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三南...苏三南...苏...三南?
沧羽反复念叨着这个名字,忽然有了点印象。他记得在父亲书中,曾不止一次看到沧植亲手写就的,类似‘三南那笨蛋对这个问题研究了好久...’、‘根据三南大叔的见解...’、‘我对三南那老家伙说...’这样的随记。
‘原来是父亲的同事啊....’沧羽打了个指响,恍然道。
待欢呼渐渐平息,苏三南又拿起麦克风,继续道:“今天,我们进行的是国家资格考试第二轮第一场,炼器的测试。而本届炼器测试的题目是——制作乾坤袋!”
乾坤袋?!!!
又是一阵惊呼,要知道,乾坤袋只有八品中阶,所契合的法则规律也非常简单,即便是悟道不久的新人都能制作。而考委会将它作为测试项目,到底是什么企图?
舒三南作了个稍安勿躁的手势,接着道:“我估计对于这个考题,大家都很困惑。为什么在全国最高等级的道术考试中,会出现如此小儿科的题目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它的基础。”
舒三南顿了顿,继续讲解道:“乾坤袋品阶虽低,属性却很特殊。它是唯一一个不需改动核心法则,不需投入更珍贵材料,就能发挥出越品阶效能的法器。不过前提却是,精细娴熟的炼制技术。而这一点,正符合了炼器的本质——化凡为奇。所以,我选择它作为今届的考题,希望大家竭尽所能,令这简单的法器发挥出超凡的功效。正如每一个热爱炼器的道术师那样,将普通的材料加工组合,通过自己的技艺,赋予它神奇!”
舒三南的讲话结束了,场内鸦雀无声。过了将近一分钟,如梦方醒的考生们才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是啊,炼器不就是通过对那些看似平常的材料锻造、加工、组合、改造,使其具备近乎法则的威能吗?
一块石头、一匹布、一张白纸,只要它蕴含的天地元气符合要求,在道术师的炼制组合下,都能产生新的功效。
而与符箓和丹药相比,法器不但可以重复使用,还具有威力增幅的功效,是每个道术师必不可少的物品。
但是,由于法器的威能可以根据使用材料的优劣改进,许多多道术师都走上‘搜集好材料,炼制好法器’的路子。偏离了炼器‘化腐朽为神奇’的本质,也滞碍的炼器技术的发展。所以,舒三南选择以乾坤袋为考题,既考察了考生们的基本功,又重新令他们回归到炼器的根本,用意不可谓不深。
随后,另一位考官宣读了考试的具体规则。
测试中,每位考生将使用面前箱子里的材料制作乾坤袋,材料都是相同的,时间为一小时。若在限定时间内炼器不成,或炼器的效果达不到要求,就将被淘汰。
当然,若上场考试的成绩优秀,就算本次没有达到基本线,只要相去不远,仍可以被判为‘待定’。
至于测试的基本线,则是要求制作的乾坤袋至少能容纳二十立方米的固体!
如果说以制作乾坤袋作为考试题目,简单的出乎众人想象,那它的合格线就难得令许多人绝望。
一般来说,乾坤袋的容量在0.5立方米左右。虽然可以使用更好的材料或更精湛的技术提升它的效果,但容物空间能达到1至1.5米的,已经算是极品了。
至于2立方米,还是使用最普通的材料。不少考生已经跪在地上,绝望的抽泣起来...
然而,有人哭就有人笑,笑的最开心那个,非沧羽莫属。
真是苍天有眼啊,难道您是因为知道小爷不能使用太多的道术能量,知道小爷前一阵刚损失了一个乾坤袋,知道小爷花大工夫研究过这种法器,所以找来这么个白胡子天使制定出这么个适合自己的考题么?
想到这儿,沧羽真有种仰天长笑的冲动。
吞黑缎、双生麻、窝金布、如意线....
