路之上;线路总的长度有一百多米。
由于道路是坚硬的,因此坑洼到路边后便消失了,于是组长使用显影仪,顺着坑洼连线的延长线在废墟外的道路上搜索。组长有些习惯了一路而来跟踪脚印时俯身的姿势,所以他一直保持着这个姿态,将显影仪贴着地面仔细查找着,当一个印迹的边缘出现在显影仪里时,却发现它的整体轮廓超出了显示屏幕的范围,于是组长将贴着地面的显影仪向上慢慢抬高,直至看到一个巨大的脚印完整地出现在了屏幕里。
“奴鲁巨兽的脚印!”组长惊呼道。
领头人的一反常态令其他队员也紧张起来,有的人还情不自禁地环顾四周——奴鲁巨兽是尼萨星球的黑暗终结者,又怎不叫人惶恐?
情况来得太突然,就连老练的组长也一时被懵住,但毕竟是一组之长,在短暂的惊慌之后他马上又恢复了清醒的神志:“这里是尼萨星的光明半球,怎么会有奴鲁巨兽呢?”他对刚才自己的失态感到有些惭愧,于是又赶忙对仍在顾盼之中的队员们道:“不必担心,至少现在我们周围还不会出现那种恶兽。”
虽然经过了雨水的冲刷,但先进的显影仪还是能够对巨兽的脚印进行分析,并得到了足迹同样是33年前留下来的结果。沿着巨兽的足迹继续跟踪,来到道路的另一侧,出了坚硬的道路,圆坑又出现了,一个个圆坑将队员们引领至一处打着井盖的井口旁。
井盖上用尼萨文字标识着“排水”的字样,而井口周围再一次寻到艾融人及尼萨人的脚印。这时,组长的脑海里已经渐渐浮现出三十多年前,幸存者在离开导弹基地地下掩体后的境遇——
遭难的人们因为发射基地里的生活资源渐渐枯竭,不得不另谋出路离开了那里,他们在黑暗中摸索,甚至冒着雨水历经千辛万苦来到库谷城。本来对繁华地区还抱有一丝美好期望的幸存者们,在到达市区后却发现此处同样也已满是疮痍。精疲力竭的人们在挣扎中来到了这片倒塌的民房,可能在这里发现了一些残留的食物,而对于当时已万物萧条的世界来说,能够发掘出食物的地方简直就是天堂,所以他们决定先在这里将息一段时间,然后再想办法。
但是可怕的事情接踵而至:由于当时尼萨星全球都已变为地狱般的黑暗,幸存下来的奴鲁巨兽便不分地界地成为了整个星球的统治者。小行星撞击所带来的灾变,使得这些猛兽同样饱受着饥饿的煎熬,它们不顾一切地寻找猎物充饥,而从前黄金人的领地,俨然已成为了它们理想的狩猎场。当某只奴鲁巨兽进入到它原来的禁地——光明半球生物带后,与库谷城里落脚的艾融人及尼萨人不期而遇了,也许当时幸存者先于那只猛兽到达这片废墟,对周围情况比较熟悉,所以当他们发现巨兽后,便从排水井口惊险地逃往了地下排水设施。
“我们仍要循迹而行,几个人留在地上接应,剩下的跟我下井察看。”组长考虑了一下后,命令道。
“井下不会有沼气吧?”旁边有队员提醒道。
“我也考虑过,应该不会的。一是工业区全部建在城外,这条管道里不会有工业废水;再者尼萨人饮食以素食为主,他们的生活污水相对比较洁净。即使存在有害气体,手腕上的表盘也可以对其随时监测,提前预警的。”组长解释完,攀着爬梯进入了井室。
顺井下到地面以下约10米深的地方,来到井底,照明灯扫过后,发现与井前后相连的,是一条深不可测的排水方涵。由于灾难的破坏,方涵早已失去了使用功能,里面并没有废水在排放,整个涵洞看上去更像是一条废弃了的防空洞。在攀登爬梯时,组长仔细观察了踏步上遗留的痕迹。踏步是垂直于地面的,需要手脚并用攀登方能上下井室,显影仪在踏步上找到了4个手指及5个手指的手印——4个手指的是艾融人留下的、5个手指的是尼萨人留下的。这又进一步说明他们曾一起来到过这里。
由于埋深较深,方涵并没有遭到很大破坏,只是四壁出现了一些错台,并不影响人员通行,手腕上的表盘也未显示有毒气体存在,看来涵洞内确是安全的。因为污水早已排空,涵底的浮泥被显露出来,浮泥上清晰地印记着一行足迹,向涵洞深处伸去。
沿着足迹前行,身后井口的光线越来越暗,队员们调强了照明灯光继续搜寻着,走了大概有5分钟的时间,来到了另一座井室,足迹在这里分了个岔,指向爬梯。
一名队员顺爬梯而上,穿过井筒来到井盖下,他费力地向上推了推,发现井盖纹丝不动,于是返回井下向组长报告,说上方的井盖无法打开,应该是被碎块压住了。组长同意队员的判断,并说足迹只是在这里拐了个弯又继续向前了,我们接着走吧。
走过了一座井室又一座井室,队员们已经在漆黑的方涵内踽踽而行了4公里,一个多小时过去了,前方终于又出现了光亮。
光线同样是通过井筒从地上照射下来的,清晰的足迹到达爬梯后也就此终止,看来当时幸存者们认为这里已经躲开奴鲁巨兽,于是回到了地面。队员们也攀着踏步爬出涵洞。
重返地上,发现又回到了库谷城的郊外,市区已被甩在身后。再次查找足印,却见它已延向远离城市的地方。组长召唤回子舰和地上的接应人员,向剑豚号汇报后,又带领队员们追随着足迹寻踪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