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中书令李林甫丞相,与张九龄相同的是李林甫是朝中权势最高的人之一,与张九龄不同的是李林甫的作为和张九龄背道而驰。
此时李林甫站出来微微躬身,皇上见是他,不耐的神情缓解了一些,问到是什么事。
“启奏皇上,前日从岭南送来的……”
“启奏皇上!”李林甫话还没说完,一个沧桑的声音突然响起。张九龄颤巍巍的走了出来,每一步都显得轻飘飘的。
后排的官员顿时一阵抽冷气的声音响起,当着李林甫说话的时候敢打断的人当朝就只有张九龄了吧。而前排的官员则一副山雨欲来之势,特别是左侧以张九龄为首的一众官员,隐隐有些热血沸腾。张九龄染病在家这期间他们饱受李林甫等人的压制,若不是李适之几人恐怕这一群官员就都要归隐山林了。如今张九龄这公然的挑战自然让他们热血沸腾。
张九龄总算走到了中间,立在了李林甫的左侧,一眼都没看李林甫:“老臣有事启奏。”
皇上急忙说:“张大人有病在身,应当在家养病才是,若是有什么事只要通报一声便好。”面对这个为大唐皇朝做出过数不清的杰出贡献的老人,皇上决然提不起一丝不耐的神情,即便有,也不会表现出来。
张九龄勘勘站稳了身子,眼神有些飘忽没有多注视皇上,让人看着就是病入膏肓的症状。
“皇上,吏部侍郎一职空余了一月有余,老臣认为应该尽快选出一人担任此职。”张九龄此言一出迎来众官员纷纷附和,只有右侧一群人没有吭声。
皇上知道他肯定还有后话,面露疑惑之色看着他。
张九龄顿了顿复又说来:“臣以为,李白能担辞职。”
“李白?”
“是那个号称酒中仙的李白么?”
“确实有才情,可他不是从没当过官么?”
“对啊,一上来就担任吏部侍郎这样的要职似乎与所不妥吧。”
“不过张丞相举荐的定然有别的过人之处吧。”
朝下一片议论纷纷,说什么的都有。张九龄顿在那里等着皇上发话,将身后的议论声置之不顾。
皇上对李白的印象也挺深刻,只是上次张九龄举荐时皇上认定了李白徒有满腹文墨,对为官之道政治见解全然不知,所以驳回了张九龄的举荐。而如今张九龄再次举荐此人让皇上很是疑惑,料想张九龄可不是那种自讨没趣的人。
皇上略作沉思后问到:“李白?此人确实文采斐然,但让他担任侍郎一职是否高看了他。”
张九龄也没有辩解。“如今李白就在殿外,皇上考验一下便知。”
一旁的李林甫一怔,看来张九龄是铁了心要为这李白谋个一官半职。心想:带出了一个李适之还不够,竟然还妄想再带出个李白来。
“宣李白上殿。”皇上向身旁的太监吩咐到。
接着就像多米诺骨牌的连锁反应,一声接一声的传递下去。
“宣李白上殿。”
“宣李白上殿。”
“……”
朝上的一众官员都在猜想张九龄举荐李白是何意图,更多的则在猜想李白是什么人竟有那么大的面子要张丞相为他举荐。
看着张九龄那晃悠悠的身体,一旁的李林甫有些咬牙切齿。总归赶不上他六十年多年来的资质,皇上对他已经有所依赖。李林甫断断不能任由这样的局面持续下去,心中不断的盘算着如何让张九龄陷入万劫不复之境。
小南早在殿外等了许久,从五更到清晨,在朝堂上的人感觉不到时间的推移,但小南切实的感受着。眼看着来时天上还有一轮若隐若现的幽月,现在却已经是红日高悬。
接到皇上的传召后小南紧随侍卫来到殿上,眼前是数十个老少官员或炙热或鄙夷的目光不断的打量着自己。那龙椅上正襟危坐的皇上凛凛让小南感受到些许压抑,小南不可察觉的甩了甩头,甩开了脑海中那些无谓的畏惧和敬仰。
“晚生李白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万岁。”
所有的礼节一一到位,小南开始认真起来。在小南心中,将一切的争名夺利冠上了“以寻找落虞之名”。
朝堂上的官员纷纷都看着李白,但没有人多言,都在等着皇上说话。
