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山路盘旋。青龙山,山势雄伟,林木葱笼,一眼望去,就是个藏龙卧虎的地方。它位于黄河以北沿太行山麓西去山西的一处要道上。从虎牢关别过莫大嫂,北渡黄河,在燕赵大地做了一翻漫游,考察了那里的民情地理之后,房玄龄决定从这里取道西上。
来到山下,一人独行在山道上,但见险峰耸立,林泉垂挂,深壑之中急流奔泻,隐隐如雷声。房玄龄于不觉之中感到形影孤单,阴森可怖,于是放慢了脚步,期待着身后有人追上来一路同行。说来也巧,这时果然响起了人声马嘶,而且由远及近。约半个时辰,后面的这帮马队人群赶了上来。
这是个颇为奇特的队伍。前半部是由十来名穿着胡服,袒露左衽的骑士押运的驼着箱笼的马队。而指挥马队的竟是一个乘着马车的大隋宫中装束的女官。尾随马队之后的人群,三三两两地结伴而行,衣衫褴偻,背扛的行李中,有些是手艺人的工具。这些人看样子就象是出门逃荒的一般。近前,与他们聊了一阵,房玄龄这才知道,这马队居然是在义成公主和亲后,为朝廷向突厥运送公主的一些生活用品的。而尾随于后的这些人,除少数几人经商外,多数都是打算移民塞外的手艺人。
大约是那马车上的女官发现马队进山后猛然间多了个陌生的尾随者,引起警觉,只见她从车窗里向后探出身来,一招手,一名将官模样的青年骑士,匆忙跃马上前,来到车窗边。那女官指指点点不知吩咐了些什麽,这小将答了声:“冒顿听令!”随即扬鞭跃马向前一阵急驰,大约半个时辰才折转来,然后缓缓地策马徐行,围绕着马队的尾随人众细细巡查起来。这冒顿的目光象鹰鹫一样犀利,房玄龄感觉到它时不时地射向自己。
近午时分,依山傍水的山路突然伸入峡谷,向上望去,蓝天变成窄窄的狭长一线。差不多有三里行程,蓝天开阔了,迎面的谷地也开阔起来。水流在这面积颇大的山洼里聚集成湖泊,清明如镜。环湖青草如毯,绿树成荫。到了这样的景界,马不肯前,人懒移步,那女官好象体察到了这一点,她与冒顿商量了一下,决定马队在湖边休息片刻。
马卸下箱笼到湖边啃青饮水,骑士们忙着架火烤肉煮汤,尾随的人们也席地而坐打开了干粮袋。那女官跳下车来,从旁边的火堆上拿了块烤肉,径直向房玄龄坐着的地方走来。
见那女官手摇烤肉,含笑款款走来,房玄龄连忙放下干粮,起身相迎。
“萍水相逢,能够结伴同行也是一种缘分。这点烤肉,请先生笑用。”那女官对房玄龄执礼甚恭,一面递过烤肉,一面问道:“在下杨昭仪,不知先生尊姓大名,意欲何往,怎么如此凑巧和我们的马帮相遇在这深山之中?”她这样问话时,那位叫冒顿的胡服小将也跟着走近过来,好象在防范着什么。
在对方透露出几分警觉的目光中,房玄龄明白了两人的真实用心,他佯装不知地微微一笑:“我乃一介书生,名不大,姓不尊,芸芸众生者也。书不曾读破万卷,路却常思能行万里,这漫游山川,全凭意趣,从不听命差遣,奔波于王命。不愁何去,也不虑何往。这深山得遇马帮得蒙赠肉,得逢昭仪得遇将军,要问如何这样凑巧,我想也仍然只有“缘分”两字可以作答了。”
房玄龄这一番半开玩笑的作答,洒脱风趣,立刻使杨昭仪产生好感,完全没有了戒心。她居然不顾冒顿频频提示的眼神,知心朋友似地与房玄龄攀谈起来。她热心直肠地对房玄龄说,义成公主和亲突厥后,深得老可汗的宠幸。突厥与大隋结好,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
老可汗很重视汉文化的引进,特别对农耕、百工、汉医以及文章典籍感兴趣,甚至还打算提倡穿戴汉家服饰呢。得到老可汗的支持,义成公主也得到朝廷的恩准,供奉和亲的用物也改为了这方面的需求。她的这次回朝办差就兼负有这方面的使命。