正如苏三南刚才所说,盒子里的物品都是最普通的炼制材料。但沧羽却毫不在意,他左手插兜面带微笑,将里面的材料一一取出,又极其麻利的规整分类,整个过程流畅又合理,而且动作优雅的如同钢琴大师在弹奏最拿手的乐曲。
炼器与炼丹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实际内容却大相径庭。炼丹是指通过火焰的烘烤,催化出各材料蕴含的天地元气,然后再用道术能量引导其重新融合,最终发挥出全新的功效。
鉴于炼丹的这种特性,许多其他领域的科学家将其称为‘道术化学’或‘元气化学’,而道术师们也默默接受了这类称呼。因为炼丹时,各股元气的融合重组,确实有点类似化学反应。
至于炼器,炼器则是指通过对各种材料的加工改造,使其具备道术师所需的天地元气。然后再重新组合装配,构成一个能施展法则威能的‘机器’。而驱动这‘机器’运转的动力,则是使用者的道术能量。
所以,与炼丹相呼应,炼器被顺理成章的称为了‘道术机械学’或‘元气物理学’。对于这类称呼,道术师们的反响则积极得多,认为形容的比较贴切。而炼器界的权威舒三南甚至有这样一句名言——‘宗师不敢当,老夫只是一介匠人而已。’
沧羽依然单手操作,只见他架起坩埚,手掌在材料上方轻轻一挥,一小块软铜就‘叮当’一声落入锅中。随即,沧羽轻捏几个手诀,咒法紫炎再次出现,柔和而紧密包裹住坩埚底部。
在紫炎的烘烤下,软铜开始熔化,逐渐变成一锅浓稠的金水。但沧羽的注意力却不在坩埚上,他终于抽出另一只手,取过窝金布,放在桌面上细细整平。
别看沧羽丝毫不管软铜的熔炼情况,却对整理窝金布非常用心。只见他指尖如同滑过情人的肌肤,轻柔抚平每一处细纹,直到窝金布平整的如同镜面后才算罢休。
这时候,软铜已经完全熔成汤汁,沧羽收回紫炎,伸出右手食指,一记‘岩皮术’后,戴在外面的手套指端立刻生出一层薄薄的硬壳。
用硬壳部分在坩埚中轻轻一点,沧羽挥动手臂,拉出一丝比头发还细的金线。
金线见风瞬间冷凝,沧羽将指尖按在窝金布表面,让金线一端扎入布的内部。之后,他又用道力吸住金线,指尖引着线在窝金布中四处游走,动作潇洒自如,好似书法家在挥毫泼墨,而且力量使用的也恰到好处,既不会弄皱布面,又不会折断金线。很快,窝金布表面就凸起一个圆形对称的复杂图案。
‘唔?那个少年的手法,好老道啊....’评判台上,舒三南的目光看似无意的在考生中游走。但凭着炼器的直觉,他很快就从上千考生中发现了沧羽的存在。
虽然未看完全,但舒三南几乎可以肯定,沧羽的炼器速度是所有考生中最快的,手法纯熟的更是匪夷所思。而且除了必须的炼制材料外,他几乎不使用引针、压板、引铁石这类辅助工具。
如果沧羽是个白发苍苍的老头还罢,毕竟经过岁月的捶练,技巧是可以完善的。但沧羽却只是个十几岁的少年,这就不能不使舒三南感到好奇了。
“那少年是谁?”舒三南向旁边的考官问道。
那考官顺着舒三南的目光望去,毕恭毕敬地道:“三南大师,那人叫沧羽,是本届最年轻的考生。不过他的修为似乎平平,在上场道力测试中未达到标准,所以现在属于待定。”
“姓‘沧’吗?”舒三南微微点头,望着沧羽若有所思道:“难道是那个人的儿子?可是...长的完全不像呀?连那人一半英俊都没有....”
‘阿嚏!’
远处,沧羽打了个喷嚏,迷茫的摸摸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