“既然张丞相说你能担吏部侍郎一职,那我出两个考题,如果你都能过关就让你担任。”原本对张九龄的一丝敬意慢慢的退去,皇上的心又飘回了**之中,只想早点打发了李白了事。而对李白也并无恶感,所以给出了这样的答复。
“皇上请说。”小南也不做作,猜想考题什么的无非就是作首诗写篇文,先不说诗仙李白能不能过关,单单小南这个文科高考状元就能过关。
“听闻你剑术了得,而李适之宰相的长枪也用的炉火纯青,所以第一题就是和李适之比武,只要能达到平手便算你过关。”皇上玩味的笑容挂满了脸上,李适之能担任宰相除了才情和忠诚以外,还有另一点,就是武艺超群。
这第一个考题出来顿时引起了众官员的唏嘘,长兵器对短兵器本来就占了优势,在加上李适之的实力是有目共睹的。一年前国师为大唐开坛做法,期间碰巧遇见李适之在修炼,就在做法时当众夸赞他天资聪颖更有意收他为徒。只是李适之志在官场,所以拒绝了张天师。
众人都看的出来皇上有意为难李白,似乎不想让他入朝为官。一边的李林甫等人心中也暗暗窃喜,而另一边李适之则有些为难。张九龄对他有知遇之恩,更教授了他很多东西,而李白是张九龄举荐的,如果自己赢了他就对不起张九龄,故意输则是欺君犯上。李适之霎时有些心烦,不知怎么做才好。
这时张九龄淡淡的说了一句:“适之,可别被太白挑落了下来。”
这句话来的恰到时候,有了张九龄的话李适之自然不会再放水,心里头更多想了一些,很想知道张老为何对李白那么有信心。
比武自然不能在大殿之中,皇上领头带着一众官员走了出去,大殿之外有一片宽敞的石板地,在这里比试刚好。最重要的是不用浪费时间再布置,对,皇上一刻都不想再浪费时间。
“开始吧。”
随着皇上的一声令下,小南持剑,李适之持枪,两人分立两侧,一瞬间李适之便爆发出强悍气势,这种气势是独属于修炼之人的气势,甚至隐隐压过了皇上龙族血脉专属的气场。
习武之人尽皆为之惊呼,确实是惊才绝绝之辈,李适之不过二十来岁,不但在官场上如日中天,在修炼道路上更是年轻一辈中的佼佼者。
而反观李白,持剑而立,悠然的站在那里,表情怡然自得没有半分气势。
皇上深信,这场比试用不了多长时间。
小南向李适之微微伸一伸手,做出个请的姿势,这动作看起来完全不把李适之放在眼内。
李适之眉头微蹙,心想李白凭什么这么有恃无恐。一切的猜测都是徒劳的,一战便知。
李适之双手持枪成刺的姿势向小南冲来,一股真气盘旋在枪尖成螺旋形尖锥状。李适之没有轻敌,他的原则是狮子搏兔尚须全力以赴,更何况这个能让张老全力举荐的人。
长枪带着呼呼的破空声飞速袭向小南,一根普通的长枪有此等气势确实厉害。小南眼神一厉,长剑向虚空处一斩,一道弧形剑气嗖的一声比李适之的冲击更快的速度袭来。
螺旋形真气凝聚的枪尖叮的一声正正撞到了那一道剑气,清楚的听见剑气呲啦断成两半,随即消散在空中。
李适之刺断剑气乘胜追击,一步紧接一步将青石地板都踩的裂开,带着谁与争锋的强悍气势刺来。
而小南历眼在虚空中连续挥舞,数道剑气凌空飞去,叮叮叮的金铁交鸣声此起彼伏。李适之只是稍稍摆动一下枪杆,剑气就被长枪刺成虚无。
皇上看到这里笑了,看李白斩出的剑气完全不堪一击,只要在多一刻李适之就能逼到李白身前,届时就是李白一败涂地之时。
李白的剑气对李适之一点作用都没有,这是旁观者所认为的。而李适之逼到李白身前才知道这些剑气的作用,自己凝聚在枪尖的真气居然像蛋壳一般裂开了,没有真气加持的长枪霎时变成了废铁。
小南只是毫无花哨的对准枪尖一劈,叮的一声过后紧接而来的是让人牙酸的滋滋声,长剑勘勘从枪尖劈了进去,嵌在枪头上。
小南脚一顿,一咬牙大力向前推进,另一边李适之还保持着用力状态,被小南一推潜意识的也跟着用力。结果正中下怀,长剑滋滋切开枪头,枪头以下的木杆就更不用说,嗤啦着被切成两半。
李适之慌忙撒手,那长剑的白刃上萦绕的真气清楚的告诉李适之,不撒手的命运就是断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