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什么?你会没有时间?”依鲁一愣,这才一拍额头猛然想起:“哦!我只顾为迎来贵客高兴,竟然忘记了把日间收到的可汗王庭急诏告诉大家。现在我宣布:根据可汗的急令和可贺敦的口谕,杨昭仪将陪同贵宾房先生玄龄暂留我部进行有关和亲睦邻安边的考察。和亲马队则由冒顿率领,经“白道”日夜兼程回王庭复命。”
这个消息使在座的人都感到意外。因为,在马队到来的前数日,哈利发收到的王庭诏谕,无一不是:杨昭仪与房玄龄一旦到达依鲁营地后,着即由依鲁安排其速赴王庭.。怎么会急转弯,突然变卦了呢?唯有杨昭仪似乎没有多想。房玄龄记得很清楚:当时,杨昭仪愣了一下,瞬间作出了一个突然得到意外惊喜的表情。只是微笑着向依鲁亲切地说了一句:“能在哈利法的领地上住下来,是可汗的垂顾,是我和房先生的福份。”
于是,房玄龄从那一刻起,就预感到可能有什么事在悄悄地发生。他此刻坐在石桌边,心想:尽管月明如镜,在融融夜色里,花枝树影都是那样安详宁静。杨昭仪为能够暂住在这样清幽的环境里一时间喜气洋洋,并非不可理解。可是,象她这样心思缜密的宫庭女官,岂能从王庭前后传谕中的变化里窥测不到什么!
果然,杨昭仪接到新指令时的惊喜之色以及安住下来的一团高兴,一半是真,一半是假。真的是她有了更多的机会和房玄龄形影不离:假的是她不得不掩饰对可汗王庭可能要发生动乱的隐忧。
但,她还是决定对自己敬慕的房先生要坦诚相待:“房先生,可汗和公主突然收回成命,让我们滞留这里,我心里十分不安,有一种预感:很可能王庭出了问题,公主的地位已经受到了威胁。”她说她在席间还从依鲁那里探得口风,老可汗启民已经病临垂危,每日吐血,身不离病榻。可汗之子颉利窥伺在侧,已随时准备着登上可汗宝座。杨昭仪猜测:让他们暂时留在依鲁领地,可能是可汗和公主为情势所迫,让他们暂时避开风浪漩涡的权宜之计。
“你推测得很有道理。”房玄龄深以为是。
他此前曾经听杨昭仪和许多知道突厥底细的人说过:颉利是个生性残忍、酷爱抢掠、奸诈多变的家伙。他从来就是启民可汗真心实意与大隋和亲交好的反对者。内地连年战乱,边塞防务空虚,守将拥兵自重。颉利认为这是突厥拓土掠财,入主中原的最好时机。他对义成公主能够左右可汗的立场非常怀恨,曾构陷罪名杀害过几名拥护和亲的突厥显贵和汉人谋臣.。他之所以对义成公主迟迟没有下手,是因为义成的美色、才智以及显赫家世让他倾倒。他十分自信,在老可汗一旦归天时,他能够在继承可汗大位的同时,也按照突厥习俗,获得迎娶义成公主为自己的老婆、新可贺敦的权利。
想到这里,房玄龄还未顾及去考虑自己的处境,已经先为公主的当前安危揪心不已了。他不由得长叹了一声:“贵人多难,红颜薄命。象突厥、大隋这样的形势,象颉利这样的人塞外这样的习俗,天啊,你让公主再一次面临着比生死还难的抉择!昭仪,那颉利真的就是一个魔鬼吗!”他希望命运的大门还能够给公主留出一线。
沉思片刻,杨昭仪没有直接回答房玄龄的问题,她神情凝重,讲了一个从义成公主那里听来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